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择日走红 > 第803章 夏天的尾巴

择日走红 第803章 夏天的尾巴

簡繁轉換
作者:宋不留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4 来源:源1

到八月底的时候,陆严河在二十天内,差不多,推荐了九部电影。

这个推荐的频率,甚至到了有黑粉在陆严河的评论区下面留言,说:你乾脆把所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全给推荐一遍算了,好虚伪,中国电影就是被你这种「好好先生」的风气给带坏的。

陆严河直接回他一句:影院正在上映的32部电影,片方确实都来联系过我,希望我推荐,你觉得我是「好好先生」,你可以当我说的话放屁,但建议你说别人放屁之前,先问问自己的屁股是不是香的。

这个人又问:那你32部电影都看过了吗?你不会说这二十天看了32部电影吧?

陆严河:看了21部,怎麽了?有意见?

陆严河充分地体会到,什麽叫做行得正丶坐得直。

腰板够硬,什麽都不怕。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陆严河在表达自己的喜好方面现在挺随心所欲的。

仍然有别的人说:你是陆严河,你确实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不应该随便推荐电影,你要知道,你的推荐是很有含金量的。

陆严河回:我推荐电影的时候,是没有说「这部电影的手持摄影机风格造成了画面对观看不够友好」还是没有说「其实结尾有一点狗尾续貂丶可惜了」?最大的含金量不是我的名字,是我基于我的喜好实话实说,你们看了电影觉得我说得名不副实,自然就不信,我以后再说你们也不信,比如你可以从今天开始就觉得我的推荐一文不值,我接受,好吗?

马上又有人来了,说:大家说这些,出发点也都是希望你爱惜羽毛,是为了你好,为什麽你的戾气这麽大?

陆严河:如果你因为自己兢兢业业丶努力工作丶做出了一个还不错的成就,结果这反而导致了你不过是在休闲的时候多看了几部电影丶多推荐了几部自己觉得有亮点丶值得一看的电影,就被人吹毛求疵地找茬,你的戾气大不大?另外,我不过是解释和反驳了几句,你就开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为我好」的名义问我为什麽态度不好,对我冠以「戾气大」的帽子,你不觉得很双标丶很讽刺吗?

……

陆严河也不是想要追求什麽「活人感」,他就是……怎麽说呢,从出道至今,他确实也没有太去故意讨好过自己的粉丝,包括到现在为止,他都没有任何官方的粉丝后援会,自从解散以后,他就再也不肯接受这个组织。

明星靠粉丝活着,他承认。

但他希望所谓的明星,是靠正儿八经的才华和作品,才拥有明星的光环。

他也希望所谓的粉丝,是因为被这样的才华和作品吸引,所以才「追星」。

无论如何,彼此之间,少一点要求,少一点说教。

陆严河特想说一句话,他也从来没有请他的粉丝怎麽样过,怎麽总有一部份他所谓的粉丝,希望他这啊那的。

-

幸好,大部分人其实都不喜欢「饭圈」那一套。

陆严河跟大部分他的关注者的关系,都是沉默而静水流深的。

欣赏他的才华,欣赏他的作品,他出作品,自己感兴趣,去看看,不感兴趣,这一次就算了。

他推荐作品,大家也是一样的做法。

其实,这就是陆严河想要的明星和粉丝的关系。

彼此之间,谁也别强求。

-

到八月的最后一天,这个暑期档,以总票房98亿收官,让中国的电影市场终于焕发了一次光彩。

其实,说起今年的票房表现,从五月的荷西电影节开始,票房表现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春节档之后,单日票房长期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徘徊,梦回十年前一般的糟糕。

而五月,荷西电影节上百部影片的放映,数十万外国影迷和上百万的国内影迷,都加入了这场电影节的狂欢。

两个星期的时候,充分展现出了什麽叫做「人多力量大」。

在那之后,电影市场就莫名其妙地被点燃了似的,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路人盘忽然又变大了一些,然后,赶上这个暑期档,各种类型的电影让大家对于电影的讨论非常热烈。

「终于不再是之前那种半死不活的样子了,一周都上不了一部有点看头的新片。」

这是很多人的感慨。

「这也是因为各大电影公司这几年被陆严河以小博大的票房看红了眼,都调整了自己的制作策略,开始在之前的大片梦之馀,开始去做中小成本的类型片了,所以,回本压力没有那麽大,不用再精挑细选档期,压在手里不敢上。」

