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蝉动 > 第七百七十五节决胜(1)

蝉动 第七百七十五节决胜(1)

簡繁轉換
作者:江苏棹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6:2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蝉动 !

如何判断陈实是否是地下党?

泄密发生在密码检译所,是否是一个巧合?

这两个问题萦绕在左重的脑海中,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如果陈实是自己人,用不了多久就会知道有特务在监视。

原因便是自己发出的那条预警电文,目前红色谍王李先生正在金陵,对方掌管情报系统,有资格知道老K和秋蝉。

同时,按照左重对地下党的了解,在这种两党关系敏感的时刻,任何与金陵城有关的情报,最后都会送交给对方。

当收到有特务在公园出没的消息,李先生肯定有渠道通知陈实及其上线,所以他只要观察就能知道此人是不是同志。

至于泄密是不是发生在密码检译所,答案则是肯定的,这条假情报只有研究组的人知情,世上也根本没有什么巧合。

一個小小的密码研究机构,竟然潜伏了两方面的人马,这是谁都没想到的事情,左重不知道是该无奈,还是该庆幸。

无奈的是,查日谍很可能查出了地下党。

庆幸的是,这个案子是特务处负责侦破。

默默思考了一会,他起身做好面部伪装,去古琦办公室打了声招呼,一个人悄悄离开洪公祠,开车驶入了繁华的金陵街头迅速消失不见。

半个小时之后,左重将车停在隐蔽角落,压低脑袋走进了一条小巷,行走的过程中不时在转角处和岔路停下,双手抄兜倾听身后的动静。

现在的金陵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情报人员,日本人、地下党、其它军阀和国家的大量情报人员在街头巷尾频繁出没,外出必须提高警惕。

蝴蝶案中,萧清敏那个女人就跟着行动人员,找到了特务处的所在地,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再发生在特务处身上,有些错误犯一次就够了。

在巷子里兜兜转转,确认没有跟踪者的存在,左重快步来到一扇木门前有节奏地敲了敲,里面立刻有人将门打开,他随即闪身钻了进去。

“副处长好。”

“恩,带我去见沈股长。”

面对小特务的问好,左重随意摆了摆手,目光扫过眼前这座金陵传统民居,当看着院子内外完好无损的生活用品时,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地距离密码检译所的宿舍区不远,位于目标前往工作地点的必经之路上且观察视野良好,周边又没有任何制高点,很适合当成监视点。

唯一的问题是这里面住着一家人,特务处花了不少功夫才说服对方搬出去,前提是他们不得损坏房内的物品,左重痛快答应了这个要求。

毕竟特务处跟特工总部不一样,做起事来还是要点脸面的。

他左某人也是个体面人,若非必要不会打扰百姓的正常生活。

从观察的情况看,行动人员严格遵照了相关的命令,其实保持正常的生活痕迹,对特务处同样是件好事,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将房子搞得跟土匪洗劫过一般,万一被人发现说不定会报警,到时秘密行动就成了笑话,用不了半天整个金陵就会知道此事。

别指望这帮黑皮会保密,与其相信他们会守口如瓶,不如相信母猪会上树,跟白问之白厅长手下的嘴巴一比,棉裤腰都算是紧的。

而左重为何会来这里,

原因很简单。

要是有人向陈实预警,检译所周边显然不是好地方,那里军警宪特密布,任何一个错误都会导致身份暴露和行动失败。

再考虑到国府对于报纸和广播的战时管制,利用这两个渠道预警显然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不够及时,等待时间过长。

地下党最有可能选择的预警方式,就是在目标从宿舍区前往检译所的途中施行接头,以最古老、最直接方式传递情报。

因为这两地沿途多为民宅、商业区,这些地方人员众多,背景复杂,双方或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擦肩就能完成接头。

在如此混乱的场景下,监视人员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对所有接触目标的可疑人员进行一一调查,这谁都做不到。

哪怕是号称每个公民都是其眼线的红俄内务人民委员会,也不能对摩斯科整条街的行人监控,全送去卢比扬卡大酒店倒是可能。

确定了这一点,他就想从宿舍区出发,顺着这条线路走一走,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以此证实自己对陈实身份的猜测。

虽然希望并不大,但再渺茫也值得一试,他们得尽快锁定日谍的真正身份,离8月9号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只剩几天时间。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再拖下去就被动了。

思考中,在小特务的带领下左重走进客厅见到了正在监视的沈东新,两人聊了两句闲话,立刻将话题转回到了案子上。

“副处长,目标昨天从体育场回来后表现正常,没有外出和对外拨打过电话,晚饭去了内部食堂,一个人坐在角落就餐。

根据观察,此人夜间起夜的次数、时间,亮灯的长短、位置都与平时别无二致,基本可以排除他发出灯光信号的可能。

早晨七点五十,对方照常骑车上班,我安排了几个跟踪好手远距离跟了一段,未发现目标有接头迹象,这是监视记录。

沈东新详细介绍了一遍昨晚和今晨的情况,又把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递了过来,然后肃立原地等待左重下一步的指示。

