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015章 公非辅,乃摄也(二)

大明元辅 第015章 公非辅,乃摄也(二)

簡繁轉換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2:5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乾清宫偏殿内,厚重的帷幕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唯有几盏宫灯散发着幽微的光,在昏暗的光影中,三人的身形影影绰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药味,混合着沉重的悲伤气息,让人几欲窒息。高务实、赵志和周围坐在一张

古朴的桌案前,神情凝重,仿佛有千钧重担压在他们肩头。

高务实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这令人压抑的沉默,他神色疲惫却不失庄重,率先开口道:“二位老,今上已然龙御归天,太子尚在冲龄,值此社稷安危之秋,我等身为内阁重臣,当以天下为己任,共商遗诏事宜。此乃关

乎我大明未来走向的头等大事,容不得半点差池。”

赵志皋微微颔首,久病的老脸上满是沉痛之色,他轻抚胡须,缓缓说道:“元辅所言极是。如今大变方过而太子年幼,急需一个稳定的顾命班子来匡扶社稷。

环顾满朝,唯元辅德被四海、威压八荒,多年来为朝廷殚精竭虑,功勋卓著。这首席顾命大臣之位,舍您其谁?依老夫之见,正当以大行皇帝遗命为重??在新君二十岁正式冠礼并亲政之前,由元辅总览朝廷一应军政大事,

如此方能确保国家安稳,万民归心。”

高务实闻言,连忙欠身摆手,谦逊地说道:“赵阁老,快请莫要如此说。务实不过是蒙大行皇帝错爱,得以效命朝堂,尽臣子应尽之责罢了。这总览朝政的重任,不仅关乎礼仪,更关乎社稷之基,非比寻常,实不敢贸然应

允。

依我之见,朝中英才济济,贤能之士众多,还望二位阁老与我一同斟酌,推选更为合适之人担当此任,务实愿全力相助。”

周咏赶紧站起身来,急切地说道:“元辅何必如此过谦!这些年来,若不是元辅您力主财政改革,开源节流,我大明国库何能如此充盈?军制改革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经此变革,我军兵强马壮,才有了安南定北,平西

征东’之万世伟绩。元辅对我大明的贡献,可谓是擎天架海,无人可替,这首席顾命大臣之位,您当之无愧啊!”

高务实神色诚恳,眉头微蹙,恳切地回应道:“周阁老,您和赵阁老的赞誉,务实愧不敢当。实则‘万历中兴”之盛景,皆赖大行皇帝圣明神武,乾纲独断,率领我等一众臣子励精图治所致。务实不过是秉承圣意,在旁略尽绵

薄之力,怎能将功劳尽归于己身?此举恐遭世人诟病,还望二位老莫要再提。”

赵志皋见高务实仍在推辞,也不禁起身,语气坚定且诚挚万分地道:“元辅,值此国家遭难,万方寄望之际,岂是谦逊之时?如今朝堂内外波荡不定,人心惶惶,正盼着有主心骨能安定大局。

此时此刻,您若不挺身而出,担当这首席顾命大臣的重任,何人能镇得住这复杂的局面?太子年幼,便是践祚,也无法实学国政,尚需您悉心教导、全力辅佐;朝廷上下,更得仰元辅之威、赖元辅之智。元辅,您就莫要再推

辞了,这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啊!”

高务实沉思良久,长舒一口气,缓缓说道:“二位阁老如此信任和抬爱,务实若再推脱,反倒显得不识大体。只是此责重于泰山,务实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也望二位老在旁多多襄助,我等齐心协力,共保大明江山

永固。”说罢,高务实郑重地向赵志皋和周咏行了一礼。

见高务实终于应允,赵志皋和周咏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的神色,二人连忙正色还礼。

接着,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郑国泰、李文进事变的处理上。高务实眼神一凛,面容严肃,仿若笼罩着一层寒霜,沉声道:“郑国泰、李文进等人包藏祸心,犯下谋逆大罪,致使朝堂动荡不安,皇上龙体蒙尘,此等恶行,天

理难容!