「也不知道九月份会是什麽行情,不知道能不能别崩得太狠。」

大家还是清楚的,过去几个月票房突然一下好起来,有暑期档的BUFF加持。

就在这个时候,灵河忽然官宣,为两部电影定档九月。

一部,是灵河投资丶张哲逸(马来西亚华裔导演)的电影《红舞鞋》。

另一部,是灵河负责国内发行代理的西班牙电影《鬼魅之影》。

前者是剧情片,后者是惊悚片。

尤其是后者,是灵河八月才拿下中国发行代理的电影。这跟陆严河还没有关系,是陈寅做的。

灵河现在在慢慢地开始做国内发行。

陈寅的策略是先用一些「小而美」的外国电影试水。

九月只有一个假期,中秋。

这样的小假期,其实往往不太被电影公司看中。

因为出不了太高的票房。

但是灵河不介意。

因为灵河做的全是预期票房只有1-3亿的电影。

像《红舞鞋》和《鬼魅之影》这样的电影,他们的预期票房甚至只有1000万左右——

只要1000万左右,就可以靠院线票房实现盈利。

当然,这仍然很难。

因为外语片没有中国人熟知的明星,又不是什麽特效大片。

要撬动观众来看电影,其实难度很大。

好在灵河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电影宣传经验。

灵河在这两部电影上面,也没有投入大量的宣传经费和资源。

《红舞鞋》这部电影,灵河全资制作,一共也只花了320万人民币。

这是一部在马来西亚制作丶全马班底的电影。

无论是演员还是制作人员的酬劳,都比中国丶欧美这样的电影制作高地要低很多。

本来,灵河也想为《红舞鞋》送电影节来着。

但是看过片子之后,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不适合电影节。

陆严河看过之后,也是这麽说的。它是《贝利叶一家》《海蒂和爷爷》这样的剧情片,类似于《读者》杂志上的那种温情小故事。

这种片子,虽然是剧情片,却并不文艺——

虽然一开始灵河真的是按照文艺片来给这部电影定位的。

《鬼魅之影》就完全是陈寅的选片团队从全球各地的电影里挖出来的了。

它今年五月才在西班牙上映。

它即使在西班牙,取得的票房也不是多麽破纪录式的。

但是,它的题材丶风格却是中国电影审核能接受的,整体口碑又确实还行,加上洽谈之下,西班牙对于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发行权只要了60万美元。非常符合陈寅的「试水」标准,陈寅就拿下了。

灵河没法儿给这两部电影配套高规格的宣传资源,不然容易赔本。

但是,该有的首映式丶媒体场,一个没少,甚至,灵河还通过提前把两部电影的视频平台播放权卖出去,换取了2天的固屏和预告片推送。

当然,明星的资源也一个没落下。

做了这麽多戏,灵河现在已经不需要陆严河亲自去打招呼。

跟灵河合作过或者即将合作的明星们,都在灵河相熟的人的拜请下,转发了两部电影的预告片。

而灵河从《那些年》和《大海啊我呸》的联动宣传方式获取的灵感,也让他们甚至拉着两部正在拍摄的电影剧组,组织了内部观影场,用作宣传素材。

既宣传了这两部电影,又为灵河自己的新电影做了预热。

这一切都源于陈寅对这两部电影宣传定的调子——

没钱,没名,没明星,但电影有内容,质量不错,尽可能地打开知名度,让更多的目标丶潜在观众,知道这两部电影。

-

陆严河出发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时间是9月5日,《红舞鞋》在国内上映的时间是9月8日。

