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41章 京华秘书处

大明元辅 第241章 京华秘书处

簡繁轉換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0 21:57:12 来源:源1

谈完关于日本的几件事,刘馨趁机汇报起自她来京不久便开始着手准备的一件大事,便是关于高务实的幕僚团问题。

随着京华的势力在这几年中急剧膨胀,高务实的工作压力已经越来越大,虽然他长期保持一定的锻炼,但身体虽然能坚持,时间上却实在没办法。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十二个时辰,他就算再如何合理安排,也不可能变出二十四个时辰来用,所以幕僚团迟早要有,而且成立得越早越好。

高务实的幕僚团不是能随便组成的,更不是可以随便进入的。

这年代已经很流行绍兴师爷了,但去绍兴找几个专职师爷固然容易,可惜这个年代的师爷未必能跟得上京华的“节奏”,而且专业也不是那么对口。

此时的绍兴师爷主要是为官老爷们代劳官场交际之类的工作,个别则还研究刑名、家中内务,虽然很专业,但不合高务实所需。

这一次刘馨没有多话,直接拿出来一份名单给高务实过目。高务实接过名单一看,发现是用炭笔写成的草稿,上面直接用从左到右的现代格式,以简体汉字写成,里头甚至还有括号说明:

京华秘书处:

秘书长:刘馨

商贸秘书:曹恪(门生,字守心,曹淦子),马怡(字顺甫,马自强长子)

军务秘书:刘馨(兼),额尔德木图(门生,字守学,把汉那吉长子,陆军,见习),阮福源(门生,字守忠,阮潢六子,海军,见习)

工矿秘书:刘馨(兼)

财务秘书:高务忠(胞弟,师从高国彦,见习)

情报秘书:高杞(堂侄,高务本次子,见习)

无职见习秘书:高务正(庶弟)、高务若(庶弟)

这份名单看起来很不“正规”,明显是一份草稿,不过高务实很久没看见这样的格式,居然有些感慨。

另外这份草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它似乎是站在高务实的身份角度来写的,比如写曹恪,备注里就写着“门生”。对于额尔德木图、阮福源的备注也有“门生”二字,而他们三个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高务实。

又如高务忠、高务正、高务若,也分别备注着“胞弟”、“庶弟”,同样是站在高务实的立场进行备注的。至于高杞,因为他是高务实堂兄高务本(在锦衣卫那位)的次子,因此则备注了“堂侄”。

这个幕僚团直接被刘馨称之为“秘书处”,其中的人员组成很明显倾向于与高务实有着密切关系的对象,不是亲属就是门生。

亲属不必多说,而由于这个世界里并没有出现“门生倒攻首辅老师张居正”这件事,所以这个年代的门生依旧被认为不可能“叛变”。

唯一看起来比较例外的人是马怡,此人是马自强的长子,看起来跟高务实没什么关系,顶多从马自强家族与京华是商贸合作的角度来看,他算是代表一个层面的盟友。

其实不然。马怡除了是马自强的长子之外,还是张四维的女婿。

考虑到张四维的两个儿子张甲徵和张泰徵都是进士出身(次子泰徵与高务实为同年,甲徵虽是长子但因病延迟参考三年,为万历十一年进士),肯定不能来京华的秘书处,因此便改用他的女婿进入秘书处。

这个设置非常巧妙,让高务实同时拉拢了朝廷中的晋党、陕党,而这两党不仅是实学派政治盟友的基本盘,同时又是京华在北方商业层面的盟友基本盘。

用一个马怡换来政商两道的关系加强,可见刘馨这段时间里在考察人员方面十分用心。

对此,高务实不吝赞美:“马顺甫这个人选挑得非常妙,你有心了。”

刘馨嘻嘻一笑,调侃道:“虽然你不给我发工资,但京华药业的分红还是给得挺大方的,我总得有所表示才对。”

看她这态度,高务实知道她是不想揽功,不过高务实想了想,却问道:“这个军务秘书……有必要设置么?”

