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曹丕篡位不得人心,而江東孫權不服我主,二者交戰,我等恰好作壁上觀,待兩敗俱傷之時再出蜀坐收漁翁之利不遲!”譙周奏道。
“不然,陛下新封孫權為吳王,若是任由曹丕攻打孫權,恐有損陛下威儀。”許靖則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更何況曹丕來勢洶洶,若是被他破了孫權,則蜀中亦危矣。”
“曹丕孺子小兒,如何能敗孫權?”譙周反駁道,“東吳上下一心,兼有長江天險,曹操尚不能渡,更何況曹丕乎?”
雙方你來我往爭執不休,劉備安撫一番後詢問諸葛亮的意見,諸葛亮卻看向沈隆,“不知子豐可有高論?”
沈隆起身道,“東吳新敗不久,氣勢正衰,兼之江東世家對孫權受吳王之位多有腹誹,故而此戰孫權獲勝不易!”電視劇裡曹丕三路伐吳之時,正好是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之後,那時候東吳士氣正隆,所以擊敗曹丕不在話下。
可現在呢,呂蒙在荊州損兵折將,陸遜尚未建立功勳威望不足,東吳上下正處於衰弱期,要是蜀漢不乾預,搞不好曹丕還真能打贏了,就算拿不下江東,也會讓孫權損兵折將,這對蜀漢來說顯然是不利的。
所以沈隆指著地圖說道,“曹休、曹仁兩路直逼建鄴,然建鄴乃是江東精華所在,大軍雲集,朱桓、呂范極有膽識,精於用兵,曹休、曹仁想拿下濡須、洞口恐怕不易;曹真直指竟陵,卻是東吳之弱點。”
竟陵這邊是陸遜的防區,以陸遜的軍事天分倒也不怕曹真,但是先前這一區域的東吳士卒被沈隆吊打了一遍,士氣不足,而且以陸遜的謹慎小心肯定還會分心防備蜀漢,這樣以來曹真獲勝的希望就大了。
沈隆分析一番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故而臣請陛下下旨,讓關將軍移兵樊城,替孫權擋住曹真,如此既可解孫權之危,彰顯陛下威儀;亦可消耗曹軍實力,對來日北伐大有好處。”
要是蜀漢北伐,那得從荊州、岐山兩路出兵,道路遙遠、糧草運輸困難,所以還不如引誘曹丕大軍來攻,這樣消耗糧草士卒的就變成曹丕一方了;荊州供應樊城糧草不難,走水路就行了,而曹真大軍攻打樊城,則需要從南陽輸送糧草,雖然也有水路相通,可曹魏水軍實力不濟,只需要派遣一隊水師在江上往來,曹真就只能走陸路運輸糧草了,這樣以來他們的消耗必然大大增加。
“單曹真一路,已有五六萬兵馬,若是關將軍北上樊城,曹丕必然增兵,眼下卻是來得越多越好!”諸葛亮輕搖羽扇,顯然和沈隆想到一塊兒去了,曹丕增兵越多,糧草供應的壓力就越大,而且大軍行進還會影響南陽的糧食生產,這一手的確可以大大消耗曹魏的實力。
“既如此,此戰不求速勝,但求曹真大軍在樊城之下越久越好,兵馬越多越好!”諸葛亮起身向劉備奏道,“臣請陛下派遣子豐前往樊城,輔佐關將軍!”以關羽的性子,肯定不願意穩守不出,既然如此的話就得有人能勸得住他。
諸葛亮考慮再三,蜀漢之內恐怕只有自己和沈隆能做到了,自己主管蜀漢政務,輕易無法離開,那就只有讓沈隆去了;他既然點出了這個法子,那肯定還是想去的。
“不知子豐意下如何?”劉備看向沈隆,見沈隆同意之後馬上下旨,冊封沈隆為軍師中郎將,親率兵馬前往荊州輔佐關羽共同抵擋曹真大軍的進攻;同時又派出簡雍前往東吳,向孫權通報這一消息,告訴他,陛下既然冊封你為吳王,就肯定不會對你坐視不管,西路軍我幫你擋著了,你就專心第對付曹休、曹仁、張遼、臧霸他們吧!
“臣請陛下從蜀中選拔青年才俊,隨臣同往樊城歷練!”多好的練兵機會啊,還不趕緊趁著這個機會培養人才?關興、張苞、趙廣、趙統什麽的都帶上歷練一番,免得日後北伐缺少人才, 廖化這樣的人都能當先鋒。
劉備欣然接受了沈隆的建議,令群臣推薦人才,沈隆念叨的關興、張苞、趙廣、趙統等人悉數在列,馬超也想去前線打仗,可實在是拉不下臉位居關羽、沈隆之下,於是推薦了馬岱;黃忠就比較心塞了,他的兒子黃敘早夭,他沒有後人啊。
不只是武將,沈隆還把馬謖一起帶上了,這位天分還是有的,只是缺少歷練未免有些紙上談兵,等他到戰場上親自見識一番之後,想必就乾不出駐軍山上的事情了吧?
大軍出征之日,劉備親率群臣把沈隆送出城區,拉著他的手連番叮囑;然後大軍沿江而下,在兩岸猿猴不住地啼鳴聲中,戰船已經悄然渡過了千萬重山,來到了荊州境內。
聽聞沈隆前來,關羽立刻下令讓關平前去迎接,然後沈隆帶著眾小將一起入城拜見關羽,關羽聽聞要北上迎戰曹真,不由得撫須長笑,這段時間他一直悶在荊州屯田,可是把他給悶壞了,現在一聽有仗要打,馬上就激動起來,“曹真小兒,不值一提。”
“將軍暫且稍安,此戰的確要借用將軍的威名。”要是關羽留在荊州不動的話,曹丕還真不一定會派出大量援軍,但只要關羽到了樊城,昔日水淹七軍的輝煌戰績就會像一朵烏雲一般籠罩在曹魏眾將的心頭,逼得他們不得不重視。
沈隆把此戰的謀劃對關羽說了一遍,“此戰卻非要克敵製勝,只是消耗曹魏的實力罷了,將軍可安座城中,且看小兒輩破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