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 > 第227章

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 第227章

簡繁轉換
作者:曲流水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6 20:26:43 来源:搜书1

「招數不在老,有用就行。」顧青雲得意地挑挑眉。

方子茗無奈地搖搖頭,為他的厚臉皮。

「如今小石頭已經殿試了吧?」方子茗突然問。

顧青雲一怔,隨即頷首:「是的,今天二十一日,是殿試,要到二十六日或二十七日才可出成績,到時就可知曉具體名次了。」希望他能及時趕回去,最起碼可以看到他家大兒子跨馬游街的風姿。

「你放心,會試第二名,不是狀元就是榜眼,一般是一甲。」方子茗安慰他,又說道,「希望有一天我家瑞哥兒也能像小石頭一樣金榜題名。」方子茗自從知道顧永良的成績後,高興之餘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也有那麼一天。

「不一定是一甲,像我們那一科的鐘閔,他殿試就落在譚子禮後面,從會試第二名變成二甲第三名。殿試發生什麼事都說不准。」顧青雲阻止方子茗爭辯,笑道,「咱們不說這個了。瑞哥兒如今升到甲院,我得空還去皇家書院問過,夫子們對他的印像很好,認為他讀書勤奮,有悟性。」怕他受欺負不肯說出來,自打方瑞入學後,顧青雲就叮囑顧永辰照顧他,之後他也時常去看望,順便和那些夫子們敘舊。

這畢竟是方子茗唯一的兒子,不能長歪。再說了,還有他爺爺奶奶在呢。

「他哪有那麼好?今後有小石頭六七分出息我就心滿意足了。」話雖如此,方子茗還是笑得合不攏嘴。

顧青雲沒有對他言不由衷的話語發表任何意見。

「你是不是要挪個位置了?」兩人閒聊了幾句,不大一會兒,顧青雲就開口問他,他都看到方子茗的管家知棋來京城了。

「嗯,我想謀求一個知府的位置。」方子茗承認,又瞪了他一眼,「上次不是在信中說了嗎?難不成你看不懂我的暗語?」

「當然懂,我這不是想再問問嘛。」顧青雲嘴角微翹,到底在席上喝了酒吃了飯菜,這時馬車一個晃動,就忍不住打了個飽嗝。

方子茗嫌棄地摀住嘴,動作誇張,眼睛斜睨著他。

要不是他們中間還有張小茶几,顧青雲恨不得撲過去打他。有必要把嫌棄做得那麼明顯嗎?誰不知道誰啊,都是經過科考出來的人,連在馬桶旁邊吃飯都做過了。

「對了,小魚兒的婚事你打算定下哪家?」方子茗說起自己一直關心的事。

一提起這事,顧青雲就發愁:「小石頭的婚事我好不容易才弄好,現在輪到小魚兒了,他如今又不在京城,想問他意見都不行。」幸好小兒子已經是舉人,自身優秀,又有個出息的兄長,可以選擇的範圍大。

「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就行,小孩子不懂什麼,只會撿好看的。」方子茗不以為意。

「那你當初為何死活不肯成親?難不成那時你不懂?」這話顧青雲就不愛聽了,大家都是那個時候過來的,少年人心裡怎麼想的都知道。

方子茗一窒,摸摸鬍子不說話了。

顧青雲得意笑了笑,想了想,又繼續說道:「你還記得譚子禮嗎?」

方子茗瞪他。

顧青雲尷尬一笑,放低聲音:「其實譚子禮有個女兒,薇兒覺得很不錯,只是你知道的,我和譚子禮的關係不怎麼樣,就放棄了。」他們兩家在各種場合容易碰到,包括內宅也是如此。

方子茗想到顧青雲和譚子禮的關係,贊同地點點頭:「天底下又不是只有他們一家,你再看看吧。」

「小魚兒我還不大擔心,我擔心的是小丫。」顧青雲把顧景的事說完後就道,「如今有些家底的人家都想讓自己的後輩做官,要找到合拍的人很難。」他曾經考慮過勳貴的次子、三子之類的,只是這些人不是非常有出息,早早被人預定,自己搶不過來,就是溜雞逗狗,沒有什麼大的出息,有些人還不學無術,和顧景不是一路人。

