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古代小清新(陌上人如玉) > 第64章

古代小清新(陌上人如玉) 第64章

簡繁轉換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8-26 20:20:21 来源:搜书1

“這是今科殿試的卷子,一共也三百多份。”官家讓陳珚在他下首坐了,“對我來說,這三百人就是個名字,無非殿試時見上一面而已。”

陳珚聽到官家這幾句話,心頭已是雪亮:歷朝歷代,國君用人都是一大難題,為什麼會被奸臣蒙蔽聖聽?就是因為官員士人實在太多,皇帝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去認識他手下的官員,本朝有了個皇城兵馬司,還算好些,若是前朝,皇帝也只能由奏章和親信大臣的口中去了解一個人的品行和政績,所以才會出現歷朝歷代謊報戰功,以敗為勝,而朝廷還深信不疑,又或者是以奸為忠這樣的事情。這一次他的官家姨父讓他過來介紹三百名應試士子,其中一重作用就是從他的眼睛重新去認識一下朝廷未來的臣子們。——所謂恩自上出,殿試從來是不黜落人的,人情由皇帝做,得罪人的黜落,就由主考官生受了。

但,要說官家就只有這麼一重用意,那就恐怕不太了解他這姨父了,這三百人不過是一科進士而已,犯不著官家用心至此,他讓自己過來福寧殿,應該還另存了一番考校的心思,只是對此,陳珚倒是只有模糊的把握,他心中一面想,口中一面笑道,“姨丈是要讓我給您分說幾句?”

官家點了點頭,“我知道你素來東游西逛,沒個正形……這一科士子,只怕和你熟識的不少吧?咱們爺倆也好久沒有談天了,你只當說著玩兒的,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唄。”

陳珚笑道,“我要說錯了,姨丈可不許怪我。說好了,您就得賞我。”

官家被他逗得呵呵笑,“有你這麼精的麼?說錯不罰可以,幾句話而已,就是說得好,也沒賞。”

爺倆個斗了幾句嘴,官家臉上也多了一番笑意,陳珚一邊說,手裡一邊就在翻卷子,他只看姓名籍貫,沒看行文,不多時已經把三百多份卷子翻完了,停了一停,心中已是有了腹案,口中道,“確實有幾十人都是認得的,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宋三哥了吧,姨丈應該也對他有印象,我看他卷子在第一,難道您要取他做狀元?”

“他文章的確做得好。”官家對於宋家人才也只有贊歎的份,“不輸給他大哥多少,亦是一時清華之選。哎,這宋家風水,真不知是如何鍾靈毓秀了。門中竟是連一個庸才也沒有,你看我每天和多少人打交道,一天能記住十來個名字就不錯了,可就這宋家人的名字,我是一個也忘不掉。他父親、叔父就不說了,這一代的兩個哥哥,我也是心裡有數的,如今難道又要再加上一個宋三?——就只是不知道,他治事之才如何了。”

“有大才,”陳珚大大方方地說,“您也知道,我沒見過他那兩個哥哥,倒不知道他在兄弟中如何,但宋三哥給我感覺很像是蕭家的玄岡表兄,雖然心明眼亮,但行事處處為人留有余地,有大家氣象。”

官家把宋栗的卷子挑出來放到一邊,陳珚又為他指出了幾個宋學士子,並且集中推薦了一下薛漢福,“……為人很穩當,方才和您說的那兩三個師兄,都和薛師兄十分交好,行事也多數都是醇厚從容,有君子之風,就是不知道治才如何。以我看,薛師兄即使無法做親民官,也可入國子監中行教化之事。”

官家已經聽他說了,知道薛漢福是宋家女婿,聞言亦揶揄道,“難道宋家的人就必定是好的不成?先一個宋栗,文章的確好,就不說什麼了,這薛漢福的文章,我看了也就是中上,穩扎穩打沒什麼出彩之處,聽你說來,倒也是難得的人才。”

“姨丈,你這道理就說得不對了,宋家大哥、二哥、三哥,如今看來都是才子,倒是四哥以我印象,天分平平,可見宋家人裡還是會有庸才的,但宋家的女婿卻絕不可能有平庸之輩,若是薛師兄不好,先生也不會挑他做女婿了嘛。”陳珚笑道,“都知道先生最擅觀人,小王龍圖就是他慧眼識珠,一力培養起來的,在挑女婿這件事上,怎麼可能看錯人呢?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官家也捻須笑了,“不錯,倒是我想岔了。那依你所說,難道宋學進入殿試的這二十多人,都是良才麼?”

