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1253章 曙光

大明元辅 第1253章 曙光

簡繁轉換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0 21:57:12 来源:源1

前方的战斗有麻贵和恰台吉在,高务实在布置完策略之后就没有再管。他安安心心呆在伊克锡巴尔的矮墙之后等结果,顺便处理一下各方送达到他这里的报告。

文帅和武帅的差别在大明是非常分明的,如果要简单点说,那就是武将不论级别多高,基本上只要负责作战就好,而文帅就不同了,方方面面的事都要一手管起来。

得亏了他现在只是以援军主帅身份暂时代管西北军务,政务方面的事情自有巡抚们打理,所以才算是轻松一点,只问军务方面的事情。

不过以眼下西北的局面,军务方面的麻烦也很大,甚至可以说是一团乱麻。

这一团乱麻的局面,郜光先当然是有责任的,但其实也不能说完全怪他,因为归根结底,明军自身的问题才是对各种局面都应对无力的根源。

什么问题?老问题,缺钱。万恶之源全在于缺钱。

陕西三边虽然是“九边”地区,但它其实是九边之中相对而言最不受重视的地区。这个“相对”还不是近期出现的,当初王阳明就说过,大明有四个地方最为重要,万万不容有失,失之则大明危矣。

哪四个地方?蓟辽宣大。

其实这也不是王阳明一个人的独有看法,大明高层对此都有明悟,要不然为何高务实兼任了七镇经略之后,名义上竟然能掌握八十多万军队?原因就在于大明把精锐几乎都放在这四处了。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蓟辽宣大拿走了大头,其余部分显然就只能拿小头。陕西三边从军事上而言虽然比南方各地要更受重视,但架不住人家南方各省经济条件比较好,而陕西三边这里嘛……自从关中衰退,早已不复汉唐之盛久矣,怎么可能比得上南方?是以只要朝廷的财政倾斜不够,陕西三边就只能过苦日子。

本来就不够,再加上今年大削军饷开藩禁,光靠固有财政体系,连维持局面都岌岌可危,一旦出事哪能不糟糕?郜光先此前之所以总想镇之以静,还不是因为觉得打不起?

当然,这个问题是需要二分论的,比如高务实就认为郜光先太寄希望于对方不要闹大,而严重地缺乏主观能动性以及对于大事的决断能力。正因如此,他才在出手弥补失败之后,果断放弃了郜光先,然后亲自上阵,来给三边实学派擦屁股了。

在外行人看来,三边现在的问题就是多路挨打,只要高务实的大军一举荡平叛军,将无论哱拜也好,博硕克图也罢,亦或者火落赤兄弟之流,通通击败甚至剿灭,三边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这个想法,非要说错,倒也没错,但实在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自古中原农桑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锋,绝大多数时期都是农桑文明主守,游牧文明主攻。

汉唐两大盛世,在国力最巅峰的时期都曾发动反攻,也取得了颇为辉煌的战绩,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只要你稍有衰弱,攻守转换立刻就回来了。

有人说,这是民族特性决定的,说什么人家是狼图腾,崇尚进攻云云。然而高务实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这主要是武器水平和军事战术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后世的外蒙古依旧保持游牧民族的绝大多数传统和特性,怎么没见他们南下?

这个比方或许有点不合适,但道理还是明摆着的:热兵器发展到一定程度,游牧民族的兵器优势被倒转,还南下做什么,送人头吗?

骑兵的战马本身也是兵器,就好像机械化部队的运输工具,哪怕它们不装备武器,你也不能说它们就不是兵器的一部分了。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蓟辽宣大现在几乎已经很少挨打,而陕西三边这次就挨打了呢?兵力是一方面,财力是一方面,而这两方面加起来就可以得出一个答案:游牧民族的首领们认为,打蓟辽宣大危险,打陕西三边安全。

蓟辽宣大方面,通过漠南之战和辽南之战两场战争回答了蒙古人,在这两个方向上,只要你敢动手,我就敢斩断你的手,而且必能斩断!