我既首充顾命,此事责无旁贷,便由我领衔主导调查和惩处,定要将此事彻查到底,给天下人一个公正的交代。”说罢,他紧紧握拳,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怒与决心传递给在座的两位顾命辅臣。

赵志神色凝重地点点头,眼中满是愤慨:“元辅此举,正合老夫之意。此二人罪大恶极,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不严惩不足以正国法!只是......听闻沈阁老也牵涉其中,此事还需元辅定夺。”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担忧

与疑虑。

他与沈一贯本来都是心学一脉,可自从赵志被高务实一番摆弄降服之后,其在心学派中的威望一落千丈,人都聚集在沈一贯门下去了。原本赵志皋也没当回事,想着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指不定哪天就要乞骸骨回乡,

还和沈一贯争什么呢?不如消停一些,也便于落个晚年清净。

谁知道沈一贯不肯消停,先在皇上南下过程中被高务实连续敲打两次,回京之后看似低调了一些,又莫名其妙陷入郑国泰、李文进事变......现在事变平息,高务实肯定要趁势追究,这时候不主动跳出来与沈一贯划清界限,难

保不会影响到自己。

赵志皋确实没有太大的野心,尤其是在高务实展现了如此强大的控制力之后。不过,他虽然打算在不久后主动请辞,但也想在之前为自己的身后名捞一手??????完成眼下这档子事之后再请辞,那可是顾命自退,清高之名定矣,

也算不枉此生宦海沉浮。

高务实眼神闪过一丝痛心,语气冰冷地说道:“沈一贯身为朝廷重臣,深受皇恩,却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实在令人痛心疾首。依我看,就以大行皇帝遗诏之名,先让他革职待勘吧,待查明他的罪行之后,再依律论处。二

位阁老以为如何?”他目光炯炯地看向赵志皋和周咏,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赵志连一点犹豫也不敢有,忙道:“元辅所言甚是,此罪不比其他,纵然其门生故吏遍天下,想必也无人敢上疏求情!”

周咏更是毫不迟疑,同样应和道:“元辅所言甚是。沈一贯此举背君弃国,有负皇恩浩荡,必须严惩不贷,以正朝纲,方能彰显我大明律法之威严!”他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神色。

确定“顾命内阁”地位与严厉打击政敌之后,就该真正谈点“正事”了。

比如,该如何在遗诏中描述“万历中兴”与高务实这位首席顾命大臣多年的辅佐之功时,赵志皋脸上浮现出钦佩之色,语气充满敬意地说道:“元辅,您主导的财政改革和军制改革,实乃本朝万历中兴”之基石。若无您的深谋

远虑与果敢推行,何来我大明今日之繁荣昌盛?

更遑论您安南定北,平西征东”的赫赫战功,更是与大行皇帝成就了贤君名臣的千古佳话,应当在遗诏中着重彰显,以便让后世之人铭记这段光辉历史。”

高务实连忙摆手,神色颇为不安:“赵阁老,此事断断不可。‘万历中兴”乃大行皇帝英明领导,满朝文武同心协力之成果,务实不过是恪尽职守,略尽辅佐之力,怎敢贪天之功?若将这些功绩过度归于我身,恐遭后人非议,

还望赵阁老收回此议。”他微微低头,眼神中透露出诚恳与谦逊。

周咏急切地说道:“元辅,您太过自谦了!您的功绩有目共睹,大明百姓皆感恩戴德。若不在遗诏中宣扬您的功绩,何以激励后世臣子为国家效命?这不仅是对您的肯定,更是为了树立楷模,激励后人。元辅,您就莫要再推