陳珚剛才挑卷子的時候其實也驚訝了一會:都知道宋學善於培養人才,但這一科的貢士名單,也未免有點太誇張了吧?就是國子監一科貢士可能也就只有三十多個,一般的地方書院,一科能有五六個貢士——也就是准進士,都已經是佳績了。宜陽書院這一科就出了二十多名進士,幾乎趕得上國子監了。

也是因此,他對官家帶他來福寧殿的用意就更是清楚了一層,也早准備了官家的這一問,此時便胸有成竹地搖了搖頭,“以我平日所見,這二十多人裡,先生真正視作入室弟子的,也就是我挑出來的這三五人而已,宋三哥和薛師兄不說了,余下幾人,都是深得宋學‘順天應人、至誠至性’精髓的學子,才會受到先生另眼相看。至於別人,雖然都在宜陽書院讀書,但對宋學的接受度其實有上有下。”

他排出了十多張試卷,說道,“這些師兄,多數都是因為宜陽書院考中的人數多,因此特地前來就學,平時觀其言行,在朝事上並無什麼見解,平生志向大約就是中進士做官,因此和先生的關系也沒那麼緊密,當然師徒之誼仍有,但要說為宋學奔走呼號、奮不顧身,卻是不可能的了。”

官家此時,聽得已經很認真了,他插口道,“也就是為做官而做官的官蠹,唔,這樣的人,自然處處都是不少見的。”

雖然這種人也是國朝官員的重要構成部分,但被陳珚如此指出以後,他們仕途的起點,肯定要比薛漢福等人更為艱難了,雖然皇帝不會喜歡學派烙印太明顯的臣子,但這種胸無大志,只想著中進士做官的平庸之輩,卻更是不被他所待見。男子漢大丈夫,連志向都立不成,還能做成什麼事?

其實這裡有幾個師兄,和陳珚關系還是不錯的,他心中略有歉意,但卻並不濃重:這也是形格勢禁,不得不為,雖然因為他幾句話,這些人的仕途可能開局不利。但也比皇帝被宋學過快的崛起勢頭嚇到,宋學派全面受到打擊壓制來得好。以皇帝的記性和繁忙程度,幾年後根本不會記得他們的名字,屆時薛漢福等混得比較好的同榜同學就可以發揮作用,拉他們一把了。

宋學一班學生,尖子生和中等生都被排出來了,接下來就是要打擊的差生對象,陳珚把幾張卷子疊起來遞給官家,笑道,“至於這幾位師兄,都是宰執之後,在校時和我往來甚密,不過他們到書院讀書,多數都是家人的安排,因為北黨和宋學鬧翻,現在多數已經不在書院了。算不上是宋學門人,目前投到哪一邊,我不太清楚。”

“北黨和宜陽先生之間,已經到如此地步了?”官家有幾分吃驚,“甚至連門人都要叛了出去?”

在士人之間,叛出學派是很嚴重的事情,當然,因為宋學和北學其余學派的親密關系,這些事的影響還不會太大,陳珚如實道,“說叛門也算不上吧,雖然宋學被喚作是宋學,但和先生志同道合的還有好幾位先生,就我所知,這些衙內多數都去了曾家書院繼續讀書。說起來,曾家和宋家也算是兒女親家,在學術上,不算是叛門。”

政治上,他沒有明說,只是讓官家自己琢磨弦外之音:學術上不算是背叛,那麼政治上呢?看來,宜陽書院和北黨決裂以後,北黨是有意捧起曾家,以此來打壓宜陽書院。而身處南學和北黨的聯合打壓之中,宜陽書院現在的日子,只怕不會很好過。

南學對宜陽書院的壓制,官家心裡應該是有數的,但北黨對宜陽書院如此的打壓,應當能對他造成震動。陳珚一番說話,其實為的就是此刻,見官家沉吟不語,他行若無事,又翻了四十多張卷子出來,笑道,“這些就都是我在京城時認識的朋友了——姨父您也知道,我得了閒喜歡四處亂走,國子監也是去過的,當然還有如今諸執政家中的衙內,也有些熟識,只是比不上方才的那些師兄而已。方才我還看到好些眼熟的名字,似乎也都是姜相公的學生,這南學可謂是人才濟濟——說來也要恭喜姨父,畢竟不論南學北學,又或是宋學,最終,還不都是您的臣子麼?”

他又指出南學的幾位俊才,也是不吝惜誇獎之詞。官家聽得倒是心不在焉:他素來關心文事,對於京城國子監中的才子,乃至是諸高官家的俊彥子弟,其實也有依稀印象,再加上皇城兵馬司的作用,陳珚所說的這些事,對他來說其實不算新鮮。再說,這些人家中都有靠山,得職也不會太差,至於日後前途如何,自然是由其在任上的表現來決定。

陳珚見官家漸漸有些走神,話鋒一轉,便談起了自己和一些衙內的少年恩怨,“這位吳衙內,就在我離京前半個月,險些還要把我的牙齒打掉……”

他一面說,一面把該人的卷子送到官家跟前,官家如今倒是聽得津津有味,呵呵笑道,“你們啊,真是少年輕狂,若是真打掉了,說不得又要來我這裡討象牙回去補。”

陳珚適才已經翻到了李文叔的卷子,也是不驚反喜:若是他這一科沒考中,幾年後自己還真未必想得起來要收拾他。他有意把李文叔的卷子留到了最後一張,把前面人的故事都說完了,此時方才拿起李文叔的卷子,做沉吟狀,“至於這位師兄,和我的恩怨就要大些了……”

官家本來聽得入神,此時不由追問,“怎麼個**?”

