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官場之風流人生 > 第251章 跑腿

官場之風流人生 第251章 跑腿

簡繁轉換
作者:更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8-26 20:55:00 来源:搜书1

早期大家都傾向認同的一個方案,就是在渚溪大道兩側建商鋪出售,以便能回籠更多的建造資金,不過這個方案拿出來就給沈淮直接否決掉了。

梅溪鎮五萬人口,平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元。有相當多的農民跟居民,只能等到逢年過節才敢放開肚子吃一頓肉。

如何讓更多人能夠就業,如何提高更多人的收入,是沈淮當前迫切考慮並要去解決的問題。

要想有所得,就要有所舍,天下就沒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梅鋼現在的一線工人,要想月收入過千元,一周的工作時間差不多要做足六十個小時才行,整個工作強度差不多要比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藍領工人高出近一倍。

發展工業,要容納更多的人能在家附近就能就業,提高收入,梅鋼要積累更多的發展資金,沈淮現在也沒有計劃給梅鋼上馬嚴格的、但成本高昂的環境保護措施,甚至還不能馬上就關停對梅溪鎮煙塵及廢氣汙染最嚴重的老廠,但是不意味著,沈淮對未來的梅溪鎮沒有一個明確的期許。

別人不理解他對梅溪鎮的感情,但沈淮知道他最終是要把梅溪鎮建成什麽樣子,即使不能叫每個人都滿意,也要讓大多數的居民能悠然自得的生活於其中。

在在渚溪大道的兩側,即渚園選址的南側以及新梅新村的北側,建造大量的商鋪出售,確實有助於更多資金的回籠。

不過,在沈淮的規劃中,渚溪大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將是梅溪鎮與市區銜接的交通乾道,保證車流的暢通,保證通行效率,比建幾十套商鋪出售更加重要。

而且此時梅溪鎮,大部分民眾的生活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窮困,商業環境及氛圍很不成熟,建造再多的商鋪,也不可能說立即就能提高工商稅收入,不可能讓梅溪鎮的商業水平立即上一個台階。

在沈淮看來,商業的發展要依附於實體經濟的繁榮之上,生命力才能真正的強大起來。

與其在渚溪大道這條梅溪鎮將來的主乾道上發展參差不齊、環境髒亂的低端商業,讓梅溪鎮的門臉看上去一團糟糕,還不如兩側索性都空出幾十米來建景觀帶,多種些花木草樹,打造梅溪鎮第一張花園式的門臉。

也唯有如此,將來建成的渚園也能更符合高端住宅區的標淮。

不過新梅新村作為梅溪鎮第一個大型住宅項目,一期交房就有近六百戶家庭入住;二期十二棟樓也已經上馬建造,規模也是同樣是六百來戶。包括規劃中的三期、四期,新梅新村最終要建成一座容納兩千四百戶家庭入住的大中型社區。

渚溪公路兩側不建造商鋪,不給質量差、容易使環境髒亂的低檔商業發展空間,那在社區內部就需要建造一些配套的生活及商業設施,來滿足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現在的方案就是在新梅新村二期跟三期建築組團之間建一條三五百米長的社區商業街,而且要先於三期建築群之前、馬上就要著手建造,確保能跟二期工程同時完工、投入使用。

在沈淮挑剔的眼光之下,這個方案也是幾經修改。

也不能怨朱立手下那些建築設計師不給力,不是所有人都有超前的目光跟遠見的。他們還是把梅溪鎮定位在普通鄉鎮的層次上,最初給新梅新村社區商業街設計的風格就狹窄、低端得很。

新梅新村,將來梅鋼集團的員工將是居住主力。

一期建成的近六百套房,差不多有一半是梅鋼的工人,這也是沈淮不能跟陳丹同時搬進去住的根本原因。

現在梅鋼一線員工很辛苦,一周要工作六十小時,月收入才可能過千元,但這個水平已經遠遠超過東華市的平均工薪階層。

現在市鋼廠一線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只有三百元,這也是市鋼廠有能力的員工,能夠丟掉國企工人身份,不斷停槽過來,又能忍受梅鋼嚴格到苛刻程度的管理的關鍵原因。甚至周邊有些鄉鎮以及機關的工作人員,放棄國家幹部身份,來梅鋼應聘。

將來新梅新村的居住人群,梅鋼員工可能要佔到一半以上。

可能整個梅溪鎮的生活水平要提高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新梅新村的住戶,整體上無疑會走在前面。那為新梅新村的生活商業配套做規劃時,定位就不能低端上,甚至還要比城區的街道商業還要高——這也是沈淮多次要求渚江建設提高設計的原因。

“考慮到資金問題,商業街看來只能這麽設計了,”朱立說道,“關鍵還是怎麽運行的問題。我拉著老褚、楊海鵬商議過去,現在建成的商業街賣不出好價錢去,索性我們自己來運營,統一出租給商戶。”

