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失联牛航的幸存者 > 第4章 候机的人们

失联牛航的幸存者 第4章 候机的人们

簡繁轉換
作者:波历哈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0 21:57:1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时间:-6小时前后)

散坐在这个候机区及其周围的,有一小半是华人,都是所谓的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来自中国各地。其中有些章程之前就在国内国际(疫情前)的各种学术交流场合见过。

就他们上海第一干细胞所特别。别的国内机构来的都是一到两名代表,他们所却来了三名,即云吴教授、他和汪若雪。如果真的像传说里说的那样,是汪若雪凭着三寸不烂关系硬把自己塞进来的,他还真不得不佩服她。更有甚者,说是原来中国作为生命科学第二大国与会的名额原来是107人,某人说,古有108将。于是愣是加了一个名额,以成全那番古意。而这加上的一个名额就是给汪若雪的。

章程注意到了,那个黄海浪帮若雪拖着小箱子,把自己塞在他和若雪之间行走。章程不但不在意,还有些感激这个海浪。

这次来的国内生命科学界的同行,有一些章程在国内会议上见过,有的到他们所里来交流过。比如深圳微生物专家高级研究员罗莉女士,清燕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病毒)的中年研究人员戴秉读。黄海浪是上海基因研究所的。其实他在这次奥曼大会上才认识了他。跟他一起来的叫纪印,是一位中年研究员。再就是来自上海微生物研究所的童城,真的是他土生土长的上海同城同乡,所以他听了一遍他的名字就连名带人地记住了。

如果说,在这里候机的有三分之一是中国来参加奥曼大会的,那么,还有大概四分之一(估计)是世界各地来参加这次大会的。看来他们是到中国去转机,或者到中国去有什么交流任务。他知道有些来自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有些来自中东国家和非洲。其中有些他甚至认识。比如日本的那位也研究干细胞的,到他们所来过。

越来越多的人从他们的候机区旁边扬长而过,集聚在了他们隔壁的那个候机区,还有一些一直走到尽头,把他当时想要直奔过去的那个当时空空荡荡的区域填满了。

他走到云吴教授旁边。他们虽不是同一个研究室的,毕竟是同一个研究所的,几乎每天在食堂里都会见着。他说:云教授,我们的飞机有说延长多长时间吗?云教授说:只说是飞机还没有到,因为出发地的天气原因。

云教授对面那排椅子上有个空位,他就在那里坐下了。

然后,他就打瞌睡了。

他是给呼噜醒的。是一种小呼噜,声音不大的,可是直接就对着他的脖子。发出小呼噜的那个脑袋上的长长的柔软的头发直接就覆盖在他的脖子上。

他坐下的时候,两边都是有人的。现在一边没人了,另一边的人不知何时换成了汪若雪这个捣蛋女孩了。而且她干脆枕着他的肩膀呼噜起来。

他这么一动,她就醒了,笑嘻嘻地看着他。他往旁边的空位移过去。马上就有人说谢谢,直接就在他刚腾出来的空位上坐下了。

又是这个黄海浪,他几乎要笑出来。他说:好像该我说谢谢。黄海浪说:应该的,应该的。别动啊,谁坐这儿还不是一样的?后面那句他是对汪若雪说的。显然,汪若雪见他插到他们中间来,也想移动位置了。

这个黄海浪,一到奥曼就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这有好几个原因。首先,他看到他们,准确地说,看到跟章程在一起的这个女孩子,就像看见了什么猎物,眼睛发绿。至少章程觉得他的眼睛是真的发绿的。

那是在酒店餐厅吃早餐的时候。黄海浪端着餐盘就走到了他们的桌前。他们这桌坐着的是他们上海第一干细胞研究所来的三位,即云教授、章程和汪若雪。

黄海浪说:这里有人吗?汪若雪似乎被他那发绿的眼睛震到了,她说:有人。那边有空。她指了指旁边那张完全空着的桌子。

章程说:没人。坐吧。

黄海浪说:谢谢!就坐了下来。眼睛里绿光依旧。

他自我介绍说,他叫黄海浪,来自上海基因研究所,他指了指跟着他一起走过来的中年男子说:他是我的校友,叫童城,在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做事。你就坐那张桌子吧。后面那句话他是对童城说的。

