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从受害者到恶魔

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从受害者到恶魔

簡繁轉換
作者:天下小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21 09:25:4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托马斯韦恩夫妇的死亡,并不是结束。

甚至只是个开始。

画面一转,医院的接待室。

小丑在那里大笑着,医生说:“想说给我听吗?”

小丑看着他:“你不会懂的!”

这个时候响起了歌声:“这就是生活”

小丑跟着哼唱起来:“看起来也许很好笑,有些人就是喜欢践踏别人的梦想,但我绝对不会灰心丧志,因为这是个冷漠的世界。”

小丑抽了口烟,镜头移动,医院的走廊里,耳畔依旧是那段歌声,小丑拖着拖鞋一路走过走廊,走到尽头,阳光照进走廊镜头的窗户,小丑站在窗户边跳起了舞蹈。

镜头拉远,小丑在那里舞动着,舞动着,渐渐地歌声停歇,小丑也失去了踪迹。

电影结束!

整个影节宫响起了轰鸣般的掌声。

无论之后这部电影有再多的争议,但是至少此时此刻,对于这些人而言,《小丑》的质感征服了他们。

首映结束之后,《小丑》开始在电影节上,进行小规模的放映。

几乎是场场爆满。

而关于《小丑》的评价也的确如同李易早前预料到的那般,两极分化。

“《小丑》是本届电影节最惊喜的发现,一个以普通底层小市民为主角的犯罪片,或许这不是所有电影里人性剖析最深刻的一部。但是影片对哥谭市有着出色的氛围营造,阴暗潮湿的道路,满目垃圾的街头,一触即发的暴动气息,这样的环境,再加上悲惨的身世、糟糕的一天,足以把一个老实的可怜人逼向深渊,从理性善良一点点变得麻木和疯癫,每一步转变都真实可信。

如果这座城市,充满了冷漠,那一定是这座城市出了问题!”

“扭曲,震撼,一次进入深渊本体的角色研究,一场庆祝疯狂和悲剧的黑暗大狂欢。”

“一个生活中的loser,人们眼中的笑话,永远被忽略,永远没有存在感。路人欺负他,同事出卖他,主持人嘲笑他……

所有人都不在乎他,把他当成空气。

他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存在过,他唯一的愿望就是他的死比他的人生更值得。

他不是小丑,人们却说他是没用的小丑;

他真正有病,人们又希望他假装没病。

于是,他决定再也不要做他人生命中的过客,他要做自己生命的主宰。

你说我是小丑,我就做小丑给你看。

谁出卖我,我就让他知道出卖我的下场;

谁把我当做笑话,我就让他再也笑不出来。

曾经他戴上面具,总想为他人带来欢笑;

如今他卸下伪装,只想活出自己的人生。

他是人们眼中的失败者,也成了另外一群人心目中的英雄。

他在世界舞台翩翩起舞,宛如一名艺术家。

以前他认为自己的生活是一出悲剧,现在他意识到,它是喜剧。”

“社会的疯狂带来反社会的集体疯狂,只需要糟糕的一天,人人皆可成为小丑。坦白说,“因为压迫、所以作恶”的命题已经不算新鲜了,但史蒂文一步登天的方法派表演升华了整部电影!他的肢体和表情,完美告诉了世人什么是密不透风的绝对黑暗!”

“当小丑逐层黑化,恶之念开始爆裂成花。人们总会爱看loser的悲剧,他不是超级英雄,而是彻头彻尾的寄生虫。被迫害以及cult施虐,贯彻萨德美学,拉斯冯提尔式人性本恶,黑暗中的舞者,只有人制定的规则框架出虚假的“善”。最后暴乱直射如今的集体宣泄**主义。史蒂文不愧为戏疯子演技内外兼修,让人揪心头皮发麻。现实魔幻,清醒的人被当作不可捉摸的魔鬼,旁人伪善的举动比恶人本身更是一种伤害。”

“在全球街头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日,人物演绎堪称完满,营造的歌谭氛围虽显微弱,但现实境况恰好可代入,因而类似电影的大爆或许只是这个病入膏肓时代的最新注脚。就像无尽的汽油燃烧瓶,小丑才刚投掷。”

当然了,好评很多,差评也不少。

“意识形态无法接受。看似前卫的反体制,其实不过另一种暴政的再生产。尤其是暴徒对小丑的英雄崇拜,不过是拥有共同敌人的集体**,小丑是谁与否无关紧要。当然,不可否认小丑这个角色成功了,但电影失败了。过剩的音乐和用力过猛的舞台表演,时刻不忘强意识的让观众共情再共情.”