陈寅安排了陈钦带着《红舞鞋》一起去威尼斯,一是在威尼斯为这部电影举行特别放映,二是卖片。

跟着徐天明和陈寅做了几年之后,陈钦现在已经从最开始的小法务,慢慢接手更多的公司业务,比如卖片。

陈钦是学法律的,英语水平又很好,加上琳玉对电影的热爱到了如数家珍丶以至于他跟着耳濡目染的地步,他做这一块工作,还挺上手的。

但这还是他第一次独立卖片,以前都是给人打下手。

徐天明的精力完全放在公司的几个头部项目上,《红舞鞋》这种小项目,徐天明就全部交给陈钦了。

陆严河也没有想到,自己这麽多个同学,最后竟然是陈钦跟他的电影公司交集最深。

但是,陈钦干得还挺好的。

当然了,正常情况下,他的同学也不至于干得不好。

除了李鹏飞,都是学霸。除非本身是个只会读书的「读死书」性格,或者是个本身就很摆烂的人,不然,在一个正常的丶良性的工作环境里,真的很难干得不好。

像《红舞鞋》这种电影,要做IP式的版权衍生改编,其实很难,顶多是被其他的影视公司瞧上,进行翻拍,或者改编成剧集。这也是徐天明不自己亲自负责这部电影的原因。

《红舞鞋》在马来西亚当地的发行,保留在导演和制片自己的电影公司手上。除此之外,这部电影三十年内,版权都在灵河手上。

陈钦因为是第一次独立负责销售一部电影,他没有想着「捞一笔就走人」,而是很认真地做了各种准备,包括宣传册丶知名电影人推荐语等等。

包括《红舞鞋》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特别放映,都是陈钦主动策划才获得陈寅同意的。

光是这一场特别放映,就需要额外支出5万元人民币。

对于灵河关于《红舞鞋》的定位来说,这笔钱,其实没有必要出——

毕竟这部电影很难在威尼斯获得关注。

-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一件事,那就是一部电影,为什麽不想方设法地让自己被更多片商看到,被更多人看到。

放到华语电影上来说,很多人也疑惑,虽然国际市场对于华语电影不太买帐,可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有总比没有好,为什麽很多中国电影,根本没有尝试要去海外放映,或者直接上流媒体,出DVD?

有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电影去海外找买家,不是你拎着电影去就行了。

交通丶住宿这些成本,你得承担。外语字幕,甚至是配音,你得提前做好。来回沟通丶谈判丶合同拟定,等等,这都是前期成本。

在很难卖出去或者卖也卖不出一个高价的情况下,电影公司会愿意先支付这麽多的成本,去赌一个海外销售的「可能性」吗?

为什麽很多发行代理公司能够在电影公司和发行公司之间存活?

其实就是把电影经纪这个工作集约化了。

一次性带着十部丶二十部电影去销售,节约各方面的成本,还能够提高成功率,总有那麽几部是能被看上的吧?

更多的细则五花八门,大概情况就这麽回事。

而《红舞鞋》就这麽一部电影,能被陈钦带着去威尼斯,一是灵河需要用这个片子去「历练」陈钦,培养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销售员」,二是这一次陆严河正好要去威尼斯,参加《定风一号》的宣传,所以,《我的野蛮女友》和《假如爱有天意》这两部他编剧的电影,也会到威尼斯做宣传和销售——某种程度上,陈钦也不是专门带着《红舞鞋》一部电影去的。

-

陆严河好奇地问过陈钦。

「你为什麽想要到威尼斯推销这部电影?」

在陆严河看来,《红舞鞋》这部没有名导丶没有明星丶题材风格都比较「不出彩」的电影,不太适合到电影节的市场找买家。

陈钦有些腼腆地笑,很不好意思似的,说:「其实,除了推销这部电影,我自己有一个私心。」

「嗯?」

「这是我第一次独立来销售电影,我也要推销我自己。」

陆严河马上明白了。

对《红舞鞋》来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交易平台。但对于一个电影销售人员来说,这样的平台,是世界最顶尖的。

陆严河给他竖大拇指。

-

陆严河一点儿也不介意大家在公司的平台上,把自己「做大做强」。

讲句实话,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利用平台让自己同时得到进步,也难以把工作真正做好。

像陈钦这种做法,恰恰是陆严河最欣赏的。

-

到了威尼斯,陆严河才知道,原来宁致远导演也和周宇宁一起过来了。

正好跟陆严河同一天到达,只是不在同一个航班。

他们带着《县老爷快跑》来威尼斯展映,同时卖片。

《九阴》这部武侠片的海外销售成绩在华语片中,算是很好的。当然,中国武侠片在国际上一直不愁买家,只是价格没有黄金时期那麽高了而已。这个类型有着非常稳定的观众。

《县老爷快跑》的国际海报上,写的也是《九阴》导演宁致远的新作。

而另一个名字,则是「江军」。

海报上,是周宇宁丶刘孜和江军三个人的脸「三分天下」。

刘孜凭藉《龙门客栈》,在国际影坛上有一定知名度,江军就更不用说了。

正是因为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算得上华语电影里的「国际影响力阵容」了,所以,对于这部电影的海外发行表现,还是挺寄予厚望的。

