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倩心頭警鈴大作。
沈念之,就是那位年終獎才到手、當天晚上就花個精光的女俠。
趙倩倩不動聲色地回道,“我要減肥。”
沈念之莫名覺得好笑,“你又不胖,幹嘛學人家減肥?”
不胖,可是我窮。
趙倩倩面無表情,再次拒絕,“我不打算點下午茶,你找別人吧。”
“除了你,還能找誰?”沈念之語氣幽怨。
“要麽一門心思攢錢,一分錢恨不得分成兩半花,最大的興趣是買理財。要麽背了房貸,三十年翻不了身。”
“只有你跟我沒什麽負擔,想吃就吃,想喝就喝。”
趙倩倩:……其實我沒你想的那麽灑脫。
但沈念之認準了她,不停勸說。
趙倩倩無動於衷。
半晌,沈念之耷拉著肩膀,一陣氣餒,“看來你是鐵了心要減肥。”
哪怕她說破嘴皮子,對方也不動搖,可見態度之堅決。
趙倩倩:“對。”
她要存錢,絕不妥協。
“算了算了,不喊外賣了。”沈念之放棄。
趙倩倩頗為無語,“你要是想吃,可以自己點。”
為什麽非得拉著她拚單?
沈念之解釋,“一個人吃不了那麽多。點不滿金額有額外的配送費,劃不來。”
“你不是一晚上花光年終獎的人?怎麽會舍不得幾塊錢配送費?”趙倩倩難以理解。
“這不一樣。”沈念之振振有辭,“買的手機、電腦雖然貴,可是質量好,錢花的值。外賣配送費可以省,幹嘛花冤枉錢?”
槽點太多,無處說起。
趙倩倩原以為,自己和沈念之都是月月光,觀念應該差不多。然而聊起來她才發現,兩人金錢觀差別相當大。
如果是她,會毫不猶豫放棄最新款手機、電腦,然後多點幾次外賣。
見趙倩倩一臉震驚,久久說不出話,沈念之笑容燦爛,略帶得意地說,“最新款手機配最新款電腦,這才叫精致生活!”
趙倩倩,“……”
因為幾塊錢配送費舍不得點外賣,就這還精致生活?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趙倩倩無意與對方爭執,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沈念之以為趙倩倩對精致生活心生向往,於是挽著趙倩倩胳膊,熱情推薦,“最近有一款口紅特別火,號稱‘斬男色’!這幾天店家搞活動,咱倆一塊兒買吧?如果合買,一人只要出一半的錢,特別劃算!”
趙倩倩身體明顯一僵。
倒不是對口紅心動,而是她突然記起,自己的工資到底花哪兒去了。
以前不記帳,隻知每個月薪水剛好夠花。就好像東花一些,西花一些,錢就沒了。至於具體花在哪兒,完全沒印象。
瞧見沈念之,她驀然記起——類似的場景上演過不止一次。
有時月初花錢較少,手裡留下不少現金,沈念之找過來,嚷嚷著要跟她拚單、合買、湊優惠,她就答應了。
一會兒是護膚品,一會兒是名牌皮包,一會兒是靴子、連衣裙,她都記不清前前後後買了多少東西。
有時一個沒留神,月初花錢較多,她說一句“沒錢、等下個月發工資”,沈念之就心領神會,絕口不提合買的事。
一來二去,每個月都是恰好把薪水花光。既不負債,也留不下一分錢存款。
想明白後,趙倩倩,“……”
原來她之所以月光,還有沈念之的一份功勞?
趙倩倩面色古怪,沈念之渾然不知,繼續賣安利,“這是今年最火的一款口紅,風靡萬千少女!塗了它,撩弟無數不再是夢想!”
“不了。”趙倩倩把胳膊抽出,嗓音微冷,“去年買的口紅還沒用完。”
“囤著唄。”沈念之不以為意,“反正口紅這種東西,買了總能派上用場,幾個色系換著用不是挺好?”
