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91章 幸南京(四)南京守备太监

大明元辅 第291章 幸南京(四)南京守备太监

簡繁轉換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0 21:57:12 来源:源1

内阁散会之后,众人各自离开,高务实与方从哲悄然走在最后,从二人的神态举止来看,应是高务实向自己这位门生简单交代了几句。

待方从哲也躬身拜别,高务实却转过身,朝乾清宫而去。等到了乾清门,他招来不远处一位不甚眼熟的内官道:“有劳公公代我通传一声,就说臣高务实求见陛下。”

这内官乃是在南京皇宫当差的,自是并不很熟悉高务实,但高务实的一身装扮却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绝不会认错的:文官一品样式大红丝常服,胸前正面纹绣坐蟒,头上却戴着象征国公身份的“八梁冠”。

这位内官常年在南京皇宫当差,自然见过有人穿文官一品大红丝常服,也见过有人头戴“八梁冠”,然而能将这衣、冠搭配在一起穿戴的,大明亿兆臣民之中却有且仅有高务实一人。

你道为何?因为南京也有一套六部班子,又往往是“养老”的闲差,其中资历深厚却因故不能继续留在北京而被打发来南京的一品文官总是隔三差五会出现的,但他们头上的梁冠却只有七梁,绝不可能是八梁。

大明开国之初,洪武年间,礼部上呈官服制度草案给朱元璋看,朱元璋看后表示:“卿等所拟殊合朕意,但公爵最尊,而朝祭冠服无异候伯以下,于礼未安。今公冠宜八梁,候及左右丞相、左右大都督、左右御史大夫七梁,俱加笼巾貂蝉。余从所议。”

由于之前的国公们,尤其是在在南京的国公如魏国公,他也戴八梁冠,可他是作为武臣,穿的是武臣形制的大红丝常服,与高务实不同。另外,即便当今魏国公也没捞到一件坐蟒袍赐服,而只有行蟒,这差别就更明显了。

总而言之,天下官员之中再无第二个人能穿戴高务实这一身行头,所以这位内官绝不会因为跟高务实不熟就看走眼、认错人。

面对这位万历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头号重臣,前不久刚刚以文臣身份获封靖国公,他一个南京皇宫的边缘宦官哪里敢怠慢这尊大神,连忙道:“是是是,奴婢知会了,烦请国公爷在偏殿稍候,奴婢这就去。”

见高务实微笑颔首,小宦官才连忙一路小跑前去通传靖国公求见皇上的消息。高务实则在其他一群宦官的前呼后拥之下来到乾清门偏殿暂候,自有宫人赶紧奉上香茗、点心、果脯之类不提。

高务实在偏殿稍候,心中反复思量着面见朱翊钧时要说的每一句话,甚至如何演绎每一个神态。他知道,如今的皇帝早已成熟,其决定往往蕴含深意――就像孔庙事件一般。

而自己作为臣子,既要表现出对皇命的尊重,又不能显得过于畏首畏尾,失了中兴名臣的风范,让皇帝觉得“务实也只是寻常臣工罢了”。

这自然很难,其中的“度”尤其难以把握。说得不够坚决不行,说得太过坚决也不行。归根结底,是要提前预估皇帝的心理。

不久,一位内官匆匆走来,恭敬地引导高务实前往乾清宫的御书房。沿途宫墙高耸,雕梁画栋,尽显皇家气派。以往南京官员在奏疏中一提到南京皇宫就是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情况完全看不见,就此一点而言,沈一贯对南京皇宫的修缮还是做得不错的。

高务实面色平静,不见悲喜,但他的步伐却愈加沉稳,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起来。

御书房内,由于今夜还不必斋戒,朱翊钧正专注地审阅着奏疏,见高务实到来,便放下手中的朱笔,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探究。

