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諸葛亮出任盟主,自然不用前去進攻虎牢關,只須待在酸棗負責指揮調度,靜觀其變。諸葛亮又喜歡將雜事扔給郭嘉去處理,倒也樂得清閑,正好有趙雲捉來的俘虜華雄,於是諸葛亮一時無事,便有心勸降華雄。
派人去將華雄帶上來之後,諸葛亮卻也沒怎麽羅嗦,只是簡單地問了幾句,便拋開招降的心思,成與不成,倒也不是很在意,畢竟華雄雖猛,卻不是將帥,僅僅只是像一員虎將罷了,充其量就是類似於張飛一眾,諸葛亮沒怎麽上心,說道:
“華將軍,又見面了,別來無恙啊。想必華將軍也知道陣前被擒,無非就只有二種選擇,一種是對戰服輸,既然被我軍生擒,不如就勢投入我軍,也好給自己一個機會,認清大勢。另一種就是死,一個死了的虎牢關主將,想必會多多少少給虎牢關的守兵們一些壓力。”
“我敬華將軍是條漢子,是個英雄,華將軍自己選吧。如若不願意,那便受死吧,我也絕不強求。”
諸葛亮不知道華雄的具體情況,比如華雄在董卓那兒是受重用,還是受冷落,諸葛亮僅僅覺得華雄只是一個武將,現在諸葛亮手下的武將已是不少了,事實上諸葛亮更希望能招收到文官前來相助。
諸葛亮一說完,卻不想華雄也當即做出選擇,既然董卓有了呂布之後,便不再重視華雄,華雄覺得也沒必要繼續為董卓賣命了,況且要是當初董卓沒有輕視華雄,沒將華雄隨意派出,甚至是多給華雄一些兵馬,華雄也不至於需要親自率兵出關,前去迎戰攻打虎牢關的各路諸候們。
華雄自認若是給足夠兵馬的話,完全有能力守住虎牢關。然而既然已經被生擒,華雄也不管那麽多了,虎牢關是否還在董卓手上,與華雄再無一點關系了。就算虎牢關被討董大軍所得,那董卓不還有個義子呂布嘛,讓董卓派呂布去搶回來就是了,反正現在董卓覺得有了呂布已經沒什麽做不到的了。
董卓對於下屬也只會拿呂布的武藝來比較,這也是令華雄寒心的地方。於是華雄沒有什麽心理障礙,毫不猶豫地說道:
“主公,華雄願為主公效力,替主公赴湯韜火,在所不辭。”
華雄投靠諸葛亮完全沒有任何心理壓力,畢竟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董卓對華雄好不好,大概只有華雄自己一個人知道。所以華雄並不覺得放棄董卓,改投諸葛亮有什麽不好。
華雄雖是武將,但並不傻,當初在溫明園,諸葛亮手下就已經有一個張飛能夠與呂布匹敵了,甚至典韋還一直站在諸葛亮身後,並沒有見過其出手,能夠負責保護諸葛亮的安全,而遠超張飛的人,不就典韋和之前擊敗華雄的趙雲兩人嘛。
既然董卓那邊混不起來了,還不如光明磊落地投靠諸葛亮,萬一遇到個開明的主公說不定還能過得好點,至少不用現在就被殺死,為董卓盡忠。能活,誰都想活。
“好,今天果然是個好日子,我軍又新得一員虎將。”
諸葛亮拍了拍華雄的肩膀,示意接受了華雄的效忠,事實上諸葛亮並不想去猜華雄是真的投效還是暫時為了不死,假意投效。畢竟在諸葛亮眼裡,軍中實在有太多人能鎮得壓華雄了,華雄根本就不足以為懼。比如典韋、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等。
這些人隨便拉一個出去,都能輕松抵擋住華雄。就在諸葛亮收下了華雄不久,卻是傳回來了三路諸候大軍作為前鋒,去攻打虎牢關再一次失敗的戰報。原來,自從華雄被擒之後,那些虎牢關守兵有些潰逃,竟然逃回去向董卓通風報信。
董卓原本以為就是一個關卡,丟了就丟了,等討董大軍來了京師洛陽之後,再在手底下見真章。不過自家的女婿李儒卻覺得虎牢關不能丟,不然就會在京師洛陽城外打開一個口子,源源不斷地會有各路諸候前來進攻京師洛陽,到時苦不堪言。
無奈之下,董卓隻好派出呂布前去虎牢關鎮守,有了呂布去虎牢關,董卓覺得虎牢關肯定是穩如泰山,固若金湯,畢竟各路諸候在董卓和呂布的眼裡,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於是呂布連夜騎著赤兔馬,不到半日就從京師洛陽城趕到了虎牢關,果然第二天一早就傳來了曹『操』和孫堅、公孫瓚三路大軍各自來攻。原本呂布還以為三路大軍會合並為一軍,到時對方兵馬數量極多, 且武將多如牛『毛』,虎牢關肯定不好守。
但是既然曹『操』和孫堅、公孫瓚三人都分開,各自領軍前來攻打,呂布就覺得沒什麽威脅了,無非就是各個擊破罷了。呂布直接將虎牢關的守關大任交給了高順,在虎牢關留下六七萬兵馬,然後率領三四萬兵馬出關迎戰曹『操』、孫堅和公孫瓚三路諸候。
雖說董卓同樣不願意將西涼大軍平白交給義子呂布,但呂布本身的基礎就比華雄要好,至少投靠了董卓之後,荊州大軍一直依然穩穩地掌控在呂布的手中。
況且,呂布覺得有了高順守虎牢關,根本就是放一百個心,畢竟只要有兵馬和足夠的糧草,高順能守城守到敵人懷疑人生。至於呂布自己,呂布率領三萬多兵馬,只是一個輔助,呂布最擅長的是就是千軍萬馬之中取敵將首級,只要殺死了敵方主將,到時還怕虎牢關會有失?
呂布高掛戰旗,出了虎牢關迎戰,最先迎來的是曹『操』大軍。曹『操』看到前面出關的軍旗寫著“呂”等字,便知道是董卓的義子呂布來了,曹『操』不禁暗暗叫苦,呂布這廝竟來得這麽快。三國之諸葛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