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诗酒江湖:开局李白叫我亲兄弟 > 第四章:陋巷逢诗圣,一语定苍生

诗酒江湖:开局李白叫我亲兄弟 第四章:陋巷逢诗圣,一语定苍生

簡繁轉換
作者:桃源吴老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2 05:41:20 来源:源1

第四章:陋巷逢诗圣,一语定苍生(第1/2页)

曲江池的波澜尚未平复,林墨之名已如春风般掠过长安的大街小巷。一连数日,李白携着他,不是出入达官显贵的诗酒文会,便是流连于市井深处的特色酒肆。林墨虽不适应这等频繁交际,却也借此快速融入,更凭其独特的谈吐(夹杂些许现代理念与千年智慧)与敏锐的洞察力,赢得了“林郎妙语”的美誉,再无人因他的短发异服而轻视。

然而,在这片繁华似锦、烈火烹油的热闹之下,林墨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这日午后,他与李白从一场喧闹的宴饮中脱身,走在返回寓所的青石板路上。春风拂面,带着花香,也带来了巷角处一丝若有若无的、与这盛世格格不入的苦涩药味。

“太白兄,长安繁华,冠绝天下,令人目眩神迷。”林墨放缓脚步,斟酌着开口。

李白何等人物,立刻听出他弦外之音,笑道:“贤弟是否觉得,为兄近日只知带你沉溺声色,忘却了山水之乐?”

“非也。”林墨摇头,目光扫过街边蜷缩的乞丐、匆匆奔走的贫寒士子,以及远处巍峨宫墙投下的巨大阴影,“只是觉得,这繁华之下,似乎……另有一番天地。兄长之诗,有‘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亦不乏‘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慨叹。这‘茫然’,或许便源于此间光影交错,难以遍观吧。”

李白闻言,脚步一顿,脸上惯有的狂放不羁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罕见的深沉。他深深看了林墨一眼,叹道:“知我者,贤弟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长安,既是天堂,亦是……唉,且随我来。”

他没有回寓所,而是领着林墨,七拐八绕,穿过几条愈发狭窄、污水横流的陋巷,最终停在了一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前。那浓重的药味,正是从此间飘出。

李白推门而入,朗声道:“杜兄!你看我带谁来了?”

屋内光线昏暗,陈设简陋,唯有一床、一桌、一椅。一个身着洗得发白旧袍、面容清癯却带着深深忧色与病容的中年文人,正伏在桌上,对着一卷摊开的书册蹙眉沉思。见李白进来,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太白兄,你来了。”声音有些沙哑虚弱。他的目光随即落到林墨身上,带着几分好奇与审慎。

“杜兄,这便是近日长安盛传、我新结义的贤弟,林墨。”李白热情介绍,又对林墨道,“贤弟,这位便是与我并称‘李杜’的杜子美,杜甫兄。其诗沉郁顿挫,心系苍生,乃真正的大才!”

杜甫!诗圣杜甫!

林墨心头剧震,比初见李白时更甚。眼前这位困顿潦倒、忧心忡忡的文人,竟是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的杜甫!与李白的飘逸仙气截然不同,杜甫身上凝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扎根于大地的苦难与关怀。

“晚生林墨,见过杜工部!”林墨恭敬行礼,心情复杂。见到偶像的激动,与目睹其现实窘境的酸楚,交织在一起。

“林小友不必多礼,快快请坐。”杜甫连忙起身还礼,语气温和却难掩疲惫,“什么工部,不过是虚衔。陋室寒酸,让二位见笑了。”他有些窘迫地试图收拾一下凌乱的桌面,上面除了书卷,还有几张药方。

三人落座,李白熟门熟路地从角落找出一个旧茶壶烧水。杜甫咳嗽了几声,苦笑道:“老毛病了,不妨事。倒是林小友,近日闻你名,一曲江‘叹息’,可谓道尽繁华背后的苍凉,深得诗家三昧。”

林墨看着杜甫深陷的眼窝和眉宇间化不开的忧色,又瞥见他桌上书稿中隐约的“黎元”、“寒士”等字眼,心中那股源自现代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被触动。他不再寒暄,直接问道:“杜先生可是在为时事忧虑?或是……民生多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章:陋巷逢诗圣,一语定苍生(第2/2页)

杜甫浑身一震,难以置信地看向林墨。他这些忧思,在当今一片颂圣之声中,常被讥为不合时宜,连好友李白虽理解却不尽赞同。没想到这初次见面的年轻人,竟能一眼看穿!

他长叹一声,像是找到了倾泻的出口,声音带着悲怆:“林小友既问,杜某便直言了。如今表面海内升平,然府库日虚,权贵奢靡日盛,边镇节度使坐拥重兵,百姓赋税徭役日重……譬如这身躯,看似强健,内里膏肓已生啊!”他越说越激动,又引发一阵剧烈咳嗽。

李白默默递过一碗热水,神色也凝重起来。他虽疏狂,却并非不谙世事。

林墨沉默片刻,脑中飞速运转。他不能直接预言安史之乱,但可以用更宏观的视角分析。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道:“杜先生所虑,乃国之大者。晚辈浅见,或可从一个‘流’字入手。”

“流?”李杜二人皆露疑惑。

“不错。”林墨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穿透了陋室的墙壁,看到了整个帝国的脉络,“一是人才之流。如今选官多重门第词采,寒门英才上升之路是否顺畅?若才俊郁结于下,如江河塞堵,必生祸患。”

杜甫目光一凝,下意识地点头。

“二是财富之流。”林墨继续道,“财富如水,当流通天下,惠及万民。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财富聚于少数,则民力枯竭,国本动摇。此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是信息之流。”林墨点出最关键的一点,“陛下深居九重,所闻多是颂歌。若真实民情、边关实况无法上达天听,譬如人居暗室,耳目失聪,决策何依?”

他没有引用任何后世理论,仅仅用了三个“流”字,结合古代已有的概念,却如同三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盛唐肌肤下潜藏的脓疮。每一句,都像重锤敲在杜甫心上!

杜甫听得目瞪口呆,握着破茶碗的手微微颤抖,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他钻研时弊多年,所思所感,竟被这年轻人用如此简洁深刻的道理概括殆尽!

“人才之流……财富之流……信息之流……”杜甫喃喃自语,眼中浑浊渐散,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猛地抓住林墨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通透!何其通透!林小友……不,林先生!真乃国士之见!杜某飘零半生,所见之人,无有能如先生这般,一言道破天机者!”

他竟挣扎着起身,对着林墨,一揖到地:“请先生受杜甫一拜!愿闻其详!”

林墨慌忙扶住他:“杜先生折煞晚辈了!快快请起!”

一旁的李白,看着激动不已的杜甫,又看向虽年轻却已显露出惊人洞察力的林墨,眼中异彩连连,抚掌畅笑:“好!好!我李太白得此贤弟,杜子美得此诤友,实乃天意!这浑浊世道,或许真因我等相聚,能荡开一番新气象!”

陋室之中,一仙一圣,因林墨一席话,仿佛看到了迷雾中的微光。而林墨脑海中,那卷轴光华流转,一行古朴字迹缓缓浮现:

【文心共鸣:心忧黎元。知交羁绊(杜甫)建立。获得特质:沉郁顿挫(感知与表达悲天悯人情怀之力提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