想來想去,還是找戶讀書人家比較合適,起碼有共同語言。至於顧景想出外走走的想法,只能看以後的情況如何了。如果做個地方官,還是可以到處跑。

「那是不容易找,得很謹慎才行,女兒家一旦嫁錯人就很難回頭。」方子茗對這個很有感觸,「以前姝兒、媛兒尚未訂親時,我們也是整夜發愁。」他家女兒容貌太盛,就算是深居簡出,仍然有狂蜂浪蝶出現,起碼那段時間他就偶遇過幾位少年郎,讓他煩不勝煩。

說到這裡,顧青雲兩人對視一眼,心有戚戚焉。

「哈哈,記得以前我們見面總會說起朋友的事,讀的書,念的詩,看的畫,其他人有趣的八卦……如今一見面倒是說起孩子了。」方子茗開懷一笑,露出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只聽他繼續說道,「是不是以後就說起孫子了?」一說到孫子,方子茗就鬱悶了,他年紀還比顧青雲大兩歲,偏偏人家孫子都出來了,自己的兒子還在書院唸書,今年才十四歲,想要孫子得等好幾年。

顧青雲一聽,覺得有理,呵呵一笑。

兩人一邊說著話,很快就回到方子茗居住的地方。這是距離官衙不遠的三進四合院,天色已黑,就著燈光,影影綽綽,看不大清楚院子中的景緻。

院內的夏氏和雙胞胎姐妹很快就迎出來,大家相互見禮後,顧青雲很不好意思:「這麼晚還來打擾你們。」還多看一眼姐妹倆,女版的方子茗,容貌極美。

這些年顧青雲在各種場合見過很多女子,但無疑的,少女中,眼前的兩姐妹容貌排在前列,的確極為好看,她們的皮膚白皙嬌嫩,燭光下都有滿室生輝之感。

夏氏很是熱情,看了一眼旁過滿面紅光的方子茗,笑道:「你能來家裡,大家都高興,非常歡迎,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方子茗贊同:「今晚咱們抵足而眠?」神情躍躍欲試,畢竟十二年未見了。

顧青云無語地看著他,雖然十分感動但還是拒絕了:「在房裡再加上一個床榻就行。」兩個大男人在一起睡?他活了這麼多年,還沒有養成這個愛好。

方子茗見他不同意也不在意,就道:「好吧,聽你的。」其實心裡還挺委屈的,這不是突然見到他一下子太高興了嗎?他還當自己很想和他同床共枕?

夏氏掩嘴一笑,忙讓人下去安排。

等顧青雲和方子茗喝了葛根解酒湯,洗漱完畢,前院的客房裡床鋪已經鋪好了。

今天趕了一天的路,顧青雲想到明天還得去船坊視察,就早早躺在床上,方子茗也是如此。

「我聽說船坊那邊的船隻改造很大,你有把握嗎?」兩人交流完其他事,猶豫了一會兒,方子茗終於開口問。

顧青雲沉默了一下,這才組織語言回答:「記得海外貿易剛剛展開時,我們的船隻還沒有其他國家先進,這是因為對面大陸的國家常年發生戰爭,武器發展很快,而我們承平已久,火器還停留在立國初期的水平。自從用火器穩定邊疆後,火砲的研究就停滯起來。幸好後來朝廷開啟海外貿易,大家見識到別國的戰船更好,朝廷這才下定決心仿製和研究,於是有了幾年前的事發生,連商船也跟著受益,速度增加,我們回家的時間都縮短了。」否則現在還得再研究。