“他亦是宜陽書院的學生,只是鍾情先生家的三娘,又因為我跟著表兄一道,去宋家拜訪了幾回,和宋三娘也還算說得上話。因此自初識起,便對我十分忌憚,”陳珚皺眉道,“先是離間我和顏衙內,意圖挑撥顏衙內來對付我,後來被我識破,教訓了他幾回,兩人關系越來越僵……最後一次,他乘著大家游獵,竟是想要發弓射我……”

陳珚之所以叫皇帝姨丈而非堂伯,便是因為皇帝和皇後感情極好,覺得陳珚叫他姨丈,更顯得親近——其實以此也可看出他對陳珚的疼愛了,否則若是尋常的宗室子侄,又怎麼會想到此事?福王家十多個兒子,也就陳珚混上了‘姨丈’這個稱呼,先聽著李文叔挑撥離間等事體,官家還能當個玩笑,後來聽到引弓欲射一事,饒是他素來好脾氣,也不禁沉下臉來,怒道,“荒唐!李家怎麼出了這麼個不肖子弟?”

陳珚反而回頭寬慰官家,“究竟也沒有真憑實據,也許是我有所誤會。此人雖然人品有些瑕疵,但也不是不能使用,不論君子小人,都有可驅使的地方麼……”

“你什麼都好,只是性子太軟了些。”官家卻是搖頭道,“旁人欺壓你,你也都自己受了,不說回來和家人訴苦,就是家人要幫你出氣,你都還要攔著,這毛病什麼時候能改?此人竟敢謀害天潢貴胄,若有憑據,他全家人都要被牽連,即使如此,此人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他略微沉吟片刻,便道,“此事你不可再過問了,交由姨父來辦,更不能再為這李家子求情。”

陳珚早知官家會如此反應,他更是隱隱猜測到,官家對於他在宮學中所受的待遇,應該的確是心知肚明,更有自己的一番看法:從賢明太子到官家,其實都是一副護短的性子,自己越是容讓,他們就越是不舒坦。姜相公要麼是不夠了解官家,要麼,就是不在乎官家的感受,否則也萬不會如此露骨地為難自己。

“這……甥兒依了姨丈便是。”他露出為難之色,但終究還是答應下來,仿似為了活躍氣氛,又笑道,“您瞧,其實宋先生也不是全然明察秋毫,李師兄這個奸佞,他就沒覺察出來,雖不說當成心腹弟子,但也還讓他在書院就學。可見坊間許多關於宋學的傳言,也是神化了,哪裡都有好人壞人、英才庸才,宋學、南學,哪個能例外呢?”

說到坊間對宋學的神化,他的語氣格外多帶了幾分不以為然。官家被逗得也是輕笑,“還當你對宋學推崇備至,如今看來卻倒還和以前一樣不知天高地厚,誰也不能讓你心服。”

陳珚這回說得倒都是心裡話,“甥兒對儒學也便是如此而已,說穿了,什麼宋學、南學,需要的時候拿來用用罷了,終究外聖內王,儒家之道,就是千變萬化,也終究不可能真正以此治國。”

官家笑著隔空點了點陳珚,“胡話,這話若傳到外頭,你的幾個老師怕都要對你大失所望了。”

他沉吟片刻,又問,“以你看,今科狀元,點宋三合適麼?”

陳珚腦子急速轉動,口中卻並不停息太久,而是仿佛理所當然地道,“當日點宋大合適,今日點宋三,應當也合適吧?”

官家微微一怔,終於被陳珚逗得大笑,陳珚聽著他的笑聲,暗暗松了口氣,這才是發覺自己已經出了一身冷汗:“今晚以後,先生那邊的壓力應當能小一些吧,就不知道姨丈會不會召先生進京了……”

雖然知道宋先生即使進京,也未必會帶上宋竹,但他依然不免又是久違地想起了宋三娘:“她定親了沒有呢?去年到今年,一直都是多事之秋,也許是還沒有,若是如此,說不定先生也會帶上她呢……”

但這想法,只是一閃而過,就被陳珚掐滅在了心底,他重又收攝了全副心神,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和皇帝的對話中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