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不防,臉上一愣,待反應過來時,張口阻攔:“這哪成……”
“這哪裡不成了,挺好的,東西看著大,一點也不沉。”宋樂山晃晃竹簍的背繩,接著招呼謝依楠和宋玉蘭,衝曹氏道:“成了娘,我們先走了,估摸著晌午邊就能回來。”
說罷之後,便是帶著謝依楠和宋玉蘭,轉身就離開了。
等曹氏反應過來時,能看到的只有她們三個人早已遠去的背影。
氣得她是跺了跺腳。
這個山子,就知道護著謝依楠,真是氣死人了。
這邊,謝依楠一行三人,往鎮上快步走。
今天,依舊是沒看到什麽牛車。
不過沒看到牛車的緣故,一是因為此時時間太早,謝依楠等人因為有了上回的教訓,今天早起了半個時辰,早早的就開始趕路。
農家的牛,拉車乾活犁地的,是家裡頭的頂梁柱,也正是因為此,許多人家看牛看的寶貝,不忍心讓牛休息不夠那麽早的出門。
二來呢,是因為今天是個陰天,麻陰天,卻並沒有絲毫的悶熱,反而時不時的涼風習習,讓人覺得十分的舒適,哪怕是走起路來,也沒有尋常的汗流浹背。
這樣的天氣,說不定就會下起雨來,無論是大雨滂沱還是小雨纏綿,這地都會變得泥濘無比,極其容易讓那車軸裡頭塞滿了泥,變得難以行走。
同時這樣的天氣,因為趕路輕松,也會有很多人根本不舍得再花幾文錢去搭車子了。
因此,許多人也就不白費這個勁,索性不做這個極有可能賠本的生意了。
這下子,也就讓宋樂山和宋玉蘭原本打算著要搭車的打算完全泡了湯,讓他們兄妹兩個人微微有些懊惱。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既是這樣適合趕路的天氣,即便不坐車,也沒有難麽難捱,沒有那麽難受,也是可以忍一忍的。
就這樣忍一會兒,忍一會兒,再忍一會兒的,很快便快到了。
“快到了,快到了,能看到鎮子了。”宋玉蘭是第一個歡喜雀躍跳起來的,更是手指著鎮子依稀的模樣:“二哥二嫂快看,快到了。”
“今兒個到是比上回走得快。”宋樂山答了句話。
“今兒個天氣涼快,容易趕路一些。”謝依楠也答了一句,卻是突然停下來了腳步,往一邊的那幾棵小樹那走了走。
“二嫂你怎了,要幹啥?”宋玉蘭抓了抓耳朵。
“有根竹竿。”謝依楠將那竹竿從地上撿了起來。
竹竿大約有嬰兒手腕的粗細,長短大約比成人胳膊略長上一點,顏色還是青綠的,兩端被砍過的痕跡還都很新,顯然像是剛砍下來的竹竿。
只不過這竹竿卻並不圓潤挺直,而是關節處疙疙瘩瘩,且整個竹竿看起來略帶彎曲。
顯然就是因為這竹竿賣相不好,且不能用來做什麽,所以便被這樣隨意的丟棄在了一邊。
不過,對於她來說,到是還有些用處。
謝依楠拿好了竹竿,繼續往前走。
“二嫂你要這個做什麽?若是想要竹竿的話,回頭讓二哥去竹林子裡頭給你砍上一棵就是了,這根竹竿品相實在是不怎麽好。”宋玉蘭撇撇嘴,顯然對這根竹竿也十分嫌棄。
“不必,有這根竹竿就好了,待會兒可以派上大用場呢。”謝依楠笑道。
“哦?什麽用場?”宋玉蘭想不出來,這樣一個被人丟棄的竹竿,
究竟能用來做什麽。 “待會兒,你就知道了。”謝依楠神秘秘的眨了眨眼睛,俏皮一笑。
“哦?”宋玉蘭越發狐疑。
說話間,三人已是到了鎮上。
他們今天來的早,鎮上雖然已經開始有人支起了攤位,但是人並不多,還有大把的地方給她們佔。
“這,這裡,這個位置好。”宋玉蘭搶著尋了個顯眼的地方,招呼謝依楠和宋樂山。
謝依楠笑著往前走了兩步,卻是止了步子,指了指那邊:“咱們要不要去那邊?”
“為啥?”宋玉蘭一怔:“這邊是賣鹵味的攤兒,人肯定多,咱們在這裡,保準能賣的好。”
“那邊都是賣菜啥的,怕是來買的人少不說,也都是斤斤計較的人,咱們的手鏈怕是不好賣的。”
畢竟能買得起鹵味的,至少說明家裡頭不窮,能舍得花錢,願意花錢買這些女兒家的東西。
“就是因為這是賣鹵味的,得離的遠一點。”謝依楠笑道:“鹵味帶著湯水, 不過就是隨意拿荷葉包了,湯汁極其容易灑,若是低頭看咱們東西時,那鹵汁滴的咱們這到處都是,惹了蒼蠅什麽的,那就不好了。”
“若是一個不湊巧,鹵汁滴在手鏈上頭,這手鏈要不要旁人賠?要他賠的話,他會不會賠,賠多少,都是個問題……”
“而且我看他那個放鹵味的大盆底下的桌子有點活,不知道會不會倒,咱們還是躲的遠一些,免得受了無妄之災呢。”
“是哦,二嫂說的有道理,不能挨得太近了。”
宋玉蘭瞧著謝依楠看好的那個位置,笑道:“還是這個地方好,離賣鹵味的不遠,來買鹵味的人能看得到咱們的東西,也不用擔憂會不會被人弄髒了咱們的東西。”
接著環顧看了一圈之後,見來的人幾乎沒有願意佔那個地方的,頓時笑了起來:“怪不得沒人佔那個地方,一直空著,敢情大家夥想的都差不多。”
“是呢。”謝依楠道:“而且這個地方……”
謝依楠指了指不遠處的上次去買過打手鏈用的繩子的那個布莊:“離這裡不遠,也好讓那掌櫃的看著,看她對咱們這東西,有沒有興趣。”
若是直接拿去布莊讓她掌櫃的看,未免顯得她上杆子的求著她賣,這手鏈賣不上價錢,還是這樣靜觀其變,等著對方找上門來,也好坐地要價。
生意場上很多時候,開開口,先出手的那個人,往往一開始就輸了。
“二嫂想的周到。”宋玉蘭衝謝依楠樹了個大拇指,接著開始幫著謝依楠和宋樂山兩個人,歸攏他們帶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