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织明 > 第一百四十七章:英雄王者

织明 第一百四十七章:英雄王者

簡繁轉換
作者:蜗牛非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2 08:58:0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魏知策越琢磨张诚适才所语,越觉得其中含义深邃,不由赞叹道:“大帅此言,真乃金玉良言,尽道商贾逐利之真髓也。”

每与张诚接触越久,魏知策越发觉得张诚身上的神秘色彩也愈发浓厚。

他自发追随张诚后,也曾仔细研究过张诚的生平,其也是军门世家的出身,他这一支系也只是在他父亲这一代才开始读书识字,想要博取功名。

可他父亲却是止步于秀才,再难进步,也因此郁郁而终,原指望张诚能用心读书,在有生之年考取功名,以告慰祖先,光耀门楣。

可怎曾想,张诚在父亲过世的时候,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童生而已,并未见有何出奇之处,也没继续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为何突然就变得如此耀眼出众?

而且,他在父亲过世后,就如同受了刺激一般,完全放弃了学业,一心想要加入军伍,整日混迹于丘八之间,饮酒狎妓,惹是生非。

张岩无奈之下,才将其收入自己右翼营中,一步步培养他升任骑兵千总,然若无意外,估计他的一生,也就止步于此。

然,这一切却在那次意外后,彻底改变了!

张诚自打那一次酒后狎妓闹事,被他叔父张岩暴揍到昏厥后,再醒来竟如同换了个人似的,非但不似以前那般好酒轻浮,也变得更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

自崇祯十一年勤王起,短短数年间,就成为了统军数万之一镇军帅,更为神奇的是他每一步行来,看似平平无奇,又时而惊险无比,然每每皆有意想不到之功。

在魏知策眼中,张诚目光之所及,似乎遍及了前世千年,后世万载,其远见与卓识,自己从未在其他任何人的身上见到过!

魏知策世家出身,不惟练就一身过硬的马上马下搏战技艺,更是饱读圣贤书,追随张诚之前就已是获鹿监生。

因此,他信奉的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过,在张诚身上看来,这一点却是被深深的打破了!

在他看来,除了是天上的星宿下凡,突然开窍,觉醒累世记忆这一个说法之外,实在是找不出别的说法来解释这一切。

他不由在心中暗想:“圣人云,每逢江山乱世,生灵涂炭之际,总有豪杰王者出世,我家大帅难不成便是这天上的星宿下凡,拯救世人!

难道我家大帅乃是那不世出的英雄王者?”

其实,在宣北地区早就有了这样的民间传说,张诚乃是天上的星宿下凡,特来拯救世人的,即使是在宣北军中,这一说法也十分盛行。

那些从军的将士们更加热衷于承认这一事实,仿佛自家大帅是天上星宿落凡尘,便能带着他们永远只打胜仗,进必取,攻必克一般。

不过,说来也怪,自打这一传说盛行开来以后,张诚在宣府的地位无形中升高不少,就连他麾下的将士们,都比前时更受民众的欢迎,军心士气也是空前的提升。

而随着这一说法的不断流传,又开始了接连的演绎。

甚至有人传言说:

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之流,乃天上主肃杀的“七杀星”转世,所以才会如此肆虐大明,杀人无算,却又偏偏无人能治。

同时,辽东建虏奴酋黄台吉是“破军星”临世,这破军星与七杀星一般,皆为紫微帝星座下之二大战将,正因于此,鞑虏才能反复入寇大明,祸乱京畿。

而张诚则是天上的“贪狼星”降世,据传贪狼星下凡的人都是性刚威猛,且胸有韬略,腹藏机谋,作事迅速而多进退之道,若于陷地则心多计较,爱憎之心极重。

当然,其也同样有诸多缺点,如善恶表现不一,行事略带偏激,且喜怒无常,最易迷恋桃花**。

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据传就是破军星降世!

更是依此传言认为,张诚之所以此时降世,就是为了拯救大明于水火,拯救万民苍生脱离苦难。

因为,据《紫微斗数》记载:“七杀、贪狼、破军在命宫的三方四正会照时,就是所谓的“杀破狼”格局,此三星一旦聚合,天下必将易主,而无可逆转!”