說到這裡,顧青雲很是高興。夏朝不是平行時空的滿清,這是漢人統治的國家,雖然有各種各樣的不足,但對外交流的態度還是很自信的,多年的發展讓本國的知識分子眼界跟著開拓,認識到天底下還有很多國家,而不僅僅把目光局限在夏朝本土上,大家對別國先進的技術還是很樂意吸收的。

「然後?你主要改動了哪裡?」

「我就是改動火砲,咱們的火砲在攻城和守城方面是好的,但野戰不行,炮體十分笨重,很難迅速轉移。你知道的,我之前不是喜歡看西洋那邊的書嗎?因為來往日多,我還讓王家的人幫我留意有關武器方面的書籍,加上被其他人帶入我國的書,等我知道後就想方設法借來看,原汁原味,還真有收穫。」說到這裡,顧青雲就有些得意,自己沒有做白工。

他以前在翰林院和戶部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一天會在工部任職,但出於某種考慮,他還是一直關注武器方面的發展。

機會總留給有準備的人,如今他總算是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

皇帝讓工部研究武器時,顧青雲一接到工部尚書佈置的任務,不久就有了頭緒,有個方向研究。有了別國先進的武器做樣板,還愁仿製不出嗎?他對工部的那幫工匠非常有信心。

「西洋武器真比咱們強?」黑暗中,方子茗微微訝然的聲音響起。

「嗯,當然。反正我做了改動,還試驗過了,陛下和內閣那邊很滿意,如今就得督促各個作坊動作加速。」顧青雲沒有說具體的改造,這是秘密,就算是對方子茗也不會說,免得給雙方惹來麻煩。

方子茗自然知道這回事,沒有再繼續問,反而對顧青雲面聖的經歷感興趣。

「當時我的品級最低,還輪不到我出面,萬事有咱們尚書大人解說。」顧青雲想起半月前的情形就忍不住暗嘆一聲,這種露臉的事還輪不到他,不過他倒是和工部尚書扯上關係,畢竟皇帝視察之前他得先教會上官如何展示新火砲的優點。

往好的一方面想,如果事情順利,那這次他們整個工部都有功勞。

「那你還是露臉了?」方子茗語氣很是肯定。

「是的,最後陛下把我和虞衡司郎中叫過去勉勵一番。」顧青雲打了個哈欠,想到皇帝和自己說話時手背上非常明顯的老人斑和凸起的青筋,心裡就不是滋味。

兩人一直聊到半夜,直到顧青雲實在撐不住了,抵抗不住幾十年養成的生物鐘規律,兩人終於開始入睡。

第二天吃過早膳後,方子茗去衙門點卯,顧青雲就到船坊查看火砲安裝情況。

之前經過和工匠們的討論後,就把新的火砲修改一番,把管壁加厚,砲管不是一樣粗,而是從前面到後面漸漸變粗,再把倍徑改大,試驗過後,這種火砲的射程比老式火砲高,還增強殺傷力,比起以前的火砲還不容易膛炸。大家都很滿意。

最重要的是,他們還在火砲的砲身上安裝有準星和照門,這是為了方便瞄準,兩旁還鑄有炮耳,方便架設在砲車或砲架之上,以便調整射擊角度,這樣的操作比以前更為方便。[注]

其中的準星和照門他們沒有拿來就用,而是經過一番改動,自我感覺比西洋那邊的更好。

這種火砲得到了軍方的好評,但具體的效果只能看實戰。

顧青雲知道西方的軍事學已經和數學結合在一起,以後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比如火砲手就得學習數學。之前他翻譯《幾何》時,和外國人交流時,知道西方已經認識到軍事與數學的聯繫。

和他一起翻譯的神父就在書裡說過「借幾何之術者,惟兵法一家,國之大事,安危之本,所須此道尤最亟焉」的話,顧青雲深以為然。

他還打算找個合適的時間上奏章,說明幾何知識是精通兵學所必需的,以後要找一批人來學。

作者有話要說: [注]字的內容來自於百度修改而成。

「借幾何之術者,惟兵法一家,國之大事,安危之本,所須此道尤最亟焉」這句話在明朝出現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