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大軍進入了洛陽。
董卓這次帶來的軍隊並不多,他在涼州的部隊還要差不多十日的時間才能到達洛陽。
這段時間裡,很容易發生一些讓董卓不想看到的事情。
李儒給董卓出了一計,將帶來的大軍分為幾部,在晚上出城,白天進城,向他人彰顯自己的兵力雄厚,讓其他人不敢亂動,只要度過了這十日,那麽大事就可以定定下來了。
董卓采納了李儒的計策。果然如同李儒想的一樣,盧植等人原本準備發動攻擊,武力搶回劉辯和劉協,但是他們發現董卓的士兵不斷從涼州敢來,讓盧植等人驚懼,打消了念頭。見盧植等人安分,董卓也不為難他們。
十日後董卓的後續大軍終於來到了洛陽。
手上有兵,董卓開始動手了。
董卓自任丞相,重新設置丞相制度。並且劍履上殿,進殿不名,朝中大臣雖然反對,但是迫於董卓的淫威,敢怒不敢言。但是有一個人卻堅決反對,他就是執金吾丁原,與董卓當場發生了衝突。
丁原在洛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同時手中擁有戰力不亞於涼州騎兵的並州騎兵,這也是丁原可以在洛陽這個龍蛇混雜的地方站穩腳跟的依仗。董卓試過拉攏丁原,但丁原對大漢忠心耿耿,自然不肯與狼子野心董卓合作。
既然談不攏,那只有開打了。
丁原帶領手下並州騎兵與董卓領導的涼州騎兵在洛陽郊野開始了騎兵之間的對攻。
董卓早在平定黃巾的時候就留意到並州兵的強悍,當時劉玉領導的並州狼騎可是戰場上一股巨大的攻擊力量。董卓也是軍中宿將,深知並州兵的恐怖,對這樣的軍隊充滿了渴望。所以他和丁原對戰十分謹慎,幾乎用盡了所有的涼州騎兵精銳。
大戰一開始,並州騎兵就顯示了自己強大的戰鬥力。
雖然董卓之前就提醒過麾下的將領並州騎兵的強大,可是桀驁不馴的涼州騎兵根本就沒在意。所以並州騎兵給涼州騎兵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董卓大罵自己屬下無能,自己都三番五次叮囑了,這幫混蛋還是沒有聽進去。
為了避免損失過大,影響接下來的計劃,董卓直接開大,用麾下最勇猛的武將華雄出擊。
丁原手下沒有呂布這樣武將坐陣,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將領,根本就不是華雄的對手。
眼見華雄如同下山猛虎般屠殺自己的士兵,丁原大急。丁原暗恨自己要是有呂布、黃忠那樣的猛將,哪裡會讓華雄如此囂張。
無奈之下,丁原只能下令撤退。
董卓大喜,下令所有涼州騎兵全力追殺,斬殺無數。
丁原潰敗,退往渡口,借著地勢才勉強擊退了董卓的追殺。
緩了一口氣的丁原,當機立斷離開洛陽,返回並州投奔劉玉。不過為了麻痹董卓,丁原命令各部作出出擊的姿態,暗地裡搜集船隻,晚上渡過黃河。
董卓已經把丁原給三麵包圍了,隨時都能覆滅丁原,但是考慮到丁原現在背水一戰,如果強攻,恐怕會激起並州兵的死志,到時候損失就會更大。
雙方一直對峙,直到夜幕降臨。
華雄在巡營的時候,發現渡口方向的丁原部隊營地,雖然點了不少火把,但是卻沒有發現任何人影。華雄感覺不對勁,連忙把這個情況報告了董卓。
董卓已經睡下了,正在做著左擁右抱的美好畫面,突然被華雄打擾,心情很不爽,耐著性子聽完華雄的報告。
董卓仔細想了一下,若是自己在丁原那個位置上,下一步會怎麽做呢?
按照董卓的性格,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會選擇逃走的。
一想到逃走,董卓大罵道:“不好!丁原那個老東西要跑路了,快追,要是被他過了河,咱們就對他無可奈何了。”以己度人,董卓很相信丁原一定會跟自己是一個選擇的。
華雄連忙下去整點兵馬,突擊渡口。
董卓借著月色,遠遠看到丁原的部隊都陸陸續續上了渡船,就知道自己猜的沒有錯,即刻下令全軍出擊,不能讓丁原給跑了。
丁原沒想到董卓居然發現他要逃走,吩咐全軍加快速度,若是慢了,就不要怪丁原心狠了。
其實根本就不用丁原下令了,並州兵都知道現在不坐上船,等待自己的就只有被殺死的命運。
就在董卓快殺過來的時候,丁原所有的軍隊都上了渡船,並行駛到了弓箭射程之外。
丁原看著岸邊的董卓,高聲笑道:“董仲穎,老夫先走了,不用送了。”
並州兵也是笑聲連天。
董卓氣喘籲籲地看著遠去的丁原,暗恨自己居然沒有追到丁原這個老匹夫。
董卓越想越氣,終於爆發,仰天長嘯,罵道:“丁原,我一定要殺了你。”
怒罵了一陣之後,董卓也只能放棄追殺丁原的計劃,返回了洛陽。
洛陽各方勢力都在關注著這場大戰。他們不想任何一方勝利,最想看到董卓和丁原兩敗俱傷。可惜董卓完美地回到了洛陽,讓各方勢力驚懼,連勢力強橫的丁原都跑掉了,那麽洛陽還有誰可以鎮得住董卓呢,已經沒有了。
各方為了自保,都選擇了沉默。沒有任何人再對董卓就任丞相有所反對了。
董卓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擁有自己的辦公場地,大漢朝廷大小事務都必須經過他的審批。
成為丞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發布公文, 將丁原定為十惡不赦的罪犯,無論生死,賞千金。
大漢朝都快成董卓的一言堂了,但是董卓對自己現在的權威還是感覺到不滿足。他想要的是權傾天下。
董卓的強勢與劉辯的懦弱形成鮮明的對比。董卓看著劉辯是怎麽看都看不順眼。李儒給董卓提議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廢帝另立。
從古至今,能廢帝另立的也就只有伊尹與霍光,他們都是名傳千古的權臣,而且他們罷免天子另選賢能的決定雖然在當時遭到了反對,但是最後的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都是對的,無論他們最後的下場如何,史書都是對他們廢帝另立的舉動表示了肯定。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劉辯根本就不是靈帝所想要的繼承人,而劉協才是。
在李儒的一番說服下,董卓決定罷免劉辯,讓更小的劉協登基稱帝。
看清爽的小說就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