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离婚开始的文娱 >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从离婚开始的文娱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簡繁轉換
作者:会发光的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7 17:02:01 来源:源1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第1/2页)

洛杉矶的清晨总是裹着一层薄雾,像给这座电影之城蒙上了层朦胧的面纱。

但科林导演的办公室却像被扔进了火球,燥热而混乱,空气里弥漫着咖啡泼洒后的焦糊味和水晶碎裂的冷光。

他死死盯着电脑屏幕上国际文化中心的票房榜单,指关节因为用力攥着鼠标而泛白,指缝间渗出的冷汗顺着键盘缝隙往下滴,在黑色的按键上晕开小小的水痕。

《红色星球》的名字蜷缩在榜单最末端,那个刺眼的“15”像枚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眼前发黑,

首日票房仅八百万美元,连《星际穿越》的零头都不到,在十五部同期影片里稳稳垫底,像个被遗弃的孩子。

“这不可能!”科林猛地将笔记本电脑扫到地上,铝合金外壳撞击大理石地面的脆响惊得窗外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撞在玻璃上发出“咚”的闷响。

电脑屏幕在地毯上裂出蛛网般的纹路,那些交错的裂痕正映着他扭曲的脸,将他的愤怒和不甘切割成碎片。

“我们有最顶尖的特效团队!工业光魔的首席设计师亲自操刀!有奥斯卡影帝加盟!片酬花了两千万!怎么会输给一个华国导演拍的破科幻?”

办公桌上的水晶奖杯被他一把扫到墙角。

那是他三年前凭《火星救援》拿的最佳导演奖,底座刻着的金色名字在晨光中闪着冷光。

此刻却摔得粉碎,碎片溅到咖啡机旁,在不锈钢表面划出细碎的划痕,像在嘲笑他的狼狈。

助理刚泡好的蓝山咖啡泼在意大利真皮沙发上,褐色的液体顺着昂贵的鳄鱼纹面料往下淌,留下丑陋的痕迹,像一道道凝固的血。

“宣传!我们需要更多宣传!”

科林扯着自己的金发,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声音嘶哑得像砂纸摩擦生锈的铁板。

“让公关团队联系所有媒体,我要告诉全世界,《红色星球》才是真正的硬核科幻!那些喜欢《星际穿越》的都是不懂科学的蠢货!”

他的经纪人在电话那头欲言又止,声音像被捏住的气球:“科林,没用的……观众对我们的评价全是‘特效堆砌’‘剧情空洞’‘浪费影帝演技’。我们追加的三百万宣传费,投在社交媒体上连浪花都没掀起,评论区全是‘不如去二刷星际’的嘲讽……”

“闭嘴!”科林咆哮着挂断电话,听筒被他狠狠砸在墙上,塑料外壳裂开一道缝。

他抓起桌上的剧本狠狠砸向墙壁,剧本封面的“红色星球”四个字被撞得凹陷进去,烫金的字体剥落下来,像他此刻剥落的信心。

他想起三个月前对着媒体记者放的狠话:“谭越?不过是个拍情感片的,懂什么科幻?他知道火星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吗?”

现在那些话像回旋镖,带着呼啸的风声,狠狠扎进他的心脏,疼得他喘不过气。

他颤抖着手点开社交媒体,#红色星球扑街#的话题已经冲上热搜第十七位,后面跟着个刺眼的“笑”的标签。

网友们的评论像淬了毒的针,密密麻麻扎进他的眼里:

“特效确实牛,火星地表的细节能看清石头纹路,但看完像吃了顿全是添加剂的快餐,撑得慌却没营养,现在还反胃。”

“对比《星际穿越》才知道,好科幻不是看飞船多炫、爆炸多响,是看能不能让人掉眼泪。我妈看《星际穿越》哭了三次,看这个全程玩手机。”

最扎心的是条来自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工程师的评论,获赞量已经破万。

“作为参与过火星车项目的工程师,负责任地说:火星大气密度计算错误,沙尘暴的物理形态完全不符合观测数据,连最基础的设定都偷懒,还敢吹‘硬核’?建议科林导演先补补《行星科学导论》。”

