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蝉动 >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节参观

蝉动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节参观

簡繁轉換
作者:江苏棹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2-09 05:31:1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蝉动 !

边区驻地向南三十里。

南洋慰问团、左重一行人与李副部长等边区工作人员,坐着十多辆驴车在土路缓缓前行,驴车上还装着高高的麻袋。

趁着车辆颠簸,邬春阳顺势抬手摸了摸麻袋,探身在左重耳边小声汇报:“组长,是小米,处理的不错,是精粮。”

小米,也就是粟。

属于喜温、耐旱、短日照作物,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强,最适宜在富含机质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上生长,是陕省和西北百姓的主要口粮。

在后世,小米是粗粮,但在现时,富含铁、磷和钾,具有补血效果的小米是不折不扣的精粮。

然而,小米的外壳较为坚硬,如果不经过处理,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故而需要脱壳,且脱壳的难度很大,这就造成了这种粮食的口感不是太好。

比如果军部队供应的小米,吃下去不仅拉嗓子,偶尔还能看到石子和沙土,除了底层士兵愿意吃,军官们对此嗤之以鼻,宁愿饿肚子也不碰。

通过这一处细节,便能看出八路军的后勤系统已经形成了体系,可以对收来的粮食进行深度加工,别小看这件事,打仗就是打后勤。

另外,十多辆驴车的粮食加起来起码有数千斤,同样可以推测出边区的粮食产量不低,以及八路军的主食供应较为充足,只是缺少肉类。

邬春阳和归有光有些丧气,封锁,封锁个P,国府越封锁,人家发展的越快,真是见鬼了。

左重却是表情如常,伸手从路边揪了根野草放进嘴里,靠在麻袋上看着蔚蓝色的天空,不知道在想什么。

旁边的徐恩增则耷拉着脑袋,一点都不关心外界的动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从上次接头被抓后这家伙就一直是这副摸样。

而李副部长和陈先生在另一辆驴车上相谈甚欢,微风吹过道路两边的良田,金色的麦浪看着令人心情舒爽,时间过的飞快。

没多会,车队来到了一个营地门口,李副部长下车将通行证递给警惕的哨兵,然后站在岗哨外耐心等候。

见状,左重跳下车来到对方身边,递过去一支香烟,笑眯眯的夸奖起八路军的纪律。

“老李,我观贵军颇有汉时细柳营之风啊,连你这个大首长未经允许,也不得擅自入内,这种事在果军是绝无可能的。”

李副部长点上烟瞟了瞟他,心中猜测这个特务究竟想干什么,嘴上谦虚道。

“徐组长过奖了,我们装备差,兵员少,只能从小处着手提高战斗力,让你见笑了。”

两人站在那聊了一会,一个身高魁梧的大汉从营地内走出来,看着此人的样貌,邬春阳、归有光和左重心头均是一跳,互相对视了一眼。

“萧主任,你好啊。”

“老李,欢迎来留守处。”

李副部长和魁梧大汉热情地打起了招呼,口中称呼对方为萧主任,再结合留守处三字,此人的身份显而易见。

左重脑中闪过边区向山城军韦会提交的一份整编报告,芦沟桥事变后,八路军对现有军队进行了改编,除了开赴前线的部队外,为了保护驻地,还组建了一支留守部队。

115师的炮兵营、锚重营,120师的第359旅一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翰重营,129师的385旅旅部和一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翰重营被整合成八个团,共9000余人留守边区。

为统一指挥上述留守部队,在驻地设立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这位萧主任就是指挥官,此人的经历甚是传奇。

对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小手工业者家庭,幼时靠着亲友的资助进入私塾和新式学堂,参加隔命之后,先后在莫斯克东方大学和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刁。

1924年初,红俄的缔造者逝世,他曾作为东方民族代表守灵,是地下党军队中少有的非黄埔系高级将领,非常的根正苗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边区高层才将保护驻地的精锐之师交给对方,军统更是为其建立了专门的档案,想尽办法搞到了一张照片,所以左重他们才能认出此人。

营地门口,李副部长打完招呼对着远处的陈先生、徐恩增招招手,待两人走近后说道。

“陈先生,徐组长,徐副局长,我给三位介绍一下,这位是边区留守处的萧主任,我们今日的参观就由他安排。”

