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农业狂魔 > 第77章 这不是废弃钢轨

农业狂魔 第77章 这不是废弃钢轨

簡繁轉換
作者:好多牛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2-20 21:36:0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老董眼看余阳拎着酒瓶对嘴吹,连忙伸手阻拦。

“我好不容易来趟十里营,还想着你带我参观参观,顺便介绍一下建厂进度,这一瓶酒闷下去,怕不是要进医院。”

“没事领导,我酒量极好,咱只要记住这句话就行。”

“我特娘的记住了。”

老董没好气的回了句。

在他看来。

提到拆了东山大院,余阳忽然变得激动,应该跟东山府老孙有关。

试问,十**岁年龄,没太多见识,面对高层窥视、狠人上门、警察抓人,谁能保持淡定?

余阳作为年轻人,忿忿难平之下,说几句狠话,倒也能理解。

老董劝慰道:“好东西,谁都想要,其实像老孙这种人,有很多。”

“尤其官企改革后,官企数量变少,许多人失去了钱袋子。”

“而当前经商环境对民企不怎么友好,那些花钱大手大脚,习惯了奢靡生活的人,自然会对民企生出歪心思。”

“再就是,如同董建,下一代也要活着啊!”

“所以,老孙不是最后一个,也不是位置最高的。”

“你要做的唯有向前冲,冲到更高的地方,然后利用位置更高的人,把老孙踩在脚下。”

余阳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下意识点点头。

但他更在意拆了省大院卖菜……

老董眼看年轻人听进了自己的话,极为欣慰的站起身,打量办公室。

三元农业新创,现有事物主要为了应急,桌椅橱柜大多是木料厂批量制作,表面只用砂纸进行了简单打磨,没喷漆,也没设计什么造型。

但电脑城销售经理隔三差五帮忙补办的办公用品,倒是应有尽用。

不止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固定电话、纸墨笔夹。

还有投影仪、摄像机、录影机、饮水机……

这些东西,搭配钢混结构的古风民舍,以及简简单单的装修风格,倒也有点原生态的感觉。

老董左瞧瞧,右看看,瞅到从小洋楼搬过来的黑檀木茶台,上前打量一番。

“好东西!”

“这是南河泛县的一个光头大胖子赠送,我没喝茶的习惯,您若喜欢,我让人送家去。”

“你这是打算让我经常喝茶啊?”

余阳微微一愣。

像老董这种人,似乎最怕喝茶。

连忙改口,“我的意思是,您请人喝茶,咱到时候也能有個牌面。”

老董摆摆手,“样子货,拿出来用,怕上面知道,不拿出来用,又没人知道,要这何用?”

余阳听着耳熟,极为认可的点点头,“有道理!”

闲聊片刻。

长矛兵常禄跑来告知,饭菜已经备好,随时可以开席。

余阳当即带着老董,来到办公区后方的农家小院。

时逢中午,食堂开饭。

嫂嫂们从那边打包了几样炖菜,摆好盘子,又用小灶做了一份孜然豆腐皮、孜然香菇。

然后凉拌三样小菜,再端上一份菌汤火锅。

余阳瞅着火锅,想起那天在乡大院第一次制作火锅,品尝到最后,乡长说了句这钢轨怕不是承担十几年粪便尿液。

瞬间没了胃口。

但不能说火锅不干净,毕竟锻造过程中进行了高温消毒,还剔除了杂质。

至少老董吃的就挺香。

“这火锅不错,尤其那句广告词,家中常备,对工薪阶层来说,大冬天的,三天两头的吃顿简单火锅,算不上什么负担。”

余阳见状,想到另一个时空的火锅菜品,干脆从隔壁农家小院,摘了两根黄瓜洗了洗,再拿起给半成品蔬菜部门只做的刮皮刀,一手摁着黄瓜不翻个,一手使劲刮。

如此,一片片长条状的黄瓜片,就出来了。

端到老董面前,用筷子夹住一片,先在锅里涮两秒,再沾点自己碗里的麻汁,然后塞嘴里。

“啧啧……”

老董有样学样,“唔,鲜脆带着火锅味,不错不错!”

于是,连吃一盘黄瓜片。

直接干饱了肚子。

期间,由于下午还有事,俩人都没怎么饮酒。

等吃饱喝足,回到办公室,沏茶解解腻。

话题又回到三元农业未来发展的问题。

余阳拿出最近两天制作的全新规划图。

“高速公路东侧的耕地,属于十里营,用于打造蔬菜基地。”

“高速公路西侧的耕地,属于韩垓乡,那边人口是十里营的两倍,耕地面积是十里营的三倍,约10万亩。”

“如今蔬菜种植项目差不多走上正轨,接下来是赚钱,后续几乎不会再调整整体规划。”

“三元农业打算承包韩垓乡的10万亩耕地,用来培育大豆种子,进而扩大种植区,拿下佛陀庙30万亩耕地,延伸出一系列农副产品,比如豆腐、豆浆、豆粉、豆油。”

老董微微皱眉,“现在是科技时代,育种不再局限于杂交,在这方面,咱们东方相对落后,你确定三元农业拥有这方面人才?”