“有,但军事上的问题……嗯,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倒不是非要用你这两个门生。”刘馨道:“我猜你应该看得出来,用他们俩,其实是政治层面的事。当然,我是指京华的政治层面。”

额尔德木图是把汉那吉的长子,将来多半是要去继承大明顺义王王位(包括“大明金国”大汗、右翼蒙古土默特三万户彻辰汗汗位等)的。

换句话说,就是他对大明现在名义和事实上的属国土默特(包括鄂尔多斯部)拥有大义名分,将来极大概率会掌控土默特的力量。

那么,如果他深刻了解京华的陆军实力,特别是在大明北方的实力,届时便基本上不可能会对“是否保持向大明臣服”持怀疑态度。再说,他既然加入到京华秘书处,也必然会清楚在高务实的改革之下,大明军力的显著提升,这就更加能影响他对大明的态度了。

至于阮福源,高务实知道刘馨是把他作为南疆本地派的代表提名进入秘书处的。

这是没法子的事,京华在南疆的统治,迄今为止都是依靠傀儡政权进行,而南疆的傀儡政权又不是只有一个,如果每个傀儡政权都弄一个人进来,秘书处怕是要人满为患。

再说,进入秘书处首先需要确保其人态度坚定,这就要求他所属的家族或者势力本身就与京华无法分割,这是利益层面的问题,与个人品行虽然相关,但关系不大。

就像没有人能背叛自己的阶级一样,屁股决定脑袋的道理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正确的。

阮潢是安南降将里头最早“全面投诚”的一个,在京华抵定暹罗和征服柬埔寨期间,他就全面交出了原先属于他自己的军队。

从这件事以及他当时其他的作为来看,此人相当“顾大局、识大体”。因此,高务实不仅给了他金边警备军司令的职务用以城门立木,又给他留在自己身边当门生的儿子阮福源赐了表字“守忠”。

高务实的三个门生都是他赐的表字,曹恪是“守心”,额尔德木图是“守学”,阮福源是“守忠”,其意当然各有所指。

按照刘馨的用意,既然用额尔德木图这个蒙古人做了“陆军秘书”代表北方派的利益,那么用阮福源这个安南人做“海军秘书”代表南方派的利益,显然是很符合“平衡”的。

财务秘书是很关键的职务,尤其是京华这样的巨无霸,财务问题尤其重要,几乎不可能假手于人——至少目前不可能,故刘馨提议由高务实最小的胞弟高务忠出任,但事实上这个安排她其实是顺着高务实的意思办的。

高务忠才十五岁,早年读书时期就被高务实发现他更喜欢数术,对文章不怎么感兴趣。高务实认为他在考取功名这一块没什么希望,虽然高家还有好些恩荫可以继承,但高务实也不乐意让他去做那些闲官,于是十来岁的时候就安排高国彦教他。

高国彦是京华的财务总监兼京华银行总裁,现在还兼任明联储执行总裁,是不折不扣的京华系头号财务主管。高务忠在他手下五年来,虽然没有直接任职,但进步很大,刘馨认为高务实本来就打算用他在财务方面,故有这项财务秘书的安排。

在宗族社会里,作为高务实最小的亲弟弟,他的忠诚度是可以保证的。即便刘馨也尝试着按照“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揣度人”来考虑,也觉得最起码只要高务实还在,高务忠的忠诚度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至于情报秘书高杞,他是高务实的堂兄、老好人高务本的次子。高务本现在是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堂上官,他的长子因为将来要继承其在锦衣卫的职务(但未必是堂上官,指的是继承世职而非事职),所以不能来高务实这边,只有次子能来。

锦衣卫这个机构分为南北两个镇抚司,与“锦衣卫大都督”、“锦衣卫都督”之类不同(有合适的人选则任命,没有则也可以空缺),这两个镇抚司是锦衣卫的常设机构,但南北镇抚司并不是平行机构,而是各有所司。

北镇抚司是直接行动机关,老朱家的皇帝所下达的命令,基本上都是由北镇抚司来完成。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所以属于出差比较多的差事。

