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17章 吸储(中)

大明元辅 第217章 吸储(中)

簡繁轉換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0 21:57:12 来源:源1

京师,尚书高府,日新楼。

这座被民间戏称为“七级浮屠”的建筑,今日来了贵客。这位贵客并未一层层参观,而是直接在高务实的陪同之下上了顶层。

日新楼的顶层单独有个名字,叫做“天翰轩”。顾名思义,这里是存放“天翰”之地,也就是皇帝的墨宝。

朱翊钧工书,喜欢给臣下赐墨宝是出了名的,其中尤以高务实获赐最多,大字小字书帖陈词赐了一大堆,几乎将这“天翰轩”给挂满了。

眼见得自己的墨宝被保存得极好,朱翊钧的心情也舒畅之极,笑呵呵地招呼高务实与他走到悬栏边登高望远。

今日朱翊钧来此,观看日新楼以及天翰轩其实不过顺道,他真正的用意是掩盖皇后秘密看诊一事。

王皇后自诞下皇长女之后便再无身孕,此事导致了一系列变数,最大的麻烦便是国本之争。高务实既不愿选朱常洛,又不愿选朱常洵,因此一直建议让王皇后悄然出宫,由李时珍亲自把脉看诊。

皇帝本身对此很是赞同,但皇后离宫在大明朝本就极其少见,除了随皇帝往天寿山拜祭历代先帝之外,纵然偶有一二例子亦不过回家省亲,哪有去臣子府上的道理?

这事儿要是传出去,无论皇后是去做什么的,也无论当时有多少人在场,几乎都可以肯定,这位臣子必然要被言官们喷得狗血淋头,甚至没准连皇后本人都避免不了。

朱翊钧为此与高务实商量了好多次,就是要找一个机会能够完美的隐藏皇后的行踪。

其实对于高务实而言,单单把皇后悄然接出来看个病其实并不难,他为难的地方在于两点:一是皇后地位尊贵,莅临高府之时他这个主人不能不在;二是皇后毕竟是年轻女子,他高务实又不是什么耄耋老臣,如果皇帝没一道来,那他高司徒就必须避嫌。

一边要求他在,一边要求他不在,这就很蛋疼了。因此,高务实老早就打定主意,这事必须安排成皇帝出行而皇后悄悄跟着,这才算两全其美。

然而大明的皇帝可不比鞑清的皇帝,自由出行几乎是奢望,除非朱翊钧乐意自己的名声变得和武宗一样糟践,否则他也很难找到什么合适的理由溜出来。

尤其是大明朝还有个继承汉人王朝的怪异传统,即一般而言皇帝是不去重臣家中的,去重臣家中一般只有一次,而且只有一种情况下会去:这位老臣即将驾鹤西去,皇帝去见他最后一面以示荣宠。

不过在这件事上,朱翊钧倒也开了先河,他去高务实府上已经不止一次。好在他们俩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实在是历史少有的情况。

再加上高务实这个重臣又比较特殊——他实在太年轻了,哪像一般那些大臣,都是一把年纪的老先生。所以皇帝去了也就去了,不可能要求高务实因此自杀谢恩。

既然如此,高务实就必须找个合适的理由让皇帝能借此前来他府上。这个理由本不好找,毕竟前一次皇帝光明正大的来还是因为他高某人大婚,这种事人生也就一回。

不过,日新楼落成倒是可以利用一下,因为日新楼本身就有特殊意义。它不仅是高务实取号的由头,而且是京师第一座高楼,甚至这高楼还有“可俯瞰后宫”的嫌疑。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亲自去看看就说得过去了,这里头甚至还可以被外界理解为带有审视的意味。另外,日新楼采用了新式建造之法,此法将来或可能用于三大殿的翻新,这一条也可以供皇帝利用,为自己出宫找一个合理的注脚。

因此,今天皇帝皇后便一明一暗都来了,而皇后此来看诊甚至还有陪同——永宁长公主陪她一道。

当然,高务实和朱翊钧是不会陪在旁边的,高务实要借此机会和皇帝说一说“明联储”的事。

朱翊钧听完他对明联储的描述之后,思索了一会儿,忽然皱眉道:“也就是说,这个明联储的关键就是它要能自行决定发行宝钞的数目?那我就不得不问了它归谁管?”