余阳手里有农夫和农田,变相等于有了人才和技术,但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很难解释。

不过,可以迂回,转移话题,等以后再说。

“领导,三元农业的初期目标是上市,有您在,融资不是问题,但上市后,股票走势如何,这要看咱能拿出什么。”

“现有的蔬菜产业,它需要规模和产量,才能略微提升股价。”

“而技术不一样,如果我们搞出一款可以让大豆产量提升0%的大豆种子,不是我吹,泰市当场就能起飞。”

老董哪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技术相比蔬菜产量,更难获得,“可有把握?”

“肯定可以。”

余阳从抽屉里拿出9号塑料大棚种植的大豆,“这是首轮培育的种子,我让种子站技术员拿去检验,蛋白质约有41%。如果在第二轮培育过程中,通过肥料、农药、光照等因素,增强蛋白质含量,差不多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既然你有信心,我就不再多说,但种子涉及粮食安全,关乎到地区稳定,我最多让泰市农户种植三元农业的大豆种子。”

“无碍,也无需市里出面,等培育出大豆种,我打算免费交给农户种植。”

“哦?”

“比如第一代大豆种子,技术员估算之后,亩产400斤,我会告诉农户,种不到400斤,豆种费用全退,并且收获的种子,三元农业以高出市场一成的价格收购。

反之,如果种出400斤以上,三元农业以高出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400斤,再以高出市场价两成的价格,收购400斤以上的那部分。”

老董琢磨琢磨,“就怕农户玩田忌赛马,虽然全都种出400斤以上,但上报的时候,却把一部分改为400斤以下,要求退还种子钱,再把令一部分改为400斤以上,甚至搞出亩产800斤的笑话,只为卖出比市场高两成的价。”

“那我就赢了。”

“嗯?”

老董微微一愣,旋即反应过来。

是啊,当农户仔细研究产量规则的时候,说明农户今年肯定采用三元的大豆种子。

这个时候,三元种子瞬间有了市场。

而农户收获大豆,卖给三元农业,无论价格高一成,还是价格高两成,三元农业都可以推出农副产品,保证稳赚不赔。

如此,更多农户加入这个计划,三元农业推出更多农副产品……

一套产业链就这么形成了。

老董看向涵盖韩垓乡、佛陀庙,总计40万亩耕地的第二套产业规划,眼神格外复杂。

为什么以前扶持的企业,都没这么给力过?

是那些企业偷懒,还是企业家私吞了扶持的拨款?

这事要回去好好调查调查。

不过,对三元农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育种。

没有种子,一切都是空谈。

老董起身道:“回去后,我让种子机构,给你挑选一批优良豆种送过来。”

“不必了领导,三元农业只研究野生大豆种,省得今后陷入专利纠纷。”

“也对!”老董点点头,看向秘书。

后者合上记事本,收起圆珠笔,表示已经全部记下。

老董拿起桌子上烟盒和打火机,“走,去瞧瞧厂区。”

“我先带您体验体验,十里营的轻轨运输。”

“轻轨运输?”

“是啊,轻型运输轨道,加上机车,不就构成了轻轨吗?”

“有道理。”

“等拿下西边韩垓乡的耕地,轨道穿过那个桥洞子,我们还能叫地铁呢。”

“……”

“估计在咱们东方,十里营将成为第一个修建轻轨和地铁的偏远乡镇,这事您可要大书特书,上报上电视。”

“那就不必了。”老董连连摆手。

如果事情传到京城,怕不是要成为他一生的笑话。

然而余阳却脸色严肃,“领导,我认真的。”

“……”

“您认真想想,咱这轨道和机车,除了不在地下跑,它跟地铁有什么区别吗?”

“似乎没什么区别。”

“那咱泰市能修地铁吗?”

“肯定不能,就两个县城,压根不符合要求。”

“那为什么十里营可以修轨道?”

“伱这是厂区轨道。”

“这不就对了!”

余阳来到泰市行政规划图面前,拿铅笔连接十里营和东岳天外桥,“等我有钱了,这些耕地,三元农业全都要,到时候给您修一条厂内轨道,如果您现在承认它是轻轨,咱泰市不就有了轻轨?”

“???”

好有道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