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叙伦一家七十多口人,四世同堂。从七十岁的爷爷,到襁褓中的婴儿,都在被迁徙的名单上。
他们本来生活在陕北的延川。近年来陕北的大旱摧毁了当地的小农们。
谷家虽然不是大户人家,但也算是当地村里的大姓。百年前也算是地主。不过随着子孙繁衍,当初的三百亩土地,如今早已不足以糊口了。
因为陕北的山坡地,产量低的令人发指。
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能种麦子的好田不到百亩。剩下的也就种些莜麦。
莜麦这东西全靠老天爷赏饭吃。
不下雨,颗粒无收也是有的。
俗话说,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笸箩,煮一锅,吃一顿,剩下不多。就是真实的写照。
如狼似虎的汉人和蒙古大兵,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他们自称是官兵。可都穿着从来没有见过的衣服,
他们脚蹬皮靴,手里拎着马鞭,骑着高头大马,蜂拥而来。
只要家里人均没有五斗粮存粮的,就认定为意图谋反。
把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吓死了。谋反是要灭族的。
全家哭嚎着都被抓走。他们一步一回头的看着自己的家乡,踏上了征途。
看着住了几代人的窑洞,平过的场院,打水的老井,一家人悲从中来。
他们祖祖辈辈没有离开过这里。心情是十分难受的。
他们也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这些凶神恶煞的大兵,也没人和他们解释。
他们一家人坐上了三辆蒸汽卡车,其他街坊邻居也上了卡车。
这种铁壳子车,烟筒喷出浓烟和火光,就像一个怪兽一样。还是一个可以自己跑的怪物。更是惊呆了。
卡车的最后面,有两个大兵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看守他们。防止跳车逃跑。
每当开车走了二百里,就停车一次,让他们下场解手,喝水,发干粮吃。
他们其实全家都饿了半个月了,全靠野草维持着。
今年太早了,存粮早就吃光了。
在西北,旱田再多都不顶用,只有水浇地和水田才是真金白银。老天爷不下雨,收成就惨淡的让人落泪。
他们第一次休息的时候,解完手蹲着,就看到了很多大兵挑着箩筐来了。里面都是热气腾腾的馍。他们以为是大兵门开饭了呢。一个个狂咽口水,肚子不争气的咕噜噜的响。
可当看到发到手里的发稿时,他们全都傻了。
这些食物居然是给自己的。
他们没吃过玉米,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但是香甜的气味告诉他们这是食物。是正经粮食,而且一定好吃。
他们全家人眼睛里,发出了饿狼一般的光芒。
谷正今年七十一了,他的老婆子也六十九了。他俩都没牙了,没想到这金黄色的发糕,十分松软。正适合他们老年人吃。
里面居然还有一根咸菜条子。顿时激动的眼泪都出来了。他们很久没有盐吃了。
格尔河图营长来自土默特部,是早期去投奔安三溪的人之一。他现在已经积功升为中级军官了。他现在对救灾民已经有了经验。
这些人饿了太久了,不能给吃太多东西,否则会胀死的。
玉米面发糕是最适合的食物,因为松软。好消化不说,还便宜。
救灾不能用太好的的粮食,因为那样数量有限,救不了太多人。一定要用最廉价的粮食。
而提供的饮水一定是开水才行,这样就能避免很多疫病。
这一次的移民是突然接到命令的,没有太多的准备。发糕也只能是炊事兵用扁担和箩筐挑来,让他们用手拿着吃。喝水用水壶挨个对着嘴喝。
这些人吃了食物,喝了水后。尤其是发现还是正经粮食做的食物后,迅速安定了下来,不吵不闹了。
他们似乎觉得有饭吃,就挺好。总比饿死强吧。
翠花和嫂子仅仅依偎在一起,害怕的缩成一团。嫂子胸前还抱着一个襁褓,里面是她的小侄子。
没想到这些大兵里还有女兵。
谷翠花今年十六岁了,本来许配给了隔壁村的王秀才。还没过门呢,可惜今年大旱,王秀才一家都逃荒去了。
不知所踪。听说跑到山西去了。
她和嫂子挤在一起,用泥抹黑了脸,以免被大兵发现她是大姑娘。这个时代,年轻女人可是非常容易遭到侵害的。
嫂子瘦的不成样子,还要给孩子喂奶。小侄子叼着拼命允吸,可是大人都没有吃的,那里有奶呢。嫂子愁苦的抽泣着。这么下去,这孩子也保不住了。
这时候,几个衣袖上带着红色十字绣标的女兵走了过来,她们背着同样有红十字标志的箱子,一边走,一边检查坐在地上的灾民。
听旁边的人说,这些女兵是郎中,是看他们有没有传染病。
走到嫂子边上,一个剪着齐耳短发的女兵,蹲下来,和颜悦色的问道:“你的奶水够吗,需不需要提供牛奶。”
翠花和嫂子惊呆了。没想到她们还给哺乳的妇女牛奶。她们一辈子都没见过牛奶。但是知道牛乳也是可以喂养孩子的。
翠花仔细看去,那个女兵穿着笔挺的哔叽布军装,肩膀上有一条红色的条纹,上面有一颗银色的五角星。
看年纪和她差不多大,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可是明显那是一个军官。
因为,她身后还跟着四五个女兵。七八个男兵。
翠花看的都呆住了,她第一次发现女孩子穿这种当兵的衣服,居然如此好看。她的短发也好看。看着人特别精神。
“陈叔,给登记一下,这里有个婴儿,每天提供一斤牛乳。”那个女兵回头对火头军的伙长老陈说道。
老陈头赶紧点头,让二狗子去拿牛奶去了。
杨凡现在可不缺牛奶,鄂尔多斯定点牧场大量饲养黑白花奶牛。现在杨凡的军队里,营以上军官每天都提供牛奶。营以下军官每天都提供豆浆。
“还有,给这位哺乳的大姐,每天提供三碗小米粥,外加一个煮鸡蛋。二两咸菜丝。”
现在鸡蛋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东胜城建了一个做超级大的养鸡场。主要就是提供鸡蛋。
杨凡每占领一个城市,就会大搞菜篮子工程,超大型养鸡场是标配。
养鸡场一旦成规模,蛋就会海量上市。而且淘汰的鸡数量也极其庞大。导致鸡肉成为了最便宜的肉类。
现在京城的铁路小区,工人家属们也能每月吃几顿土豆炖小鸡了。
嫂子颤抖的接过了煮鸡蛋,还有一个不锈钢碗。
后面一个炊事兵挑着担子过来,用大勺给他盛了一碗浓稠的小米粥,并撒上了几根咸罗卜条。放上一个铁皮勺子。
“吃吧,这是给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病人的特殊待遇。”那个短发的女军官和颜悦色的说道。“不过,你不能分给别人,只能自己吃。这是规矩,懂吗。如果你把米粥和其他食物给别人吃,下次就没有了。”
本来嫂子要把鸡蛋给翠花的,嫂子心疼她,她都饿了三天了。只是吃些草籽,胃里火烧一样难受。
翠花赶紧推辞道:“嫂子你吃,你吃饱了才能给小侄子喂奶。我吃了干粮,现在一点不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