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87章 辅弼(十八)甲种十军

大明元辅 第287章 辅弼(十八)甲种十军

簡繁轉換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0 21:57:12 来源:源1

“就是不知道各地总兵、都司会选战兵呢,还是会选生产建设兵团呢?”

高务实此言一出,众将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都不知该如何回答。最后还是戚继光高风亮节,笑道:“若老夫还是一镇总兵,想必是会选战兵的。”

戚继光是今天高务实带来的两位老帅之一,他虽然早已经不带兵了,但他侄儿戚金却是现任朝鲜总兵官,所以戚继光这句话一说,也就等于“帮”戚金做了选择——戚金肯定不敢反对他的意见。

这下子,难题就到了李成梁这儿。

李成梁其实不想答应这话,毕竟他们李家多少年前就已经在辽东混成地头蛇了。哪怕高元辅当年在辽东时故意安插了一大堆宣大系将领用于平衡李家的实力,但无论如何说,李家是当地武将世家,而宣大系将领的根基始终是在宣大,其在辽东只是客将,终究是“强龙不压地头蛇”的。

更何况随着朝鲜内附,宣大系驻辽之兵也多多少少南调朝鲜了一些,这就让李家在辽东继续再次恢复到全盛之状。在这种情况下,李成梁实在不想把所谓“生产建设兵团”让出去,只留战兵在手。

毕竟,按照禁卫军模式,生产建设兵团才是管钱的,而战兵只会花钱——这意味着战兵虽强,却要看生产建设兵团脸色行事。当然,李成梁相信按照高元辅的手段,这生产建设兵团最终又要看文官脸色,至于是看兵部的脸色还是看户部的脸色,那对李家来说并无区别。

可是现在戚继光先表了态,李成梁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何况他现在很清楚,高元辅之所以非要把他这老头子带来,估摸着就是要逼他表态,反对实际上毫无意义——怎么着,现在大明军方还有人敢对高候爷说不?

李成梁干咳一声,看了有些紧张地盯着自己看的幼子李如梅一眼,叹息道:“朝廷大事自有元辅独断。元辅既然认为该做,那想来就是该做得,咱们这些武人自是愿附骥尾……若此策将行,则我铁岭李氏素以军功立身,自也是要选战兵的。”

高务实悄然松了口气,面上却只是微笑颔首,目光轻轻瞥向麻贵。

麻贵还能说什么?戚继光、李成梁这两位以战功获封伯爵的武臣双壁都不敢有一字反对,自己一个在元辅帐下效命多年的嫡系,难道还敢跳出来说有不同意见?

麻贵连忙坐直身子,抱拳道:“末将这二十余年只学会了一件事:听元辅的准没错。元辅既然说要改,那一定是非改不可的,我云中麻氏举族赞同,绝无二话!”

好,很好。戚继光在武臣中威望卓著,东李西麻则是实力最强,如今这三家既然答应下来了,那么大明军中敢反对的人大概也就没有了……嗯,南军中说起来还有个人威望实力都不差,但那人巧得很,正是刘綎。哼,刘綎要是敢反对,我直接让刘馨拿马鞭去抽她哥。

“好!三位大帅果然公忠体国,连编制都不问就答应下来了,痛快,痛快!本阁部甚是欣慰啊。”高务实一拍桌案,很是豪气干云地夸赞道。

戚继光微笑,李成梁强笑,麻贵干笑。

这三位呀,其实只有戚继光对此是真的毫无私心,而且一眼就看得出高务实这么做的原因。高元辅是真正为大明军队在殚精竭虑啊,他戚某人感动还来不及,又怎会有何不满呢?

李成梁则是自问无力反对,论权、论财、论势、论圣眷……甭管论什么,李家都不可能和高务实比,那又何必自讨没趣?

至于高务实说他们居然“连编制都不问”,李成梁也是自问不如不问——以高元辅的手段,既然他今日已经取得完胜,而自己则选择完全配合。那么接下来高元辅就肯定会给个甜枣,而不会再给一棍子,这一点李成梁是敢打包票的。

麻贵的干笑则是因为他确实有点左右为难。一方面,麻家的势力正是因为受到高元辅器重才得以飞速扩展,另一方面,这些年麻家的小辈们在军中比李家小辈们发展得还要好,现在已经占据了好些高位,而此刻自己“连编制都不问”,也不知道会不会因此损失太大,到时候回到族中不好交代?

