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熟悉的味道,不同的配

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熟悉的味道,不同的配

簡繁轉換
作者:天下小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21 09:25:4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黄飞鸿之壮志凌云》其实从剧情上来讲,在三部曲里面,可能是最薄弱的。

但是这首部曲,却可以说至关重要,因为第一部《壮志凌云》可以说真正地奠定了这个系列电影的基础。

也为后续的续集开了一个头。

事实上《黄飞鸿》已经让很多到场的观众惊讶不已。

因为比起早前的《一刀倾城》,《黄飞鸿》给人的感觉,更加的符合他们印象当中的那种武侠,但是不同的是《黄飞鸿》融入的历史背景,比之《一刀倾城》明显的艺术化的方式,《黄飞鸿》显得更加自然。

给人的感觉,仿佛那就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一般。

很快地《黄飞鸿之凌云壮志》就火了,没办法,这年月,武侠片是真的少,可是实际上,武侠迷们却真的不缺。

影评方面也可以说是好评如潮。

“一开始以为《黄飞鸿》会是《一刀倾城》那种风格的武侠,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乎了预料,里面的时代背景,人物设定都好有趣,一代宗师黄飞鸿,在电影里面,给人的感觉反而一点都不严肃,而十三姨好洋气好漂亮,黄飞鸿既武功高超血气方刚又有少年调皮的一面,还有配角,牙擦苏,猪肉荣,乃至于反派严振东,都非常的立体,并且可以说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一类人,这部电影有过去武侠的影子,但是更多的却是惊喜。”

“不得不说狗导演选择了一个很适合电影创作的时代,新旧交替,东西方文化碰撞最剧烈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的状态,在电影里面通过不同的角色,一一展现出来。”

“特别的有意思,黄飞鸿无疑是一代宗师,他有固执保守的一面,也有开放的一面,印象最深刻的是黄师傅含冤入狱,在大牢中静坐,稳如泰山。狱卒敬其人品高洁,威名赫赫,欲放其逃走。不料黄师傅断然拒绝,曰国有国法,慷慨激昂。不过一听说自己的女朋友被人抢站起身就跑了,虽然这让一代宗师严肃的一面瞬间破灭,但是却反而给人更有血有肉的感觉!”

“开幕show,这一部电影狗导演的野心真是很大,好多线索,好多意象,李易借黄飞鸿去体验各种番物。又有很多“看客”,自我批判,好多矛盾,好沉重。黄师傅忍了一个半钟头,动作设计方面是真的令人惊叹,又快又高。阿苏世荣两个文武丑生来耍宝,梁宽又要穿针引线,拉着北气南腿两位师傅,中美英广佛戏棚六七处势力,衔接关外安南金山大洋几岸,难怪两小时也搞不定。西方是什么?妖魔还是圣徒?华国又是什么?博大还是没落?严师傅其实最让人难忘。”

“期待续集,总感觉第一部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反而显得有些凌乱,但是这样的背景这样的人物,却是值得期待!听说狗导演这次是三部曲连拍,希望后续能够在剧情上更圆融一点!”

而影评人们对这部电影的解读,那可比这些短评要丰富的多了。

周清泉非常喜欢《黄飞鸿》,他甚至在点映期间连续刷了三遍,才回来开始写影评。

“《黄飞鸿》这部片子我看了三遍,很多人会觉得这部影片,似乎并不那么的完美,事实也是如此,但是我想说的是,因为这是这个系列的开端,李易导演想要通过第一部影片交代太多太多的东西,想要展现太多太多的东西,所以导致了剧情相对薄弱。

但是这却并不妨碍我对这部影片的喜爱。

我们首先从人物设计来说!