“陛下,臣高务实有要事启奏。”高务实行了一礼,语气恭敬而坚定。

朱翊钧微微颔首,招手朝身边的陈矩道:“赐靖国公座。”然后又示意高务实继续。高务实回了一礼,谢恩坐下。

“陛下,臣蒙恩得以晋爵,又蒙陛下恩准暂居春和宫,伴于君侧,此乃臣莫大之荣幸。然臣思之,南京皇宫虽然二百年未用,可春和宫毕竟该是皇太子之本宫,臣若居之,大有僭越,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况且臣在南京虽无府邸,却也有商社馆舍可供暂居,并无居无住所之忧。”高务实言辞恳切,目光直视皇帝,表现出一副坦诚的模样。

朱翊钧听后,眉头微微一挑,似乎对高务实的担忧感到些许意外。他沉吟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靖国公,你的顾虑朕明白。不过,春和宫虽为皇太子所居,但南京不比北京,皇太子也未随朕前来……

当然,你所虑者也是事实,不过你这些担心朕也有过考虑。此宫虽是东宫,然其西偏殿历来为太子师长讲学及休憩之用,你身兼太子太师,此番只要不住春和宫之正宫,而居于西偏殿,以朕看来便无不妥。”

不住正宫而住西偏殿?嗯,看来皇帝还真是认真考虑过的。这西偏殿之所以适合高务实,因为他的确有太子太师一职在身,而老师被称为“西席”,太子的老师住在太子宫的西偏殿,听起来就好像真的于情于理都完全合适了。

由于之前沈一贯并未说清楚西偏殿这茬,高务实忽然听皇帝这么一说就难免有些被动,他微微低头,略加思索,然后再次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坚定。

“陛下,理虽如此,但臣以为,身为臣子,仍当谨守本分,不可有丝毫僭越。春和宫地位尊贵,臣若讲学闲暇,暂憩一二,则尚可自安,然若久居多日,必会引起外界诸多非议,于陛下圣誉亦有所影响。”

朱翊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知道高务实这是在为自己这个皇帝考虑,不想让此事给自己带来任何麻烦。他轻轻叹了口气,然后说道:“靖国公,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不过,朕让你居于春和宫,也有朕的考虑。

你身为元辅,又兼为计相,可谓日理万机。朕这般安排,也是希望你能有一个安静的休息之所,不必每日宫里宫外两头跑,平白耽误许多时间,如此也能更好地辅佐朕。”

高务实听后,心中一暖,他知道皇帝这是在关心自己。不过他也知道,皇帝关心自己大概是真有的,但也不一定仅仅只是关心自己。

如今自己身份独特,一边是文臣之首,一边是勋贵之巅,而自己在京师早已将靖难系勋贵拉拢在身侧,只有在南京这边,开国系勋贵与自己的合作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合作是要合作的,但是坚决只谈经济,决计不谈政治。

关于这一点,高务实一直也知道原因:靖难系勋贵才是朱棣登基之后真正的权力基础,而开国系勋贵则比较微妙,他们的理论地位一直很高,但往往只能在南京体系内活动,很少被允许出任全国性的职务,总有一种不被皇帝真正信任的感觉。

在这种微妙局面之下,南京勋贵通常都很小心谨慎,捞钱的胆子当然是有的,而且很大,然而在政治层面就胆小如鼠,但凡涉及实际权力的事,他们都会摆出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表示这些事咱们不掺和。

正因如此,京华明明与南京勋贵有不少买卖往来,但指望南京勋贵与江南财阀和江南官场撇清关系,真个站到实学派一边,那就是痴人说梦了。人家根本不吃这套,完全就是个不粘锅,好处我全拿,坏事不脏手。

这一次圣驾南下,高务实始终怀疑朱翊钧有意顺便整顿南京官场,因为一开始设计封禅大典的时候,包括自己和沈一贯在内的朝臣都没有安排皇帝直下南京这一茬,是皇帝主动要求趁着封禅大典来南京拜谒孝陵的。

拜谒孝陵本身自然有其重大政治意涵,但要说仅仅只为做个秀就跑一趟南京,还要为此花费巨资,又是整修孝陵,又是修缮皇宫……这就似乎有点过了。所以,高务实一直怀疑朱翊钧是要趁机对南京官场进行一些处置。现在的问题是,皇帝究竟想做什么处置?

