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蝉动 >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节遇旧

蝉动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节遇旧

簡繁轉換
作者:江苏棹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19 03:25:45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蝉动 !

“空袭发生当天,日本第1军确有异动,黄河岸边几座县城的守备大队和独立旅团均进入了动员状态,但又很快取消。”

李副部长将左重叫出座谈会现场,通报了关于晋省日军的最新情况,然后目光微斜,问了一个问题。

“徐组长,你是不是已经有了怀疑对象?如果有,我希望你能开诚布公,咱们尽快将此人挖出来。”

前几天碰面时,左重拜托他调查边区周边的日军是否有调动迹象,李副部长认为此事很可能跟引导轰炸的日谍有关,故而才有此一问。

“这个嘛,不急,不急。”

左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趣道:“老李,你们的纪律这么严格,你邀请我们参与调查,不会犯错误吧。”

今天这事有点奇怪,自从民国十六年两党彻底分裂之后,地下党对于情报工作极度重视,将其看作是组织的生命线。

即使达成了联合抗战的共识,边区也从未向山城通报过下属情报组织的日常工作,现在对方一反常态,着实令人不解。

面对他的疑问,李副部长露出淡淡的笑容:“徐组长,边区政府是隶属于国府的抗日民┴主政权,自然有义务配合中央的工作,犯错误从何谈起。

听闻军韦会下属的军统对于反谍颇有研究,破获了不少日谍组织,徐组长作为侍从室的长官,在这方面定然有不少心得,我们想取取经嘛。”

李副部长这番话软中带硬,不动声色间将左重架了起来,话里话外只有一个意思。

我们都承认是国府的下属了,还请求指导,你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左重干笑两声,“很不情愿”地加入了调查,接着回到座谈会现场叫上归有光、邬春阳和徐恩增跟着李副部长走了。

如果说带上归有光、邬春阳是工作需要的话,带上徐恩增就纯属是拉人下水了,不然这家伙回到山城肯定会颠倒黑白。

前提是他真的能活着回去

众人走了几十分钟,来到了一个离驻地不远的村庄中,七拐八绕后李副部长在一座小院外停下脚步。

不时八路军战士从院门走进走出,看见国府的人出现在此地,不少人面露警惕和不解,气氛显得有点尴尬。

左重装作没看到,笑呵呵的与李副部长走进院子里,目光快速扫视了一圈,发现里面只有十几个窑洞,窑洞门边钉着几块牌子,上写着一局三科、二局二科之类的字样。

“老李,你作为主人,不介绍介绍吗?”

他的下巴朝牌子扬了扬,想要问问这一局,二局具体是什么部门,一旁的徐恩增也竖起了耳朵。

社会部是特殊机关,其组织结构、成员都是绝密,中统、军统早就想一探究竟,可惜情报人员“殉国”了一批又一批,情报没搜集几份,抚恤倒是发了不少。

李副部长当然知道“徐组长”的目的,不过考虑到目前是联合抗日时期,上级对此也早有决策,当即简单介绍了一遍社会部的构成。

社会部下辖有5局2部,一局主管组织、人事,二局主管情报,三局主管反间谍,四局主管情报分析,五局主管特工训练,还有保卫部和执行部,下属又有若干个科室。

眼前这个院子只是一局、二局、三局的一处对外办公地点,四局、五局、保卫部、执行部另有其它驻地,至于在什么地方,李副部长只字未提。

左重微微颔首,社会部的构架还是很完善的,应该参考了红俄情报机关的构成,并吸取了西南政保局的实际工作经验。

站在院子中聊了一会,几人走进了写有三局一科的办公室,按照李副部长的介绍,这个科主要负责针对日谍的工作。

“副部长。”

办公室里的八路军战士纷纷起身敬礼,说话间还不忘将桌上的文件掩上,可见保密意识很强,即使是顶头大上司来了,同样严格遵守纪律。

这一点别说中统,就算是军统也做不到,果党内部等级森严,所谓纪律排在官场规矩之下。

但在几个工作人员中,左重竟然看到了一个熟人,这下身份是真的暴露了,他只好无奈打了声招呼。

“罗小姐,好久不见。”

两年前跟随左钧从日占区到山城,又从山城前往边区的罗永英看见他愣了愣,微笑着点点头,什么话也没说。

左重感慨不已,这才多长时间,曾经冲动、活泼的女学生已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情报人员了。

他还注意到,李副部长的目光在自己和罗永英身上转了转,没有询问两人相识的经过,也许是早就知道,也许是场合不对。

以左重对地下党的了解,前者的可能性更大,情报机关的背景审查可不是玩笑的,人际关系更是审查的重中之重。

比如军统的新人,加入前需要将自身的家庭成员、同学、朋友,乃至所有接触过的人员用文字形式一一写明,地下党的审查只会更严格。

站在他旁边的归有光和邬春阳暗暗叫苦,罗永英也在山城见过他们,双方还一起吃过饭,对方肯定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大光头默默绷紧肌肉,悄步移动到有利位置,决定事有不对立刻挟持人质,掩护副座杀出去。

