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吭聲,三品以下官員沒人說話,這可不像給江雨升官,宰相這種這種級別的升遷,他們哪裡敢插嘴。
至於李綱童貫等人也不說話,倒不是說他們心中對這樣的決定滿意,只是這事並不是許皇眼下才決定的,這事早就討論過,就算是蔡京在後面也給王甫使了大力,這是多方角力的結果,是一種政治上的妥協。首發 s s
王甫上前謝恩,不卑不亢,江雨看著他白面清須的模樣,心中感歎,這忠臣奸臣真是無法從相貌去判斷,他沒見過蔡京,不過據說蔡京也是儀表堂堂的模樣。
這時許皇和顏悅色地對王甫道:“王愛卿,你在禦史台為官多年,這次卸任後覺得誰能擔任這個職位啊?”
許皇此言一發,童貫高俅就是心中一驚,當時妥協王甫任相的時候,可沒有說禦史台下任中丞的事情啊!
當朝沒有禦史大夫,那禦史中丞就是禦史台最大的官了,這個官職雖然不能說權力多麽的大,多麽的位高權重,但這個官職是清流之首,它比較惡心人啊。首發
禦史風聞奏事可不是一句空話。
這風聞奏事可的確是惡心的很,所謂風聞就是聽說,其實有些時候哪裡是聽說,就是禦史心中怎麽想,胡亂判斷就說了出來,前面加上一句“臣聽市井傳言”,然後就可能什麽話都冒出來。
所以歷朝歷代身為禦史必須立身得正,人品得好,不然今天說這個大臣逛青樓,明天說那個大臣打死家仆,後天再說當朝誰誰誰勾結外敵,那朝綱就亂了。
王甫人品怎麽樣?恐怕除了許皇之外,朝堂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個奸臣啊。
但王甫比較聰明,他不胡亂開口,甚至他當禦史台中丞的時候,根本都極少開口。
童貫高俅就希望禦史台由這樣的人主管,但現在王甫一躍升為宰相,那這誰來主持這禦史台就是個大問題了,若是上來一個真正嫉惡如仇的大嘴巴,那可是一件極其煩人的事情。
別看王甫自己在禦史台不怎麽說話,但誰也不能保證他舉薦上來的人會和他一樣,說不定舉薦他自己的一個嫡系,然後上來專門惡心朝堂對手呢?
“臣,舉薦左司諫秦檜!”王甫這時開口說道。
秦檜!江雨在朝班之中立刻雙眼一眯,向不遠處看去,他的目光所及處正有一人,這人四十左右歲的年紀,微瘦的身材,皮膚稍黑,面龐削瘦堅毅,兩側嘴角微微下垂,似乎骨子裡都有一種正直倔強存在。
可真是正直倔強嗎?江雨冷笑,對這名遺臭萬年的大奸臣,他恨不得直接上去一把掐死,論及自古奸臣,這秦檜可排前三,至於王甫等人和他根本是沒法比的,因為王甫童貫,高俅楊戩,甚至梁師成等,雖然奸佞,但卻沒有一個是裡通外敵,賣國求榮的,性質不太一樣,雖然都該死,但是這秦檜則是最該死的那個。
前世秦檜隨徽宗欽宗被金國擄去,但他卻沒有遭什麽罪,一到金國便受到了完顏昌的重用。
這完顏昌是什麽人?乃是完顏阿骨打的堂兄弟,驍勇善戰,曾輔佐完顏阿骨打參與抗遼之戰,曾帶兵攻打北宋,歷任六部路都統、元帥左監軍,封為魯國王。
這樣的人,秦檜能受到他的重用,其間的貓膩自然不問可知,必然是投靠了,如不投靠,豈能受重用?
就是這樣的人,後來跑回大宋,居然被高宗趙構再次重用,而且居然最後高居丞相,可見趙構又昏聵到何等程度。
秦檜此刻仿佛注意到了江雨的目光,轉頭看去,見是江雨,立刻微微點頭,江雨則呲牙一樂。
秦檜是王甫的人,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人在做左司諫期間,風評還是不錯的,給朝臣的感覺都是一種古板且忠厚的性格,並不是十分擅於言辭,但所做之事往往又讓人抓不到任何把柄,總之,似乎是比王甫還要謹慎的角色。
聽到王甫居然舉薦的是秦檜,就算是童貫都愣了一愣,原本在童貫高俅等人心中,王甫必然得舉薦一個在外面給他當槍使的人,有什麽事情先出來吠叫幾聲,卻沒想到王甫舉薦的居然是秦檜。
但不管舉薦的誰,只要是王甫的人,這事就得反對!
高俅立刻踏前一步,開口道:“萬歲,臣以為此事不妥。”
許皇立刻道:“高愛卿,你有何說法。”
高俅乃是許皇近臣,立刻道:“老臣以為秦司諫不適合禦史中丞的職務,且不說中丞和左司諫中間差著官階,就算是平日裡秦司諫也一向以沉默寡言著稱, 這不愛說話,又怎麽能擔任禦史台的主官。”
童貫這時也出班道:“萬歲,高大人所言極是,禦史台極其重要,需要一個鐵骨錚錚,敢說敢做的人去擔任,秦大人平日裡還是太沉默了。”
許皇在龍椅上奇道:“難道秦檜身為左司諫,平日裡少說話,不正是證明朝上諸位愛卿為官清廉,忠正不阿嗎?莫非諸位愛卿都做了許多壞事,卻讓禦史台不敢說話嗎?”
“額……”
許皇這一番話,立刻就將兩人接下來的一肚子話給噎了回去,許皇的觀點不可不說奇葩,他認為禦史台少有彈劾是因為滿朝文武忠心耿耿,清廉似水,禦史台聽不到什麽不好的,所以才很少說話,這讓人怎麽反駁?難道說其實不是這樣,其實滿朝文武大部分都是奸臣,只是禦史台不敢說而已?
沒人敢這麽說話,這麽說是將所有人都裝了進去。
童貫高俅兩人仿佛吞了一萬隻蒼蠅般難受,退回了朝班,只聽許皇繼續道:“就依王愛卿舉薦,升秦檜為禦史中丞吧。”
秦檜急忙跪拜謝恩,高呼官家萬歲。
朝會開到此處,已經是尾聲,若再沒有事情,許皇便會開始設宴,款待眾臣。
但江雨知道事情還沒有完,他不由望向了王甫,只見王甫這時不慌不忙地出班道:“萬歲,臣還有一本上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