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黑帆 > 第117章 海逆

大明黑帆 第117章 海逆

簡繁轉換
作者:佚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2 05:41:05 来源:源1

第117章海逆

与港口众人攀谈许久之后,胡老爷才抽出空来,与周丶白二人讲话。

「白东主,路上都还顺利吧?」

白浪仔微微点头:「这一趟总共卖了七千多两……」

胡老板连忙止住他,四下张望一番,小声道:「回府上说,二位,请。」

周秀才丶白浪仔上了胡府的轿子。

小半个时辰后,轿子到了胡府门厅,二人出来,随着胡老爷穿过几个连廊天井,走到正厅,三人分宾主落座。

胡老爷对管家高声招呼:「泡茶,泡好茶!」

「是!」管家应了一声,叫人备茶。

胡老爷看着白浪仔,迫不及待道:「白东主,现下可以讲了,这一船收获如何?」

白浪仔面无表情:「一船潮绸,在澳门卖了七千多两。」

「然后呢?」胡老爷追问。

「没了。」白浪仔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给胡老爷,「这是货单,上面有货价明细。」

胡老爷接过货单,只扫了一眼就放下,他卖了大半辈子潮绸,对东西市价有数,七千两的金额没问题。

「路上没遇到什麽风暴,海寇?」胡老爷问道。

「没有。」白浪仔摇头。

周秀才接道:「入了冬月,海面上西北风稳定,一般遇不到大风浪。至于海寇,近来周边海域平静,我们又是逆风返航,自然很难遇上。」

「哦。」胡老爷听起来有些失望。

这时府里下人把泡好的茶端来,分别放三人桌头。

胡老爷端起茶盏,笑道:「罗岕茶,请。」

周白二人也端起茶盏:「请。」

周秀才掀开茶盖,白雾氤氲升腾,一股清香扑面,沁人心脾。

他在岛上没少喝龙井,没想到这罗岕茶香,竟比龙井还要浓郁。

周秀才品了一口,入口微苦,入喉回甘,咽下后满口清香,果然是好茶。

周秀才夸了几句茶叶,胡老爷神情自得的谦虚两句。

而后话题又转回到跑船上。

胡老爷之所以造了三桅福船,却不敢自己跑船,就是因为怕风暴丶海寇丶官府查抄。

一艘福船连船带货带人,总价在两三万两,一旦有失,损失太重。

所以他和周东主丶白东主合作前,才要了一万两银子的定钱,就是怕二人葬身大海,自己的货打了水漂。

可眼下已合作三次,每次都平安来回,令胡老爷起了点小心思,原来跑船也没他想的那麽艰难。

周丶白二人每航次,都赚他五百两的船费,这银子是不是赚的容易了些?

胡老爷不动声色的打探:「我听沿海一带的渔民说,海上出了个五爪蛟,不知二位可知道?」

周秀才敷衍道:「略知一二,想来又是民间谣传吧。」

「此言差矣。」胡老爷神秘兮兮的压低声音道,「知道李魁奇吗?」

白浪仔目光一凝,盯住胡老爷。

周秀才缓缓点头:「知道。」

「这人好久没在海面上现身了,连带潮州沿海三县的青楼都没以前红火。我听说,他就是被五爪蛟给吞了。」胡老爷神情严肃。

白浪仔移开目光,喝口茶水。

周秀才松了口气,笑道:「确实有这可能。」

胡老爷靠回椅背,道:「所以近来海上碰不到海寇,或许正因五爪蛟除恶的缘故。」

周秀才哭笑不得:「此言有理。」

胡老爷话锋一转:「我看二位东主船上,护卫不少,既然海面平静,带那麽多护卫也没用,不妨少带些吧。」

白浪仔想要插话,被周秀才眼神止住。

胡老爷继续道:「护卫少了,船费或许也能低些,二位说对吧?」

周秀才满口答应:「好,那就每航次再降一百两。」

「痛快!」胡老爷哈哈大笑,同时心里肉痛,之前三个航次果然给的多了。

白浪仔眼神询问周秀才,周秀才用口型道:「稍安勿躁。」

胡老爷笑了一阵后道:「现今我库里的潮绸已经售完了,好在秋茧还剩了些,开春前够再织布一船。

有了卖给澳门人的银子,明年春茧就能多收一些,届时我再多雇几户织工,来年再订更多航次。」

周秀才陪着胡老爷展望了一番商业蓝图。

好不容易聊完,周秀才笑道:「胡东主,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胡老爷放下茶盏:「哦?但说无妨。」

