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85章 小侯爷(三)

大明元辅 第285章 小侯爷(三)

簡繁轉換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0 21:57:1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南疆军令部副部长高珗近来很忙,整个人看起来都瘦了一圈,而且时常板着脸,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他作为高务实在南疆资历最老的亲信,历任过三大警备军司令,最后做到军令部副部长,在军令部部长一直空缺的情况下,显然就是事实上的南疆军界一把手。能让他如此状态的人,除了南宁候亲至,也就只有大少爷这次的“如朕亲临”了。

是的,高务实下达的命令大家都看过,大少爷这次南下就是代表乃父,而南疆这边从来没有被朝廷约束过,高务实的命令就等同于圣旨,那大少爷不是“如朕亲临”又是什么?

或者也可以看做是一次“太子监国”——同样是“皇帝”在外,“太子”在内。只不过,这“皇帝”不是带兵出征,兵马居然也全在“太子”手中。

好在,“皇帝”没有把全部兵权交给“太子”,而是有相对明确的指示。该调哪些兵马、组成几个军,这些高务实都有安排,高渊自己能够做主的其实只有他的亲军。虽说高务实没有明确高渊这支亲军的兵力上限,但高渊总不会傻到给自己凑十万亲军不是?

不过,这一方面虽然高珗不必忧心了,但他现在却有另外两件事不得不忧心:第一件事是高渊对自己表现得过于亲近;第二件事是老爷密令自己筹备虎贲军。

第一件事这里且放一放,先说第二件事。

当初高务实命高渊南下之前,就已经与黄芷汀、刘馨等人商议决定,要求定南警备军准备升格为虎贲军,届时将由五镇扩大为六镇,每镇辖步兵三协,炮兵、骑兵各一协,工兵、辎重兵各一独立标。

而虎贲军将设司令一员,副司令一员,宣政长一员,参谋长一员。首任司令由高渊担任,副司令便是由高珗担任。另外,宣政长由曹恪担任,参谋长由高琏担任。

不过,这虎贲军并非是高渊一南下就立刻组建,而是定在此次西征胜利之后。

虽然高务实并未作出过多解释,但高珗得知密令之后立刻明白了两点:一,虽然第一任司令由大少爷高渊出任,但真正的组建工作,包括组建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肯定是由他高珗负责;二,定南五镇扩编为虎贲六镇,其中骨干必然还是原先的定南五镇,而多出来的一镇则可能要用此次西征的有功人员充任。当然,原先的五镇也有可能会被打散重编。

总之,这件事非常重要,是老爷近年来交给自己的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任务,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力求完美将其完成。

高珗隐隐有一种预感,只要办成这件事,京华头号大将的地位他就真正坐稳了,而且很有可能会被老爷委以重任——名副其实的那种。

在高珗看来,自从老爷卸任广西巡按回京之后,自己和老爷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每三年才有一次回京述职的机会与老爷相见。虽说老爷对自己的信任始终不见,也从来不曾亏待自己,但……一名心腹三年才得以见着自家老爷一面,不担心自己的地位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件事对于高珗而言极其重要,他希望十全十美的办下来。不过,麻烦也就出在这里。

老爷让大少爷南下锻炼,且显然还有培养其威望的用意,这就意味着自己必须认真辅佐,必须要打好西征之战,让大少爷获得足够的威望。但与此同时,现在对于自己而言,最大难点却在于自己与大少爷之间的关系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

南疆虽然名义上是由大明的各个藩篱王国组成,本身没有名副其实的更高组织形式存在,但事实上却可以明说:现在的南疆其实就是老爷自己的国家,留着那些藩国不过是避免某些麻烦罢了。

如果老爷愿意,那几位国王陛下恐怕非常乐意主动退位,然后从老爷手中接过某个爵位,无论是王爷还是国公,甚至哪怕侯爷都行——毕竟现在的他们不仅地位尴尬,而且个个都自觉危险,根本不知道将来老爷会如何处置他们。