首先,黄飞鸿我们暂且留到后面,在我个人看来,这部影片,在人物的设定上,绝对足够出彩和用心。

女主角,十三姨,这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

她首先是一个白富美,在那个时代能够留学海外,本身就足以说明她的家境非常不错,留学归国的背景,也让她身上既有西方现代女性的大方开化,又含传统华国女性的保守优雅,可以说从这方面来说,她算的上是完美的恋人,是梦想的情人。

和我们这个时代不同,那个时代,留学绝对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而之所以说这个角色不可或缺,并且在电影里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她是黄飞鸿思想转变的关键人物。

看过电影的人可以看到,她是整部电影中除黄飞鸿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缺一不可的角色。

她出场就是手持西洋照相机,一席淡色欧洲服饰,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几乎毫无瑕疵的面部,从一开场不仅简洁明了的展现了角色的身份背景,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乎让人感觉历史上若真有十三姨此人,那这个人便是她了。

十三姨在鹰国受过较为良好的西式教育,对西方现代化及其产生的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她从归国走进黄飞鸿的生活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会对他产生着持久的影响力。

虽然第一部影片的篇幅不长,但是十三姨给黄飞鸿带来的冲击,却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

她的热情大方,她的不同于国人女性的保守内敛,相反,她勇于表达自己对黄飞鸿的情感,更主动点出了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

对于这样一个美丽大方,又是青梅竹马,还是白富美解语花的女人,哪怕是我们的黄师傅也根本无法抵挡。

从表面看:刚回国的十三姨作为长辈对晚辈直接说出如此暧昧的话,一方面看出了西方现代文明在她身上作用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她对以黄飞鸿为代表的传统的隐隐不舍。从深处看:似乎我们可以表明一个态度,虽说十三姨接受了西方教育,可是在她身上依旧保持着华国传统文化里好的一面,她并未对传统一概否定与不屑,在外国呆这么多年,她爱的却还是华国男人,换句话说,华国男人身上有的并且吸引她的东西与味道,这在西方男人的身上她并没有看到,所以她回来了。而且在回来后她也时常着华国传统女性服饰,没有忘却,更没有排斥传统文化。

再来看严振东。

刚开始生活窘迫的梁宽由于种种巧合与误会没有拜师黄飞鸿成功,打工也是被处处刁难,还被沙河帮追杀,最后看到和自己同病相连的山东高手严振东,便拜到他门下。

严振东也非大奸大恶之徒,可是在电影中却是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个角色,是对黄飞鸿思想产生极大冲击的一个人物。他的没落与沉浮是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的悲剧浓缩。

他从山东一路南下来到佛山,想开馆收徒,开辟自己的武术事业,可是却身无分文,朝不保夕,又被当地人排挤,为了成名就莫名其妙的去找黄飞鸿挑战,并对他产生了无缘无故的仇恨。

他的绝招是金钟罩铁布衫,是一种保守的武术,象征着异常固执的传统保守主义,可是最后还是被洋枪乱弹打死,在他的身上集中着传统的保守与固执,更集中了传统对现代的无力还击的态势,所以说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他的死也是必然的,而且不是被黄飞鸿打死,而是被象征着先进文明的洋枪打死,他的死是古老东方文明遇见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一切都是偶然的,却也都是必然的,就看你怎么去看待和理解这个偶然,怎样去承认和面对这个必然。正如他死前对黄飞鸿所说的:“我们的功夫再棒,也敌不过洋枪洋炮”。

其实严振东就是千万个不同悲剧人物缩影之一。满腔热血本着闯出一副名堂来到佛山,最终沦为街头卖艺受尽冷眼与屈辱。

后来沙河帮的人看中严振东打赢黄飞鸿的名号而请他去做师父。称呼有了,银币有了,为了让沙河帮那些混混得个开心,此时已身为“严师父”但仍为他们做着哗众取宠的杂耍。

他对劝他放弃这来路不明钱财的阿宽说过,等到自己在佛山立足之后,再来为人民主持正义。或许仍存有一丝习武之人的良知,但经历过世态炎凉,受过最底层的苦难与曲折,谁又能保证以后飞黄腾达的严振东会不会再次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像放弃在窘迫时期愿意跟随自己的阿宽一样,不断放弃自己的底线呢。