周秀才:「胡东主,也知道我们跑船的,需要大量桐油保养船只,只是我二人不是本地的,不通这边行情,想托胡东主帮忙采买。」

胡老爷大手一挥:「好说,这事包在我身上。」

周秀才随即从怀中取出一张清单,放在胡老爷桌头。

「需要采买的就是这些东西,请胡东主过目。」

胡老爷心中颇为奇怪,不就是桐油吗?至于列一张单子?

他随手拿起清单,打开,只见那单子写道:

「水稻,两万石。小麦,两万石。布匹,三万尺。

桐油,三千斤。绳索,五千斤。

青砖,两百万块。瓦片,两百万块。石灰,三十万斤。河沙,五十万斤,劫灰十万斤。

……」

后面还有一大堆零散物件,比如各色药物丶铁器丶工具丶耕牛丶骡马等等。

单子上洋洋洒洒上千字,简直可以说事无巨细。

十次呼吸的时间,胡老爷眼皮都没眨一下。

他的眼睛在那些离谱至极的数字间反覆跳跃。

两万石?「万」?

两百万块?「百万」?

胡老爷第一反应根本不是震惊,他以为周秀才定是写错了。

抬眼一看,周秀才淡定喝茶。

白浪仔目光冷冷射来,桌上不知何时,已拍了一把匕首。

胡老爷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你们,你们,这……」

周秀才淡然道:「怎麽?」

胡老爷顿时醍醐灌顶,明白了二人身份。

什麽闽北海商,什麽家道中落,什麽宗族保荐,什麽户籍路引,全是假的!

这二人是海寇!

不,不止如此,敢明目张胆的采买这些东西,已不是海寇了,这是要造反,是海逆!

「我要……」

胡老爷脸上已全无血色,囫囵话都说不出。

他想说「要告官」,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胡老爷一瞬间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为什麽白东主驾船如此招摇,为什麽要选在澄海县靠港,为什麽要这麽低价格的价格帮他运货,为什麽答应给他一万两银子的定钱。

胡府已被牢牢绑死了。

说这二人是海逆,他自己摘得乾净吗?

自责丶悔恨丶不甘丶恐惧丶愤恨。

胡老爷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

整整半炷香的时间,胡老爷坐在主位上一句话没说,如遭雷劈。

周秀才也不出言打断,怡然品茶。

胡老爷沉默之久,连胡府管家,都觉察到了异常,他担忧的看了胡老爷许久,实在忍不住轻声提醒:「老爷?」

听了这声招呼,胡老爷回魂,他手指颤抖,将清单迭好,放入怀中,颤声笑道:「好说。」

胡老爷擦了擦汗,举杯将茶水牛饮而尽,颤声道:「请二位东主书房一叙。」

「也好。」周秀才放下茶盏。

一路穿过连廊水榭,到了胡府书房。

胡老爷遣散下人,派管家心腹守好大门,他自己关上书房门。

「噗通!」

胡老爷重重跪下,求道:「二位爷,我给你们跪下了!是我有眼无珠,求二位爷饶了我吧!」

周秀才连忙上去搀扶:「胡东主,这是何意,快快请起。」

胡老爷死活不起身,作势还要磕头。

白浪仔一拍桌子,寒声道:「起来!」

胡老爷腾的站起身子。

白浪仔:「站着回话!」

胡老爷求饶似的看向周秀才,从怀中取出那清单,哀求道:「小人家中三代单传,人丁稀薄,勉力靠织丝绸维持生计,在澄海县算不上大户,在整个潮州府,更是不足为道,二位爷饶了我吧。」

