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诸天从心录 > 第八百八十四章 荀子入秦

诸天从心录 第八百八十四章 荀子入秦

簡繁轉換
作者:知余乐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2-21 09:37:10 来源:源1

车撵前,蒙恬在外恭敬地说道:“王上,国师大人,荀子已经来了。”嬴政听着门外蒙恬的话,开口说道:“有劳蒙卿,快请荀子进来。”

蒙恬躬身一拜:“诺。”然后回身对着荀子说道:“荀子,大王有请。”荀子也不拘束,对着童子交代了一声,让他看好马车之后,便直接推门而入。

“荀况见过秦王。”荀子对着嬴政行礼,嬴政看着眼前这位仿佛学识渊博,充满了书卷气的老者赶紧说道:“荀子快快请坐。”

荀子躬身行礼,然后坐在了一边准备好的凳子上,看向了一边默不作声的牧尘:“牧兄倒是很久不见了,这么多年不见,竟然突破了那个层次。

堪称千年来的第二人啊,自道家老子之后,诸子百家,九州内外牧兄可是第一个天人。话说,牧兄开创释家一脉,比起当年开创道家的老子也不差分毫了吧。”

“我不过取巧有所成就而已,比不得老子。”牧尘赶紧回复到,他敢说自己和老子相提并论吗?他敢吗?老子是谁?那可是太上老君的前身,老子飞升之后化身太上老君和老子两身,严格说起来,这个道家始祖也算是他师尊,

他敢说自己可以和老子相提并论,若是释家经文,法脉真的是他自己创出来的也就罢了,但是《金刚经》《心经》……他要是能创出来,如今大雷音寺上面坐着的就不是多宝如来,而是微尘如来了。

哪怕是《舍利子》也是他根据浮屠古族传承的《大浮屠诀》《八部浮屠》改编而来,怎么也不可能算是他的原创。

他要是敢承认荀子这话,这就是欺师灭祖,哪怕老君不在意,牧玄也得一巴掌送他去忘川河里冷静冷静,冷静够了指不定还得去哪里闭门思过呢。

“老子前辈修为至高,才情无双,怎么是我能够比的,比不上,比不上。”牧尘略带慌张的模样让嬴政和荀子都有些侧目。

两个人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微妙之处,但是两个人都不敢问,他们还不想知道天人存在愤怒起来会是一个什么模样。

所以荀子接着牧尘的话说道:“牧子说笑了,哪怕比不上那位道家始祖,却也比其他诸子强了。”

“这些我可不敢说。”牧尘还是拒绝了荀子的说法,那些火云宫中创立了诸子百家的诸子们哪一个是简单的?就是阴阳家背后还有九歌神系撑着。

九歌神系对此仙道,佛门等大势力算不得什么,但是九歌神系里一帮子化身兽神的大神通者也不是吃素的,在诸天万界也是一方庞然大物了。

比阴阳家混得好的诸子百家,谁知道背后都是哪些存在支撑着,牧尘觉得自己谦虚点好。

虽然牧尘同样拒绝荀子的赞美,但是荀子和嬴政却能察觉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拒绝上一个和道家老子相关的话题时,那种慌张和现在这种明着谦虚,实际上却透露着这是你说的,我可没说,这种模糊的否定实际上也算得上是一种肯定吧。

牧尘和道家,甚至是那位道家老子一定有关系,嬴政和荀子心底有了猜测,而且非常之确定。但是有意义吗?别说和老子有关系,就是和神仙有关系也没意义,毕竟人家仍然是一位天人存在。

荀子笑了笑:“罢了,说起来不知道牧子请我过来所为何事?”牧尘笑了笑:“不知道荀兄有没有兴趣入秦一展抱负。”

“哦?入秦?”荀子一愣:“这话怎么说?”荀子这话没说死,牧尘也在一边笑着说道:“荀子门下,李斯和韩非如今都是法家吧。”