徐恩增则心中狂喜,姓左的竟然跟逆匪有私交,可随即面色一暗,认识地下党的果党官员多了,特别是那些从大隔命时代走过来的元老,谁没有几个地下党好友。

心思各异间,众人在几张简陋的桌子旁坐下,李副部长右手搭在桌面上,轻声说道。

“徐组长,出于某些原因,我不能将调查资料交给贵方直接查阅,既然你认识小罗同志,那就由她介绍一下情况。”

说完,他示意罗永英开始汇报,自己拿出纸笔,一脸认真的准备记录。

“是,副部长。”

罗永英应了一声,打开卷宗朗声道:“收到上级命令后,驻地守备部队的同志,立刻对招待所方圆两公里内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没有发现可疑物品。

搜查人员只在一座小山上勘查到几处剧烈燃烧痕迹,考虑到此地没有任何建筑,这很可能是敌人在利用空袭或者定时装置销毁无线电引导设备。”

这个推论没毛病,空袭都是有目的的,一座光秃秃的小山没理由成为目标,除非上面留有重要线索,在场的人没有出声,继续听取汇报。

罗永英停顿了几秒,清脆的轻声再次响起:“随后,我们对护送慰问团的队伍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涉及人员643名,包括作战部队、敌工部和延长县的地方同志。

重点是第一次来驻地且达到驻地后,有机会单独行动、外出的人员,据我们分析,敌人应当是在这个时间段内,与同伙接头由外部获得了引导设备。

其随身携带设备的可能性很小,原因有二,一是容易暴露,二,我们咨询了相关专家,无线电引导技术处于起步阶段,重量和体积必然较大,不易隐藏。

但达到驻地后部队进行了休整,许多人离开营区无法证明自己的行踪,能够完全排除嫌疑的不过134人,剩下的509人需要进一步调查,工作量很大。”

汇报结束,罗永英合上案卷,抬头挺胸目视前方等待命令,有种说不出的飒爽英姿。

李副部长放下笔抬手让她坐下,转头看向左重几人:“徐组长,那几个日本俘虏,清醒后多次试图自杀,态度很强硬。

我们的纪律不允许刑讯逼供,故而从这方面查找日谍的希望不大,情况大概就是这样,诸位有什么想法可以畅所欲言。

未开战前,日本人的情报网便被贵方屡次破坏,可见你们是有办法的,在对付日谍上,我们要向你们学刁啊。”

学刁?或许吧。

地下党确实善于吸取敌人的长处,但若是如此,开个座谈会就够了,为何要将他们请到社会部。

左重猜测着对方的真实意图,嘴上谦虚了一句:“李先生过誉了,大家互相学刁,徐某觉得罗同志的分析很准确,日谍确实不可能随身携带无线电导航设备。

甄别过程也没有问题,只是有一点,如果日谍隐藏在军中,身份应当不会太低,否则行动会很不方便,贵部纪律严明,普通战士想要离开营地,怕是没有那么容易吧?

即使对方是地方人员,也不好经常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必然会引起怀疑,这也是我们以往破获日谍案件得出的经验,你们三个也说说。”

说了两句后,他又招呼归有光、邬春阳和徐恩增发言,这种事很敏感,不能光他一个人说话。

归有光首先摇摇头,徐恩增也紧闭嘴巴,一个是确实没有想法,一个是不想跟地下党扯上关系。

邬春阳发现冷场,于是举起手:“还有一点,日本人的生活刁惯与我们不同,长时间集体生活,难免会露出破绽,日谍不可能想不到。

罗小姐,贵方是否可以询问嫌疑人的身边人,从这方面找突破口,假若最后没有结果,可以将调查方向放在那些单身并拥有单独宿舍的人身上。

最重要的是无线电引导设备有电池,日谍的接头人需要不时充电保证电量充足,边区有电力供应的地方有多少,一个个排查,或许会有所发现。

此外,接头人为什么不直接使用设备引导轰炸,我想对方要么是不清楚贵党要害机关的位置,要么是没有经过训练不会使用设备,又或是两者兼有。

因此可以得出以下两条推论,一,此人虽生活在驻地,但没有资格进入核心地带,二,此人应当没有长时间消失过,却有过出入边区的记录。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日本情报机关的训练最短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个接头人很可能就是单纯的运输工具,任务是将设备运进来。”

“不错。”

摸鱼的归有光和徐恩增表示同意,反谍其实就是寻找异常,间谍始终是人,是人就有弱点,做不到不漏一丝痕迹。

李副部长看着邬春阳,心道军统果然名不虚传,又聊了十多分钟后他起身送左重四人离开,当走到院门时脚步稍稍停顿。

“徐组长,这509人的二次甄别完成,还得麻烦你和几位来一趟,跟甄别出来的人当面见一见,再提供一些意见。”

“好,悉听尊便。”

左重满口答应,伸手跟对方握了握,痛快答应了下来,但心头的疑问越来越多,一言不发地返回了暂住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