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五百六十一章 这个村没有我得散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五百六十一章 这个村没有我得散

簡繁轉換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31 03:03:50 来源:源1

第五百六十一章这个村没有我得散(第1/2页)

八月的周家庄,晒谷场成了全村人的战场,除去要去饲料加工坊上工和忙其它农活的人,都要集中到晒谷场这里。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露水还挂在草叶上,老支书的铜铃铛便在村头摇晃起来。

“晒谷咯——”沙哑的吆喝声划破寂静,沉睡的村庄瞬间苏醒,木门吱呀声、扁担晃动声、孩子们的哈欠声交织成独特的晨曲。

晒谷场足有两个足球场大,夯土的地面被晒得发白,四周插着褪色的红旗,那是集体化时代留下的印记。

村民们推着满载小麦的独轮车鱼贯而入,车轮碾过碎石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二柱赤着膀子,肩头搭着条浸透汗水的毛巾,咬着牙将百斤重的麦袋甩上晒台,粗粝的麻绳在掌心勒出深红的印子。

“小心着点!别把麦粒撒了!”老支书拄着拐杖来回踱步,浑浊的眼睛紧盯着每一个动作,像是守护珍宝的老母鸡。

太阳越升越高,空气变得滚烫。

晒谷场上,竹耙翻动的沙沙声此起彼伏。谢玉梅戴着宽檐草帽,弯着腰将麦堆摊开,金黄的麦粒在她身后铺成流动的绸缎。

每耙下去,都要确保厚度均匀,不能超过三指宽,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诀窍。

汗水顺着她的脖颈滑进衣领,在后背洇出深色的云纹,可她顾不上擦拭,只是不停地翻动、抚平,生怕哪处晒不透。

午后是最凶险的时刻。

烈日如同熔炉,晒得地面腾起袅袅热浪,连石板缝里的蚂蚁都仓皇逃窜。

周志明带着几个年轻人守在水泵旁,定时给晒场洒水。

冰凉的水珠泼在滚烫的地面,瞬间化作白雾,给焦灼的空气带来一丝清凉。

“水别洒多了!”老支书扯着嗓子喊道,“要让麦粒自己吃透阳光!”

他坐在老槐树下的竹椅上,耳朵和眼睛却时刻捕捉着天空的动静,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立马就能反应过来!

天气比女人变脸的速度还快。

有回正晒得酣畅,西北方突然涌起墨色乌云。

老支书腾地站起来,烟袋锅当啷一声掉在地上:“要下雨!快收麦!”

铜锣声急促响起,正在午睡的村民们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冲向晒谷场。

二柱扛起两袋麦子就跑,麦芒扎得胳膊生疼也浑然不觉;谢玉梅抱起小宝,一边哄着一边帮忙收拢麦堆。

三十几口人在暴雨倾盆前的五分钟,硬是将所有麦子盖上了防雨布。

豆大的雨点砸在塑料布上,老支书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得露出缺了颗门牙的嘴:“好!好!咱们周家庄,就是有股子拼劲!”

入夜后的晒谷场依然不平静。

月光给麦堆镀上银边,巡夜的梆子声“笃笃”回荡。

周大柱裹着蓝布棉袄,提着马灯在场地里踱步,灯光扫过之处,麦穗泛着柔和的光。

他不时蹲下身子,用手插进麦堆,感受内部的温度。

有回发现角落的麦子微微发烫,立刻喊来众人翻晒。

“可别闷出芽来!”老支书披着蓑衣赶来,浑浊的眼睛在夜色中闪着光,“这是全村人的命根子!”

就这样,在烈日的炙烤、暴雨的突袭、虫鸟的觊觎下,周家庄的村民们日夜守护了七天七夜。

当最后一粒麦子达到完美的干燥度,老支书抓起一把麦粒,放在牙间轻轻一咬——“咔嚓”,清脆的声响里,是丰收的喜悦,更是全村人心血的结晶。

晒谷场上,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惊飞了栖息的麻雀,金黄的麦浪与人们的笑脸,成了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风景。

八月的骄阳将晒谷场的石板烤得发烫,经过整整七天的暴晒,周家庄的小麦终于干透。

既然将小麦已经晒好,是时候交公粮,随即将周志明叫了过来。

周志明得知老支书找他后,连忙放下手里的活,一路小跑到晒谷场这里。

“老支书你找我?”

