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诸天从心录 > 第八百八十七章 秦统九州…

诸天从心录 第八百八十七章 秦统九州…

簡繁轉換
作者:知余乐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2-21 09:37:10 来源:源1

不过说实话,在这个世界的“真相”中,二代天帝那位龙神结束了天神的混乱,开启了新的时代也算是伟光正的形象了。

就是最后死的有点憋屈,不过这很正常,毕竟世人皆知代代版本削龙族,一位龙神都成了天帝了要是还没人削,那洪荒本源世界那帮子无上存在们怎么想?

现在龙神在小世界成了天帝没人管,下一步大世界中龙神成天帝仍然没人管,等到之后洪荒本源世界里祖龙成天帝了是不是还是没人管?

要知道龙族被削,不准确的来说应该是祖龙被削,没有一个大神通者是无辜的。哪个大神通者没落井下石过?加强祖龙封印的时候,哪个大神通者没同意?

次次紫霄宫大罗议会两大不变的议题,一是加固魔祖封印,防止魔祖出世来挑事,二就是加固祖龙封印,省着祖龙出来放风。

就连烛龙,青龙,龙母三位龙族的大神通者都“忍痛”的哭着同意了,谁愿意让祖龙真的出来?祖龙要是当了天帝了,众多大神通者指不定在无尽虚空破灭之前就得被大清算了。

此方世界龙神天帝能够走的这么“安详”“体面”,还是因为此方世界乃是仙秦的投影,世人皆知,不同于其他的朝代一位位,一代代的神皇,道君,魔帝高居天上,仙秦只有一个统治者,那就是始皇帝嬴政。

嬴政是个什么身份?那可是祖龙的化身,本来祖龙被封印,祖龙的化身应该一起去陪着祖龙本尊的,但是嬴政对于人道发展太过重要,尤其是洪荒本源世界的人族,嬴政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足足传承了近两千年的大一统时代,名为封建的时代。

仙秦之前大多都是分封制,仙秦之后的诸多仙朝都是以仙秦为模板的,书同文,车同轨。正所谓“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皆行秦政法”,哪怕是过渡到了科武星河时代,一切法律的基本依据仍然能够看出秦律的影子。

仙秦对视洪荒人道的影响之大可以这么形容,若是有哪一天,三皇五帝不管事了,下一个能够在火云宫主事的帝君只能在大禹王和秦始皇之间选择。

至于好端端的“周”为什么会变成反派角色,自然也是因为这里是仙秦的世界,“仙秦”从“天周”的手下接过沉重的担子,自然不能是因为“天周”太好了,只能是因为“天周”无道。

而“周”无道,所以“秦”才能“王天下”,不然搞上古禅让制度吗?不过这还是好的,放在隔壁的“皇商”投影那里,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堂堂“周天子”真的做了“天子”——天神的干儿子。

而皇商的末代人王纣王是反天的头目,他的儿子更是推翻了天,成为新任天的存在,换句话说,周天子是天之子,而天又是纣王的儿子,所以周天子成了纣王的孙子,这种隐晦却又过分张扬的骂法,天周抗议了很久,但是没用,只能在自己的投影世界中变着法的抹黑纣王。

荀子和嬴政听着牧尘这里关于历史的“真相”也都惊呆了,说好的姜太公下山辅佐武王伐纣的事最后变成了“捂”王“伐”纣,合着两边都不是什么好人。

这一点对于嬴政来说倒是没什么,毕竟作为秦王,在牧尘和荀子的支持下,真正参政的他已经有了自己作为“秦王”时候的目标,统一九州,然后成为“天人”,周在他的心目中的形象越差越好,可以他不能把这些故事说出去,来历是一回事,主要是他说出去估计也没人信。

若非这是牧尘说的,就是他自己这位理应和“周”不共戴天的秦王也不会信,毕竟哪怕如今“周”已经结束了,“周天子”的传承也断了,《周礼》对于如今仍然有影响。

周文王的《周易》,周公旦的《周礼》两本书可谓是如今诸国文化的起源,如果说诸子百家时代是由道家始祖老子开启的,那么诸子百家的文化内核就是从《周易》《周礼》两部旷世奇书演化而来。谁会相信“周”会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呢?

