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诸天从心录 > 第1123章 有刺客啊

诸天从心录 第1123章 有刺客啊

簡繁轉換
作者:知余乐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2-21 09:37:10 来源:源1

城门口,众多大臣们早就在城门口等着接驾了,有的甚至天还没亮就到了,就怕来得晚了,被那位诛十族的陛下抓住错处,给送去天牢里。

朱棣可不是个好相处的,除了道衍和尚姚广孝之外,很少有人能够和这位陛下凑到一个脑回路上去,更是很少有人能够安抚这位的火气。

前些年还好,姚广孝还上朝帮助朱棣处理政务,这些年,朱棣北征不在京城,朝廷上的事大多是朱高炽在处理,朱棣会听姚广孝的,那是因为朱棣信姚广孝。

朱高炽可不是朱棣,对于和尚,道士什么的都没太多的兴趣,比起佛道,更喜欢儒家,所以,比起姚广孝来说,他更信任朱棣留下的辅政大臣杨士奇与蹇义、黄淮。

姚广孝也不喜欢自讨没趣,也就不怎么在朝堂上提意见了,再加上这些年他年纪也大了,尤其是今年,已经整整八十岁了,杖朝之年。

就是一个平民这么大的年纪,也有了见皇帝不下拜的特权了,甚至于皇帝,众多附近的官员,路过他所在的村庄的时候,要是听说了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都得去亲自拜访,以表达自己尊老的美德。

姚广孝八十了,哪怕保养的再好,修行的佛门武功再高深也难以抵抗生命的衰老。而且姚广孝本身虽然佛法高深,但是在武功一道上并没有多少天赋,他的天赋大多都点在了各种兵法,谋略之上,哪怕是对于佛经的领悟也在武功之上,内力没多少,自然难以延寿。

实际上,这种人才若是在高级世界,仅凭借着悟性也能成为一位佛门大修士,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佛法,道法不显,只有武功,内力才是唯一解。

不对……这可是武明的投影世界,说明在武明之中也确实有这个人在不,这位又是哪位大神通者的化身?身穿僧衣,对佛法有些独特见解,却一点没做和尚应该做的事?莫非是……

朱瞻尘心里一个想到了一个人,不由得直感叹好家伙,这些大神通者们是一个比一个会玩。

武明以前超脱的是魔元,这一点没有任何大神通者有异议,甚至于懂得都懂,自从魔祖进入归墟之后,祂的旧部便缩身在天魔界中不肯出世。

魔道已经被诸天万界的大神通者们渗透成了筛子,若非后来魔祖看不下去,特意弄来了一个无天魔皇镇压魔道气运,估计五大修行体系之中的魔道早就被其他四大体系蚕食殆尽了。

魔元之前是道宋,“道宋”的“道”是哪个道?自然是仙道和神道的道喽,神仙道也是自道宋之后成了主流体系之一。

换句话说,道宋的超脱实际上是仙道和神道为了神仙道的传承特意扶持的。而道宋之后的魔元的魔,自然是魔道的魔,而魔道中的那些大魔神几乎都是仙神佛人三家的人,尤其是那几个天魔主,有一个算一个,非仙神即佛陀,魔元越强大,那些天魔主们也越厉害,得到的魔道气运也就越多,无天魔皇的权柄也就越分散。

虽然无天魔皇虽然名义上是魔道的教主,在魔界有圣人之名,但是,说起权力来,也就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若是让那些天魔主在分去一点,说不准祂这位魔皇就要去陪魔祖或者和六天故气作伴去了。

所以,在人道大神通者,混元教主们决心推倒魔元的时候,这位魔皇实际上也暗中下手了,甚至于最后还让化身做起了老本行,成为了和尚,跑去带人端了明太祖钦定的传人,扶持了另一位“马上的文皇帝”上位。

朱瞻尘越想越觉得很对味,因为除了这位之外,他是想不出哪位佛门大佬不爱传播佛法,喜欢跑出来帮人争权夺利的,而且在朱棣曾经想要封佛教为国教时,还一力推脱。

没错,虽然最后没封佛教为国教,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朱棣还是想过这件事的,倒不只是因为道衍和尚姚广孝对他的帮助,更多的还是为了正统。