“是。”荀子点头,这两个徒弟受他的影响,“人之恶”化为了“以法治恶”,这一点却是没错。

如今秦国虽然是吕不韦这位杂家当政,但是秦国的主流学说还是法家,毕竟秦法是秦国强大的根基之一。

“如今秦法严苛,放在如今时代自然是没问题,但是若是以后秦国一统天下就不合适了。”牧尘开口说道:“法不外乎人情,如今严苛的法适合秦国成长,若是统一天下之后,如此严苛的法律说不准会让天下再次陷入混乱之中,所以我想请荀兄入秦制新法。”

荀子看了看牧尘,又看了看一边毫无反应的嬴政挑了挑眉:“我听闻李斯就在秦国,我这弟子才是法家之人,二位何不用李斯……”

“他不行。”牧尘摇头:“他的法和韩非一样想要以刑罚威慑百姓,律法应该是守住道德的底线,刑罚的作用是让人反省且改正,不敢犯法和不想犯法完全是两个概念。

有能力的人哪怕犯了法也有从律法的制裁中逃脱的能力,遵从律法的只能是那些本就没有权势的普通人,老实人。这样的律法根本没有太大的作用。”

荀子看着还是毫无动作的嬴政,又看向了牧尘:“所以呢?”牧尘轻笑:“所以,就需要一个懂法且有仁心的智者来制定新秦法了,我在七国百家之熊心选了很久,只有荀兄符合要求。”

荀子摇头:“我的意思是牧子怎么确定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牧尘笑着说道:“有我在,秦国还不能一统天下吗?不说这些,荀兄且看九州诸国的国主,除了我这位堂弟之外有几个好东西?

其他诸国高层糜烂不堪,治下百姓食不果腹,民怨载道,上层打压下层,下层剥削底层,一个个亲小人,远贤臣,就连荀兄这样的大宗师在齐国都得不到重用,说句实话,那些贵族有几个好东西?”

荀子看着像壁花一样不说话的嬴政,看着牧尘说道:“确实如此,我那弟子韩非就出身于韩国,是韩国公子,如今在韩国之中过得并不好,甚至还比不过来秦国做门客的李斯。

他一心在韩国变法,可惜没有一个人愿意支持他。这天下若是要有一个共主的话,我也觉得还是秦国有希望啊。”

“所以,荀兄可愿意来主编新法?”牧尘看着荀子说道,荀子微微摇头:“可是这些对我,对儒家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当然有。”牧尘看了一眼嬴政接着说道:“诸国统一,天下合该休养生息,除了外御北方那些蛮夷之外,内部征战甚少,军功封爵体系的用处必然会大大降低。

所以我们必须要开辟新的上升体系,让百姓有从普通人升为贵族的通道,这个通道自然不能只是军伍之中,文官体系也应该如此。

到时候教导百姓读书识字的事自然要交给儒家,不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以后应该加一个忠字,忠于天子,忠于国家,忠于百姓。提倡百姓行事要温良恭俭让,荀兄觉得如何?”

荀子一愣,这话说的这不是直接把儒家当成主流学说了吗?这当然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说真的哪怕如今儒家被当做当世显学,但是也只不过是门人弟子不少而已,要是真说起儒家的影响力来……

说真的,儒家要是在上层真的有影响力,现在儒家唯一的大宗师,名义上的杠把子——荀子就应该在哪个大国之中当相邦呢,怎么可能会“年纪轻轻”“正值壮年”就隐居修书?

当世三大显学之中,墨家能够强大靠的除了机关术之外,就是侠义二字,那个少年没有一个英雄梦?这个时代,最爱打“抱不平”的墨侠就是“英雄”的代名词。

墨侠有些墨家做底气,行为自有自己的道理,杀了各国的贵族有理的也就罢了,没理的也就是一句我认错了,这种比起道家还逍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才是最令人向往的,“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而道家能够成为显学自然是因为道家的地位高,诸子百家之中,道家是第一个完善自己学说的,儒家创始者孔子还受到过道家创始者老子的点拨,而且道家不问世事,还代代都有大宗师强者坐镇,最繁盛的时候甚至有两位大宗师坐镇,天人两宗就是那两位大宗师意见不和分出来的。

而儒家能够成为显学,靠的不是别的,而是四个字“有教无类”。这个时代,百姓很少有人能够吃得饱的,连吃喝都成问题,谁还会在意什么“仁义礼智信”,在意什么诸子百家?