趙倩倩:上次買裙你也這麽說。結果一年過去了,新品一次沒穿過,囤貨囤到最後成了廢品。
“我不買,你買吧。”趙倩倩態度堅決。
沈念之要是負擔的起,就不用攛掇趙倩倩一起。
購物嘛,肯定是買的越多,優惠力度越大。要是只有自己,享受不到多少優惠,買完口紅就買不了別的。
因此沈念之苦口婆心勸說,“你看看這顏色,多漂亮?真的不囤一隻?”
“別說我沒提醒你,這款口紅很火爆!估計今天晚上就會賣斷貨。到時候想買,就得多等半個月!”
“現在下單,馬上發貨,隔天到手,不比望眼欲穿乾等強多了?”
趙倩倩十分冷靜,沒被忽悠到失去理智,“就算賣斷貨,我也不會望眼欲穿,因為壓根就不打算買。”
沈念之,“……”
她心說奇了怪了。往常稍微提兩句,趙倩倩便會松口,答應跟她拚單,今天怎麽鼓動來、鼓動去都不見動心?
難道真的對口紅無感?
同一時間,趙倩倩看沈念之的眼神跟防賊沒區別。
珍惜自己的血汗錢,保衛父母的養老錢,守住家庭的救命錢。這是底線,絕不退讓!
趙倩倩如臨大敵,小心戒備。
沈念之緩和了下口吻,輕笑道,“你要是不喜歡口紅,有套外國牌子的化妝品也不錯。價格不貴,就五六百。”
趙倩倩,“……”
五六百還不貴?都頂的上她小半個月夥食費了!
恰在這時,一名顧客上門。
趙倩倩仿佛見到了救星。她語速飛快,“我什麽都不缺,你找別人吧。”
說完匆匆離去。
“哎——”沈念之還沒來得及說話,人就跑沒影。
沈念之納悶不已,“趙倩倩今天是怎麽了?一分錢不花,這可不像她。”
**
這天工作頗為繁忙,直到下班,趙倩倩才能喘口氣。
不等沈念之過來堵人,她拎包就跑,頭也不回。
出了公司大門,照例先去醫院看望母親。
剛進病房,汪妍就喜氣洋洋嚷道,“倩倩,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趙倩倩很久沒見母親這麽開心了。自從決定動手術,母親眉宇間就帶了抹說不出的憂愁,像是擔心下一秒家裡就會揭不開鍋。
勸也勸不聽,賭咒發誓說會存錢也沒用,最後只能聽之任之。
如今喜笑顏開,像是撿了錢。
趙倩倩問,“這是買彩票中了獎?”
“差不多。”汪妍興衝衝道,“今天醫生給我做檢查,我順嘴問了問。你猜怎麽著?他說如果醫保卡裡有錢,可以刷卡交費!”
趙倩倩怔住。
她下意識坐在病床邊沿,“媽,到底怎麽回事?你跟我詳細說說。”
汪妍按捺住滿心喜悅,“醫生說,如果女性工作期間交滿20年醫保(部分地區25年),退休後能繼續享受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趙倩倩點點頭,“這個我知道,手術費之所以能減免,就是因為你有社保。”
汪妍:“那你知不知道,醫保卡每個月有金額返還?”
趙倩倩愣住。呆愣片刻,她搖了搖頭,“沒聽說過……”
“醫生說了,年輕人返還比例少一點,大概2%-3%。像我這樣的退休人員,每月能返4%-5%!”汪妍笑得合不攏嘴。
“簡單點來說,就是每個月醫保卡裡會打100多塊錢。只要我不去藥店、醫院刷卡消費,這筆錢會一直累積下去。”
“你知道的,這些事我都不懂,聽人提起才反應過來。剛才我托醫生查了查醫保卡余額,發現裡面有一萬多呢!這下手術費不用愁了。”
醫保卡裡每個月有金額返還?趙倩倩一臉懵逼。
“醫生還說,如果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子女單位給交五險一金,子女能提取公積金,把費用補上。”汪妍長籲一口氣,“聽說不用動銀行卡裡的存款,我這心裡頭啊,一下子舒坦了。”
趙倩倩由一臉懵逼變成十臉懵逼。
恰在這時,雲珞出聲,“你母親說的沒錯,這些錢都可以用來支付醫藥費。”
“職工本人或直系親屬患有重大疾病,可以提取公積金。”
“遇到突發事件,導致家庭大額資金支出(比如動手術),造成日常基本生活困難,這種情況下也可以申請提取。”
曾經被住院費逼哭、並認真考慮過自殺騙保的趙倩倩,“……”
她面無表情問雲珞,“之前為什麽不提醒我?”