这个问题很“皇帝”,不过高务实早有预计,回答道:“它是个独立机构,应该自行运转,没有哪个人或者哪个衙门直接管理它。不过皇上,管理其实分两个层面,一是日常运行,也就是臣所说的没有人管的这一部分;二是监督,这个层面是不能交给它自己的。”

朱翊钧面色松下来一点,微微颔首:“这倒是你的一贯风格,那你说说看,这个监督由谁负责?我先提醒你一句,别说是你来监督。

我不是不信你,但按你方才所说,这个明联储肯定是要‘着为永例’的。既然如此,你能监督多久?十年二十年,亦或者三十年四十年?你总不能万寿无疆吧?”

“皇上折煞为臣了。”万寿无疆这个词高务实肯定不敢应,所以立刻答道:“事实上,臣的意思是由主要出资方共同组成监事会,负责监督明联储的日常运行。”

“有哪些出资方?”朱翊钧略微皱起眉头。

高务实笑了笑,答道:“正要请皇上牵头。”

朱翊钧一愣:“什么意思,我牵头你是说我也出资?”

“那是自然。”高务实坦然道:“明联储能够自行发行‘宝钞’,这是何等权力,若皇上没有参与进来,臣等焉能自行其是?更何况,明联储宝钞之所以能够确保面额价值稳定,关键在于民间可以其缴纳各项赋税。税者,国家大政,既是国家大政,岂能没有天家参与?”

朱翊钧面色又是一松,显然对高务实的态度很满意,但他很快又皱起眉头来,问道:“那我要投多少银子进去?哦,对了,你投多少?”

高务实装作有些心疼的模样,道:“臣让家中家生子们算了一下,砸锅卖铁能凑个一千万两现银纵是别处有缺,此刻也顾不得了。”

虽然高务实这话本身就不真,但朱翊钧一听他直接拿出一千万两现银做准备金,还是大吃了一惊:“你你居然,有这么多现银?”

高务实苦笑道:“臣这是有提前预计,然后再在各处凑起来的啊。再说,臣顶着一个点金圣手的大高帽子十几年,若这点钱都凑不出来,那才叫虚有其名呐。”

这倒也有些道理,朱翊钧定了定神,算是接受了这个说法。但他却很快苦起一张脸,尴尬道:“那我这里该出多少?”

高务实很不客气,直接道:“以臣之见,内帑有多少,皇上最好就拿多少。”

“啊,这”朱翊钧目瞪口呆:“都贴进去了,宫里怎么办?”

高务实好像也很惊讶,一脸诧异地道:“宫里拿明联储的宝钞来用啊。皇上,刚才臣不是说过了吗,此宝钞非彼宝钞,面额写的是一两库平银,它就值一两库平银,不会折价的。

内帑放进明联储的银子,只不过转成宝钞在用,这笔银子本身不会消失——顶多只是从内帑银库转移放到明联储的银库里去罢了。”

“哦”朱翊钧放心了一些,想了想,又问道:“那你这次拢共打算凑多少?”

“至少两千万,最好三千万。”高务实回答道。

“为什么是这个数?”朱翊钧问:“我是说,这笔钱够吗?”

“按照我大明的经济规模而言,那肯定是不够的,甚至是远远不够。不过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咱们眼下主要是打个基础立个规矩,先把根扎在这儿,日后慢慢生发也不迟。若是一开始就贪大求全,难道真要倾家荡产去干?”