辞了!”他向前一步,言辞恳切,仿佛要将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进高务实的脑海。

高务实仍旧不许,赵志皋、周咏则继续劝说,如是再三。

终于,高务实面露难色,沉默许久,仿佛在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挣扎。最终,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二位阁老如此坚持,皆为大明的长远考虑,务实也只能从命。只愿后世之人能明白,我之所为,皆为大明江山社稷,为

了天下苍生福祉,而非贪图个人名利。”他微微低头,看起来万分无奈。

至此,关于遗诏内容的初步密议达成一致,三人都知道这份遗诏的实际意义何在,却要把一切包装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名义之下??以大行皇帝之名。

乾清宫偏殿内,烛火依旧摇曳,光影在三人脸上晃荡,气氛凝重依旧。结束了关于遗诏关键内容的商议,此时话题才转到皇帝身后事的安排上,首当其冲的便是郑贵妃的安葬事宜。

赵志皋轻轻皱眉,端起茶杯却未饮下,而是缓缓开口:“关于郑贵妃一事,既然太后已然表明态度,认为郑妃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搅得京师动荡,险些危及社稷,断无入葬定陵主室之理。那么依老夫之见,太后懿旨不可

违,不如就应按照太后旨意办,如此方能维护天家规矩,平息朝堂议论。”

周咏微微摇头,提出异议:“赵阁老所言虽有道理,但皇后才是与先帝合葬定陵的正主,她才是直接相关一方。而如今皇后也有懿旨,向元辅提出可将郑贵妃棺椁安葬主室右穴,只是不入碑文,不立灵牌。从情理上来说,皇

后的感受不可忽视,我认为应按照皇后懿旨办才是。”

赵志毕竟是老“建制派”了,下意识认为“太后大于皇后”,因此觉得该听太后的。但周咏却看到了另一点????皇后娘娘与元辅的关系。

元辅一直是皇后在外朝最大的臂助,甚至可以说是靠山,因此如今先帝驾崩,太子即将登基之时,皇后娘娘才宁可强压自己心头的不满,也要为元辅创造一个不那么为难的局面,以期接下来的各项大事能够顺利推进。

既然如此,自己怎能不把皇后懿旨排在更靠前的考虑位置上呢?要知道,皇后对元辅如此信任,再次肯定了“先帝遗命”中对元辅总揽朝政的支持,甚至愿意在遗诏中写明后宫不预政务......难道元辅就不会投桃报李?

周咏自从被高务实拉进内阁,他做阁老的唯一宗旨其实就一条:元辅想什么,我就说什么,哪怕元辅指鹿为马......放屁,那就是马,何曾有鹿!

高务实听着二人的争论,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二位阁老,依我之见,两宫旨意并不冲突。太后深明大义,从维护天家规矩、稳定朝堂的大局出发;皇后则顾念着大行皇帝遗愿,同时也考虑到我等臣子的难办。

既如此,我等不妨在礼仪上按照太后说的办,淡化郑贵妃下葬事宜,对外宣称遵循祖制,不给予郑贵妃特殊待遇,以安抚朝堂众臣之心。而在实际操作中,则按照皇后懿旨来办,将郑贵妃葬入定陵主墓室,却不设碑文灵牌,

不享受香火,只让她以一种‘陪伴’先帝的形式存在。

如此,既不违背太后维护天家威严之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大行皇帝的遗愿与皇后的心意,不知二位阁老意下如何?”

赵志皋和周咏听闻,皆是眼前一亮,两人对视一眼,均微微点头。赵志皋道:“元辅此计甚妙,如此可平衡各方,避免朝堂因这件事再生波澜。”

周咏也附和道:“确实,这般安排,想来太后与皇后也都能接受。”

最为棘手的郑贵妃下葬何处一事就此商议已定,恰在此时,礼部尚书于慎行奉命前来议事。于慎行踏入偏殿,看到三位老,一脸悲戚地上前行礼:“见过元辅,见过二位阁老,下官闻听传召,奉命前来,不知可是要商议大

行皇帝身后事?”