众所周知,当年武明的开创者朱元璋年幼时候没有饭吃,最后不得不投身入了寺庙之中,出家当了和尚。

可惜的是,和尚没当几年,寺庙经营不善就被不得不再次流落街头化缘,最后加入了明教之中。

但是,那段经历却广为人知,朱元璋自己也并不避讳这一点,反而常常提起此事,以表达自己也是老百姓出身,拉进自己和普通人的关系。

朱元璋自己不这么想,不代表朱棣一点想法也没有。朱棣平生最大的心结就是得位不正,哪怕他自诩文成武功远超大部分的论文,直追唐太宗,却也顾忌自己是“造反出身”,死后被人诟病。

为此,朱棣不惜自打脸,否定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存在,自称自己乃是从朱元璋手中接过大明,朱允炆在位的那段时间不过是谋逆篡位而已。

要知道,他当年骑兵靖难的时候,打出的口号可是“清君侧”,也就是所谓的“陛下身边有坏人”。

“清君侧”能够获得认可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如今坐在皇位的帝王的合规性,如今直接否定了朱允炆的存在,这也是变相的自相矛盾了。

一般而言,帝王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但是朱棣还是这么做了,他对于正统的执念不可思议,直到现在他也不肯放过所谓的“靖难余孽”“建文乱党”就是这个原因,只有建文是乱臣贼子,他才能是正义的,光明的,当然也有小部分原因是为了逼出建文帝,拿到建文帝临逃出宫之前,准备东山再起予以凭证的传国玉玺——和氏璧。

不过,朱允炆躲得相当谨慎,十几年了,也没被他们发现踪迹,朱棣自然得从别的地方找补,封佛门为国教有三大好处,第一个自然是如同之前所说,作为联系朱元璋和朱棣关系的证明之一,便是朱棣上位后仍然不曾忘记朱元璋的遗志,和朱元璋经常以曾经的经历自嘲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便是佛门向来有“巧舌如簧”“口吐金莲”封美誉,论及对百姓的吸引力,远远超过道教,甚至于不少王公大臣都是佛门的信徒,有助于宣传他的光辉形象。

第三点就是如果他封了佛门做国教,佛门就相当于和他绑在了一起,如果以后建文复位了,无论他在不在,向着他的佛门一定会被朱允炆清算,而佛门不想被清算就得煽动信徒动摇朱允炆的统治,就是朱允炆坐上去了,也不见得能坐稳,不要小瞧了那些宗教高层的大局观,某些宗教高层的权力都堪称一方霸主了,比如说那位如今道门高功,有陆地仙神之称的张三丰。

只是后来回忆了一下当年南北朝时候佛门的乱世,以及后来前宋时候那位道君皇帝的荒唐,最后朱棣还是打消了念头,要是有佛道以长生不老来诱惑他,他自己都不一定忍得住,更何况是他那些子孙了?妖僧,妖道误国啊!

至于佛道两家的正道人士,只要这些人不出现在自己家的寺庙,宫观,他们恨不得妖僧,妖道们越多越好呢,多多益善,要知道妖僧妖道们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他们地位的提升,而地位提升了,就会有钱,然后就是修行资源的提升,谁嫌弃自己修行资源多啊。

所以,想了很久,朱棣权衡利弊之后,还是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毕竟佛道地位太高总是不好的,如今大明主流还是理学,理学虽说涵盖了儒释道三教,也就是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儒教),但是名上还是儒家学派。

要是让朝廷上的那些文官,乃至于天下儒生知道他跑去崇道信佛去了,那就没好了。说到底,正史的着作权和解释权都拿捏在儒家手里,为了打压佛道,更是称之为下九流,他要是真的提高了佛道地位,估计别说他造反篡位的事洗不白了,就是他为了天下太平而多次北征估计都得被写成穷兵黩武,最后一个暴君,昏君的名头跑不掉了。

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是他选定的太子朱高炽对于佛道两家没有多少好感的原因,朱高炽受到的都是理学教育,儒家思想偏多,对于佛道两家没什么好感……

一众人在城门口等着,有的互相交谈,有的凑在一起,奇怪的是,朱高炽和朱瞻尘都到了半天了,骑马而来的,理应比他们更早到的朱瞻基却不在。

也是话说了半天,朱高炽才反应过来,对着身边的杨士奇说道:“瞻基这孩子,他这跑到哪里去了?这么大个孩子了,还这么不稳重?”