周秀才不接,去书桌前坐下,好整以暇道:「胡府的情况,我们早知道了,我们可是精挑细选才选中的你。七弟,把好处给他看看。」

白浪仔听了招呼,从怀中取出一个布袋,将之打开,里面装满了龙眼核大小的上品南珠。

胡老爷只扫过一眼,眼神便被吸住了。

「这些还只是定钱,之前的一万两银子也不用退。」周秀才道,「单子上一应物件,我们都给钱,而且高于市价两成,胡府有得赚,放心。」

「不是因为银子……单子上的东西,我这小门户,根本买不到啊」胡老爷苦着脸道,「不说别的,仅就一条,三千斤桐油,这东西管的严苛,若无明确用途,私人囤积,形同谋反。」

周秀才道:「藉口早帮你想好了,澄海县皆知你做海贸,赚了银子,新建一座大府邸就是。」

「啊?」

「这府邸建在城外,占地足够大,四周砌高墙,这样你就有藉口买大量的青砖丶瓦片丶石灰丶桐油丶河沙了。」

「啊?」胡老爷目瞪口呆。

「反正府邸在郊外,施工情况有高墙挡着,别人也看不到,你每个月囤积一批物料,月底运到马耳澳去。」

胡老爷嘴巴已合不上了,才明白白东主行船招摇,居然还有第二层用意。

「那稻米丶小麦……」

「你既暴富,自然要做好事,回馈乡里,开办社仓丶义仓就是。」

「这?」胡老爷无语凝噎。

所谓「社仓」丶「义仓」,就是民间开办的,公益性质的粮仓,旨在平籴粮价丶赈济灾民之用。

此制由嘉靖年始设,嘉靖八年,经兵部左侍郎王廷相提议在全国推广。

大明自正德年间起,就一直有旌表义民的政策,即鼓励老百姓投身公益,搞备荒救灾的自救措施。

他胡府不算大户,往前是连粥棚都不舍得开的,现下海运赚了钱,财大气粗,兴办义仓,也确实符合小户乍富的心态。

胡老爷嘴巴大张,想了半天,没想出一句反驳的话,只能干巴巴道:「此举还是太险,迟早会叫官府察觉。」

周秀才轻笑:「官府?胡老爷,你明知道我们是私船也敢雇,还会怕官府?」

「跑私船和造……和你们这是两码事。」

「放心,这一点,舵公也替你想好了,澄海县没来知县前,你先笼络住衙门小吏,新知县上任后,你再设法笼络住知县,再借着知县的关系,笼络住知府。」

胡老爷苦笑:「说的轻巧。」

周秀才轻叹口气,又从怀中拿出一张纸来:「舵公把腐蚀知县的手段,也写好了。」

胡老爷诧异接过,扫了几眼,顿时惊为天人,将纸条合上,拱手道:「敢问舵公爷,到底是何方神圣?」

周秀才不答,反问道:「这麽说,你同意了?」

胡老爷心头满是苦涩,他根本没得选,只能点头应是。

周秀才起身,踱步至书房门口,说道:「从今天起,你就算上船了,往后有什麽棘手的麻烦,我们替你摆平。舵公说了,你的手,要乾净。」

胡老爷连连应是。

「以后,你那些放贷丶胁迫织户的事情别干了,咱们这行银子管够,重要的是名声。」

胡老爷拱手:「明白,小的手上要乾净。」

周秀才浅笑:「上道。」

说罢推门而出,白浪仔跟在其后。

二人离去后许久,胡老爷还怔在原地,他从怀中拿出那两张单子,看看单子,又看看桌上的一袋上等南珠,面色复杂。

他被抽了魂一样,缓缓走到桌前,摊在椅子上。

过了小半个时辰,缓缓吐出一口气:「真是……造孽啊……」

……

冬月十七。

天文大潮。

历时一个半月,圣安娜号已完成了全部检修。

今天就是重新下海的日子。

沙滩上,林浅已带着众兄弟们等候。

月上中天。

潮水不断涌上沙滩,干船坞挡水的木门已经被卸开,涌浪顺着缺口,涌入大帆船身下。

远处海面上,四艘海沧船,和十艘苍山船,呈V字型排开,这些船船艉都系着粗大缆绳,缆绳另一头固定在大帆船上。

临时船坞中,大帆船周围原木已全部撤下。

岸边,参与检修的匠人们,全都严阵以待。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一波又一波的海浪上。