由于是皇帝派出来的,手里的权力又比较大,因此他们到了地方上往往都能够受到各地官员们的奉承,即使地方官职位比他们高,一般也要称呼他们为上差。

时间长了,这帮人可就无法无天了,在朱元璋的支持下,他们办案子不需要经过刑部,所以不少官员都担心惹上锦衣卫。

锦衣卫也因此不守法纪,最终被人告发,朱元璋索性就把这帮锦衣卫给废掉了。等到朱棣上台以后,还是需要监视手下官员,所以再次启用锦衣卫。

朱棣时期比较特殊,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实际上就是他自己。到了朱见深时期,北镇抚司的权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可以越过锦衣卫长官,直接向皇帝复命。

由此可见,锦衣卫中的实权派,其实就是这帮北镇抚司的人。他们直接处理所有皇帝下达的案子,不需要向皇帝以外的任何人负责。

这种职业实在是太可怕了,因此明朝初年的官场,其实一直都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棣这父子二人在位的洪武、永乐时期,官员们简直人人自危。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由于东厂、西厂乃至一时冒出来的内厂兴起,锦衣卫的地位开始下降。

后来内厂消失,西厂也消失,但东厂始终存在。绝大多数时候,东厂靠着与皇帝更亲近的关系力压锦衣卫一头,这才使得锦衣卫的权力受到限制。

即便如此,北镇抚司的强势依然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当后来锦衣卫高层开始出现“文臣子弟恩荫化”倾向之后,锦衣卫的权势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

如今的北镇抚司就掌握在王崇古的孙儿、高务实拐弯亲戚王之桢手里。由于东厂提督陈矩是高务实一派的,所以王之桢受到的限制也很弱,锦衣卫的权势已经显著上涨。

南镇抚司一般不负责具体行动,它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锦衣卫里的纪检委。跟北镇抚司完全不同的是,南镇抚司不负责去全国各地处理皇帝交待的案子,他们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管理锦衣卫内部的纪律问题。

早年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锦衣卫一家独大以后,朝中所有官员都管不了他们。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权力机构约束这帮人,那他们非要上天不可。

“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二十年,以治锦衣卫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审录,诏内外狱咸归三法司,罢锦衣狱。

成祖时复置。寻增北镇抚司,专治诏狱。成化间,刻印畀之,狱成得专达,不关白锦衣,锦衣官亦不得干预。而以旧所设为南镇抚司,专理军匠。”

这里的专理军匠,指的并是“军事工匠”,它的意思就是管理内部。南镇抚司所需要做的,就是加强锦衣卫的纪律管理工作。

可以说这份工作不仅任重道远,而且特别容易得罪人。因为他们要管的人,个个都是手握重权的锦衣卫。

要知道,北镇抚司那帮人都是直接行动单位,一旦他们的工作稍有差池,不仅自身有麻烦,而且南镇抚司的这帮人也要吃不了兜着走——你们怎么管理内部的,净搞出这么些废物点心?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南镇抚司在管理纪律方面基本就是个摆设。除非某些锦衣卫的领袖要倒台了,这帮人才会站出来说明他的各种罪状,否则他们一般只敢欺负一些小喽啰。

后来估计他们也是太无聊了,只好去开拓一些其他的项目。比如说他们也会去搜集一些情报,有时候甚至搞军事武器的研发工作。

不过,因为高务实当年的悄然布局,如今的北镇抚使王之桢虽然权力很大,但他并不敢无视南镇抚使高务本的监督——谁让人家姓高呢,焉知高务实让自己堂兄掌握南司的用意不是专门为了看着他王某人这个表兄?

高杞既然是高务本的次子,对于锦衣卫当然很熟,而且关系摆在这里,用他做“情报秘书”,相当于和锦衣卫能够取得直接联系,这可就比高陌的内务部更方便了。

当然,情报秘书本身肯定要受内务部——也就是高陌的管辖,而这又拐着弯让内务部有了间接利用锦衣卫情报能力的作用。

家天下,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

拿着名单看了一会儿,高务实把它递还给刘馨,道:“除了马顺甫之外,其余人都在京里,那就让他们明天晚上来见我吧。马顺甫那边,让陌叔去通知他尽快过来,同时我会让人去知会两位表兄(张甲徵、张泰徵,都在京师为官),告诉他们这件事。”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klauszx”、“书友20170913211918909”的月票支持,尤其是“tiger0756”的7张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