“不错,工作很细致。”

左重快速翻了翻记录,确定了文字记录和沈东新的口述相同,接着缓缓合上本子,抬头看向一脸紧张的发小露出笑容。

“行了,又没有外人,你小子就不必这样了,把工作交接一下陪我出去走走,咱们俩步行去密码检译所,就走陈实的路线。”

说着,他放下记录带着沈东新往门外走去,等出了院子两人顺着小巷来到了金陵的主干道—中山路上,朝南方缓缓移动。

此时正值上午的高峰期,由自行车、汽车、马车组成的车流不断驶过,加上街道两边川流不息的行人,好一副盛世景象。

可就在几百公里外,日本人的巨舰大炮和刺刀已经亮出,随时准备给这个古老的国家致命一击,不得不说现实有些荒诞。

“副处长,您这是?”沈东新左右看了看小声问了一句,完全没搞明白左重这么做的目的。

左重呵呵一笑,摇了摇头:“没事,随便逛逛,以后再想这样自由的浏览金陵城就难喽。”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渐渐地沉重,谁能想到不久后这里会发生一场有组织、有计划,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屠杀呢。

轻轻叹了口气,左重看似无意地瞟过路边的摊点和店铺,尤其是门前的招牌以及条幅,并将所有的一切牢牢记在了心中。

浏览金陵?

很难?

一旁的沈东新没听明白他刚刚那句话的意思,只好挠了挠头跟了上去,悠闲地逛起了街,甚至偶尔停下买上几件土特产。

这让他们看上去就像是第一次来金陵的游客,尤其是沈东新在与人交流时刻意保持了杭城口音,丝毫没引起路人的怀疑。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花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阴阳营路,随后利用假证件通过了宪兵们的检查,顺利来到了此地的监视点。

看到副处长和沈股长一起出现,现场负责的特务连忙迎了上来,汇报起密码检译所的监视情况,重点是目标陈实的动向。

左重听完微微颔首,拿起望远镜看向远处,口中随意问道:“今天有没有特别的人出现过,比如非处检译所内部的人员。

另外将昨天李氏兄弟释放假情报后,研究组其它成员的监视记录、电话通话录音拿过来,记得是全部,不能漏过一个。”

“没有可疑人员出现,检译所对外保密,很少有人知道七号院的存在,是,卑职现在就去。”

领头的特务回答完一个立正然后跑出去,几分钟后把左重需要的东西搬了进来,其中最多的是研究组成员的行踪记录。

左重观察了一会检译所,没看到异常便转身拿起资料翻开,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五个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履历和背景。

霍兴尧,男,27岁,浙省杭城人,民国二十四年东京早稻田大学毕业,进入检译所两年,其母家族与二陈家中关系匪浅。

昨晚下班没有外出,六点半左右步行回到了宿舍,吃完饭看了一个小时的书,九点整关灯休息,期间没有跟外界联络过。

赵克华,男,29岁,金陵本地人,学历是高等中学,在日本洋行干过几年,去年刚到检译所,担保人是军委会一个少将。

跟霍兴尧等人不同,赵的家就在市区内,所以晚上直接回了家,7点钟和父母吃了饭,饭后跑了一会步在十点时熄灯睡觉。

冯剑飞,男,30岁,晋省并州人,曾公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过两年无线电通讯,回国后参与了检译所的组建工作。

是研究组资格最老的成员,目前担任副组长一职,承担组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为人温和有礼,业务能力同样是出类拔萃。

本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精神,跟国府所有机构一样,这样的老黄牛工作最多,此人一直忙到深夜十一点才骑车回了宿舍。

喻敬之,男,25岁,粤省广市人,某果党元老之孙,到密码检译所工作纯粹是来镀金,据可靠消息称此人连日文都不懂。

平时交游广阔,跟孔、宋两家的小辈多有交集,是金陵有名的花花公子和纨绔子弟,昨晚开着其祖父的专车浪荡到凌晨。

最后一个人叫章云,男,来自湘省沙市,24岁,年纪最小却是个神童,以21岁的年龄毕业于东京大学,刷新了东大记录。

主修日本近代文学,学习期间发表了多篇论文,引起了日本文学界的轰动,毕业时校方多次挽留未果,此事还上过报纸。

为了留住这个人才,果党难得大方了一回,为对方配了一套独立宿舍,章云每天下班就会回去研究日文,昨天也不例外。

“噔……噔……”

左重看着资料,手指不停叩击桌面,这五个人当中肯定有一个有鬼,可这些人要么有背景,要么有能力,不好轻易抓人。

混日子的也就算了,总不能将密码检译所的业务骨干一网打尽,耽误了日军电文的破译工作,这个责任特务处承担不起。

为今之计,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找出破绽,有了证据再正面接触,那破绽在哪呢,日谍又不是傻子,等着他们去抓。

这时,他目光不经意看到了桌上的一张报纸,头版头条上写着这么几个大字《委员长决意亲往沪上前线,慰问英勇将士》

恩?

能不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