圆月照耀下,只见一股海浪打来,在沙滩上推出很远,而后退去,沙滩留下一道黑湿印记。

过了片刻,又一道浪席卷而来,与刚刚的印记持平。

陈蛟低声道:「潮峰要来了。」

连续四五波涌浪,潮线都没变动。

哑巴黄朝着学徒一挥手。

学徒会意,双手放在嘴边,用全身力气,拖长音呼喊:「大潮已到!升帆——」

他话音一落,周围匠人都加入呼喊。

天地间都充斥了升帆呼喊。

一面巨大红旗,被强壮的匠人拿起,站在滩头不断挥舞。

远处海面上,十四艘海船听到呼喊,看到旗帜挥舞,同时升半帆。

此时西北风正劲。

几十面中式硬帆,兜住侧顺风,缓缓前行。

缆绳渐被拉的笔直,接着缆绳上巨力传来,各船被大帆船拖拽停住。

大帆船被力气带的一阵晃动。

白清伫立在一艘海沧船船头,看到各船情况,大声道:「升满帆!」

身后船员拿起早起准备好的青色旗帜挥舞。

各船将帆升满。

西北风正急,吹得青色大旗猎猎作响。

白清所在的船艉,船板和桅杆都发出渗人的嘎吱声响。

「哗啦!」

海滩上,又一阵浪涌袭来。

「动了,大帆船动了!」有匠人惊喜的喊道。

只见干船坞中,大帆船渐向前挪动,速度极缓,但势不可挡。

所有人都在一旁看着,屏息凝神。

沙滩上,只有呼啸风声和海浪声。

半炷香后,大帆船船头已出了船坞。

所有人脸上都浮现激动神色,但不敢出声,生怕打扰了拉拽缆绳的海船。

相比离滩,坐滩更难,所以为稳妥,大帆船是船艏朝岸被拉进船坞的。

这样的坏处,就是离滩必须有船在海上拖拽。

相比岸上拉缆,海上拖拽省人力,但却是极度的技术活。

每根缆绳,都有一段使用浸油的皮革特质索具,用来缓解冲击荷载。

缆绳之间,也安置了带环铁棍,防止因合力,令十馀艘拖船撞到一起。

又过一炷香的功夫,大帆船船身已有一半探出船坞。

岸上红色旗子再度挥动。

白清见了,命令道:「各船降半帆!」

随着帆面减小,各船木料的嘎吱声,也小了很多。

海滩上,大帆船重心缓缓移动,终于落在滑道上。

尽管干船坞和滑道坡度差异不大,还是将滑道砸的向两边撇开,海沙四溅。

数根缆绳的力道一松,好在有皮革索具缓冲力道,海上的十馀条船影响不大。

滑道上早就涂抹了厚厚油脂,大帆船在自重下,向着海里滑去。

同时,缆绳再度拉紧。

在拉力丶浮力丶重力丶摩擦力的相互配合下。

大帆船大半个船身重新进入水中,而后船头也离开滑道,进入海中。

木质滑道一直铺设至海中,可以令大帆船不至搁浅倾覆,又因海水浮力,不至损坏龙骨。

大帆船整个进入海中,重力大大减轻,十馀条拖船拉的更快。

许久,圣安娜号吃水正常,船身回正,稳稳漂在海面上。

众人发出一阵欢呼。

哑巴黄等匠人则带着岛民,坐小艇上前,检查这一番拖拽对船体造成的损伤。

当然,船底板的磨损,是不可能避免的,只要龙骨没有大碍即可。

岸边,林浅松了口气,闻身后的周秀才:「胡肇元那边如何了?」

周秀才回道:「认命了,这几日已经买了砖瓦,在乡下砌墙,估摸着这月底,就能在马耳澳先运一船物资上岛。」

白浪仔补充道:「我派了几个弟兄在胡府盯着,没有异动。」

郑芝龙一旁听着,默不作声。

每次周丶白二人对林浅报告胡府的事情,林浅都会有意无意的带着郑芝龙。

