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五百七十章 道谢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五百七十章 道谢

簡繁轉換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31 03:03:50 来源:源1

第五百七十章道谢(第1/2页)

周大福和周大忠两人经过商议,准备不摆酒,由于现在物资十分的短缺。

要是摆酒的话,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出来,那还不如不摆酒!

大福爹和大忠娘得知这件事情后,就在晒谷场上吵开了。

周大忠他们只能在一旁劝解。

大福爹吧嗒着旱烟,烟袋锅子敲得石磨“梆梆”响:“哪有结婚不摆酒的道理?咱老周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大忠娘攥着围裙角,眼睛瞪得溜圆:“就是!前段时间二柱他们结婚,也在村里大饭堂摆酒,咱大忠咋能比他少?”

毕竟自己儿子怎么说都是一名光荣的工人。

周大福和周大忠缩在槐树底下,看自家爹娘在暮色里指手画脚,一句话都不敢说,生怕这时候惹火上身。

陈淑敏悄悄拽了拽丈夫的衣角:“要不就摆吧?乡亲们也是一番心意。”

李秀兰跟着点头,发梢扫过周大忠的手背:“咱空手进门本就失礼,摆酒也算认个门。”

周大福和周大忠无奈只能答应下来。

大福爹和大忠娘听见自己家儿子答应后,也就没有继续争吵下去,然后就开始着手开始准备东西。

周大福和周大忠为了这次婚宴能办得好,无奈只能来到周益民的家里。

要是说,还能有谁能帮到他们的话,整个周家庄除了周益民之外,就没有别人了。

周益民看见周大福和周大忠两个人同时找上自己,就知道想求自己的事情。

还没有等周大福他们开口,周益民就先开口:“我知道了。”

周大福和周大忠得知,周益民答应后,十分开心,连忙道谢,便离开周益民的家里。

中午的时候,周益民开着摩托车出去,出去逛了一圈后,寻找到一个偏僻的角落后,将从商店购买的一百斤猪肉和二十斤牛肉拿了出来。

然后将两样肉给绑在摩托车后座上,看了看手表,发现时间差不多,便开着摩托车往周家庄的方向开回去。

回到周家庄后,便将这些肉全部交给了周大忠和周大福两人。

周大福他们拿到肉后,第一时间,就送到村里的大饭堂去,毕竟处理这些肉也是需要时间。

随即开始布置一下,村里的大饭堂,毕竟是婚宴,还是要有一些欢庆的元素在。

就这样,周家庄的大饭堂里,三十六盏马灯将梁柱上的红绸布照得透亮。

土灶台的铁锅咕嘟咕嘟炖着肘子,酱色汤汁翻滚时,能看见油亮的猪皮在热气里颤动。

只见一个中年男人,握着长柄铁勺搅动时,勺柄上的红漆早已被磨得发亮,溅起的油花在他古铜色的手臂上烫出零星红点,他却浑然不觉,只扯着嗓子喊:“大福他爹!把第三笼馒头端上来!”

八仙桌上的粗瓷碗堆成小山。

中间的海碗盛着红焖鲤鱼,鱼身上撒的葱花被热气蒸得蜷曲,酱油香气混着米酒味钻进每个人的鼻腔,搪瓷盆里的鸡蛋饺码得整整齐齐。

金黄的蛋皮裹着肉馅,边缘捏出的褶子像极了新娘的绣花鞋,最受欢迎的是那碟酸辣土豆丝,青红辣椒丝在白瓷盘里鲜艳得刺眼,筷子翻动时能听见脆生生的声响。

很快就到了婚宴开席的时候,两对新人刚走进大饭堂就被人给拦了下来。

“大忠!来喝个交杯酒!”二柱举着豁口的酒碗,拦住周大忠的去路。

碗里的高粱酒晃出边缘,在砖地上洇出深色痕迹。

周大忠刚要推辞,李秀兰已经红着脸凑过来,指尖轻轻戳了戳他的腰:“别扫了乡亲们的兴。”

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两人手腕交缠时,周大忠的耳朵尖比桌上的辣椒还要红,酒液顺着嘴角流进领口,沾湿了半截白衬衫。

另一边,周大福正被几个发小围在墙角。

张大哥举着比拳头还大的酒碗,碗底刻着模糊的“福”字:“当年你把我家瓜棚踩塌,这碗酒必须干了!”

周大福抹了把嘴,故意把碗碰得叮当响:“就你记仇!”

