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為難的是曹操,他不想袁世凱準備自己稱帝,而是推備推選漢家王子,扶持傀儡,可是濟南王劉贇被抓,導致了其了王子,沒有一個敢出頭的,曹操這裡的一翻苦心完全負之於流水。
劉寵登基之後,發布的第一條命令,就是傳檄穆桂英,賜死劉贇,除濟南國,隨後第二條敕令,傳檄魏王曹操、吳王袁世凱,以及新封的漢中王劉備,遼王公孫度,交王士燮,告誡他們,只要不造反,願與他們共享富貴,各保邊疆,互不侵犯,雖然這樣的官話就是用腳趾頭去想,也知道是虛話,但是曹操、袁世凱兩個老牌軍閥沒有挑頭的情況下,其他三位新王也沒有發出異聲,幾乎都以相同方式——保執緘默——做了回應。
當然劉寵和丁立也沒想著讓他們能給個什麽樣的回信,只要他們暫時不鬧,那就很不錯了。
各諸侯沒有提出異議之後,劉寵的目標轉到了朝中,開始大封群臣,首先,劉寵加封丁立為皇夫、丞相、都領軍國大事,而這個封賞一出,也證明了大家的猜測,丁立和劉寵,的確是早就勾搭成奸了,不過出乎丁立他們意外的是,並沒有人站出來指責這件事,因為在眾人看來,反正他們兩個是徹底不要臉了,這會再去爭執也是沒有什麽用所似就都不說話了,但是丁立知道,曹操當年斬殺孔融,就因起了士家的大幅不滿,對他的統治進行了數次的攻擊,直到曹丕妥協,這才讓情況好轉起來,現在那些人懼於丁立的大刀,所以不敢說話,但這絕不證明他們就服輸了,這些讀書人的心都陰得狠,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跳出來。
原本處理國事的三公,太師楊彪辭職,太傅孔融被丁立驅離,太保丁紹急血攻心之後,一病不起,三公已經都廢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寵乾脆下令,三公改為榮銜,隨後加高夫人為太師,沈睧為太傅,丁紹仍為太保,可上朝可不上朝,並不專一理事。
中央設三省二府八部一監,五相九卿來掌事,三省以尚書省為首,處理國務,加荀彧尚書令、文相,中書省監督國政,加司馬芝為中書令、製相,不過司馬芝一直沒有接受,但是也沒有馬上離開洛陽,而且他對丁立的忠心值一直沒有改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丁立還是讓人把聖旨送到了他的府上。
設秘書省直接面對皇上,承接旨撞意,也就是皇上的直屬辦公室,除秉承皇上旨意之外,另掌管原諸校尉、宗正、內侍等等事務,以沈雲英為秘書令、內相。
設五軍大都督府,專理軍務,掌途北、西、東、南、水五軍,以高夢鸞為五軍大都督、武相。
設樞密府,處置一應機密事務,以賈詡為樞密大臣、樞相。
九部:
以駱俊為吏部尚書、大塚宰,掌管官員遷升降轉。
以荀爽為禮部尚書、大司儀,掌管禮樂外事。
以高一功為兵部尚書、大司馬,掌掌地方兵政後勤。
以衛覬為刑部尚書、大司寇,掌管全國司法。
以王柔為戶部尚書、大司徒,掌賦稅、財政、錢糧、庫舍、鹽鐵。
以申屠蟠為學部尚書、大司理,掌全國學務,這個官以前是沒有的,現在在丁立的提議下,不但設置了,還排在九部第六的人位置,這讓申屠蟠興奮不已,欣然上任,並帶動荀爽也跟著到禮部上任。
以劉繇為民部尚書、大司農,掌理國內事各,百姓生計,由於這個時代,百戶之中,九十為農,所以這一次民部大多工作都是圍繞著農業來做,而丁立人馬的根本,屯田事務,則是重中之重。
以鍾繇為工部尚書、大司空,專掌國家工務,首先接手的就是洛陽的重建工作。
另設司天監,這個不是以前意義上的司天監,而是丁立心中的國防科工委,加科技部,以王澤為都禦史、太常卿。