現在市內,與大型社區緊挨著街道、社區商鋪售價大約每平米大概在三四千元左右。通常鄉鎮的沿街商鋪,每平米兩千元折價格就頂天了;想再高,那必需要有實際的投資回報成績拿出來。

新梅新村將來入住的居民消費潛力不會比市內社區差,商業容量也高,投資價值不會低於市內的社區商鋪,但這個眼前沒有辦法拿出實際的成績,攤給別人去看。所以,在新梅新村的社區商業街建成之後,照著市內的商鋪價格出售,別人只會認為渚江建設是得了失心瘋想撈錢。

要不想廉價的把新梅新村的社區商業街店鋪賣出去,那就只能在渚江建設下面成立一家商業公司負責商業街的運營,逐步的把社區商業做起來,把租金即投資回報做高,到時候無論是抵押貸給銀行或分割出售,都會更加有利。

沈淮點點頭,說道:“不錯啊,老朱你們現在是很有長遠發展眼光啊,走出來,絕對沒人敢小瞧你們是鄉鎮企業家……”

這個世界上,能有二十年甚至更長遠超常目光的人,總是鳳毛麟角,沈淮也不認為他自己就能看得更遠,但他相信,一個有能力的人,有遠見的人,至少應該對三五年之後的情況有一個具體的想象——這也是沈淮區別一個人有能力還沒有能力的標準之一。

梅溪鎮雖然很小,但也有五萬多人口,就算是萬裡挑一,也應該能有三五個既有遠見又有魄力的人才湧現出來。像朱立、褚宜良這些本身已經得到一定社會肯定的人,能力跟眼光自然都是在水準之上。

國內什麽人都缺,就是不缺人才。

就拿東華來說,七百多萬人口,以萬裡選一的苛刻要求去選拔人才,也有六七百個人選。只是缺乏相當公平的空間跟平台讓這些人發揮才乾。

相反的,由於種種沉積下來的社會性因素,能決定社會群體往前發展還是後退的關鍵位子,更多的是給能力平庸、目光短淺又害怕有才能者跟他們競爭的人霸佔著,這也是改革要解決的問題。

總體來說,沈淮對朱立、褚宜良、楊海鵬等人還是相當滿意的。

聽著沈淮誇,朱立也有些不好意思,說道:“天天跟著沈書記混,要沒有一點長遠眼光,那真是給沈書記你臉上抹黑啊……”

朱立倒不是虛話。

一年之前,誰能想到梅溪鎮能有今天的發展前景?而沈淮利用一年的時間,差不多都把梅溪鎮未來的發展框架都搭出來了,要是在這個大的框架下,都看不到梅溪鎮未來三五年間的發展潛力,那也只能說是目光太短淺了。

沈淮在辦公室給朱立纏住看渚園及社會商業街方案耗了兩個小時,把朱立趕走,趁著離吃飯還有些時間,就趕到生產線上去看一看。

走到電爐鋼連鑄段上,看到胡志剛正給新招進來的大學生講解連鑄工藝,沈淮跟胡志剛點了點頭,也沒有說話,就湊過去聽他給大學生們現場上課。

梅鋼前期主要是靠挖市鋼廠的牆腳來增強技術力量,但市鋼廠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梅鋼之後還要進一步的發展,除了在更大的范圍招募技術及管理人才外,也需要加強自身的培養。

今年,梅鋼就從淮海工業大學等省內高等院校招收了二十名應屆畢業生。

沈淮這段時間額外的忙碌,也有些顧及不上具體的運營管理。這批大學生正式進廠報道已經有七八天了,沈淮也沒能得空抽出時間來跟他們做正式的接觸。

梅鋼也是照著既定的流程,先讓這批大學生從基本的安全培訓做起,今天剛進行到工藝學習階段。

胡志剛現在擔任生產二部副部長, 負責電爐鋼生產線的後序工段。培養新的技術力量,沈淮要求管理層親自抓,以便能挖掘人才進行重點培養;胡志剛等人自然也就逃不過。

胡志剛照著既定的流程,給這批大學生講工藝,講得很透徹。沈淮站在一旁,覺得整個流程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問站在身邊的一名男學生:“你有見過徐溪亭徐工吧?”

“認得,我們進廠培訓就是他負責的。”男學生看了沈淮一眼,不知道他突然跟自己搭話是什麽意思。

“那就好。徐工這時候在二工段,你快跑過去幫我去喊他過來。”沈淮吩咐道。

男學生看沈淮穿著工裝服,年紀看上去比他們不大,有些不樂意給支使,直接頂回去:“我們在大學學了四年的專業技術,進工廠做技術、做管理,又不是來跑腿的……”

男學生這話一出口,沈淮也有些蒙,看了看他胸前的工牌:郭成峰,臨時工序號還比較靠前,應該是名校畢業招募過來重點培養的對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