仰头灌酒时,喉结剧烈滚动,酒液顺着下巴滴在领带结上,将原本笔挺的布料洇出深色斑点。

陈淑敏站在三步外,看着丈夫明明已经眼神发直,还硬撑着给人递烟,忍不住偷偷笑出声。

土灶的烟火气里,划拳声此起彼伏。

“五魁首啊——六六顺!”大福爹和李峰的吼声盖过了碗碟碰撞声。

李峰的白衬衫早已解开领口,露出古铜色的锁骨,他夹起块炖得酥烂的牛肉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喊:“叔,您这酒比城里的二锅头还烈!”

大福爹笑得见牙不见眼,又往他碗里添了勺肉汤:“管够!管够!”

当墙上的挂钟敲响第八下时,周大忠的脚步开始打晃。

他靠在廊柱上,看着李秀兰正帮王婶添茶,蓝布衫的袖口沾着菜汤,却笑得比马灯还亮。

突然,一阵眩晕袭来,他伸手扶住柱子,却把挂着的纸花碰落在地,惹得哄堂大笑。

周大福更夸张,正搂着三叔公的脖子讲卡车经,舌头都捋不直了:“三叔公……那车轱辘比您的锄头把还粗……”

“不行了不行了!”陈淑敏最先发现丈夫的异样。

就这样,这场婚宴在两位新郎官都醉倒后结束。

月上柳梢时,饭堂里只剩下零星几个收拾碗筷的婶子。

陈淑敏和李秀兰各自架着丈夫往家走,周大福的皮鞋跟磕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响声。

李秀兰伸手替周大忠拂去头发上的饭粒,想起他在相亲会上紧张到结巴的模样,忍不住轻笑——原来这个能扛动半扇猪肉的汉子,醉了后竟像个需要人哄的孩子。

当李秀兰扶着周大忠推开院门时,屋里的煤油灯还亮着。

大忠娘正坐在灶台前,往陶罐里装没吃完的喜糖。

看见自己儿子醉成这个样子,老人笑着摇头:“随他们去吧,庄户人的日子,不就该这样热热闹闹的?”

第二天,周大福迷迷糊糊被灶膛里的柴火噼啪声吵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百七十章道谢(第2/2页)

他翻了个身,太阳穴像被牛蹄子反复踩踏,鼻腔里还残留着昨夜的酒气与肉香。

“醒了?”陈淑敏的声音从灶台边传来,带着一丝忍俊不禁。

周大福撑起半个身子,看见媳妇正往粗瓷碗里舀玉米碴粥,蓝布衫袖口挽到肘弯,露出的手腕上还戴着他送的银镯子。

昨夜的记忆碎片突然涌来:自己抱着三叔公的脖子大谈卡车零件,酒碗碰得叮当响,还有最后趴在饭堂的桌上,看见陈淑敏的碎花裙在马灯下晃成一片彩云……

“我……没出啥洋相吧?”他摸着干燥的嘴唇,声音沙哑得像砂纸。

周大福也有点不太自信,对于自己的酒量还是清楚,但是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多,所以心里也没有什么谱。

陈淑敏转身时,眼角的笑纹藏都藏不住:“你说呢?把炒菜师傅的炒勺当成方向盘,非要演示‘挂三挡’,差点把醋坛子撞翻。”

这话让周大福的耳尖瞬间发烫,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出这种洋相,估计这件事情,没有个三五个月,根本就是平息不了。

不过幸好的就是,自己是在城里上班,平时很少回周家庄,下次回来,估计大家都已经忘记这件事情。

周大忠正被李秀兰用湿毛巾敷额头。

他盯着屋顶的梁木,努力回想昨夜如何被架回家,只记得李秀兰的辫梢扫过自己的鼻尖,还有二柱的笑声在耳边打转:“大忠你可真行,把喜糖塞进裤兜,说要……”

此刻他摸着光脚底板上的土渣,突然发现脚上的布鞋只剩一只,另一只不知丢在哪个角落。

“起来喝碗醒酒汤吧。”