章程也介绍说,我们是上海第一干细胞研究所的。这位是云教授。我叫章程。他说:这位美丽的姑娘呢?章程说:噢,小汪。他说:请教全名。小汪抬起头来说:叫小汪汪就行。他说:汪汪?小汪说:对,乖。

他们都笑了。笑得最响的是云吴教授。

章程发现这个黄海浪眼睛里的绿色发光了。他闻出了那个绿光的味道,他知道那是荷尔蒙爆发的意思。

然后童城也走过来跟他们握了手。

他们,也就是说他们上海两个研究所五个人就是这样相互认识的。

这个黄海浪比章程小十来岁,童城则跟章程的年龄差不多。云吴教授虽贵为教授,其实年龄倒是不大,五十五六岁,已经当了近十年的年轻教授了。尽管章程对男女之间的那些事儿不太关心,也不怎么有灵感,可是他在那些天里也略略地感觉到,云教授对女子,无论是汪若雪这样的年轻女子还是罗莉教授这样的中老年女子,一视同仁,不苟言笑,止乎礼。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教授,而且听说他跟他夫人分居多年了,也不能不允许他有一个中年男人发乎情的瞬间。当然了,那只是瞬间。只是那一瞥的瞬间,他看到了教授眼睛里发出一抹微绿。一闪而没。

跟云教授相比,黄海浪的眼光那就是深绿色的了。当然了,他只对一个人发绿光。在其他人面前,包括欧美的年轻女子,他的眼睛处于休止状态。所以,章程的初步结论是,这个黄海浪是一个目标明确情有独钟的人。

第一次进主会场,他们是按牌索位的。每个与会者面前的桌子上都有一块用英语写着姓名的牌子。从左向右,座位的顺序是:黄海浪,汪若雪,云吴,童城,罗莉,章程,戴秉读,纪印。注意重点:黄海浪旁边是汪若雪,汪若雪旁边是云吴,章程的位置在两位病毒专家之间。

对于章程来说,这样挺好。那小姑娘太黏人,隔一个座位可以稀释一下粘性。他知道若雪有站起来的意思。他说,坐吧。那边刚走进来的黄海浪也说:坐吧。这时,大家都已经坐下了,若雪犹豫了一下,也就坐下了。

章程这样倒是有机会跟国内颇有些名气的深圳病毒研究所罗莉教授接近了。他在国内学术会议上见过她。那时她是到台上去发言的。他跟她也就是在就餐时交换了一下名片。这次他又给了她一张名片。他知道她不会记得他这么年龄半大不小的研究界小人物的。

还有他另一边的戴秉读。他是研究病毒的,章程跟他并不认识。这回也算是交换了名片。

因为很快就开会了,所以没有机会说很多。

第二天是分会场。他们进会场的时候,里面还几乎没人坐下。他亲眼看见一个景象,那就是黄海浪在前面挪动座位牌子,拿起一个,放下一个。原来如此。走过去一看,果然,经过调整,黄海浪的座位又是挨着汪若雪的了。最有意思的是,他把章程放到了几乎是最远的一端,远离章程的细胞同事们。主要是远离若雪。

还挺看得起他这个大叔。章程差点笑了出来。

当时汪若雪不在。之后章程也不会告诉她。她坐下前说了一句,这么奇怪,怎么又挨着他?

这只是黄海浪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当然这只是引起了他们几个中国同行的注目。

一开始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这个黄海浪还有君子好逑柔情似水之外的另一面,那另一面还相当的阳刚而且令他一举跳出了中国同行们的目光圈子,甚至成了一举成名名扬四海的风云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