其实像这种风格鲜明又高度统一的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挺有市场的。

「他们会出席《定风一号》的首映式吗?」陆严河见到刘毕戈以后,问。

刘毕戈说:「会,唉。」

「唉?」陆严河一愣。

刘毕戈:「本来龙岩那边还不太想邀请他们来?」

「为什麽?」陆严河震惊地问。

对于《定风一号》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亮相来说,现场的星光当然是越闪耀越好。

更不用说,他们本身也是很有影响力的电影人。

刘毕戈说:「说出来我都觉得贻笑大方,龙岩那边觉得,他们是来卖片的,邀请他们来出席丶走红毯,会被他们蹭热度。」

「……」陆严河忍了半秒钟,把「鼠目寸光」四个字给忍了下去。

刘毕戈搓了搓自己的手,双手伸出,放到陆严河的肩膀上,说:「严河,祝我们这一次继续拿奖。」

「好。」陆严河点头,笑,「你的电影公司已经正式成立了吧?」

「是的。」刘毕戈点头,「这件事我都还没有跟你说呢,你后面的情况不知道,他们对于我只给他们留了15%的股份入股,很不满意,尤其是在知道你的股份以后。」

陆严河:「理他们作甚,事儿多眼儿浅还喜欢哔哔赖赖。」

刘毕戈:「我是担心他们回头可能会当你的面抱怨。」

「随他们抱怨吧。」陆严河冷笑,「反正他们这样的操作,我也已经习惯了,上一次他们那个宣传总监搞我,他们为了缓和关系,出了一笔血,他们要是认为继续出血没关系,也行,那就继续这样好了。」

刘毕戈:「反正,《焚火》第三部你也还是会拍。」

「嗯。」陆严河点头,「有始有终,这是对这个系列的影迷负责,但拍完《焚火》第三部以后,我对龙岩可以敬而远之了。」

刘毕戈:「其实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麽他们在跟你的合作中,没有给予你应有的尊重。」

「龙岩不就这样,我也好,你也好,都是在还没有这麽强势的时候,就开始跟他们合作了,所以,就算不管现在什麽情况,他们对于我们的态度,仍然潜意识地带着一股我们是愣头青的轻蔑咯。」陆严河说,「算了,随他们吧,你拿他们也没办法,他们不尊重归不尊重,但人尊重电影制作,我就算想诅咒他们倒闭,好像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乾脆以后他过他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

刘毕戈点点头。

陆严河问:「那你从下一部电影开始,是不是就可以完全地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来做了?」

「哪能呢,就算我有自己的公司了,但龙岩一样是股东,而且,不出意外的话,我下一部电影的投资,还是他们主投。」刘毕戈摇摇头,「只能说,我的主动权变大了一点而已。」

陆严河:「龙岩在发行这一方面确实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你暂时也还需要他们。」

陆严河说的是暂时。

刘毕戈会意一笑。

-

陆严河这一次来威尼斯,只待三天。

因为后面他要去一趟美国。

至于《定风一号》剧组是否会收到召回通知,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因为行程紧张,本来陆严河这一次过来,是没有答应任何媒体接受专访的。

但是,他在酒店刷手机新闻的时候,看到有很多媒体都在抱怨,这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虽然出席的大咖很多,但每个人都是来去匆匆,愿意接受专访的一个没有,甚至愿意出席媒体采访相关行程的都寥寥无几。

陆严河一愣,为什麽会这样?

陆严河把自己看到的这个新闻发给了陈梓妍,问,这是怎麽回事。

陈梓妍说,这是因为北美的多伦多电影节就在一周后,很多欧美的大咖都匆匆地要赶去多伦多,参加那边的电影节。

对于北美的影响,多伦多电影节要比威尼斯电影节大多了。

陆严河恍然。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近这几年,越来越难做。

从电影上来说,有多伦多电影节这样一个前后脚的竞争对手跟它抢参展电影。从电影节现场的星光来说,又有很多明星要被抢走。

难怪这几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呈下滑趋势。

背靠北美市场,多伦多电影节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威尼斯有一场硬仗要打。

不过,了解了这些背景信息之后,陆严河倒是理解了媒体们为什麽会这麽不满,甚至都公开抱怨了。

媒体来威尼斯又不是来看电影的。

人家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需求,人家不是跟影评人一样,看完电影就可以直接回家写稿子了。

你们这些明星大咖们不接受采访,他们哪来的素材?哪来的稿子?(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