科林瘫坐在意大利进口的办公椅上,真皮座椅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办公椅的滚轮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像指甲刮过玻璃。

为了抢在与《星际穿越》一起上映,他把后期制作周期从六个月压缩到三个月,特效团队通宵赶工,程序员累得在电脑前流鼻血。

剧本漏洞用“宏大场面”掩盖,逻辑硬伤靠“观众看不出来”自我安慰。

影帝的台词被改得前后矛盾,气得老戏骨摔了剧本……

当时他还得意地对制片人说“观众只看特效,谁在乎剧情”。

现在才明白,观众要的从来不是炫技,是能装进心里的故事,是能让他们记住的人。

办公室门外,年轻的场记艾米抱着文件夹,吓得大气不敢出,后背紧紧贴着冰凉的墙壁。

门板传来的震动让她手里的文件夹都在抖,塑料夹页发出“咔啦咔啦”的轻响,里面是《红色星球》的补拍申请。

特效总监昨天刚提交的,说有三个镜头的物理逻辑错误太明显,比如飞船着陆时的反冲力计算错误,明眼人一看就假,必须重拍。

“还不是自己急功近利。”艾米在心里嘀咕,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文件夹边缘,把塑料皮抠出了几道白痕。

她记得第一次开剧本会时,科林把谭越的《楚门的世界》贬得一文不值。

当时他翘着二郎腿,手指敲着桌面:“情感?那是文艺片的玩意儿,科幻就要炸!要爽!要让观众看完觉得‘哇哦’!”

可他忘了,《楚门的世界》全球票房比他所有电影加起来还高,而且多年后还有人讨论,不像他的片子,上映两周就没人记得。

走廊里传来其他工作人员的窃窃私语,声音压得很低,却像蚊子一样钻进艾米耳朵:

“听说科林把剪辑师骂哭了,可那剧本本来就有问题,前后逻辑都对不上,神仙也剪不好啊……”

“可怕的不是粉丝,是人家确实拍得好啊——昨晚我去看了《星际穿越》,散场时全场鼓掌,持续了快十分钟,这在好莱坞都少见,观众是真的被打动了。”

艾米偷偷瞥了眼紧闭的办公室门,里面传来玻璃杯摔碎的声音,紧接着是科林压抑的低吼。

她叹了口气,抱着文件悄悄离开。

补拍申请大概是用不上了,这部电影的命运,从科林决定“速度优先于质量”的那天起,就已经写好了结局,像本被剧透的,再翻下去也只剩失望。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第2/2页)

京城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在王乐天的书桌上投下细长的光带。

王乐天拿起电动牙刷,薄荷味的泡沫在嘴里泛起时,脑海里却在回放《星际穿越》的镜头。

库珀告别女儿时后视镜里的黄色连衣裙,像朵倔强的向日葵在风中摇晃。

五维空间里无数个重叠的书房,时间在那里变成可见的实体。

老年墨菲抬起头说“是爸爸”时的泪光,在皱纹里闪着像星星……

这些画面像刻在脑子里,每个细节都值得反复琢磨,像颗含在嘴里的糖,越品越有味道。

“再去看一遍。”

他漱完口,语气坚定地对自己说,吐掉的水在水池里打着旋。

昨晚写完初稿后,他总觉得漏了什么。

那些隐藏在硬核设定下的东方哲学,比如库珀飞船里的紫砂壶,在太空中依然泡着茶,是漂泊里的安稳。

比如墨菲房间的“宁静致远”书法,在末日背景里格外醒目,是慌乱中的定力。

这些符号像密码,需要在大银幕上再解码一次,才能读懂谭越藏在镜头里的心思。

他打开衣柜,选了件灰色风衣。

这是他写重要影评时的仪式感,布料已经有些磨损,袖口磨出了细细的毛边,却被熨烫得笔挺。

电梯里,王乐天刷着手机。

《星际穿越》的二刷三刷话题已经传开,超话阅读量破了五亿,网友们在分享新发现,像在寻宝:

“二刷才注意到,库珀飞船的编号是‘天宫-7’,致敬华国航天!细节控狂喜!”