郑芝龙一开始,还觉得当岸上的接应是件好事,林浅不让他联络泉州郑家来做,是对他有所防范,本有些伤心。

等听得多了,明白林浅对付胡老爷的手段,以及要胡老爷采购的东西后。

郑芝龙才明白,这哪是防着他啊,这明明就是不坑自己人!

明明泉州郑家更好利用,林浅偏偏舍亲求疏。

宁可费这麽大力气,担这麽大风险,扶持一个胡家。也不让泉州郑家牵扯进来。

林大哥是真拿他当兄弟!

郑芝龙不仅不再埋怨林大哥,反而尝尝责备自己,当真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林浅拍拍手,将海沙丢尽,对陈蛟道:「等月底,物资靠港,先建干船坞。」

坐滩修船,风险太高,只是权宜之计。

现下圣安娜号检修完成,短时间内不用干船坞,但他手下的五十多条中式战船,还要检修,干船坞的事情拖不得。

陈蛟应了一声,而后道:「之前舵公叫储石匠准备的新式灰浆,已经备好了,砌了一面墙,月底灰浆就能干透。」

「嗯。」林浅问道,「记得往墙上泼水,保持湿润。」

「记着呢,我每天都去查一次。」

海风吹来,扬起海沙,众人衣襟被吹得猎猎作响。

风沙太大,林浅带人离开沙滩,找了个背风火堆,烤火取暖。

火堆旁的船员很有眼色,连忙在碗里倒上热水,分给众人。

林浅端起热水,吹了热气,吸溜着喝了一口,又问道:「扫盲的事进展如何了?」

郑芝龙连忙答道:「自从教书摊改到晚上后,每天来听课的人多了不少,这一个半月下来,大部分岛民都能认得几个字了。」

扫盲是个慢功夫,这个急不得。

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扫盲班都要一两个月结课,遑论这个时代了。

算算日子,离过年只剩一个半月,乾脆就把岛上第一次公务员考试,定在年后吧。

时间上充裕,也不影响大家过年的心情。

林浅把吏员考试的安排和郑芝龙说了,顺便叮嘱道:「这次考试不用把吏员名额取满,让其他岛民了解到读书识字的好处就行。」

「我记住了。」郑芝龙认真道。

不得不说,郑芝龙确实很有能力,不仅把刑宪司管理的井井有条,民户司的大部分事情也是郑芝龙协理。

而且郑芝龙工作非常认真卖力,对工作的痴迷程度,几乎仅次林浅。

林浅又看向抱着杀倭刀的白浪仔,问道:「怎麽样,这刀用的顺手吗?」

白浪仔:「刀是好刀,可惜没机会见血试试。」

自从上次劫完林府,海寇们已经安分两个月了,看的出众人都有些心痒难耐。

林浅笑了,在海上立足,见血的机会,可太多了。

譬如现在,西北季风稳定,不少船队会趁这段时间下南洋卖货,尤其去马尼拉的,都是大船。

南澳岛的好处就在这里,不论去澳门,还是去马尼拉都会在附近海域过路。

想捕鱼,随时有大量的鱼儿可捕。

不过现下林浅的问题,不是银子不够,而是有银子难花,工作重心应当放在南澳岛建设和胡府这个代理人的培养上。

等东南季风一起,南洋的船队载满白银返回,那才是下网的好时机。

林浅决定,先把这些鱼儿养一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