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酒興,張飛有意和在座的幾人深交,心生一計,便出言提議,道:
“我家莊院後面有一個桃園,眼下寒冬已過,陽春未至,乍暖還寒,那兒的桃花卻是開得正好茂盛,今日天色已晚,幾位如若不嫌棄,明日我等便在那桃園之中,焚香跪拜,祭告天地,從此義結金蘭,結為兄弟,也好同心協力,然後可圖大事。”
聞言,諸葛亮和劉備、關羽三人心思各異,心念百轉。
諸葛亮雖明知自己再也不會加入劉備的團隊陣列,因此對桃園結義,也就沒什麽期待。唯一的想法便是找個好點的理由和借口,委婉地拒絕張飛的提議。
不過,諸葛亮想不到這張飛,果然是個不簡單的人哪。明知自身勇武有余,智慧不足,面對諸葛亮和劉備、關羽等人,招攬不了,畢竟論身世和計謀,諸葛亮和劉備能甩張飛好幾條街,論英勇和武力,張飛又不能穩壓關羽一頭,真正打起來,以命相搏,還不一定能打得過關羽。
但粗張飛卻是心細可穿針哪,知道要是身居人下,散盡家財,萬一將來出人頭地,為免被狡兔盡,良弓藏,主動提出義結金蘭,結拜為兄弟。大漢重諾,這樣一來,無論是家財還是功名,便綁定為一體。榮辱與共,有榮與焉。
諸葛亮不得不佩服張飛的急智。
劉備一聽張飛提出要結拜,心中大喜。劉備除了出身漢室宗親之外,別無他物,面對諸葛亮和關羽、張飛等人,只要不比出錢,不比打架,劉備自認在其他方面,不會比任何一人差,況且結拜為兄弟,劉備也不會吃虧,因為實在是沒什麽虧可吃了。
難道,這幾人會看得上劉備那點履納草鞋涼席的手藝不成。劉備覺得自己實在是沒法拒絕,也沒必要拒絕。
關羽一聽張飛提出要結拜,心中大喜。關羽覺得自己一介有罪之身,逃難之人,張飛仍然出言要結拜,同生死共富貴。加上張飛的武藝,的確有資格與自己稱兄道弟,兼之張飛又仗義疏財,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倒是對張飛的感觀更上一層樓。關羽雖傲,但也有自知之明,除了一身武力,也是別無長處。
難道,這幾人會看得上關羽那車地撿山野紅棗的技巧不成。關羽也覺得自己實在是沒法拒絕,也沒必要拒絕。
劉備和關羽仿佛約好似的,齊齊大聲回應張飛。
“如此甚好。”
見劉備和關羽同意義結金蘭,結拜兄弟,張飛也心中大喜,不再糾結自己散盡家財有沒回報的事。
劉備和關羽、張飛見諸葛亮遲遲不出聲,三人不由看向諸葛亮,想知道諸葛亮怎麽想的,是同意還是拒絕。
張飛性急,朝著諸葛亮急問。
“公子,我等意欲義結金蘭,結拜兄弟,不知公子可看得起我等,可願一齊結拜?”
張飛色厲內荏地問諸葛亮,其實張飛內心是希望諸葛亮能同意,一起結拜為兄弟,這樣張飛散盡家財,萬一事有不虞,也好去投奔諸葛亮。
“翼德兄,千萬不要這樣說。你勇不可擋,雲長兄又天生神力,玄德兄更是貴為漢室宗親。在下仰慕結交尚來不及,哪裡敢心生嫌棄。非我不願義結金蘭,結拜為兄弟,在下不才,素來敬重英雄,只是出門在外,身不由己,實是有苦衷的。”
諸葛亮苦著臉,
聲情並茂地說自己不是不願和未來的幾位大佬義結金蘭,結拜為兄弟,而是有苦衷的,準備用三寸不爛之舌拒絕張飛這種不利於諸葛亮的提議。當然,諸葛亮也沒打算因拒絕這事,而與這三人結下梁子。 畢竟,無論是單獨哪一個,將來都是個不得了的人物。
“公子有何苦衷?但講無妨,我等並非不知情禮之輩,若是實有阻難,必不敢強行要求公子與我等結拜,畢竟義結金蘭一事,講究你情我願,生死與共。要是心懷異意,他日終成不美。”
劉備害怕張飛過於強勢,強逼諸葛亮,要是引起諸葛亮的不喜,以諸葛亮官家子弟的身份,縱是不怕諸葛亮,萬一將來被諸葛亮找準機會,下下絆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劉備隻好苦口婆心地問諸葛亮,你要是不與我們結拜,倒是給個話呀,也好忽悠過張飛這二愣子,免得彼此鬧得不快。
諸葛亮料到劉備會出來打圓場,這種事,劉備乾得多了,和事佬,和稀泥,只要有劉備在的場合,必定是賓客盡歡,主客相宜。諸葛亮也就順著台階而下,開始睜著眼說瞎話地解釋起來。
“家父康健,家師尚在,家兄遠任,若是與各兄長結義,不敢不報,但泰山偏遠,而今討逆事急,恐無法兩全。故我只能忍痛先不與各兄長義結金蘭,待他日回去,取得家人同意之後,再擇日與兄長們結拜為兄弟。幾位兄長皆是人中龍鳳,一方豪傑,還望他日能不計前嫌,友誼長存。今日之過,還請各兄長見諒, 多多包涵。”
諸葛亮抱歉地向劉備、關羽和張飛行了一禮,既表示劉關張都是諸葛亮認可的英雄豪傑,又說明了不願義結金蘭,那是因為家裡有父母、恩師、兄長的原因,而非自己不願。
反正,諸葛亮就是將黑鍋甩了諸葛珪、蔡邕等人,至於所說的取得家裡人同意,則是天方夜潭了。若是諸葛亮回去,不向這些人提起此事,何來取得同意,那麽給劉備等人的承諾就遙遙無期了。
諸葛亮這麽一說,各人不但好理解諸葛亮為什麽不同意,也給桃園結義一事自圓其說。不是諸葛亮看不起劉備、關羽和張飛,是他還小,做事還得請示家裡人,做不得主。
也是,劉備年歲最高,家中只剩下老母,自然能自己做主;關羽流浪四海,家裡也並無親眷;張飛的父親也早已仙逝,張飛才順位接替家主。
諸葛亮的說法,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們不一樣。
“公子至孝至忠,結義一事就暫且作罷,還請公子明日前來觀禮。”
張飛聽諸葛亮說不是嫌棄出身問題,而是家有長輩,不敢自專,也就不強求,又見諸葛亮言語帶著尊敬,張飛最好面子,聽不出諸葛亮婉拒的弦外之音,見劉備、關羽都不說話,隻好強行出頭,將雙方禮節做足做夠。
“多謝相邀,明日必攜重禮,觀禮以賀。”諸葛亮朝著張飛施了一禮,又朝著劉備和關羽也施了個告別禮,表明天色已晚,暫先告退。三人忙回禮,表示明日虛席以待,靜候佳音。
說罷,諸葛亮施施然,離開了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