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追究原因,蓋因為她是女子。如果她是男子的話,“東家娘子”周衛極到客棧去吩咐李應做什麽事,那麽李應的態度和現在的情況就是不同的吧。正因為她是女子,出嫁從夫,所以周衛極到客棧去吩咐李應做事,李應才會遵從。
不論如何,這個年代的女子比起男子,地位和權利的差距比起現代要大很多。
這件事,周衛極也是為了她好,在他的眼裡,藍怡是需要他保護的,是他的妻子。所以當他認為梁有思會給藍怡帶來危險時,便不讓她再去冒險,而是交給他去處理。藍怡也答應了他,所以他才去吩咐刀無鋒,吩咐李應去處理這件事。
是這樣的,就是這樣的吧?
對,也不對。
藍怡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吐出,這樣反覆做了幾次,才慢慢的平靜下來。
她很生氣!剛才見到李應那樣的態度,一股怒氣從心裡竄上來,壓也壓不住,這一點李應也感覺到了,所以才會戰戰兢兢的。
現在冷靜下來,她知道自己在氣什麽,她是氣客棧沒有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或者更明確一點,就是她沒有把家庭和事業分清楚,才導致了這樣的事情發生。
藍怡是有自己的驕傲的。從穿越到大周以來,她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靠著自己的商業眼光和經濟頭腦,打造出現在的青山商記,開墾出現在的牡丹園。可以說是開創了不大不小的奇跡。這些奇跡支撐著她的自信,或者說是她自信的來源,因為她始終相信,無論什麽時代,女子都不可以依靠男子生活,必須獨立。這種獨立是人格上的,心理上的。也是經濟上的。經濟獨立是基礎,所以她在經營商記時,股權的分配。決策的制定等,都考慮到了如何確保自己的發言權和一定的決策權。無論從過程還是從結果來看,她的做法都是正確的,這種事業上的成功讓她感到滿足。對於一個學管理出身的學生來說,把自己大學四年所學的東西在現實中運用。不斷驗證著理論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的真理,讓她快樂。
青山客棧,不同於她青山商記,給她帶來的快樂更大。當然。從經濟收入上來說,青山客棧佔的比重很小,但是它是獨屬於藍怡的。雖說在建造青山客棧時。也是以丹園的名義來建立的,當時並沒有明確客棧的主權歸屬。後來藍怡覺得這樣不便於客棧的管理。便在商記開會時,把青山客棧要了過來,她成了客棧的所有者,掌握著客棧百分之百的股權。
夏重瀟、夏順、王林喜、王林遠都沒有反對,一是不同於青山商記的其他店鋪賣買,青山客棧在北溝村內,藍怡管理起來方便;二是青山客棧選址恰好在藍怡的山坡上,歸屬與藍怡也是應該的。而且,這也是經營青山商記以來,藍怡第一次說出想自己做點什麽,他們自然是支持的,或者說在商記經營的決策上,他們都習慣於遵從藍怡的想法和建議。
青山商記的店鋪,每一個都有負責的掌櫃或管事,他們上聽從於夏順的指揮,下對店鋪的經營負責,對店鋪的內的人員和事務進行慣例。夏順作為青山商記的大掌櫃,聽命於商記股東大會的決議。這樣的一種方式,確保整個商記在股東大會的指揮下合理運轉。
藍怡在管理青山客棧時依照的也是這樣的模式,青山客棧的掌櫃李應聽命於藍怡這個百分之百的股東,
每個月向藍怡匯報客棧的經營情況,並按照藍怡的指示來做進一步的指示和計劃。可以說,青山客棧是所有店鋪中,藍怡關注最多的一個。 李應,是她的下屬,她對這個下屬也很滿意。
但是就在前幾日,她才特意交代李應關注梁有思,若他有什麽異動要即時告訴自己。所以當周衛極說了梁有思的事情交給他處理後,藍怡才沒有去青山客棧,一是不想讓周衛極擔心,二也是因為她提前對李應有了這樣的吩咐,那邊有什麽動靜她也能及時知道。
但是,今天上午發生了這樣的事,李應卻沒有來告訴她。若非義學搬到客棧,宇兒聽到了梁有思的慘叫去詢問李應,李應也不會來告訴自己這件事。甚至前幾日周衛極去吩咐李應梁有思的事情該怎麽處理時,李應也沒有請示自己的意見。
所以藍怡才會這樣生氣。
她站起來, 走進屋看看還在玩玩具的文軒,這套積木是周衛極按照她說的樣子,用刀給兩個孩子削製而成,很是精致,兩個孩子都很喜歡。
周衛極對她,對孩子都是極好的,藍怡笑笑,又走了出來,在堂屋內來回踱步。
她答應周衛極不再插手梁有思的事情,但周衛極卻連她的知情權也剝奪了。周衛極去吩咐李應做事,讓藍怡覺得自己的主權受到了侵犯。
藍怡握握拳頭,還是很懊惱。這件事不能怪罪周衛極,不能全怪罪李應,錯的根源還是在她自己身上!是她沒有理清楚,沒有明確程序,沒有把事業和家庭區分開。
“還是等等吧,等梁有思的事情解決後,再找李應解決這件事。”藍怡獨自嘀咕著,“衛極這裡,也要嘗試著和他說說看。”
藍怡拍拍自己的臉,李應那裡倒還好說。周衛極這裡反倒讓她有點為難了,如果自己把握不好時機和分寸,恐怕會起到不好的效果。
周衛極的性格也是很要強的,他喜歡自己,尊重自己,不干涉自己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已經是很難得的。自己經營商記的事情他不反對,但是對於家裡的銀錢怎樣使用他也不過問。但是在本心裡,他認為家該是他來養的,藍怡和孩子就該在家裡高高興興、安安穩穩的生活,所以他每個月會把自己的俸祿交給藍怡,讓她用這些銀子來支付家用。
文外之言:剛跑到外邊去看了一圈回來,湛藍的天空,新換的對聯,一年不見相互問候的鄰裡親戚,果然還是老家的春節最有年味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