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第一师师属炮兵营到了”小玉骑马过来报告。小玉现在也二十岁了,早已褪去少女的青涩,身体也抽条了。身材越发的高挑了。
杨府的伙食太好了,经常吃牛肉,喝牛奶。这些小姐姐们都发育的非常好。个子没有低于一米七的。
小玉穿着上尉军装,一身哔叽布笔挺的军服加上马靴,齐耳短发,看着十分英姿飒爽。贴合身材的军装,更是把身体包裹的前凸后翘,十分**养眼。
她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阿拉伯马,身上披着一件黑色皮大衣。这种类似皮夹克的皮衣,内衬貉子皮草,十分暖和,而且收腰显身材。大衣的领口处,还带着外翻的银狐皮草领子,一根根针毛蓬松柔软,更显得小玉人比花娇。
杨凡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小玉顿时脸颊有些发烧。
因为,夫人们很快就要回新城了。夫人和二夫人已经商定,让小玉和那对双胞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陪伴老爷。毕竟老爷身边不能长时间没有女人照料。
“嗯,让他们在前面列阵吧,我看着他们更换炮架。”杨凡点点头说道。
这一次打和硕特人,暴露出很多问题。
深思熟虑后,杨凡决定给十二磅炮和六磅炮更换炮架。
新式的炮架早就造出来了,都在仓库里,一直没用。
新式的炮架是全钢结构的,后世那种开脚炮架。也就是火炮放列时,两脚分开,用驻锄固定在地面上,抵消开炮时巨大的后坐力。
行军时,把两脚架合并,并和弹药车连接成四轮车,用三排六匹驮马拖曳。
现在的前膛火炮都是架退式火炮,也就是开炮后,后坐力会让火炮后退。
打完一发后,炮兵需要推着沉重的火炮回到原来的位置。再重新装填下一发炮弹。
这样非常浪费时间,导致射速很低。
后世的炮架之所以开脚炮架射击,是因为火炮都是管退式的。炮架不动,炮管后座,然后复进装置把炮管推动回去。
杨凡目前在液压技术这块进展不大,没有液压复进装置。
但是杨凡有高性能的弹簧啊。从火车车厢的底盘上拆下来的弹簧,性能非常强大。这些给火车车厢减震用的弹簧,足够应付现阶段黑火药和栗色火药发射药的后坐力了。
杨凡敢于上开脚炮架,也是因为可以用弹簧复进炮管。把架退式火炮,改成弹簧复进的简易管退式火炮。
毕竟黑火药的后坐力小,这个时代火炮射程也不大。发射药装不多,大威力的弹簧足够用了。
另一个原因则是火炮的仰角问题。
我们都知道,火炮的射程和仰角有很大关系。四十五度角射程最大。
但是,现在杨凡的火炮是以拿破仑炮为蓝本设计的。这种火炮的炮架是不可以调整的。仰角正常只有正负五度,最大能调整到正负十度。
而现代的炮架则可以调整到四十五度,甚至卡车炮能到七八十度,几乎和迫击炮一样了。
山炮炮管短,仰角还能更高。
杨凡的十二磅炮,炮身长度1.68米,重约550公斤。青铜铸造。因为铸造优良,双倍装药也不会损坏,安全系数非常高。
球形实心弹重达5.44千克。发射药1.13公斤。
五度射角时,能打到1480米远。如果射角达到十度时,则可以打到1910米的距离上。不过由于炮架结构的限制,拿破仑炮最大仰角不可能超过12度。
若能进一步提高仰角,则有效射程还可以继续提高。
在使用中,炮营的牲口们,利用垫高炮身的方法,成功的把铸铁球形实心弹打到了2743米外。
杨凡都惊呆了,这些牲口真是人才,这也行。
杨凡决定更换炮架,把这些架退式火炮,变成管退式火炮。省去炮兵人力推动火炮复位的步骤,提高射速。
同时炮架支持最大五十度仰角,也能提高射程。
今后就不让这些牲口们用土办法了。他们是什么办法都敢想啊。
杨凡过问完了木屋的事情,就开始处理炮兵的事情了。
南路大军在杨凡的亲自带领下,灭掉了和硕特人,占领了天山北麓,庭州已经是杨家的地盘了。
这次大军只带了步兵师第一师的师属炮兵营重炮18门。这些重炮全部是十二磅炮。十二磅炮是野战部队能携带的最大重炮了。
因为在这个时代,野战炮是用马拖曳的。
我们常常听说野战炮、山炮、步兵炮这些陆军火炮的种类。但是,并不清楚地知道这些火炮种类具体有什么区别。
所谓野炮,全称是野战炮,也就是野战军行军时可以携带野战的火炮。在近代,因为没有汽车,太重的炮,是不能跟随部队野战携行的。
太重的炮只能做要塞炮和港口的炮台炮。一般用于守城和要地守卫。
野战部队能拉着跑的炮,可以方便的进入战场的火炮,才是野战炮。
而山炮,是为了山地作战设计的火炮。这种炮最大的特点就是轻。
?重是第一位的。因为山地行军,太重没法推行。所以,只要能?掉的重量就要减掉。最好可以用驴子携行。
爬山驴子比驮马好用。阿富汗的高原山地上,驴子也能自由走动。大漂亮在阿富汗的那八年用了大量的驴子。
山炮炮管短,而仰角高,便于对山上的目标射击。
步兵炮则是步兵可以人力推行的超小型火炮。一般下放到营一级使用,是真正步兵自己可以做主使用的火炮。比这更大的炮必须请求上级,才能得到炮火的支援。
杨凡的炮兵规模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整个蓝星最强大的力量了。
师属火炮都是最大的十二磅炮野战炮。之所以不能再大了。是因为拖曳马匹的关系。
一般拖曳的驮马,最多只能前后三排。一排两到三匹。这是几百年反复实践后得出的最优解。三排以上,或者横向三匹以上,控制就会极为困难。
不是马匹越多,拖曳力量越大,就越好的。
复杂路况下,驭手控制不了。会出现很大的混乱。
到一战的时候,用马拖曳的野战炮,一般都是75mm和105mm两种。拖曳战马都是三排,一排两到三匹。
杨凡决定,十二磅炮就用六匹马分三排拖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