另外收攏護衛營、侍衛營合一,改為禁軍,歸屬秘書省管理,其余不動,一個朝政架子就這樣構建起來了。
而上軍徹底解散,守備營拔給兵部管理,護衛營高覽、高順、王寅、王昶、王渾、秦明、周泰、李蒙等人撥給東軍,胡車兒、王雙、薛蘭、賈華、宋謙、凌操、李歆留在禁軍,前鋒營暫時
六百一十四:梳理朝政:上
劉寵雨中登基,精簡一切儀式,但是雷劈妄語,喝退沉雲卻比什麽儀式都更讓人矚目了,消息傳播出去,各路諸侯的態度真的也不信,可是百姓和他們的態度卻正好相反,是假的也要信,一時之間劉寵受命於天的說法遍布大漢,本來想要跟著稱帝的袁世凱一下停住了,這個時候跳出來,真的就是在找死了。
更加為難的是曹操,他不想袁世凱準備自己稱帝,而是推備推選漢家王子,扶持傀儡,可是濟南王劉贇被抓,導致了其了王子,沒有一個敢出頭的,曹操這裡的一翻苦心完全負之於流水。
劉寵登基之後,發布的第一條命令,就是傳檄穆桂英,賜死劉贇,除濟南國,隨後第二條敕令,傳檄魏王曹操、吳王袁世凱,以及新封的漢中王劉備,遼王公孫度,交王士燮,告誡他們,只要不造反,願與他們共享富貴,各保邊疆,互不侵犯,雖然這樣的官話就是用腳趾頭去想,也知道是虛話,但是曹操、袁世凱兩個老牌軍閥沒有挑頭的情況下,其他三位新王也沒有發出異聲,幾乎都以相同方式——保執緘默——做了回應。
當然劉寵和丁立也沒想著讓他們能給個什麽樣的回信,只要他們暫時不鬧,那就很不錯了。
各諸侯沒有提出異議之後,劉寵的目標轉到了朝中,開始大封群臣,首先,劉寵加封丁立為皇夫、丞相、都領軍國大事,而這個封賞一出,也證明了大家的猜測,丁立和劉寵,的確是早就勾搭成奸了,不過出乎丁立他們意外的是,並沒有人站出來指責這件事,因為在眾人看來,反正他們兩個是徹底不要臉了,這會再去爭執也是沒有什麽用所似就都不說話了,但是丁立知道,曹操當年斬殺孔融,就因起了士家的大幅不滿,對他的統治進行了數次的攻擊,直到曹丕妥協,這才讓情況好轉起來,現在那些人懼於丁立的大刀,所以不敢說話,但這絕不證明他們就服輸了,這些讀書人的心都陰得狠,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跳出來。
原本處理國事的三公,太師楊彪辭職,太傅孔融被丁立驅離,太保丁紹急血攻心之後,一病不起,三公已經都廢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寵乾脆下令,三公改為榮銜,隨後加高夫人為太師,沈睧為太傅,丁紹仍為太保,可上朝可不上朝,並不專一理事。
中央設三省二府八部一監,五相九卿來掌事,三省以尚書省為首,處理國務,加荀彧尚書令、文相,中書省監督國政,加司馬芝為中書令、製相,不過司馬芝一直沒有接受,但是也沒有馬上離開洛陽,而且他對丁立的忠心值一直沒有改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丁立還是讓人把聖旨送到了他的府上。
設秘書省直接面對皇上,承接旨撞意,也就是皇上的直屬辦公室,除秉承皇上旨意之外,另掌管原諸校尉、宗正、內侍等等事務,以沈雲英為秘書令、內相。
設五軍大都督府,專理軍務,掌途北、西、東、南、水五軍,以高夢鸞為五軍大都督、武相。
設樞密府,處置一應機密事務,以賈詡為樞密大臣、樞相。
九部:
以駱俊為吏部尚書、大塚宰,掌管官員遷升降轉。
以荀爽為禮部尚書、大司儀,掌管禮樂外事。
以高一功為兵部尚書、大司馬,掌掌地方兵政後勤。
以衛覬為刑部尚書、大司寇,掌管全國司法。
以王柔為戶部尚書、大司徒,掌賦稅、財政、錢糧、庫舍、鹽鐵。