倘若皇帝只是单纯认为南京这边是心学派的大本营,要进行一番打压,以便实学派更好的在全国施政,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可如果皇帝的想法没有这么简单呢?

不过要看穿皇帝的真实意图,光靠目前的情况来判断是显然不够的,即便高务实再如何了解皇帝,也必须再观察一番,看皇帝接下来还做了哪些事才行。

高务实再次行了一礼,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激:“陛下如此关心为臣,为臣感激不尽。但臣依旧以为,臣的住所并非大事,陛下的圣誉和朝廷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臣恳请陛下三思。”

朱翊钧看着高务实,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高务实这是在坚持自己的立场,但同时也确实在为自己考虑。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靖国公,你的忠心和顾虑,朕都明白。这样吧,春和宫也够大,朕会沈一贯也搬进春和宫西偏殿,与你比邻而居。如此一来,二位阁臣同享此等礼遇,便既能保证你的休息,又不会引起外界非议了。”

高务实听后,心中就不知是何滋味了。沈一贯虽然被自己压制着,但从他今日的表现来看,他对于在南京主场“作战”的优势深信不疑,显然不打算因为孔庙事件就放弃与实学派对抗。

在这种情况下,二人虽然谈不上生死大敌,但在政治立场上恐怕也没有多少转圜的余地。如今居然要同住春和宫西偏殿,纵然那春和宫确实够大,西偏殿也着实不小,但这种情况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只是不管怎么说,高务实也知道这是皇帝在做出让步,自己总不能不依不饶,那就太没分寸了。于是高务实只好再次行了一礼,故意用一种大松了一口气似地语气道:“陛下圣明,臣领旨谢恩。”

随后,两人又商议了一些国事,主要是接下来拜谒孝陵的安排,之后高务实便告退而出。

他心里明白,即将发生在南京的这场博弈,如今才刚刚开始。虽然一切都还笼罩在深深的雾气当中,但不久之后便会初现端倪,而自己要做的便是谨慎观察,小心布置,不到弄清真相的一刻,绝不能随意出手。

走出乾清宫,高务实抬头看了看夜色,只觉天上轻云蔽月,春风乍暖还寒。他正有些神思不属,忽见得眼前一亮,正待细看,便听得一记惊雷凭空炸响。

“要下雨了?”他喃喃念道,心中颇觉不安。这倒不是他信什么征兆,而是担心数日之后的孝陵清明祭――要是赶上下雨,那麻烦可就更多了。

他没料到的是,他刚这么自言自语一说,身边却有个声音笑道:“若咱家所知不假,靖国公爷应是初来南京,难怪对这江南气候有所不知。江南这个时节本就天气多变,近年来更是神鬼莫测,往往一时天晴一时雨。

很多时候呀,上午还艳阳高照呢,夜里就陡然来一场暴雨,可若到了明早,说不定又是晴空万里云难觅……总之,江南多变,多变得很呐。”

高务实回头一看,原来是南京守备太监,姓田名义。此人看着比陈矩还大几岁,已经两鬓全白,就算没有七十,应该也六十好几,此刻正笑眯眯地看着自己。

高务实总觉得他刚才这句话说得意有所指,似乎话里有话,不禁笑道:“气候再是多变,终究是大明的江南。晴,吾爱之;雨,吾亦爱之。”

田义眼中闪过一抹亮光,似乎略微沉吟了一下,这才点头道:“国公爷果然好气量。”见高务实只笑不答,又道:“只是不知南京的地头蛇们见到天气变化会是如何反应……”

高务实轻轻挑眉,刚要发问,却不想这位南京守备太监忽然拱手道:“奴婢还有要事禀报皇爷,今番就先不叨扰国公爷了,待异日得空,再去春和宫致歉。”

高务实到了嘴边的话又给憋了回去,只好微微一笑,道:“内守备正事要紧,且请自便。”说罢朝田义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

感谢书友“20230916015415499”、“西门用嘴吹雪”的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