但老爷似乎不想这么早南下,他看来更愿意在大明国内好好辅佐皇上,开创一朝盛世,博个中兴名臣的美誉。

要按高珗所想,即便这就是老爷的理想,那现在这理想也已经完成了啊!听说沈一贯那厮都已经南下筹备封禅之事了,老爷还在等什么呢?或许,等封禅完成?高珗想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把思绪转了回来,再次想到自己和大少爷的关系问题上。虽然暂无名义,但在高珗看来,这其实就是朝中大臣与太子殿下之间的关系,而且自己这位大臣还是武将中首屈一指的那位。

这就很麻烦了。

一边是老爷让自己辅佐大少爷,以军功充实大少爷的威望;一边是武臣之首根本不敢与太子爷过于亲近,以免变成“东宫交通大臣”之中的那位大臣,莫名其妙地变成一个支持东宫篡位的逆臣。

权力的中枢就如同飓风的风眼,离得越近,风力就越强。身处自己的位置,又得了辅佐大少爷的“美差”,成则人人称羡、见者匍匐,败则粉身碎骨、尸骨无存。

如果说老爷现在已然年老体衰,那倒是好办了,因为此时老爷让自己辅佐大少爷,那就是接近于顾命的差事,自己只要认认真真办好差事,把大少爷看做主上即可,基本上不必担忧其他。

但老爷明明还未及四旬,甚至和不少新科进士的年纪差不多,平时身体也好得很,去年才远征朝鲜归国,哪里有半点必须向大少爷交权的需求?根本就没有必要啊!

所以,无论是他高珗还是南疆各界,几乎都一致认为,此番老爷让大少爷南下主持西征,单纯就是锻炼锻炼大少爷,顺便让大少爷建立一些威望,也让其他人认清现实:这位就是将来的高家之主,在这件事上你们不要多想,也别琢磨什么另拜码头了。

本质上,这件事就和皇帝立太子一样,只是正国本,不是要禅让。

如此一来,高珗现在的工作就有一点挑战性了:既要任劳任怨做好西征辅佐工作,又要避免自己和大少爷走得太近,让人误会——尤其是让老爷误会。而偏偏问题就出在这儿:大少爷对自己过于亲近。

高珗自己也不太明白大少爷南下之后的一些举动。他一方面是疏远高家宗亲——这个高珗能看懂;另一方面,他却并不真正插手太多军务,主要精力只在编组自己的亲军,却把整支西征军的编组、调动、后勤等事通通丢给自己,他只在一旁看着,时不时发话请教、询问。

要说大少爷这么做是真的只想学学用兵之道,那也还罢了,自己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但大少爷总会不时说一些诸如“璞石公所命即我所命”之类的话,甚至“璞石公与我不分彼此”,这就太要命了!

尤其是第一次听到“璞石公与我不分彼此”的时候,高珗吓得简直心肺骤停。

我的大少爷啊,您怕是不知道内务部的厉害啊!

我高珗敢拍着胸脯打包票,您在南疆说的每一句话——哪怕是您沐浴时的自言自语,内务部都能一字不落的记录在案,然后呈报京师,送到老爷的案上!

您说这种话,我高珗是真的不敢克当啊!我要是和您不分彼此,老爷会怎么想?我到底是老爷的心腹,还是您大少爷的心腹?

您疏远高家宗亲,重用舅家之人,乃至姨娘的亲信,这都没有问题。我高珗都能看懂的事,老爷一定能看懂。可是您对我如此亲近,是真的亲近还是要送我上路啊?

还有还有,您一边疏远高家宗亲,一边又从右院(恤孤堂右院)往您的亲军调人,这事儿老爷知不知道?那右院虽然是奉老爷所命建立,但是主事之人可是高孟男啊,右院这些娃儿可都是他一手教导的!