“好肤浅的片,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叫好。说好看的人就像电影里的众人把一个神经病当偶像崇拜,挺讽刺的。底层人的悲惨命运我在电影里都看到了,可这部电影讲得肤浅且直白,刻意且毫无深度。把自己的命运归咎于贫富差距,发神经归咎于别人的暴力。同样的故事在优秀的电影里,即使没有任何人给予暴力,生活一样糟糕。”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电影,里面有极其糟糕的隐喻。似乎社会是个双选题,你要么理性地发现一切都无法改变,接受妥协,要么被逼疯,才可以起来反抗。其实这恰恰隐含了社会的双选题,你要么懦弱到只敢捍卫自己现在有的就已经是最好的,要么勇敢到可以理性明智的反抗。我非常不喜欢这个电影,这个电影有极其恶毒的,迎合市场的糟糕观念。”

“剧情偏颇,放大了自怨自艾,也给暴力扣上“正义”的帽子。”

等等,等等。

当然了,这些评论都无法阻挡,《小丑》在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成为最大的爆点。

而影评人方面,同样的也形成了两极分化。

《帝国》杂志上,著名电影人法尔顿这样写道:“先套用一句影片中亚瑟的一句台词:“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都是你们来定义的。”

这句话对应真实而现实世界,影射我们现在的所谓的价值观,只是一种定义而已,什么是值得推崇的价值观或意识形态,都是我们文明社会说了算,但价值观这种东西,它真的存在吗?!

所以《小丑》用极为负面的价值观挑战现今社会,那就是如果一部电影能真的影响现实,那么文明社会该有多脆弱。

《小丑》的故事非常饱满,前三分之一虽然有些套路和刻板,但中间开始反转发力,后面三分之一开始走向无界的黑暗,暴力,血腥,价值观天平的失衡,都在最后压向观众,我们通过2个多小时的电影,清晰**的看着急需社会救助的亚瑟,彻底沦为精神疯癫毫无人性的小丑。

观影感受聊完,我们分章节来上正菜,深度解析影片亚瑟变成小丑的各个层面,所以接下来会涉及剧透。

但我想说的是,《小丑》是一部即使知道了剧情,依然能让人沉迷的作品,甚至,看完我的解析,你再去看电影,你可能更能体会这部作品的能量。

小丑初次登场,就非常的惊艳。

影片开始于亚瑟怀揣着单口喜剧人的丰满梦想,但现实却是亚瑟在简陋的集体扮演小丑的化妆间,准备街头卖艺赚取微薄的收入。

广播中放着民风淳朴的哥谭市,正处在混乱的边缘,人们无心工作。

在化妆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小丑,把自己的悲伤掩盖在白色粉末小丑妆背后。

相比于其他人,亚瑟此时面容更为憔悴,他用手强行扯开自己的嘴巴,狰狞的让自己强行欢笑,此时亚瑟一滴眼泪交织着眼妆流了下来。

在街头,亚瑟扮演着小丑,为一个快倒闭的琴行拉生意,结果却被一群未成年的小混混戏弄殴打。

亚瑟有病,他正在接受着心理咨询治疗,还吃着7种混合药剂,来稳定着自己的情绪。

甚至他还得了一种不自觉的颠笑症,随时随地就能放声大笑,在公车上,亚瑟逗笑一个小孩,却被小孩母亲排挤,结果颠笑症发作,即使小孩母亲通过小卡片知道亚瑟病情,却依然像看到怪胎一样避之不及。

在家中,亚瑟还有一个精神状态同样病态的母亲佩妮要照顾。

这就是亚瑟所处的现状,让我们回到影片一开始的疑问,亚瑟在梳妆台为何哭泣,为何看起来心力憔悴,或许在影片开始之前,亚瑟遭遇了类似小混混的殴打遭遇吗,可能这些遭遇对于亚瑟来说,已经都是家常便饭了。