胸怀大志身怀武艺来到佛山,甚至还没有发挥自己真正作用与本领,最终死于非命。或许真心待他能为他流泪的恐怕就只有阿宽了。

当然,严振东身上也有着最江湖气的一面。

一些在表面上的细节:藏在鞭子里的飞刀,比试时耍阴招抓人鞭子。

更深的细节在于,这个人在言谈上所表现出来的江湖气:为了开武馆而向恶势力低头,低头捡钱,拉住梁宽悄悄透气说咱们要隐忍。这种性格其实很像大部分华国老百姓。

再来说梁宽。

梁宽一开始拜师严振东,由于严振东为了成名在一步步的迷失自己,甚至与无恶不作的沙河帮联手,让梁宽心寒与恼怒,最后还是转拜了黄飞鸿。

与其说是黄飞鸿拯救了他,不如说是他自己在严黄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严振东与黄飞鸿的纽带与媒介,他从严振东身上看到了传统保守主义的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丑恶,也从黄飞鸿身上看到了传统文化中侠肝义胆和对新鲜事物开明包容的一面,他在严黄二人之间一拜一转做出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门派的转变,更是以他为代表的传统迷茫的普通民众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

而黄飞鸿也从梁宽的身上看到了拯救失足于传统迷途的人们的一丝丝希望,更是通过梁宽的钩连,他也看到了自己骨子里的另一面保守主义的下场,严振东之死就是证明,也对他的思想观念向更深层次转变产生了极大影响。

然后猪肉荣。

这个角色很有意思,猪肉荣可以说代表着爱打抱不平者!

猪肉荣是黄飞鸿徒弟中最冲动易怒的,却也是最仗义的一个,爱打抱不平。可是在他身上却发现不少问题,至少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表现出以他为代表的爱出手助人的普通人的冲动,不克制,一有问题就立马用武器用拳头解决,最后受伤害的反而是自己。

另一方面是他身上表现出,普通民众愚昧而不自知却又嘲笑他人愚昧的愚昧。

这里有个片段:黄飞鸿让牙擦苏去拿金创药,猪肉荣嘲笑牙擦苏国话都说不好,还抢走牙擦苏手中的几个药瓶,自己递给黄飞鸿,然后黄飞鸿叫他们师兄弟别整天打打闹闹,猪肉荣说:“师傅,我是在教他怎么做华国人。”黄飞鸿说,那你把金创药拿给我,猪肉荣对着手中的几个药瓶,说:“金创药,三个字”可一看几个药瓶上写的都是三个字,不好意思笑着说:“师傅,我没念过书。”黄飞鸿说:“哦?那你还笑人家不是华国人?”接着牙擦苏将金创药递给黄飞鸿。真是讽刺,极大的讽刺。

之所以说狗导演野心很大,其实从最初的那一幕就可以看的出来。

还记得电影中多次出现道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群的画面,西洋传教士、和尚、满清捕快、外**队、小贩、外国商人等等挤在一起,走在一起,其中最典型的是一开始,茶楼上的华国乐手们听到楼下有一群传教士唱着“哈利路亚”路过,立马说“又来了”,接着就赶紧演奏的更响,企图盖过传教士的声音,传教士也不示弱,喊的更响。一幅中西文化碰撞的画面生动形象,而旁人的神态更是切中要害,一开始时大家喝着茶享受着奏乐,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和尚都站在一旁呆呆的看着传教士从身边走过,当奏乐声音变大时大家立马捂住耳朵不堪其扰,传教士声音变大时,大家依旧呆呆的看着他们路过。

还有一种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麻木的看客人,在电影中也是到处都是。沙河帮追杀梁宽,猪肉荣带着民团相助,两股势力在大街小巷里打的混乱不堪,此时只听见有人说,“六国大封相(场面混乱难以收拾的意思)喽,快来看。”一群人爬上竹架观看。做生意的小贩吆喝道:“卖甜糕嘞,吃甜糕看打架。”然后又一群人挤过来,买了甜糕边吃边津津有味的欣赏着打架。冷漠、麻木,这些词用的再恰当也抵不过内心的疼痛。

黄飞鸿抓沙河帮的人,本以为大家可以帮忙作证,可惜的是结果却是各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哪怕是受害者的茶馆老板,也选择了沉默。

这让黄飞鸿第一次感到了迷茫!这一幕不只是在那个年代,其实我们今时今日,又何尝不是如此?”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