就在高珗头疼不已之时,这日又传来消息,说根据大少爷军令,旧港宣慰司宣慰副使、亚齐镇守使岑凌已经调来一协狼兵,充于大少爷亲军麾下,领兵之人乃是岑凌之侄岑云汉。而此时,正好岑云汉前来军令部报备,求见军令部副部长高珗。

这下好,岑氏牵涉进来,事情更加麻烦了。高珗一时只觉得头疼不已。

说起来,岑云汉这小伙子他高珗是认识的,而且算是老相识了。当年老爷在广西解决泗城岑氏内乱,于凌云城之战后把岑氏家主岑绍勋从黄玛手中救出,本来是要重新扶他复位,但他却自觉对不起岑家,自己将自己流放。

于是不得已之下,老爷就命岑凌继续掌握岑家实权,而将其子岑云汉列为应袭,等到其成年之后再说。

岑云汉生于万历四年,等他成年之时岑家已然移镇安南,朝廷已经不管他们家的事儿了。因此,老爷将安南兴化府作为他的直领,而岑凌则领临近的宣光府。

不过,岑云汉深知岑凌在老爷心目中的地位,更知道自己的能力远不及叔父,因此他选择北上求学,就读于京华工匠学堂船舶系,听说老爷还多次亲自接见他,对他颇寄厚望。

岑云汉从船舶系毕业后仍不肯南下,又在财经系继续就读,毕业后这才南下。那时节刚好京华征服南洋,岑云汉主动要求参战。

不过那一次作战太过于轻松,岑云汉也没捞到什么大战,反而是在大局已定之后才得以发挥岑氏狼兵所长,亲自率领三千狼兵清剿和征服一些躲藏在山中的部落。

事成之后,岑凌被老爷授予旧港宣慰司宣慰副使、亚齐镇守使,而岑云汉则受封北苏镇守使(注:“北苏”其实是高务实犯懒,把“北苏门答腊”汉化改名而成)。由于岑凌是旧港宣慰司宣慰副使(正使挂名,副使为实职),因此岑云汉接受叔父岑凌管辖,所以也才有今日之事。

虽然高珗对于高渊这样把他娘亲的“广西旧部”和“广西旧友”大把拉入亲军的做法很头疼,但岑云汉毕竟也算故人,现在既然来了,总不好不见,何况还是军令部的正常工作。

“让他进来。”高珗不再踱步,回到自己书案后坐好并吩咐道。

不多时,一位二十多岁,文质彬彬的年轻人身着戎装走了进来,“啪”地一个立正,举手行了一个南疆制式——也就是后世标准——的军礼,大声道:“北苏镇守使、暂编旧港警备军第三镇统制岑云汉奉命报到,见过都督!”

岑云汉称呼高珗为“都督”,这显然不是正式职务的名称,而是南疆仿大明惯例而形成的敬称,也就是把军令部当做五军都督府类比而形成的。

“天章来了,坐吧。”高珗露出微笑,摆手道。天章是岑云汉的表字,他还有个号,叫中黄,不过高珗既是上司又是长辈,就称字不称号了。

“璞石公面前,岂有小子座次,小子立而听训即可。”岑云汉没有就坐,而是依旧笔直站立,一副谦虚听命之态。

高珗略微惊讶。自己对于岑云汉来说,的确既是上司又是长辈,不过这里的上司指的是军职,但问题在于“镇守使”其实不算军职,事实上是个文职,只是一般会拥有部分军事职能。如果说“巡阅使”可以类比巡抚,那么镇守使其实就有点像兵备道——它管军,但确实是文职。

一般而言,南疆的镇守使如果是早年从广西移镇而来的土司,则一般就会被任命为某地镇守使。但在南洋征服完成之后,其中个别被移镇南洋诸岛的镇守使会兼任军职,即如刚才岑云汉所报的“暂编旧港警备军第三镇统制”之类。

当然,岑云汉这种能出任暂编某镇统制的并不多,一只手就能数得清。这既有他领地较广的原因,也有岑家在广西土司中实力强地位高的原因,更有岑家与高务实有旧的原因。

从他刚才报官名的排序也看得出,南疆到底也很受大明影响,实际上文官职务一般还是会摆在前头。虽说镇守使只能类比兵备道,而军令部被类比五军都督府,按理说他俩如果有“品级”,肯定是高珗比岑云汉高得多。然而文就是文,武就是武,岑云汉其实没必要如此谦卑的,至少落座交谈绝无不妥。

高珗心念一转,也不管岑云汉的谦卑是因何而起,问道:“暂编旧港第三镇目前编练如何了?听说你此番前来,是带了一个协?”

——

感谢书友“曹面子”、“西土瓦marx”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单骑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谢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