李秀兰的声音像浸了蜜,却让周大忠心虚得不敢直视她的眼睛,不过还是乖乖照做

当周大福顶着鸡窝头走出院子时,晒谷场上早已热闹起来。

众人看见,昨天晚上的“主角”纷纷开起了玩笑。

周大福听到众人的调侃,只能进行一些无力的反驳。

就这样,在众人此起彼伏的调笑声里,陈淑敏端着洗漱水从井台回来。

看见丈夫窘迫的模样,陈淑敏终于憋不住笑出声。

陈淑敏则掏出块手帕,轻轻拭去周大福领口的酱汁,指尖划过他发烫的脖颈:“赶紧洗洗吧,咱爹娘说,晌午要带咱们去给十六叔道谢呢。”

井台边的铜盆里,清水映着一张宿醉未消的脸。

周大福望着水面上自己乱糟糟的头发,突然想起昨夜在饭堂,陈淑敏站在马灯下给他递酒的模样——那时她的眼睛比任何星辰都亮。

另外一边周大忠则盯着水中晃动的树影,想起李秀兰蹲在他身边,用手帕擦去他嘴角的油渍,指尖的温度比灶台的火还要暖。

“头疼吗?”李秀兰递来搪瓷缸,里面是泡好的浓茶。

周大忠接过时,摇了摇头:“看来,下次不能喝那么多,现在头还有点痛!”

李秀兰笑骂:“谁叫你来者不拒,不然也不至于这样!”

周大忠连忙保证:“媳妇,你放心,下次不敢了。”

很快到了中午,吃过午饭之后,周大福和周大忠两人,就好像,约好一点,同时来到周益民的家里。

周益民家的雕花木门虚掩着,铜制门环上挂着串晒干的辣椒,在晨光里红得发亮。

周大福和周大忠站在门前,手里的红纸包喜糖被攥得发皱,糖纸摩擦声惊得门楣上的麻雀扑棱棱乱飞。

“吱呀——”门被推开条缝,露出张满是皱纹却笑意盈盈的脸。

周益民的奶奶拄着枣木拐杖,银发在脑后挽成个松垮的髻,蓝布衫上还沾着喂鸡时蹭的谷粒:“大福、大忠啊,你们俩过来是找益民吧?”

“太叔婆好!”周大忠慌忙鞠躬,腰间的钥匙串叮当作响,“十六叔在家吗?我们想跟他道个谢。”

老人往门里让了让,堂屋飘出的艾草味混着槐花香:“益民那小子天不亮就扛着鱼竿往河边跑了。”

周大福把喜糖塞进奶奶手里,红纸包上的“囍”字在阳光里格外鲜艳:“那我们去河边找十六叔!这糖您收着,是咱婚宴上的喜糖。”

老人摩挲着糖纸笑出声:“哎哟,瞧瞧这喜字剪得多俊!你们年轻人办事就是利索。”

河岸边的柳树正甩着新抽的枝条,芦苇丛里传来水鸟的“啾啾”声。

两人踩着鹅卵石往前挪,河水在晨光里泛着碎金,远处的青石板上坐着个戴草帽的身影,钓竿斜斜戳进泥里,脚边的竹篓里躺着两尾活蹦乱跳的鲫鱼。

“十六叔!”周大忠的喊声惊飞了停在钓竿上的蜻蜓。

周益民回头时,草帽檐下露出半截叼着的麦穗,他笑着挥了挥钓竿:“你们俩酒醒了?”

同时还在调侃:“**一刻值千金,舍得这么早就起来!”

两人听到周益民的打趣后,顿时脸都红了。

吱吱呜呜:“十六叔”

周益民没有继续调侃,他知道,凡事都要有一个度,不然就算你是开玩笑,也会变成真的。

河风送来湿润的水汽,周益民的白衬衫被吹得贴在背上,露出隐约的脊柱沟。

他拍拍身边的石头让两人坐下,钓线在水面荡起细小的涟漪:“昨儿婚宴热闹得很,你俩醉成那样,可把新媳妇累坏了。”

周大福摸着岸边光滑的鹅卵石,想起陈淑敏今早给他泡的浓茶,鼻尖突然发酸:“要不是您帮忙,我们哪能这么顺当……”

话没说完就被周益民打断:“既然你们都叫我十六叔,我能不帮忙吗?”

芦苇丛深处传来“哗啦”一声水响,周益民猛地甩竿,一尾银鳞闪闪的鲫鱼在空中划出弧线,掉进竹篓时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周大忠的布鞋。

三人就这样,在河边聊着天,周益民在钓着鱼。

周大福和周大忠两人,经历过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喜欢带着村里,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想学周益民这样。

不过两人知道,根本就不现实,谁叫他们没有像周益民这样的本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