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功名只向马上取 > 第3章 仲父

功名只向马上取 第3章 仲父

簡繁轉換
作者:是水煮大白菜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20 21:59:06 来源:源1

a睡梦中,沈云依稀听到一丝缥缈之音,好像是沈瑶和人交谈的声音,那声音如同晨风中摇曳的风铃,清脆而又遥远,随即又迅速被宁静吞噬里又很快安静下来。

等到沈云伸着懒腰起来时,天色已经快亮了。

天已破晓?沈云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轻声呼唤着沈瑶的名字,声音中带着初醒的慵懒:“阿瑶,仲父可是来了?你怎么不唤醒我?”

话音未落,沈瑶已手捧一盆井水进屋,她闻言,连忙放下水盆说道:“仲父在马厩等你呢。”

“啊?!”沈云闻言,心中一惊,胡乱拿起毛巾蘸湿,在脸上抹了一把,便冲到自家的马厩。

晨光中,马匹正悠然自得地咀嚼着食槽中嫩绿的牧草,而在那马匹旁,一位身姿挺拔、银发斑驳的中年人静静伫立,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深刻的痕迹,却丝毫未减其英气。

见状,沈云的脚步不由加快了几分,他疾步上前,双手交叠于胸前,深深一揖,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与敬意:“仲父!”

这位中年人他姓薛单名一个讷,是沈云死去父亲的结义兄弟。

薛讷指着马厩,缓缓说道:“古语云,‘马无夜草不肥’,我与你说过,以细磨豆粉调和鲜嫩牧草,予马儿以夜间喂之,看来你留心了,不错。”

薛讷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是仲父教导有方。”

一边说着,沈云额头细汗微渗,心中暗自懊恼,昨夜他倒头就睡,全然把这喂马的活计抛到了九霄云外,此刻想来,定是沈瑶喂的,念及此处,他心中大呼侥幸。

“一日懈怠,十日之功尽散,十日荒废,百日所学皆空。你阿爷的兵法韬略,我是难以望其项背。故而,只能以这粗浅的武艺做一队正。忆往昔,你阿爷能被宣武皇帝简拔为校尉.......”薛讷顿了顿又说道:“我虽不能传承你阿爷那精妙绝伦的兵法,却愿倾囊相授我所能的马槊与骑术,切记只有练好了武艺,才能在沙场上保住性命。”

这番话术沈云已经听这位仲父说过多次了,一是想让沈云好好学习武艺,在则也是敦促沈云早日“光复门楣”。

北魏军制,无论是禁军还是地方上的州郡兵,都是以10人为一火设火长,10火为一队设队正,两队为一旅设旅率,两旅或三旅合一团设校尉,在之上则是大魏作战部队常设最高单位府,合数团为一府,其中特府2000人,上府1800人,中府1200人,下府800人,设折冲都尉或国毅都尉。

校尉虽统兵不多,但却是正儿八经的朝廷七品武官!沈父能官至校尉,那已是寒门武人的尽头了。

“罢了,每每与你相见,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你阿爷,速去将马牵着,随我出城去拜访一位故人,倘若你能从他那习得一点皮毛,也够你应付雍王府选锋了!”

“仲父,今日不是去习练骑术吗。”

薛讷闻言,一抹忧虑悄然爬上眉梢,他沉声道:\“军中传来风声,此次入幕选锋,不似旧年那般只考教武艺,据说此次除武艺外更重韬略。”说着他又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世道,勇力虽不可或缺,然智勇双全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沈云闻言也是连连点头。他对这位仲父的倾力教导也是充满感激的,薛讷虽然只是军中一名队正,但其实本事相当了得,不但使得一手出神入化的槊法,箭术和骑术在军中也是拔尖的。

沈云换上一身适合骑行的短打,利索地将马鞍和马笼头套好,牵着马站在宅子前。

而薛讷也解下拴在门口的马,他的坐骑是一匹退役的军马,虽然已经是一匹老骥了,但是在薛讷的精心照顾,毛发光泽还是相当不错的,比沈云这匹马还要好上一些。

薛讷也住在建阳里,且在里中颇有威望,一路上都有人朝着二人打招呼,薛讷却只是微微点头示意。

出了建阳里,没多久就看到了巍峨的城门,沈云与薛讷二人并辔而行,马蹄轻叩青石板路,穿过交错纵横的两条街巷,不消多时,便已至城阙之下。

因郭英叛军逼近武关,昔日宁静祥和的洛京城,也悄然披上了几分战云密布的肃穆外衣。

城门下,往日那群懒散的兵丁也严谨了不少。

好在两人是在军中挂职的,巡检的兵丁并未为难二人,查验完凭证之后随即挥手放行。

没想到平日里只知索贿的城门尉竟也变得兢兢业业了起来。

就在沈云暗自思量之际,他就亲眼看到一名胡商直接往巡逻的城门尉军官怀里塞钱,然后就顺利地得到了通行。

“勿要多看!”

薛讷低声呵斥一声,沈云便将目光从那队城门尉和胡商那边抽回来。

等到离开外城,薛讷才悠悠地叹出一口气:“先帝御宇之时,城门尉铁面无私,法度森严。当年,豫王欲趁夜色出城游猎,其门客仗势纵马欲闯关卡,却被城门尉毅然拦下,并绳之以法,掷入牢狱。先帝闻讯,非但不怒,反而嘉许那位城门校尉的刚正不阿,更下令将那些无故滋事、擅离都城的豫王门客悉数严惩。”

“没想到短短二十年后,城门尉就堕落如斯。”

沈云知道薛讷说的那位豫王,乃是先帝宣武皇帝最宠爱的小儿子。

仲父经常会跟他讲述当年宣武皇帝执政时期的事迹,也经常感慨若不是宣武皇帝早逝,大魏也不会堕落如斯。

这不仅仅是薛讷一个人的看法,建阳里的很多禁军老兵,也会经常聚在一起回想宣武皇帝时期的旧事,那时候的雍州城百废待兴,是个生机勃勃充满机遇的城市。

每当说到此,仲父都会感叹: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犹在眼前!

沈云倒是能够理解仲父和这些老兵们的想法,宣武皇帝执政的时期确实是大魏的黄金时代,也是仲父他们青春年少的时代。

仲父和那些老兵们却不理解沈云这一代年轻人的“不上进”,他们依然严格要求家中子弟,然而现在很多禁军子弟都已经吃不饱饭了,晋升的通道也都被豪门大族霸占,这使得这些禁军们只能整天混日子,或者依靠军户身份谋些小利。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宣武皇帝当初组建禁军的时候,原本是为了挑选天下精锐厚养于京师,然后要带领这支军队南征北战建立功业的。

然而,世事无常,宣武皇帝的英年早逝,等新帝登基,北魏上层迅速堕落,几番征伐都没有取得战果,战功的稀缺让士卒失去升迁的希望,又随着大魏与南楚讲和,朝廷对文治的需要超过了武功,文臣也逐渐压制武将,这支曾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骑,也在这股潮流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沉沦。

在如今的沈云看来,大魏早已经是阶层固化,寒门子弟就算再努力也没办法出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