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異志》是一個叫“李友臣”的人寫的,此人並不屬於什麽名留青史的大人物,甚至在學問圈子裡都沒有這號人物。
真正聽說過這個李友臣的人,其實是平時不做學問,喜歡看一些神鬼話本的人。
因為李友臣是一名頗有名氣的話本編撰者。他筆下的話本有超過二十本,並且他是一個兩百多年前的人了。
汪仕貴喜歡看話本,所以對這個李友臣很熟悉,他說他看的第一本話本就是李友臣的手筆。
所以,由此可見,李友臣的強項不是寫什麽遊記或者紀實,而是憑空編故事。
《十元異志》從開篇的那一些言語裡就看得出來,其基於的東西就不是現實裡的史料,而是傳說,具體說是神鬼傳說。
十元海,就在北邊,是一個內陸的鹹水湖,很大,方圓上百裡的那種,一般小船進去還不敢深入,一陣風卷起的浪能把船給撞稀碎。
而關於十元海的傳說就太多了。
神仙打架移山成海只是其中之一。但也是流傳最廣的一種。
而讓傳說廣為流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十元海中有不少島嶼,島上分布仙門。而在十元海周邊也有不少仙門分布。據說海中和周邊擠著足足二十多個仙門。
仙門多,大家就好奇為何扎堆這裡。而仙門又不可能給普通人解釋,於是各種各樣的傳說就來了。
而《十元異志》就像是一本歸納提煉關於十方海周圍出現的傳說的書,並且加入了一些杜撰的橋段把這些傳說串在一起,看起來更加真實,也能有一個像是“歷史”的虛構的脈絡。
“架空歷史的神鬼怪志。”楊謙把這本書快速的翻了一遍之後得出來結論。
其中關於案子的一部分其實很少,攏共算起來也就不到五百字。
但清楚明白的把吳清賣給姚方的那種五喪獸雕清楚的描述了出來。
不單單描述的樣子一模一樣,並且還將這五喪獸雕的神奇也提了一些,並且不知是不是故意,最後留了一個很大的自由想象空間。
比如說,書裡提到,五喪獸雕可不是什麽喪器。而是一種名為“納五元氣器”的神奇手段,或者說邪門手段。是十方海裡天地地基失去之後,匯聚成海的時候流來陰霾之氣,自然形成的邪門修行手段的一種。
當然,還說了五喪獸雕的煉製難度很高,世間已經失傳了等等。
可什麽叫“納五氣”?
是說的五首獸雕正向所代表的吉祥之氣?
吸納這些吉祥之氣又為何會被稱為邪門之法?
書裡的解釋就是:自修則為正,而盜搶他人所有則為邪。可天地分陰陽,修行正邪皆存,皆可。
意思就是說你自己修行吸納吉祥之氣沒問題,是正派正統的修行路子。但自己不下苦功而想著從別人身上偷盜也是可以的,雖然為邪路,但修行論結果,正邪皆可行得通。
“楊爺,您說會不會就是曹三等人中的某一個就是因為信了這書裡的東西所以才見財起意下了狠手滅了姚方滿門?”
當天晚上,汪仕貴等人都沒有下差,而是等著楊謙把書看完,幾人就在捕房的飯堂裡面簡單的對付了一頓,又接著開始研究案子。
目前其實已經有一個可能存在的殺人動機了。目標也因為吳清提供的線索鎖定在了曹三、薑江、周壽和周齊這四人身上。
楊謙卻搖了搖頭,沒這麽下定論,說:“這本書連吳清都聽說了,你們也在書鋪裡輕松就能找到這麽多本,沒道理姚方被蒙在鼓裡。他若是知道自己手裡的獸雕存在價值,也就不可能一點防備都沒有。
而且吳清提到過說姚方還說過自己與朋友查閱古籍研究五獸雕的來歷,我覺得很大可能就是指的《十元異志》這本書。”
“萬一是姚方雖有心防備,可卻沒防住對方如此狠辣的手段呢?”
趙乾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的確,防人之心並非萬全。平時熟悉的人突然暴起殺人,這估計很難被預見到,想要提防也不太防得住。
楊謙沒有說趙乾的想法不對,而是反問道:“若是你,伱會看到那五獸雕還有看完這本書之後,立馬就決定要殺人奪寶嗎?”
趙乾一愣,然後仔細想了想才搖頭說:“屬下應該不會這麽衝動。至少要先確定姚方手裡的五獸雕是不是真如書中所說的有那般神奇之後才會起殺人奪寶的心思。
畢竟殺人奪寶的前提是要確定那是真正的寶物才行。”
楊謙聞言敲了敲桌子,皺起眉頭說:“你這種身在公門裡,且對殺伐也不陌生的人尚且不會輕易起殺人的心思,更何況那些木匠、酒樓夥計和花樓幫廚?他們的心思可遠不及你果決,對於殺伐更是陌生。
而東西在姚方手裡,他沒理由不曉得《十元異志》,就算要先看看手裡的獸雕和書裡所言是否相合也是他先上手。輪得到曹三這些人?”
“這”
這下不單單趙乾啞口無言,其余幾人亦是如此,都被楊謙所說的先後順序弄得沒了思路。似乎按照正常思維,殺人奪寶變得有些講不通了。
因為是不是“寶”姚方自己最清楚。他又不傻,怎會讓旁人知道了去?
更可能的是自己試出寶貝之後逢人就說“是假貨”,心裡偷著樂。而旁人就算懷疑,也拿不準,自然更起不了殺心。
“可吳清又說曹三四人都明顯對五喪獸雕感興趣,如果不是有什麽跡象引起他們的興趣的話,他們斷不會如此才對。
畢竟他們都是這一塊的老玩主了,假貨多,真貨少的道理肯定都懂,不至於偏偏在這件東西上刨根問底的。”
“不錯。這裡面必然還有旁人都不清楚的原因。
現在可以叫這四人來問話了。”
“一起叫過來嗎?”
“嗯,今晚就一起叫來問。讓他們先在門口碰個面,但不要給他們交談的機會,再分開審。看看這四人到底會說些什麽。”
“楊爺是想嚇唬他們,讓他們相互攀咬?”
“攀咬也好,檢舉也罷,總能說出些東西來的。”
“好的楊爺,我馬上就去叫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