又或许,亚瑟正在遭受着精神的折磨,但影片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电影开始之前,亚瑟怎么了。

咱们先说结论好了,《小丑》的解读空间和角度有很多也很广,影片充斥着幻觉和现实,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交错,这些就像电影开始亚瑟的眼泪一样,我们找不到答案,或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所以在这里,我选择相信影片所比喻的,是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丑,这个小丑代表着压抑,无序,暴力,傲慢,混乱,癫狂,仇恨等等所有人性的负面和恶。

而亚瑟的精神状况和周遭的经历,正在让亚瑟心中的小丑慢慢苏醒。

在《小丑》中,亚瑟和内心的小丑也有着对抗,共生,分裂的关系。

影片开始的亚瑟,还算正常,他极力想争取社会的认同,想制造欢乐去换取别人的微笑。这时候的亚瑟一直相信母亲潘妮的一句话:“要始终摆出一张笑脸,你有一个使命,让世界充满欢笑。”

而亚瑟心中渐渐被唤醒的小丑,却每天都在试着争夺亚瑟的精神控制权,这让亚瑟倍感煎熬。

影片一开始亚瑟的那滴泪,就是亚瑟强压心中小丑所流下的痛苦之泪,所以当亚瑟把双手放进嘴巴,扯出夸张狰狞的笑脸,也是亚瑟在和内心小丑互相拉扯的外露表现。

我们也能看到,亚瑟不仅精神受到折磨,他身体也在受着小丑的摧残,亚瑟瘦成僵尸一般的身体,在平时走路时,都像吃力的背着一个人,而背着那个假想的人,正是小丑。

但让亚瑟精神舒缓和轻松的,就是当亚瑟看默里的喜剧脱口秀时。

甚至亚瑟还幻想他和默里有着亲密的互动和交流,影片也正是这样呈现的,在亚瑟看着默里的节目时,亚瑟陷入了幻想,亚瑟幻想自己去做了默里节目的嘉宾并被翻牌,默里邀请他上舞台,并鼓励和支持亚瑟,两人拥抱,形同父子。

之所以说这是亚瑟的幻想,是后来亚瑟和默里真正见面时,默里表现出并没有见过亚瑟,而且亚瑟幻想被默里点名时,亚瑟提起和自己母亲住在一起,结果默里说他曾经也和母亲住一起,有过一段艰难日子。

两人如此相似的经历联结,都印证了这些只是亚瑟对默里美好形象的塑造。从小缺少父爱的亚瑟,也同时把默里当成自己的父亲一般,亚瑟幻想着默里从精神和行动上,都在支持和鼓励着自己成为喜剧人的梦想。

但这种幻想并没能成为亚瑟走向光明人生的灯塔,在现实中亚瑟因为琴行的广告牌被砸碎,而被老板不近人情扣了工资。

之后亚瑟为了发泄,在街角的垃圾堆一顿狂踢,可能他踢的是垃圾,也可能踢的是一只野猫或老鼠,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这是亚瑟第一次展现了暴力,亚瑟心中的小丑逐渐被唤醒了。

就如亚瑟在被老板数落时,亚瑟露出令人发寒的诡异笑容,这个笑容或许就是亚瑟心中的小丑所表现出来的。

而此时一直和亚瑟称兄道弟的兰德尔,给了一把枪亚瑟来护身。

晚上在家时,亚瑟就把玩起了枪,不小心还走火打穿了墙壁。

值得注意的是,亚瑟此时开枪用的手,是左手,而亚瑟抽烟化妆写字,用的都是右手,一个右撇子用左手开枪,显然是不正常的,这也象征着左手代表了小丑,右手代表了亚瑟。

之后影片只要亚瑟用到枪时,用的都是左手,当然你可以理解为亚瑟两手共用,但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中有一段是亚瑟在写着日记,这一段的影射非常明显了,代表亚瑟的右手,写了一段话:“患上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

这时亚瑟突然换成了代表小丑的左手,歪歪扭扭写下:“人们莫过于想让你表现得像个正常人。”

而且在英文字母O上,还有一个小丑的笑脸符号,暗示人格分裂小丑在找存在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