萧主任听完谦虚的笑了笑,一一跟三人握手,作风很是利落,标准的职业军人做派。

双方打完招呼,一起走进了营地,左重悄悄打量着里面的设施和建筑,不知为何想起了前世看过的那些影视剧。

特别是某部电视剧里,“八路军指挥部”坐落在豪华别墅中,里面“女战士”个个身穿短裙,妆容精致,“男战士”全都打着发胶发蜡,发型梳得一丝不苟。

但实际上呢,作为承担着守备重任的留守部队,战士们就住在简陋的窑洞里,别说发蜡,想要洗澡都困难。

想到这,左重抹了抹油光锃亮的头发,轻轻咳嗽了一声,跟着萧主任走进一间指挥部,8个八路军干部已经等候多时。

这些人便是留守部队的八位团长,他们看着普普通通,衣着很是简朴,甚至有一点皱皱巴巴,脚上穿着是黑布鞋,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却都是运筹帷幄、战功卓著的将领。

随着萧主任和李副部长的介绍,左重内心震撼不已,一次性见到这么多未来的少将、中将、大将,谁又能保持淡定。

寒暄中众人分别落座,慰问团对边区的军事考察正式开始,萧主任作为留守处首长,首先对八路军的军事训练进行了大致介绍。

按照他所说,目前八路军的士兵训练普遍采取“三操两堂”制,这是从西南时期留下的传统。

即每天出三次操、上两堂理论课,出操的主要内容就是实战结合练兵,开展射击、刺杀、劈刀、投弹、爬山、跳障碍、过独木桥、爬云梯等军体项目。

听到这里,徐恩增目瞪口呆地看着萧主任,一天三次出操,还要上两堂课,莫非八路军士兵都是铁打的不成?

要是果军施行此等训练方式,不用日本人打过来,自己就要哗变,一个月几块钱的军饷,训练意思一下就得了,这肯定是地下党在吹嘘。

“等等。”

徐恩增打断了萧主任的话,起身嗤笑道:“萧长官,我们来边区是想知道真实情况,不是来听贵方讲故事的,这样的训练强度,不要说贵军,就算是当年的教导总队都无法做到。”

面对质疑,萧主任没有生气,低声跟李副部长商量了几句后,干脆带着所有人前往了一个训练场,让慰问团和果党一方亲眼看一看。

此时正好有一支连级部队在进行射击和投弹考核,众人立于场外,看着战士们在各级军官的组织下趴在地上,开始分组射击。

徐恩增看的真切,当看到每个八路军战士只发到了两发子弹时,顿时扯起嘴角,不屑之意溢于言表。

不过等到枪声和报靶声响起,他的笑容就没了。

在一百五十米卧姿射击,总计二十环的情况下,参与考核的战士们命中标靶者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两弹命中十六环以上者竟有百分之六十之多。

这个成绩就连归有光都倒吸了口凉气,大光头下意识走进场内,随便找了个战士要求检查武器,战士看向萧主任,萧主任轻轻点点头。

战士依依不舍的把手里的三八大盖递了出去,归有光快速接过拉了拉枪栓,发现枪支机械部分运行良好流畅,丝毫没有粗涩之感,足见坪时的保养很到位。

为了求证,他熟练的打开枪机,将手指伸进去擦了擦后拿出来仔细观察,指腹上很干净,只有刚刚射击留下的些许火药残留。

接着他又将枪口对准阳光,侧头观察起枪膛,里面的膛线虽然磨损较为严重,可并无任何污垢。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这个战士身上的军装打满了补丁,衣领和袖口上都是毛刺,胸前还有汗水蒸发造成的白色盐渍。

最后,归有光问了对方几个武器保养问题,听完他叹了口气,把武器还了回去,退到一旁不再说话。

见微知著,地下党确实没有演戏,八路军的训练强度就是这么高。

这还没有完,接下来的投弹考核,战士们的表现再次让慰问团和左重等人大开眼界。

按照要求,普通八路军战士需要将一个四两重的木柄手榴弹,投掷到三十五米以外,一个五米范围圆圈内。

连级及以下指战员、机关干部、杂务人员的要求更高,投弹距离升为了四十五米,人人都要过关,没有特殊待遇。

训练场上还有一些汽车、碉堡模型,考核人员要在各种地形、利用各种姿势投弹,非常贴近实战。

被biabia打脸的徐恩增不狂了,面色又青又白,恢复成了缩头乌┴龟状态,再也不敢多嘴。

见到果党一方老实了,萧主任又带着众人前往一个窑洞,指着里面正在学刁的战士们继续介绍。

“陈先生,边区首长说过,我们剑不如人,就要剑法强于人,胜利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想要让战士们闻战则喜、人人争先、充满荣誉感,光凭军事训练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思想和文化学刁。

让他们知道为何而战,如何而战,提高个人素养、战斗技能,要把兵当做将来培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