“墨菲书架上摆着《论语》,翻开的那页是‘父母在,不远游’,原来导演早埋下了‘孝道’的线索,难怪库珀最后一定要回家!”

“五维空间的镜头里,有一闪而过的春节对联,上联是‘一元复始’,下联是‘万象更新’,太细节了!在末日里藏着对新生的期待!”

他想起昨晚写的初稿结尾。

“《星际穿越》的伟大,不在于它让华国科幻站上世界舞台,而在于它让世界看到,华国的宇宙观里,科学与人文从来不是对立的,探索星空与守护家园,本就是一体两面。”

现在看来,还得再深化。

这部电影的每个帧,都在诉说“华国叙事”的独特魅力,用东方的温柔讲了个宇宙级的浪漫故事。

......

影院的检票员认出了王乐天,笑着递过3d眼镜,镜片上还带着新开封的塑料味:“王老师又来二刷?今早好多人带着笔记本来看呢,都说第一遍光顾着哭了,好多细节没注意。”

放映厅里已经坐了不少人,比昨天的首映场还热闹,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和奶茶的甜香。

前排的几个大学生举着相机,对着银幕拍摄开场的宇宙镜头,快门声像细密的雨点。

后排的老爷爷戴着放大镜眼镜,手里拿着孙子写的“观影知识点”,纸张边缘被翻得卷了起来。

灯光暗下来时,王乐天翻开笔记本,钢笔在指间转了个圈。

当库珀的飞船冲破大气层,引擎喷射出的淡蓝色火焰照亮了屏幕,他在本子上快速写下:“引擎火焰颜色——淡蓝色,符合液氧甲烷燃料的特征......”

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轻得像呼吸,怕打扰了这份沉浸。

五维空间的戏让他再次红了眼眶,这次他没忍住,掏出纸巾擦了擦眼角。

这次他注意到库珀疯狂寻找的那个特定时刻。

墙上的日历显示是墨菲十岁生日。

而他因为执行任务缺席了派对,女儿在门口等了他整整一天。

这个细节昨晚没注意,此刻却像重锤砸在心上:原来最想穿越时空回去的,不只是弥补拯救世界的遗憾,是想回到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告诉那个趴在门框上的小女孩“爸爸回来了”。

散场时,王乐天站在海报前,看着邓高飞饰演的库珀望着地球的眼神。

那里面有思念,有愧疚,有失而复得的珍重。

他忽然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能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对亲情的眷恋,对家园的牵挂,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而谭越的高明之处,在于用东方的含蓄表达,把这份情感藏在硬核科幻的壳里,像粽子,剥开层层粽叶,才见最香甜的米,软糯里裹着家的味道。

王乐天回到家,泡了杯浓茶,茶叶在热水里舒展,像一颗颗绿色的星星。

指尖在键盘上飞舞,敲击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像在谱写一首关于电影的诗。

窗外的阳光越发明媚,照在他的笔记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在发光,每个字都带着温度。

“当西方科幻还在纠结‘人类是否孤独’时,谭越已经用《星际穿越》给出了东方答案......”

他想起科林的《红色星球》,满屏的爆炸和炫技,飞船撞火星、机器人打斗、岩浆喷发,却像个没有灵魂的空壳,看完只记得“好吵”。

或许,这就是差距。

一个在炫“我们有多强”,用特效堆砌出虚假的强大。

一个在说“我们为何出发”,用情感勾勒出真实的柔软。

初稿完成时,天边已经泛起晚霞,橘红色的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给电脑屏幕镀上了层暖色。

王乐天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把文章标题定为《从黑洞到书房:谭越的宇宙里,爱才是最硬的科幻》。

他知道,这篇文章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能让更多人明白,《星际穿越》为什么值得被反复观看,反复铭记.

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是一个民族用自己的方式,与宇宙对话的开始,温柔而坚定。

王乐天望着窗外的星空,城市的光污染遮不住最亮的那颗星,天狼星在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着清冷的光。

他想起谭越在采访里说的话:“电影就像星星,有的靠反光发亮,蹭着别人的热度;有的自己会发光,用真诚和才华照亮夜空。”

显然,《星际穿越》属于后者。而这样的星星,华国电影界,正需要更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