以申屠蟠為學部尚書、大司理,掌全國學務,這個官以前是沒有的,現在在丁立的提議下,不但設置了,還排在九部第六的人位置,這讓申屠蟠興奮不已,欣然上任,並帶動荀爽也跟著到禮部上任。
以劉繇為民部尚書、大司農,掌理國內事各,百姓生計,由於這個時代,百戶之中,九十為農,所以這一次民部大多工作都是圍繞著農業來做,而丁立人馬的根本,屯田事務,則是重中之重。
以鍾繇為工部尚書、大司空,專掌國家工務,首先接手的就是洛陽的重建工作。
另設司天監,這個不是以前意義上的司天監,而是丁立心中的國防科工委,加科技部,以王澤為都禦史、太常卿。
另外收攏護衛營、侍衛營合一,改為禁軍,歸屬秘書省管理,其余不動,一個朝政架子就這樣構建起來了。
而上軍徹底解散,守備營拔給兵部管理,護衛營高覽、高順、王寅、王昶、王渾、秦明、周泰、李蒙等人撥給東軍,胡車兒、王雙、薛蘭、賈華、宋謙、凌操、李歆留在禁軍,前鋒營暫時
六百一十四:梳理朝政:上
劉寵雨中登基,精簡一切儀式,但是雷劈妄語,喝退沉雲卻比什麽儀式都更讓人矚目了,消息傳播出去,各路諸侯的態度真的也不信,可是百姓和他們的態度卻正好相反,是假的也要信,一時之間劉寵受命於天的說法遍布大漢,本來想要跟著稱帝的袁世凱一下停住了,這個時候跳出來,真的就是在找死了。
更加為難的是曹操,他不想袁世凱準備自己稱帝,而是推備推選漢家王子,扶持傀儡,可是濟南王劉贇被抓,導致了其了王子,沒有一個敢出頭的,曹操這裡的一翻苦心完全負之於流水。
劉寵登基之後,發布的第一條命令,就是傳檄穆桂英,賜死劉贇,除濟南國,隨後第二條敕令,傳檄魏王曹操、吳王袁世凱,以及新封的漢中王劉備,遼王公孫度,交王士燮,告誡他們,只要不造反,願與他們共享富貴,各保邊疆,互不侵犯,雖然這樣的官話就是用腳趾頭去想,也知道是虛話,但是曹操、袁世凱兩個老牌軍閥沒有挑頭的情況下,其他三位新王也沒有發出異聲,幾乎都以相同方式——保執緘默——做了回應。
當然劉寵和丁立也沒想著讓他們能給個什麽樣的回信,只要他們暫時不鬧,那就很不錯了。
各諸侯沒有提出異議之後,劉寵的目標轉到了朝中,開始大封群臣,首先,劉寵加封丁立為皇夫、丞相、都領軍國大事, 而這個封賞一出,也證明了大家的猜測,丁立和劉寵,的確是早就勾搭成奸了,不過出乎丁立他們意外的是,並沒有人站出來指責這件事,因為在眾人看來,反正他們兩個是徹底不要臉了,這會再去爭執也是沒有什麽用所似就都不說話了,但是丁立知道,曹操當年斬殺孔融,就因起了士家的大幅不滿,對他的統治進行了數次的攻擊,直到曹丕妥協,這才讓情況好轉起來,現在那些人懼於丁立的大刀,所以不敢說話,但這絕不證明他們就服輸了,這些讀書人的心都陰得狠,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跳出來。
原本處理國事的三公,太師楊彪辭職,太傅孔融被丁立驅離,太保丁紹急血攻心之後,一病不起,三公已經都廢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寵乾脆下令,三公改為榮銜,隨後加高夫人為太師,沈睧為太傅,丁紹仍為太保,可上朝可不上朝,並不專一理事。
中央設三省二府八部一監,五相九卿來掌事,三省以尚書省為首,處理國務,加荀彧尚書令、文相,中書省監督國政,加司馬芝為中書令、製相,不過司馬芝一直沒有接受,但是也沒有馬上離開洛陽,而且他對丁立的忠心值一直沒有改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丁立還是讓人把聖旨送到了他的府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