雲珞:“宿主沒問。”
雲珞:“存款加醫保減免,足以支付手術費。”
雲珞:“實際擁有多少資產,宿主應該是最清楚的,為什麽要別人告訴你?”
最重要的是,初次見面不算愉快,她懶得多說。
趙倩倩淚流滿面。
日子過的稀裡糊塗的。本身到底擁有多少資產,她真的不清楚……
“今晚回去整理。”趙倩倩在心中默念。
得知醫保卡裡有一萬多,汪妍高興壞了。晚上盒飯裡有倆葷菜,還加了隻雞腿!
見母親胃口大開,趙倩倩終於放下心。
汪妍用餐完畢,她幫忙收拾乾淨,然後才慢悠悠走回家。
**
21:30,趙倩倩把自己拾掇乾淨,準時坐在書桌前。她準備好紙筆,接著掏出手機,搜索“如何梳理個人資產”。
畢竟是一本大學畢業,基本的自學能力還是有的。雲珞教過後,她牢牢記住,“萬事不懂問x度。”
瀏覽了幾個鏈接,發現回答太複雜,她換了個關鍵詞——“如何查詢名下資產”。
結果還是不行。
正打算再換,雲珞突兀出現,坐在桌邊,“關鍵詞換成‘個人資產負債表’。”
趙倩倩依言輸入文字。
頁面跳轉,很快出現新的鏈接。
隨便打開一個,就見表格把資產、負債清清楚楚羅列出來,她只需要按順序填寫。
作者有話要說:
來自作者的科普
Q:該買什麽樣的商業保險?
A:首先,先買醫保,再買商業保險作為補充。
Q:如果要買,應該買什麽樣的商業保險?
A:最常用的有四種,分別是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壽險。
**
1、意外險,保障金額一般是年收入的5倍。按年交,交一年保障一年。
比如某寶的綜合意外險,448元/年,意外傷亡身故、殘疾賠付100萬
2、重疾險,保障金額一般是年收入的5倍。
被保人患有如惡性腫瘤、心肌梗死、腦溢血等【重大疾病】,保險公司會進行賠付。
重疾險比較貴,分一年期、定期和終身。
一年期最便宜,但是如果患病,以後不一定能續保。
一般是選擇定期,保到70歲。
終身太貴。
3、醫療險
小病靠社保,大病靠醫療,醫療險一般是用來覆蓋超出社保部分的醫療費用。
比如某寶的長期醫療險,年輕、有社保,一年繳費260;年紀大、無社保,一年繳費5000。(也就是說,保費多少跟投保人年齡、身體狀況、有無社保相關。)
4、壽險
在履約期內,如果被保人死亡或全殘,保險公司按約定金額賠付。
依舊用某寶的定期壽險舉例,年輕時每年繳納575,保至60歲,在此期間死亡賠付100萬。
這個險主要給家裡的主要勞動力,防止頂梁柱出意外,一家人的正常生活無法維持。
【注1:要選純消費型保險,分紅、返還型保障不高,收益不好,基本是坑。】
【注2:優先給勞動力上保險√,優先給孩子上保險×。】
【注3:重疾險和壽險比較貴,看經濟能力決定是否配置。所有保費加起來,不應超過家庭收入的10%。】
【注4:評論區有讀者提醒,我專門查了下資料,發現我國保險法規定,連續購買壽險,2年後自殺可以理賠,特此更正。(僅長期壽險)】
**
所謂保險,就是買了用不上,覺得浪費錢。一旦用上了,就會無比慶幸自己曾經購買。
另外,我不是給某寶打廣告……恰好需要的產品它都有,所以拿它舉例
**
關於社保最低繳納年度和退還比例,每個地區政策都不一樣。
如果文中數據跟本地政策不符,不要覺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