老支书直接进入正题:“志明,你明天开着拖拉机去粮站里交公粮吧!”

周志明直接一口就答应下来:“好的,老支书!”

两人又聊了一下细节之后,周志明便离开晒谷场。

交公粮的前一晚,老支书慢悠悠地朝周益民家走去。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

他心里盘算着,粮站粮站那帮干部不好打交道,要是能有两包好烟疏通关系,今年的公粮验收准能顺顺利利。

还没到门口,饭菜香便钻进鼻孔。

老支书掀开竹帘,正看见周益民一家围坐在饭桌前。

桌上摆着四菜一汤,油亮的红烧茄子、青椒炒肉丝、酸辣土豆丝,还有一大碗飘着蛋花的紫菜汤,腾腾热气中混着酱油和辣椒的香气,勾得人直咽口水。

“老支书!来得正好,一起吃!”周益民连忙起身招呼。老支书本能地想推辞,可眼睛却挪不开桌上的菜——自从麦收以来,村里大饭堂顿顿都是白菜萝卜,已经好久没见着荤腥了。

鬼使神差地,他点点头:“那我就厚着脸皮蹭顿饭。”

周益民的奶奶立刻起身,小碎步颠进厨房,不一会儿就端出一副碗筷。

老支书也不客气,坐下就夹了一筷子青椒肉丝。

肉丝鲜嫩爽滑,裹着浓郁的酱汁,咬下去还带着青椒的脆爽,让他忍不住眯起眼睛:“好家伙,这手艺比大饭堂的强多了!”

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

老爷子说起今年小麦的长势,老支书连连点头:“多亏益民换的高产种子,不然哪有这好收成。”

周益民没有想到老支书竟然猜到,不过这种事情,自己肯定是不会承认的:“这跟我可没有关系!”

老支书也并没有在这个问题深追下去,他自知道村里是获利的一方,深追下去的话,可能还会得到周益民的厌恶。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呢?

饭后,老支书抹了把嘴,终于说出此行目的:“益民,能不能给两包好烟?村里明儿去上交公粮,你知道的,粮站那帮人……”

他没把话说完,但周益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周益民没吭声,径直走进里屋。

老支书坐在原地,心里七上八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百六十一章这个村没有我得散(第2/2页)

他盯着墙上的挂钟,秒针滴答作响,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该不会是为难了吧?”他暗暗后悔,早知道不该白吃这顿饭,这下开口要东西更理亏了。

正想着,周益民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两包崭新的中华烟。

烟盒在灯光下泛着红金色的光泽,老支书眼睛一亮,连忙伸手接过:“益民,太谢谢你了!”

周益民淡淡一笑:“小事。”

可在心里,他忍不住叹气:“这个村要是没有我,估计要散。”

凌晨四点,周家庄的拖拉机在薄雾中轰鸣启动。

铁制车身裹着露水,车灯刺破黑暗,发动机的震颤让方圆百米的狗都狂吠起来。

周志明紧握着方向盘,换挡时齿轮发出清脆的咬合声,车厢里的麦袋随着颠簸相互碰撞,发出窸窣的声响。

二柱探出半个身子,兴奋地朝村口张望:“好家伙,路上还没见着别家的车影!”

拖拉机沿着蜿蜒的土路上坡时,东方泛起鱼肚白。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牛铃声,三辆载着麦袋的牛车正慢吞吞地挪动,车轴发出“吱呀吱呀”的呻吟。

赶车的老汉裹着灰布头巾,看见周家庄的拖拉机喷着黑烟驶来,慌忙勒住缰绳避让。

“这铁疙瘩就是带劲!”老汉扯着嗓子喊道,浑浊的眼睛盯着拖拉机宽大的轮胎,“我们村的牛车装满才两千斤,你们一趟顶我们三趟!”

转过山坳,迎面遇上邻村的驴车队。

十几头灰驴耷拉着耳朵,驮着小山似的麦捆,赶车的年轻人坐在车尾打盹。

拖拉机的轰鸣声惊得驴群躁动不安,“吁——”的喝止声与拖拉机的引擎声混作一团。

年轻人揉着眼睛跳下车,围着拖拉机转圈,伸手摸摸发烫的排气管:“周哥,这玩意儿开起来啥感觉?是不是比骑快马还威风?”