若非知道牧尘没必要骗自己,说的大部分都可能是真的,嬴政早就挥袖走人了。

而一边的荀子却是有点世界观崩塌的模样,不过想来也是,《周礼》《周易》可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而他本人对于《易》的研究也很深刻,突然听见周武王乃至于周文王的形象崩塌,荀子怀疑世界很正常。

看着荀子木楞的模样,牧尘在一边安慰到:“荀兄当知,人品和他的学问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请不忘把人品问题上升道他们的作品,《周易》是一本好书,文王也是一位智者,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老人家想不到他的子嗣会做出如此决定也是很正常的不是,荀兄做好自己的学问就好。”

荀子笑了笑,晃晃悠悠的站了起来:“牧兄所言甚是,老夫突然有些疲惫了,回去休息一下,改日再聊,改日再聊。”

说着也不等牧尘和嬴政和他告别,便踉踉跄跄的离开了。嬴政看着荀子离开的背影,有些叹息的说道:“可惜了,荀子年纪这么大了,还知道了这么一个噩耗,作为大宗师他应该没问题吧。”

“没事。”牧尘摇了摇头,随后看着嬴政:“说起来我本不该和荀子说这事的,不过我还是说了,也正是为了秦国啊。”

“为了秦国?”嬴政一愣:“这话怎么说?”牧尘手敲着面前的矮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才说到:“这次谈话足以让荀子消沉五六年了,趁着这五六年,大王赶紧把其他几国都拿下来。不然一旦荀子回过神来,一定会阻止秦国征讨六国的。

虽然荀子阻止也没什么用,但是一个处理不好说不得会让他和秦国离心离德,如今他没工夫管外面的事正好,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今他正穷着呢,没心情管天下苍生,王上正好趁此机会把其他几国收拾了,然后给他一个让儒家光大的机会,他有事忙起来了就什么也顾不上了。”

“额……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堂哥你有这个想法呢,不愧是堂哥你。”嬴政看着牧尘的目光都变了。

牧尘撇嘴:“我什么我?大秦快点统一天下才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大秦统一,我气运圆满,因果了结之后就可以着手破碎虚空的事了。”

“破碎虚空?!”嬴政惊呼:“堂兄你已经到了这个境界了?”牧尘没摇头也没点头:“不一定是境界到了,也有可能是世界对我的排斥,如今大宗师都突破不得,更别说我这个炼气士突破的天人了。世界意志拦着我就跟看见仇人一样,恨不得我现在立刻马上就走呢。”

“额……”嬴政眨了眨眼睛,随后说道:“这样吗?”牧尘点头:“所以,在我还没离开的时候,你一定要统一天下,这样我还能帮你挡一挡事,不然我一离开,你恐怕就不好了。”

“那不去,堂哥你把苍龙七宿……”嬴政突然想起来了这东西,试探的说道,牧尘伸手点着矮桌的桌面,随后说道:“可以诶,等你一统天下了,我就去把那东西拿回来,给你镶嵌在边境上,到时候你沿着龙神天帝的遗体垒上一堵墙,也能算是镇压秦国气运了。”

嬴政很高兴的离开了,第二天的大朝会上荀子也确实告病未至,于是嬴政提出了要出兵赵国的事,牧尘也表示了自己的支持。

但是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兵别国的事哪怕是牧尘说的,朝堂之上也经过了剧烈的讨论,然后决定——打,为什么不打,于是秦国和赵国开战了。

而在正式宣布开战的第三天,赵国给没准备好支援边军的军队之时,噩耗传来,赵国的宗室,贵族以及诸多重要官员直接消失不见。

群龙无首之下,秦军入赵宛如无人之地,一路火花带闪电,直接派人到了赵国国都,接管了赵国的一切政务。

其他国家还没来得及谴责秦国的“暴虐”,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继赵国之后,齐国宗室,贵族,官员同样离奇消失,秦国不战而胜,入主齐国。