高务实神色庄重地说道:“?山公,如今皇上龙驭上宾,操办大行皇帝丧葬仪式乃当务之急。此事关乎皇家体面,也关乎天下民心,容不得半点马虎,我等需仔细商议。”

于慎行神色一凛,点头应道:“元辅所言极是,此事重大,又是下官本职,定当竭尽全力。”

高务实接着说道:“首先是讣告一事,需尽快昭告天下。行文要严谨庄重,将大行皇上因病驾崩的消息准确传达,同时表达我等臣子的悲痛之情。”

于慎行听出高务实加重语气的“因病驾崩”之意,连忙拿出手折与炭笔,刷刷记录下来,说道:“元辅放心,下官定会让礼部即刻拟好讣告,呈与元辅审阅。”

赵志在一旁补充道:“丧期的确定也很关键,要严格依据祖制,不可有所差池。”于慎行回应:“是,下官记得祖制,当以隆重之礼操办,丧期的安排定能让各方满意。”

周咏则提醒道:“入殓仪式务必庄重肃穆,棺椁、寿衣等丧葬用品,都要精心准备,彰显皇家威严。”于慎行同样点头:“周阁老放心,下官来前,已安排专人负责此事,所选棺椁皆是上乘材质,寿衣也依制准备,保证符合皇

家规格。”

高务实又叮嘱道:“停灵期间,吊唁的礼仪规范一定要明确。皇室宗亲、文武百官前来吊唁,都要遵循相应的礼仪,不可混乱。还有,顺义王即将抵京,同样马虎不得,须得妥善考虑。”

于慎行认真记录,说道:“元辅提醒的是,下官都已记好,定会安排妥当。”

接着,众人又开始讨论葬礼的筹备。高务实道:“定陵虽然早已修成,但也要通知他们赶紧准备,送葬路线需提前规划好,既要彰显皇家气派,又要保证安全顺畅。”

于慎行思索片刻,说道:“元辅,礼仪方面自有礼部全力安排保证,只是沿途需要安排官兵维持秩序,保证送葬队伍顺利通行,这一点却要元辅决定调兵、周阁老协调确认。”

高务实点了点头,道:“此事我自有安排,礼部不必担心。”

赵志皋见他们说完这些,点头道:“如此甚好。送葬队伍的组成也需仔细斟酌,哪些人在前,哪些人在后,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而且需要礼部注意,日前变乱之中或许有人涉案其中,这几日恐有出缺,礼部要提前做出调整

预案,以免临时乱了手脚。”

于慎行心中一动,但他毕竟是个中立派,也不想多问,便只是应道:“是,下官会按照品级和身份,严格安排送葬队伍顺序,便是有所调整,也可依次递补。”

周咏补充道:“还有祭祀仪式,这是葬礼的重要环节,切不可疏忽。”于慎行耐心极好,点头道:“周阁老放心,祭祀仪式所需的祭品,祭文等,下官与礼部同僚都会精心准备,严格遵循礼仪规范。只是,礼部今年预算并无这

些开支项目,还请元辅....……”

“户部自会拨款,?山公不必多虑。”高务实最后总结道:“?山公,此事就有劳你全权负责,若有任何问题,可随时来内阁与我等商议。这是我大明当前头等大事,务必办得圆满。”

于慎行恭敬一礼:“下官领命,定不辜负各位阁老期望。”

待于慎行离开后,偏殿内暂时安静下来,不过三人都知道,接下来还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皇帝丧葬仪式只是第一步,后续太子登基等事宜更是重中之重,同样容不得丝毫差错。

感谢书友“晓爱古月”的24张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书友20210213215823017”的12张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得意洋洋”、“宁静见春”、“云覆雨”、“元舟”、“读者1632308200032768000”、“书友20190102010419420”、“大拿66”、“书友20221205100349569”、“在下楠哥”、“书友16051500394795

9”、“好紧张_要发财了”、“Nazgeer”、“milan123”、“陆森啊”、“秦朝小驻”的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