“那眼下这两三千万凑齐之后,你觉得主要能解决哪些问题?”朱翊钧又问。

高务实答道:“并不是为了具体解决哪些问题,现在的关键是建立制度培养习惯。如果非要说解决具体问题,那么打个比方:这次咱们能凑三千万,这三千万准备金放在这儿,就算为臣谨慎一些,至少也能发行四千万宝钞并保证这些宝钞币值稳定”

“如果人家不信,拿了宝钞就来找你兑换现银呢?”朱翊钧看来还是很担心。

高务实平静地道:“那就兑给他们,来多少兑多少。”

朱翊钧诧异道:“那咱们手头这三千万不是都出去了吗?而且你发了四千万,这还不够兑呢!”

高务实笑道:“怎么可能都出去?这四千万里头有多少是咱们自己拿着的?光我京华就占了一千万,只要京华不兑,臣不是来多少就能给他们兑多少?况且皇上您也要拆臣的台吗?”

“我当然不会”朱翊钧摆手道:“但你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呢?城门立木?”

“皇上英明,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城门立木。”高务实忽然严肃下来:“只要撑过这段草创时期,凡是来兑现银的人,臣都一分不少地兑给他们,久而久之大家就会相信,无论他们手里有多少宝钞,都可以随时从明联储兑走现银,那么宝钞的地位就稳了。”

朱翊钧消化了一会儿高务实这番话,然后才缓缓问道:“我猜今后你还会扩大准备金,同时也会发行更多的宝钞,是这个意思吧?”

高务实颔首道:“那是自然。”

朱翊钧便诧异道:“可这今后再填进去的准备金该从哪来呢?如果明联储本身没有获利的能力,难道你京华就这么源源不断地往里面砸钱?

就算你点石成金,这么做也太不划算了吧?别说一直往里投了,就算现在这一千万两,你要是不投进去,那可以做多少事建多少厂开多少矿啊!”

高务实笑道:“要按这个说的话,那一开始肯定是亏定了。可这就好比臣要做海贸,一开始臣肯定得造船,得招募水手船长,还要为这些船只配备火炮火枪以防海盗但这些投资不能说是臣已经亏了,这只是必要投资而已。

同样,明联储准备金也是一样,臣投这么多银子进去,就是为了建立宝钞信用。只要信用扎实了,再按照民间经济的实际情况开始超发,那么每超发一两,实际上就相当于明联储赚了一两,这怎么可能会亏呢?”

高务实在这里肯定不会和朱翊钧说经济危机之类的情况,比如因为某些原因而发生全国性大规模挤兑,朱翊钧自己显然想不到这一点,因为高务实刚才这话的前提就是明联储宝钞已经建立了信用。

他想了想,接受了高务实的说法,但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可既然这样,只要宝钞信用建立起来了,那又何必还要继续往里面投钱,继续提高准备金总额?”

高务实笑了笑,解释道:“这是个发展程度上的问题。因为有时候,就算宝钞的信用建立起来了,但咱们不能认为就一定没有人会去兑换银子。无论那些人是出于什么原因需要现银,但总归是一定会有的,

这样的话,随着明联储逐渐在全国铺开,咱们总得多备些银子简单的来说,就是准备金和实际宝钞发行量之间一定要维持一个相对安全的比例。

宝钞必然需要超发,但超发的程度一定要有所控制,这个控制必须有一个标准作为律条,在任何时候都绝不能违反,监事会必须时刻监督这一原则是否被妥善执行。”

朱翊钧渐渐明白过来,点头道:“也就是说,内帑如果先投个五百万两,那么事实上等于拥有了六七百万两,这笔钱虽然是宝钞,但能确保有用。而将来随着明联储的铺开,内帑也可以继续投入,这些投入同样也能膨胀与超发比例一起膨胀,是吧?”

高务实点头道:“是,这就是早期的获利手段。”

朱翊钧缓缓点头,思索了一会儿,咬牙道:“那好,你都敢砸锅卖铁,我这做皇帝的也也没什么不敢,内帑虽然并不富裕,但我意已决,就拿五百万两出来,放进明联储给你运作!”

感谢书友“曹面子”“单骑照碧心”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饮一壶灼酒”“松海云涛”“一路色友”“cosifantutte”“keyng”“单骑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谢谢!

最新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