“太子殿下多虑了,太孙刚刚就到了,这是听说陛下离得不远了,所以去找大军去了。”杨士奇在一边笑呵呵的说道。

“什么?这孩子!”朱高炽怒斥了一声,不过也没说再骂下去,不只是要给皇太孙朱瞻基留面子,更多的也是觉得朱瞻基这事办的还不错。

大军之中,哪怕朱棣的护卫在周全,按照礼数,作为征北大元帅也应该是在大军最前面的,也应该是第一个进城的。

朱高炽了解他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么久没回来了,心里多疑的老毛病说不得就要犯了,指不定心里怎么猜忌他呢。

作为朱棣最喜欢的孙子,朱瞻基跑去朱棣面前刷刷存在感,也能让朱棣心里的疑心病消减消减,省的回来第一件事把他这个太子给办了。

毕竟,这次他爹出征可是带着他那两个不省心的两个弟弟呢,这两位的心思堪称路人皆知,指不定在大军里怎么给他上眼药呢。

虽然朱棣知道他这两个儿子心地不纯,一次两次还好,但是这几个月听个十几,几十次,甚至于几百次的小话心里指不定怎么想的呢。

今天没事还好,要是出事了,指不定就得现在发作,就是没出事,未来的一个月到两个月之中,也得折腾出不少事来。莫名的,朱高炽突然有点赞同他家妻子的话了,这老爷子再过段时间回来多好,这大夏天的折腾,他这身子骨怕是要受不了啊。

众人正在谈话的时候,就看着一身朝服的朱瞻基快马奔驰而来,对着官员们说道:“来了来了,皇爷爷距离咱们还有近两里地。”

“嗯?”朱高炽看着单独跑回来的朱瞻基一愣,这不符合要求吧,之前朱瞻基也跑去接过人,不过之前朱瞻基都被留下来了,跟着大军一起进城的,这次怎么?

不过朱高炽没多想,他那个老爹心思深,指不定怎么想的呢。只好招呼着身边的大臣们排好队,然后吩咐身边的乐师们奏曲迎接大军的到来。

还不到一刻钟,就看着远处遥遥的行来了一副巨大的车架,车架之前是九匹骏马拉着,车架之上的车厢比起一般人家的车厢大了不少,仿佛一个小房子一样。

看起来轻便简洁,却又精致贵气,腾龙,云纹描绘在车厢之上,很明显的,这座车架之上的正式如今大明皇朝的主人——永乐大帝朱棣。

“臣等恭迎圣上,恭贺圣上大胜而归。陛下万福!”一众大臣拱手躬身,行礼。跪拜礼只有在祭祀和大朝会的时候才会使用,如今这迎接大军归来,虽然盛大,却不至于太过正式。

车架在大臣们的恭迎之下,缓缓的驶入了京城之中,就在众人心里放松等着朱棣走出来训话的时候,在两侧被锦衣卫们阻挡的人群中突然冲出了几个黑衣人,手持利器向着车架冲了过去,更甚者,手里还拿着弩箭,弩箭之上还绑着小型火药。

锦衣卫和车架旁边的护卫虽然紧急上前阻拦,却还是让几个刺客将点燃了的火药射了出去,轰在了车架之上。

只听得“轰”的一声,整个车厢炸开,刺客们心里想着的血肉模糊的朱棣并没有出现,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只有空无一人的车厢,以及满地的碎木屑。

倒也不是没有伤亡,不过这些伤亡都是那九匹骏马因为爆炸声受惊而四处狂跑形成的混乱造成的伤亡,甚至于还有一部分是两边的百姓恐慌形成的人挤人……

朱瞻尘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朱高炽和朱瞻基的身边守护着,防止这两位受伤。朱棣不在,刺客们也不多留,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众多大臣们也都战战兢兢的离开了,只留下锦衣卫处理后续,他们都知道,真正的大的要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