能够在意这些的大多都是贵族,士人子弟,而百姓们推崇儒家唯一的原因就是“有教无类”,儒家创始人坚持有教无类,凡是求学者交够了“学费”都可以来学习。

普通人想要往上爬除了去参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被人推举为“士人”,从士人到公卿,大夫等,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识字”。

连字都不认识,哪怕是本国的相邦亲自举荐,那也是没有用的,谁会给一个连字都不认识人贵族身份?

而儒家就是最好的教学场地,穷人还好,有钱的商人们才是最喜欢把子嗣后人送入儒家的,吕不韦本来就是一个商人,如今成为九州最强国秦国的相邦,足以为天下商人树立一个榜样。

儒家能够这么快就在东海之畔桑海城里建立起小圣贤庄这种庞大的建筑群,能够天天点外卖来供给小圣贤庄中读书人们的餐饮,其花销自然是来自于众多富商们的资助。

这也是为什么牧尘要请荀子,或者说请儒家来做以后的普及教育工作,因为儒家交的学生多,见过各种情况,有经验,而且他们也是最合适的。

不过荀子虽然知道这是好事,但是荀子却不敢信,反而看向了秦王嬴政,牧尘又不是秦王,怎么能够代替秦王做决定呢?

嬴政看了一眼牧尘,又看着荀子,开口说道:“若是寡人有一天能够一统七国,必然要书同文,车同轨。到时候普及文字,教书育人的工作自然要交给别人来做,儒家目前是寡人觉得最合适的选择。”看书溂

嬴政这话没说死,他之前一直都在王翦和吕不韦的教导中成长,了解的也大多都是兵家军伍之事和识人选才之能,儒家的学说他知道但是理解不深。

如今一听这个讲解,嬴政突然喜欢了,毕竟士人都学会了“仁义礼智信忠”,人人都“温良恭俭让”,他的位置不就稳定了?

一个仁义,讲礼,忠心的人,一个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人怎么会想要战争呢?这可是一个好学说,他回去得研究研究。

好吧,如今的小秦王嬴政并不在意儒家学说和法家学说谁更厉害,他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那位吕不韦的身上。

吕不韦作为杂家宗师,成了秦国相邦多年,如今更是大权在握,秦国上下却仍然是以法家治国,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吕不韦也不是万能的,而若是他能够改变法家治国的现状,他是不是会比吕不韦强?

虽然这种想法占据的比例并不多,但是仅如今这位十五岁的秦王,心里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这种想法的影响,或许可以称之为“叛逆期”?

不过,嬴政这话已经算是答复了,荀子也很满意,若是嬴政真的一口答应下来,那他就真的准备走了。

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个什么模样,就连牧尘也说不好未来的方向,所以具体的计划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去商议,现在定下来,也只能获得两个字的评价“莽撞”。

“既然如此,那臣荀况拜见王上。”荀子对着嬴政躬身拜倒在地,嬴政惊喜连连,却瞥到了牧尘的眼色,赶紧走下软塌扶起了荀子。

“荀卿乃是一代大宗师,又是长者,寡人特许你不必下拜,躬身行礼就是。”嬴政扶起荀子说道。

荀子一愣:“礼不可……”牧尘轻笑道:“周礼那是周的事,周天子都不知亡了多久了,如今荀兄在秦国自然要学秦礼,说起来,在荀兄主编新法之前,不如先考察一下秦国风俗,写一本合适的《秦礼》如何?”

“《秦礼》???!!!”荀子的眼睛突然有点放光,《礼》是儒家至高经典之一,取材于古老的《周礼》,若是他能够写一本《秦礼》出来,他对儒家的影响一定会增强,到时候……他突破至天人境界也并非不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