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晚很有坐車經驗,一路上吃食不斷,帶的非常齊全,像黃瓜、西紅柿、香瓜等等都是水果比較多,這也源於做火車容易上火,吃不下東西,而且消化也不太好,多吃點水果,人反而精神好些。
這次去上海路途太遠,現在的車也慢,蘇小晚在車上的無聊的時候就跟一個車廂的人聊天。
有的是回去探親的,有的是出公差,也有一些人說話雖然隱晦,但是蘇小晚聽出了對方是去進貨的,也是倒騰東西的。
當蘇小晚想恭維哪個人的時候,在不知不覺間就能和某人拉近距離,這特有的親和力不是天生的,是練出來的。
此時,蘇小晚就正在和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婦女聊天,她帶著一個女孩是回上海探親的,當初知情下鄉,在那嫁了人,生了孩子,後來就沒回城了。
這幾年日子好點了,就想家想的緊,存了錢就回來看看。
這種,人在異鄉思念親人的感受,蘇小晚是沒有體會過,但是,從她口中的語氣卻能感受她此刻不安,緊張又歡喜的情緒,可能思鄉情卻吧。
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卻惹得旁邊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大娘珊珊落淚,原來她也是去探親的,她的女兒也是響應中央號召去支援國家建設去了,結果,知青返鄉回不來了,都有十來年沒看見女兒了,太想念了,就去看看。
兩個女人在那互相安慰,還用的家鄉話,蘇小晚也聽不懂,只能乾巴巴的看著。
可能是互相安慰起了效果,兩個人都收了眼淚,不好意思的用普通話和蘇小晚聊天,還問了蘇小晚去上海是幹什麽去的,一點兒也沒有嫌棄的意思。
這讓蘇小晚還是很舒坦的,這個年代要是上海戶口的人,眼睛都長在頭頂上,看都不看你一眼,傲氣的不得了,就從這個車廂裡別人聊天的語氣中就能感受得到。
而身邊的這位大娘還有那位大姐,雖然都是上海本地人卻沒嫌棄她,這讓蘇小晚覺得兩個人都挺好的,因此也和她們聊的起來。
蘇小晚想要的一些情況也摸的差不多清楚了,主要是現在的物價,還有買東西大概的位置,價格幾何,因為是本地人,知道的比較清楚。
蘇小晚上輩子也來過上海,但是那時候的燈紅柳綠不是現在能比的,同樣的,蘇小晚也找不到地方,以前有導航還迷路,現在這情況就更別說了。
蘇小晚在那邊聊的很熱乎,宋永輝和錢浩兵兩個人則很不順利,這個時候上海本地人有點排外,沒遇到願意和兩個人說話的。
不過到也還好,兩個人聊天,路上也不寂寞,可沒想到招來了兩個人和他們搭訕,宋永輝兩個人秉著多一個朋友多條路的想法,到也聊的挺融洽的。
結束了大概五天六夜的旅程,終於到達上海了。
此時的上海站還是一個二層小樓的樣子,不像後世那麽大,人那麽多,空氣很濕潤,還下著毛毛雨,上海就這樣,沒事就下小雨,還好不是很熱。
到了出站口有人接,是錢浩兵家的親戚,來的是兩個小夥子,都二十歲左右,手上舉著個牌子,可能不認識本人。
其中一個小夥子長的挺好的,穿著白色半截袖,黑色褲子,標準打扮,頭髮有特點,三七分,帶著一雙圓眼鏡,笑起來很很好看,看上去是個脾氣好的。
這個小夥子叫章程,在複旦大學讀書,是錢浩兵姑姑家的表弟,
多年不見,長相都記不清了,縫紉機就是他拖本地的同學幫忙聯系到的。另一個就是他的同學了,叫王振宇,本地人,長的一般人,個子不高,短發,但是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說話聲音不大,操著一口上海音的普通話,和大家打招呼交流。
簡單的做了下介紹,大家就認識了,然後錢浩兵的表弟章程和他的同學王振宇就帶領大家坐上了電車,就是那種車身很長,中間有個黑色連接器,車頂上還放有兩條線那樣的。
中間又倒了一趟有軌電車,大家都覺得很新奇,尤其是這個城市,看著也新鮮,在老家的城市小, 高樓也少,可在上海不一樣,現在的上海已經有不少個高樓建築了,而且看上去都很氣派。
蘇小晚對這個時期的上海也很好奇,看的不亦樂乎。
下車後,先呆著大家找到了一個招待所,把住的地方安置好,東西也放上後,簡單的洗漱了一下,蘇小晚還洗了一下頭,實在是這一路上不方便洗太痛苦了,然後換了一身衣服,大家一起去吃午飯了。
這頓飯吃的很不錯,都是上海有名的小吃,像什麽蟹殼黃、排骨年糕、南翔小籠包、生煎......等等都品嘗個遍。
之後請章程還有他那個同學帶著大家去了離這兒很近的輕紡面料市場,巧的是章程同學的小姨媽正好自己弄了個面料批發店,而且這次買縫紉機要見的也正好是這個人。
然後,他簡單了介紹了下他家裡的情況,聽他說完後,大家都悟了,原來是這樣啊,她的小姨夫是縫紉機廠的一個小領導,他小姨開著這樣一個面料店,平時有需要買縫紉機的,找她買方便又省錢。
這樣也好,如果一次性能全部解決了,反倒還省心了。
到了店裡就看見滿屋子的都是布料,一匹一匹的,讓人眼花繚亂。
接待他們的是一個長的很高窕,一頭卷發的美女,長的很漂亮,穿著也很時髦。
王振宇給大家做了下介紹,也算認識了,蘇小晚圍著布料看了一圈,問了一個布料的進貨價後,大家一起到了樓上的辦公室。
辦公室很乾淨,還有幾個盆栽,視野也不錯,蘇小晚幾人落座後,王振宇就主動去倒茶來招呼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