战争必然是有目的的,如果不能达成目的,反而还要导致自身严重的损失,不管谁当政都不会傻兮兮的一直要打,蒙古人当然也不例外,更何况蒙古人对损失的承受能力其实远比大明要差。

正因为如此,布日哈图成为图们的谋主之后,才会劝图们放弃了过去那种徒劳无功地袭边行动,转而一边抓紧时间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商业,一边积极主动地为火落赤等人出谋划策,鼓动他们去给大明找麻烦。

对布日哈图或者说对左翼察哈尔部而言,针对蓟辽的袭边已经成了亏本生意,与其每次都打得损失惨重而又捞不到好处,还不如想办法从其他途径得到大明生产的那些生活所需,至于大明对他们越来越严峻紧迫的军事压力,则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释放。

土默特跟着大明混得好好的,肯定不愿意做这个“途径”,因此布日哈图把目光投向了西北,搅动起整个西北的乱局。

不得不说,布日哈图的确是个人才,这一手不说打到了大明的七寸,至少也算是击中了大明的软肋。

但这样一来,高务实要解决的问题就分成了两个部分,首先当然是解决眼前的军事危机,接下来还要将其他的不稳定因素尽可能的抹平。

当前的军事危机在高务实看来,其本身并不可怕,原历史上的哱拜之乱虽然没有这一次的西北之乱来得猛烈,但几处势力基本上也都涉及到了,只是涉及的程度没有这一次严重。

从军力的角度讲,只要今天的行动取得成功——高务实不怀疑这点——那么西北之乱就将只剩下哱拜一党与火落赤、著力兔兄弟,没有了博硕克图的套部精锐,高务实有信心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摆平。

至少可以比原历史中平定哱拜之乱要快很多。

不过接下去的问题却比较复杂,毕竟朝廷没钱是确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而且事已至此,朝廷也不可能把开藩禁一事又按下来,回头给陕西三边补发军饷。

国家大计最忌朝令夕改,顶多也就是在小细节上做出一些调整,否则影响就太大了,根本难以控制。万一开藩禁一事由于银子不到位而闹出乱子,不仅本身造成的损失难以预估,而且会对皇帝、内阁乃至整个朝廷中枢的威望造成严重冲击。

大一统的国家,中枢威望是万万不能衰落的,一旦衰落就是乱世将临的征兆,所以高务实不能指望朝廷拨银子来帮忙,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京华当然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商业巨无霸,但京华现在投入在南疆的银子已经很多,而且暂时看来还是个无底洞,鬼知道后续还要花多少钱才能算完,所以也不可能让京华直接在西北砸钱——何况这个举动在政治上还有“收买民心”的危险,高务实更不敢轻易尝试。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就地找出银子来,不过这听起来几乎就是天荒夜谈,陕甘宁这些地方上哪找银子啊?

纵然高务实可以用他在实学派内部的威望来调集地方上的库银,也就是各地不必上缴给中枢的那些,但这些银子一来数量未必管够,二来高务实也不能真把人家府库全给搬空,一点余粮都不给人留,所以究竟能做到哪一步还不好说,但肯定是不够的。

高务实思来想去,甚至都开始考虑滇缅之战时期对缅甸的惩罚性条约是不是也能适用于鄂尔多斯部了。

可惜,鄂尔多斯部和缅甸的情况还真不同,不能这么简单的照搬。

为什么呢?因为土默特。

土默特在高拱、高务实伯侄的先后操弄下,现在可以算是大明比较忠诚的小兄弟了,但这个小兄弟虽然相对忠诚,可是他的地位还是比较特殊的,即便是大明也必须要谨慎对待。大明对待土默特,不可能向此前高务实对待努尔哈赤那样,直接一封信过去,理由都懒得给地就让人退兵。

努尔哈赤现在毕竟只有三五千兵,可人家土默特那是分分钟就能拉出十万骑兵的蒙古右翼核心,这也能比吗?

而鄂尔多斯部呢,偏偏又是土默特默认的“势力范围”,甚至是他们自认为自身实力的一部分,要不然这次高务实怎么说动把汉那吉在自身都“有可能”遭到图们偷袭的情况下,依然派出恰台吉领兵三万来河套的?