三位大帅都只是“笑而不语”,高务实也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各不相同,不打算再打哑谜了,直接掏出一道条陈,道:“这是此轮军改的主要措施,概而论之便是除禁卫军之外,大明各镇各军划分为甲、乙、丙三类,其编制大小、武装配备都会因为分类不同而有所区处。”

高务实把条陈往桌上一放,见除了戚继光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一脸紧张地盯着被他手指按着的条陈,似乎要长出一对透视眼,立刻看清楚里面究竟写了什么。高务实不禁微微一笑,将这条陈推到戚继光面前,温声道:“戚院长,还是请您老来念一下吧。”

“敢不从命?”戚继光客气了一声,毫不犹豫地拿起条陈,打开来扫了一眼,然后念道:“天下之兵,分以四类。禁卫军为天子宿卫、朝廷利器,故单独开列,可谓超等、特等。乃下辖五镇,辅以重炮一协。

每镇步队两协,一协官兵四千零三十八人;每协两标,步标官兵一千七百五十六名,马标官兵一千一百一十七名;每标又分为三营,每营四连,每连三排,每排三棚……

马队、炮队各一标,每标三营,每营马四连、炮三队;工兵一营,每营四连,每连三排;辎重队一营,每营四队。

步连、炮连、工兵连每连皆三排,每排三棚;马连两排,每排两棚;辎重连两排,每排三棚。另有军乐金鼓一队。

各兵种每棚正副目两名,正兵四名,副兵八名。计全镇军官及司事人员七百四十八人,弁目一万零四百三十六人,兵卒夫役一千三百二十八人,共一万两千五百一十二人。如此,禁卫军五镇一协,合计六万六千五百九十八人。”

“禁卫军以下,编设甲种军。甲种军之镇及以下与禁卫军同编,每军下辖四镇,每军五万零四十八人。计划编练十军,分别为:辽东第一军、蓟州第一军、宣府第一军、大同第一军、延绥第一军、宁夏第一军、固原第一军、甘肃第一军、汉城第一军、伊犁第一军。”

“啊!”

“嘶……”

看来高务实这个十军计划有些出乎众将意料之外,不少人忍不住到抽冷气,甚至惊得“啊”了出来。

高务实环顾众人,问道:“诸将有何异议?”

众将心如电转,李成梁心中有话但不想开口,于是给李如梅暗中使了个眼色。

李如梅不知道老父到底是什么心思,干脆就问了自己想问的:“元辅,十个甲种军之中怎的少了九边之一的太原,却多了朝鲜汉城和……和这个什么伊犁。说来惭愧,末将孤陋寡闻得很,竟不知这伊犁在哪?”

高务实道:“伊犁么,在西域,是将来我朝西域大军屯兵之所。”说罢,又将伊犁河谷的重要性描述了一番,最后强调道:“伊犁之重,在西域首屈一指。伊犁在,则西域在;伊犁失,则西域失。故我为伊犁设一甲种军,以五万精锐镇之,可以就食河谷,统摄全域。”

高务实把伊犁河谷的重要性一说,这诸位都是一时名将,自然知道其价值,也就不怀疑在此设置一个甲种军有什么不妥了,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李成梁心中暗想:“倒是想不到高元辅会给一个甲种军编设四镇之多,而且都是和禁卫军的镇一样,这可是极其精锐的武备,火器无论枪炮都是最上等……若我辽东军按照禁卫军武备编练四镇,那可比如今的实力还要强大不少。

只是,这一军四镇,不知道四镇统制是否都能让我李家之人把持?倘若四镇统制都出自我李家,那才是真正捡了大便宜,但若是要被掺沙子分出一镇两镇,情况可就难说了。

哦,还有,甲种军虽强,但说到底这兵力也就五万,而且元辅把这十个甲种军都在地名后面加上了‘第一军’后缀,可见应该还有‘第二军’、‘第三军’之类的作为补充。却不知这‘第二军’、‘第三军’又会落到什么人手里?”

但此刻戚继光见没有人继续提问,却是轻咳一声,又继续念了下去:“乙种军每军下辖三镇,武备次之于禁卫军与甲种诸军,而各镇员额不变,每军三万七千五百三十六人。共设十八军,分别设于以下诸城:南京、凤阳、兴都、杭州、福州、南昌、武昌、长沙、广州、南宁、贵阳、成都、昆明、济南、开封、西安、保定、太原。”

众人一听,暗道:原来太原这次被降级了,明明也是九边之一,却竟然没有设为甲种,只捞到一个乙种军编制……可是,这是为何呢?

身为宣大系将领,而宣府、大同、太原三镇其实都是“山西军镇”,多年来被视为一体,所以这时候麻贵忍不住了,问道:“元辅,宣大二镇都设甲种军,为何偏偏太原被降格为乙种军了?太原镇乃是防备鄂尔多斯部蒙古东进河北平原的主力大军,这一降格恐怕……”

高务实淡淡摆手,道:“等改编完成之时,太原大抵已经没有这一重任需要担负了。”

“啊?”麻贵愣住了。什么叫没有这一重任需要担负了?

“待夺回西域,鄂尔多斯部会奉命西迁,此后辅佐伊犁河谷的伊犁第一军镇守西域。”高务实平静地道:“伊犁第一军除步、炮之外,骑兵会以重骑兵为主,而鄂尔多斯部则将全作轻骑兵。届时轻重配合,河谷之外的小股敌军主要由鄂尔多斯部负责处置,唯有敌军重兵巨寇出现,伊犁第一军才会出阵。”

——

感谢书友“初次登录”、“Apodes”、“书友20170107012220447”、“生如夏花980705”、“doni”、“2736”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最早的时候曾经想过先编五个甲种军,后来想想这样的话利益分配有点难搞,而且“五大主力”听起来很是不祥……最后翻了个倍,来个十全十美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