如此,不过区区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秦国不费一兵一卒竟然就已经打下了魏国,赵国,齐国三国的,如今只剩下燕国,韩国和楚国坚挺着。

然而燕国,楚国还没来得及做准备,本来因为割地赔款割的不剩多少土地的韩国就先怂了,为了不“消失”,韩王带着韩国地图与公子非,还有诸多宗室,贵族以及大臣只带了三百兵力前往韩秦交界,在秦军的护送下入秦,投降成功,被封为韩侯坐镇咸阳。

大殿之上,嬴政一点兴致也没有,若是这些土地是秦国耗费大军一点一点打下来的,嬴政还有点心思,但是……这玩意打下来一点感觉都没有,就跟白捡的一样,嬴政看见了武力值强大的好处,然后痴迷于《无相神功》对于吕不韦的恨意都降低了。

至于收回土地的几国百姓,荀子本来还在自闭,但是看到牧尘的骚操作之后,对于这种兵不血刃的做法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但是却也着实说不出什么来,最后也莫名其妙的得到了以《秦礼》教化诸地子民的任务,并且被催着《秦律》的修改。

在朝堂上最有意见的反而是武将们,毕竟没了战争他们怎么获取军功,封爵?秦国现在的爵位还不世袭,不少将军的子嗣居然还是白身……看书溂

面对朝堂诸多武将的强烈要求之下,牧尘也就只能停下了手,没再继续对楚国和燕国的高层动手,让这两国的高层逃过一劫。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因为看到了没有战功就无法晋升的弊端,牧尘为了激励诸地归顺的百姓而提出“科举”制度的时候,秦国朝堂之上竟然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

好吧,实际上这些官员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我有“物理”就可以为所欲为的道理,谁想要在未来不知名的某一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不同意,找死吗?

于是在种种原因之下,此方世界最早的科举制度出现了,而且为了安抚新归入秦国的诸地子民,报名要求之宽松,堪称只要承认自己是秦国,人,就可以参加考试。

而看透了科举制度对于自家学说的传承之重要的在秦国的诸子百家的首脑们开始一轮明争暗斗,争取在科举之中填上自家学说。

动静之大,最后惊动了嬴政,让嬴政不得不请出牧尘镇压,有了牧尘坐镇,诸子百家经过了激烈的争讨之后定下了此方世界第一次科举的必考科目《秦律》,以及选考科目《秦礼》《数算》《策论》。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百家之人都想要争得考官的职责,最后秦国的第一次科举的主考官一人牧尘,副考官竟然多达八人,包含儒家,道家,兵家,公输家,阴阳家,史家,释家,名家等八大学派。

说起来,牧尘想起科举的事还真的不是牧玄给他提的建议,也不是他从庆尘的记忆中获得的启示,而是来自于他在大千世界时候的经历。

毕竟无论是当年加入五大灵院也好,还是后来隐姓埋名加入各大势力也好,“考核”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再加上庆尘记忆中大大小小的考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以及结业考试,中考乃至于高考等诸多考试的经验,牧尘才提出了科举。

为了科举,牧尘还特意“发明”了纸的存在,并创作了新的墨、笔、砚等文具,引得诸子百家敬佩。

与此同时,知道秦国无痛整合了魏,韩,齐三**队,开始准备派人同时攻打燕,楚两国的燕国和楚国都开始不同寻常的慌乱。

前太子现燕王丹坐在燕王宫中看着燕王宫上的天空,一时间竟然有点不知所措。他到底是投降呢?还是打呢?

考虑到不知所踪的三国宗室以及通过墨家眼线得知的如今在咸阳城日日莺歌燕舞的韩王——侯,燕王丹觉得还是投降比较好,于是燕国的信使来到了秦国的大营递交降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