周志明得意地按响喇叭,震得驴群一阵嘶鸣,引来哄堂大笑。

行至三岔路口,李家庄的村长正指挥村民往马车上装粮。

看见周家庄的拖拉机,他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粗布衬衫被汗水浸得透湿:“老周,你们咋这么早就出发?”

他伸手拍了拍车厢,惊叹道:“瞧瞧这麦袋码得,跟城墙似的!我们村昨儿忙到后半夜,还有一半没装车。”

十分羡慕,要是自己村也能有一辆拖拉机的话,就不用大家这么辛苦用牛车或者是驴车来拉小麦。

拖拉机驶过石桥时,对岸的王家庄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叹。

十几个妇女蹲在河边浣衣,看见这庞然大物轰鸣着驶来,纷纷直起腰张望。

“周家庄就是有本事!”其中一人扯着嗓子喊,“我们村的壮劳力都在地里收麦子,运粮只能靠女人们肩挑背扛。”

她身旁的姑娘抱着木盆,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拖拉机:“这铁家伙不用吃草就能跑,要是我们村也有一台……”

临近粮站粮站,土路上挤满了运粮的队伍。

牛车、马车排出半里地,赶车人有的在喂牲口草料,有的躺在车斗里打盹。

周家庄的拖拉机一路鸣笛,所到之处,人们纷纷侧头观望。

“让让!让让!”二柱站在车斗上挥手,麦袋随着他的动作沙沙作响。

隔壁村的汉子坐在牛车上,酸溜溜地说:“就显摆吧!我们村要是有这拖拉机,早交完公粮在家歇着了!”

但话音未落,又忍不住转头多看几眼,眼神里满是艳羡。

天刚蒙蒙亮,周家庄的拖拉机就到了粮站粮站。

本以为能抢个头彩,谁知粮站前的空地上早已排起长队。

十几个村子的运粮车依次排开,牛车、马车、拖拉机混杂在一起,场面颇为壮观。

“来得还是晚了!”周志明叹了口气,把拖拉机缓缓驶入队伍。

车上的人跳下来活动筋骨,二柱从兜里掏出旱烟,分给大伙。

烟丝燃烧的味道混着小麦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不一会儿,旁边村子的几个村民凑了过来。

为首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他笑着说:“周家庄的兄弟,你们这拖拉机可真带劲!”

周志明递上烟,两人攀谈起来。

原来对方是李家庄的,今年收成也不错,就是运输成了大问题。

“我们村还在用牛车,一趟只能拉几百斤,来来回回不知道要跑多少趟。”

汉子吐了口烟圈,“不像你们,一趟顶我们好几趟。”

周志明听了,心里很是受用,热情地介绍起拖拉机的性能和村里的生产经验。

随着时间推移,粮站门口的队伍越来越长。

日头渐渐升高,气温也越来越高。运粮的村民们有的坐在车斗里打盹,有的三五成群聊天。

快到天亮的时候,粮站的铁门终于打开。

工作人员拿着登记簿走出来,开始按顺序检查公粮。

老支书早就叮嘱过周志明,一定要找机会把烟送出去。

趁着工作人员走到周家庄的车前,周志明悄悄把两包中华塞进对方手里:“大哥,辛苦了!一点小意思。”

工作人员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周家庄的,今年收成不错啊!”

他翻开登记簿,认真记录着数据,时不时用挑剔的眼光打量小麦的质量。

周志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出什么岔子。

好在有香烟开路,验收过程还算顺利。

工作人员用木锨挖开几袋小麦,仔细查看干燥程度和杂质含量,最后满意地点点头:“不错,符合标准。”

周志明长舒一口气,招呼大伙开始卸车。

看着一袋袋小麦被搬进粮仓,周志明心中感慨万千,没有想到交公粮有一天也会变得如此简单。

换做是以前的话,首先想一次性拉这么多公粮,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粮站的人,对于公粮的要求可是很高。

要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直接叫你拉回去。

周志明他们将拖拉机上面的小麦全部搬进粮仓之后,也是松了一口气!

随即跟众人打了一声招呼之后,就开着拖拉机往周家庄的方向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