当然这些都只是民间的传言,完全当不得真,但张诚却并未严肃制止这些谣言的流传,给人以一种默许的感觉,其实也有暗中推波助澜的嫌疑。

…………

当他们一行人别过王朴和陈九皋,回到自己的中军大营,天色已过了午时。

张诚便叫张成芳吩咐开饭,不一会功夫,帅帐外伺候的火兵与护卫们,便将饭菜一一端了上来,众人围聚成一桌,共同用饭。

宣府军中各将,除陈铮独领一军驻守在长岭山外,余者虎卫林芳平,骑营张广达,车营魏知策,步营张国栋、李际遇,中军千总杜有为、贺宽等诸将,再加总镇抚贺飚,总医官施建能等官都聚在桌旁。

此外,还有新归附的宣府镇标营参将郭英贤、镇标左营游击何振雄二人,现在也算是张诚集团的军将,很受张诚的赏识,自然位列其中。

而宣府镇标右营都司唐先成、游兵营游击匡永忠二人,虽然防区汛地与张诚大营相距并不远,但毕竟是在两军交战的前线,他们未敢擅离职守,便没有列席在此。

大条桌上的饭菜还算很丰盛,上面有烤全羊,还有烀熟的大块猪肉、羊肉,一个个大长盘子上盛放着各色海鱼,以及蒸煮的海螺和贝类。

再配上海带炖鲜鱼汤,更有一些难得的时鲜蔬菜摆在各边,这是给大家伙备着用来解油腻的。

辽东大地与明朝其他地方一般,都是旱情严重,许多小点的河渠都已干涸,因此河鱼捕捞不易,然张诚驻地离海边也不算远,眼下每天都有大量鲜活海鱼等运到军营外。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

只要宣府军敢花钱,有的是商人与渔民愿意为之服务!

而银子,现在又恰恰是张诚最不缺乏的。

主食则一個个大桶盛装的米饭,还有面条和大饼子之类,说实在的,张诚虽然已经来到大明多年,大部分时间又都居住在宣府镇中。

但他还是最喜爱吃白米饭,其次就是饺子,而菜品最爱猪肉粉条炖酸菜,毕竟前生当的是东北人,吃惯了的东西,很难忘记那个味道。

而此生却是在宣府,靠近山西和边外的地方,自然都是以面食为主,且多食面条和大饼子,虽也跟着吃了多年,却还是无法喜欢。

…………

“饿死嘞,饿死咱嘞……”

郭英贤好像是真的饿了,他看着满桌美食,如何还忍得住,只见他操起小刀子,上去就割下一大片烤全羊肉来。

他接着又抓起一大块猪肉,在盐巴块上擦了两下,就塞进嘴里,接着又喝了一大口酒,吃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的。

不过,他似乎对桌上的海鱼、海螺贝类等海产品并不感冒,只是向桌上的羊肉与猪肉热情招呼着!

张广达与张国栋二人,也吃得颇为粗鲁,他们还彼此举杯相敬,一杯一杯的喝着酒。

他们二人平素就都是好酒之徒,自到了辽东之地后,这饮酒的次数明显就少了好些,今日是张诚请客,又难得温了好些的黄酒,怎能不喝?

不过,毕竟是出征在外,他们也不敢大饮狂喝,所以他们二人也只是开头几碗喝得痛快些,后面便收敛起来。

余者众人也没有不饮酒的,有的只是酒量的深浅而已,不过,相比于二人的粗鲁急切,他们的表现就显得慢条斯理了许多。

惟有魏知策一人,虽也在军中多年,但自幼时起便受儒家礼教熏陶,养成了既知书明理,循规蹈矩,又极为内敛的性格,因此他的酒也就喝得最是文雅。

桌上众人,或许只有李际遇与何振雄等寥寥几人,还显得略有些放不开的样子,他们毕竟跟随张诚日浅,而且又是在张诚声威已盛之时,才归在他的麾下。

不似其他诸将,几乎在张诚初起那会,便随在他身前身后,更是多次共同出生入死。

虽张诚待下最是真实诚恳,然他们却更加显得拘谨起来。

张诚舀了一勺海带炖鲜鱼汤,趁热喝进嘴里,很明显这个时代,尤其还是在这锦州前线,食材虽鲜美,但调料却也是十分的稀缺。

这样炖出来的海带鲜鱼汤,自然和后世他喝过那些鲜美汤品是无法相比的。

但他仍然表现出很兴奋的颜色,点头夸赞道:“这鱼汤真是不错,很鲜美啊!”