无他,土默特视鄂尔多斯为自身的一部分而已。

那么换句话说,如果高务实要求鄂尔多斯部割肉,就相当于土默特也在割肉了,到时候把汉那吉和钟金哈屯怎么摆平内部,就可能出现麻烦。

而土默特现在是不能出麻烦的,因为东制的前提就是西怀,右翼要是稳不住局面,这个东制就无从谈起了——至少也会大大延缓大明东制成功的时间,这就等于是与国策相悖。

按照高务实的推算,把汉那吉或者说土默特方面能够接受的对鄂尔多斯部的惩罚,恐怕基本只能限于对博硕克图本人的惩罚,了不起加上几个“战犯”,打击面不能过于扩大化,尤其不能严重损害鄂尔多斯部的实力。

不过,这里头也不是一点工作都不能做,比如把汉那吉肯定不会反对将博硕克图打压得狠一点,甚至就像计划中的那样,用废黜博硕克图济农之位来做恐吓,使博硕克图在鄂尔多斯内部的威望大大衰减——高务实和把汉那吉暂时没有真的打算废掉他,因为当前局势不允许鄂尔多斯内部出现太大的动荡。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另一回事了,与高务实解决西北财政困局已经没什么关系。

至于哱拜和火落赤兄弟嘛,哱拜那边没什么好说,肯定是打完了一切归公,但哱拜大肆招兵买马之后,原本宁夏府库里的银子都不知道还能剩多少,指望从他那里发财基本不靠谱,能不亏太多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而火落赤兄弟……这两位能有什么钱?就算连部落一起剿灭,估摸着也就能弄些牛羊马匹,虽然这也是财产,但那也要考虑西北的消化能力。现在西北都打仗了,民间更不可能胡乱花钱买牛羊,马匹又有很多不是民间允许购买的,所以即便一切顺利,这些东西要变现也是难上加难。

何况这件事还不一定能那么顺利——火落赤和著力兔并不比博硕克图,这两人不是冲动小青年,很难让他们有胆量去想着把高务实给抓了,所以诱敌深入、埋伏围歼这种策略基本上都不可行。

不能诱敌深入、埋伏围歼,那明军对这几万骑兵就真的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有了刺刀阵和远超原历史水平的热兵器,这两兄弟如果上来硬杠,那当然不怕,怕的是人家不肯来啊。

青海那么大,两兄弟如果见势不妙掉头就跑,哪怕是高务实也只能干瞪眼。他如果敢于集结部署在大明境内的全部高家骑丁,再配合明军中的骑兵部队,亦或者能说服土默特派兵协助,也不是说就不能深入追击,可问题在于他现在根本就没这个时间。

他来西北的主要任务是重新稳定西北局势,而不是千里追击两个蒙古长腿将军,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火落赤这边也捞不到钱,稳定西北需要花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就在高务实这个大明财神都开始头大如斗的时候,战报来了——伊勒都齐第一时间查明了情况,亲自前来汇报战况。

高务实稍稍有些意外,因为伊勒都齐在他的计划中只有两个任务,先是诱敌,接下来是一旦博硕克图成功突围,则由伊勒都齐与恰台吉两部合力追剿。

既然他应该去追剿,那来汇报情况的可不就应该是完成了伏击但跑不过博硕克图的麻贵吗?

不过伊勒都齐却带来了好消息,原作战计划中最为顺利的一种可能出现了——博硕克图没跑掉。

其被包围之后,因为脱脱的突然出现,本就被伏击打懵的鄂尔多斯部士气直接崩溃,博硕克图本人也失去了信心,最终率部投降。

同时伊勒都齐还带来了另一个意外的好消息,这个消息让高务实欣喜不已,甚至仿佛看到了解决西北财政难题的曙光。

----------

感谢书友“143023.q”、“曹面子”、“年久失修nn”、“蓝鹰008185”、“阿勒泰的老西”、“cqychina”的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