他接着又说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大海之辽阔无边无际,内里各色鱼类可相当丰富,更有如这海螺,各种贝类,都是美食啊!

唉,只可惜,如此珍馐,确是易于捕捞,而不得长久保存,否则,这沿海地方的渔民也不会这般穷困啦。”

魏知策闻言,忙停下箸子,笑着说道:“诚如大帅所言,这沿海渔民易于捕捞,却因不得保存之法,虽每日辛劳,仍是贫穷潦倒。

然,今日大帅赠下这鱼干之法,就可使得捕捞所得,能够长久保存,若是此法在广大沿海,推广开来,那以后沿海渔民的日子,可就好过得多了。”

张诚也是笑着摆手道:“唉。我也就是临时想起这档子事来,就是那么一说,原是想缓缓咱宣府军中的荤腥不足,怎想得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张国栋在旁笑道:“大帅虽是无心之举,但此法得以推广开来,确是活民无算。如此说来,大帅真乃沿海渔民的万家生佛啊!”

桌上众人听到这里时,都是使劲的点着头。

这时,魏知策却突然开口说道:“大帅,这连日里与奴炮战不绝,丝绸药包的消耗可是有些大啦,您对此可有何想法?”

张诚自然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魏知策这是想替自己省些银子,毕竟这丝绸药包虽然有燃烧稳定,又几无残留等诸多优点。

但其缺点亦很是明显,那就是太费银子,有且只有这么一个缺点,才使得整个明清两国,惟有张诚的宣府军一家,使用这丝绸药包。

张诚不回答魏知策,却反问道:“你又有何鬼点子,速速为本帅道来!”

各人纷纷窃笑不已,他们十分喜见魏知策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样子。

毕竟,作为一个读书之人,又能领军打仗,这在他们中间实在是太过于显眼了,众人虽是私下也颇为交好,但心中也隐含着十万分的不服气。

魏知策先是儒雅的一笑,他自追随张诚,入了宣北军后,已是豪爽了许多,但在人多的时候,却还是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只见他先是抱拳一礼,才缓缓说道:“大帅,还记得我车营炮军,在使用丝绸药包前,用的是何药包吗?”

张诚微笑不语,眼神平静的看着魏知策,示意他继续发挥。

魏知策自然明了张诚的意思,他笑着继续道:“我宣府军中火炮,原与别镇各军一般,用的都是棉布药包,因其燃烧不尽,炮膛中总有残留,清膛十分不易。

后经大帅点拨,云州火炮工坊那边才试用了丝绸药包,这丝绸确比棉布易燃,用后膛内更几无残留,如此不惟省去清膛环节,提升打炮速度,且炮膛也不易过热。

可其缺点也很是显而易见,那就是成本太高,实在是太过于费银子!”

现在,张诚宣北军中的火炮技术,已是领先大明各镇,包括京营中的炮营,也无法与他宣北军炮营相比拼。

虽目前看来,他军中仍是灵活机动的小炮为主,鲜有大型火炮,但其火炮制造之精良,就连清军都是无法比拟。

而其炮营中使用丝绸药包、鹅毛引药管、炮尾木托等等,更是宣府军独有的创新,而且他们的子药也比明军,甚至是清军所用更为精良。

只是,技术的进步,往往也代表着成本的提高,除非有办法转移这一部分超出的成本,否则就注定难以维持。

而张诚目前所用的方法,便是全域军管体制,反正宣北地方都是实土卫所,没有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他一切决定以卫司的名义做出,明面上倒也无错。

再者,经过张诚的整治,现在宣北军民都十分安乐,他们才不管你用的是什么体制,他们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吃饱。

至于别的事,都等吃饱了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