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右裡也道:「末將天傷軍也已經做好迎戰準備。」
趙虎聽得這話,在旁邊笑眯眯,「苗伯伯,您就別跟我們來搶這次機會了。」
苗右裡登時臉紅脖子粗,「你這莽貨,想要說我老便直說便是。以前怎麼不見得你這麼客氣的叫我苗伯伯?」
趙虎卻只是呵呵笑。
他和趙大、苗右裡都是軍機省鎮守長沙的將軍,難免要經常親近,所以說話也頗為隨便。
趙大卻還嫌將苗右裡刺激得不夠,在旁邊道:「苗伯伯,您不會覺得您的天傷軍是俺們飛龍軍的對手吧?」
苗右裡眼睛都瞪圓了,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能氣呼呼道:「你們兩個混球!」
天傷軍雖是禁軍,卻還真不是飛龍軍這特種部隊的對手。
這幾年,趙洞庭將最好的軍械、最精良的士卒都填補到飛龍軍裡,光是起點,飛龍軍就要比其餘軍隊高得多了。
哪怕是其餘禁軍中的那些特種部隊,若論單兵作戰能力,現在怕也沒法拉出來和飛龍軍士卒過招。
趙洞庭聽著隻哭笑不得。
這些傢夥怕是在長沙閑的時間太長,自己這都還沒有說什麼,他們倒是先爭起來了。
不過也是,算算時間,除去那次張玨征邕州的內戰不算的話,大宋已經兩年半有餘大規模作戰過了。
趙大、趙虎這些人都是在雷州時跟著自己殺出來的,怕是早就心癢難耐。
武將不是文臣,沒有仗打,他們心中難免覺得空虛。
「都住嘴。」
趙洞庭沒好氣瞪著趙大、趙虎兩人,「你們兩個莽貨,苗將軍怎麼說也是你們長輩,再這麼言行無忌,就給朕滾出去。」
趙大、趙虎兩人明明知道趙洞庭只是半開玩笑,卻也不禁是縮了縮脖子,不敢再說。
苗右裡則是有些得意地沖著這哥兒兩眨了眨眼睛。
論年紀,論資歷,他的確是比趙大、趙虎兩人要深得多。甚至在各大禁軍之中,也就只有文天祥、張玨等少許人能和他拚資歷。南宋還未滅時,他可就已經是殿前司的萬夫長了。
趙洞庭眼神落到苗右裡身上,又道:「苗將軍,朕著你即刻點將整軍,兩日之內出發前往重慶府。你是朝中老將,朕封你為鎮西副帥,大宋國土西面之戰,由你和嶽元帥統籌。嶽鵬年紀尚幼,難免衝動,你要在旁側好生看著他,若是勸不住他,便傳信給朕,讓朕定奪。」
「末將領命!」
苗右裡眼中登時放出光來。
上回去奪重慶府被嶽鵬搶先,他沒能前往。這回,他總算是不用再呆在長沙城內了。
「皇上,那咱們飛龍軍……」
趙大、趙虎兩人卻是有些急了。
他們是大宋最為精銳的軍隊,可看這情形,皇上似乎要讓他們鎮守長沙城啊!
而這時,趙洞庭的眼神便落到他們身上,道:「趙大、趙虎,你們二人率領飛龍軍稍等十日,等這潭州的糧草齊聚,你們再運送糧草前往重慶府。到得重慶府以後,便聽從嶽元帥和苗副帥的指揮。不滅蜀中白馬軍,不必回來見朕。」
「運送糧草?」
趙虎瞪大了眼睛,「皇上,你讓咱們飛龍軍押運糧草?」
他無疑覺得趙洞庭這太過大材小用。
趙大也是滿臉心不甘情不願。
運送糧草那是各地守軍的事情,什麼時候輪到他們飛龍軍了?
苗右裡自是比他們兩看得要深遠些,微皺眉頭,道:「皇上,您這是要讓飛龍軍偽裝前往重慶府?」
趙洞庭瞪了趙大、趙虎兄弟一眼,點頭道:「正是,飛龍軍名聲在外,是我朝最為能征善戰的軍隊。若是大張旗鼓往重慶府,便會讓得蜀中白馬軍格外小心謹慎,到時候想要打敗他們也就不再那麼容易。而由飛龍軍運送糧草過去,一來可以將軍中槍械盡皆隱藏起來,其二,也可以混淆視聽。朕會抽調潭州守軍到飛龍軍軍營中操練,營造飛龍軍鎮守長沙的假象。」
大宋在蜀中、大理等都有探目,可以想象,他們在大宋國內也定然有耳目。
趙洞庭不想讓得飛龍軍這大殺器太早就露出意圖。只有如此,才可能打蜀中白馬軍個出其不意。
趙大、趙虎聽得這話,便又是喜滋滋起來。撓撓頭,也不覺得自己沒想到這點有什麼不妥。
他們兩個本來就不屬於那種運籌帷幄的儒將。
而苗右裡眉頭卻是皺得更深,「皇上,若是天傷、飛龍兩軍都往重慶,那這長沙……」
長沙乃是皇城,但沒了天傷軍、飛龍軍,便只剩下守軍和皇宮禁衛。這由不得他不擔心皇城的安危。
趙洞庭輕笑,「苗將軍難道還擔心蜀中或是大理的軍隊能夠長驅直入,奇襲長沙不成?」
「可……」
苗右裡遲疑道:「若是他們衝破前線大軍,以國內各地守軍怕是擋不住他們。到時候皇上……」
趙洞庭擺擺手,「縱是他們得以侵入我大宋疆土,想要打到這長沙來總是要些時間的,朕還有足夠時間可以應對。」
苗右裡瞧趙洞庭神色便知道他是主意已定,便不再說什麼。
想想,那些敵軍想要長驅直入到大宋腹地長沙也的確不是容易的事。長沙可不像臨安那般,離著國境線不遠,且還沿海。
又過兩日。
苗右裡率著天傷軍離開長沙,徑直向著重慶府而去。
大軍浩浩蕩蕩。
長沙城外不知道多少百姓揮淚相送。這些人多數是那些禁軍士卒們的親人朋友,而此別,不知道此生還能否再重逢。
軍人是種榮耀,但這種榮耀,卻是通過付出才能換回來的。
他們在享受這朝廷給與他們的榮耀、地位的同時,也必然要承擔著相應的責任。
年近六十的老將軍苗右裡,出征!
而也是在這日,從宮外又有密信傳到皇宮之內。
趙洞庭在禦書房看過密信以後,拍案而起,「果然打的是這樣的主意!」
大理也有異動。
大理皇城禁軍和各府各鎮守軍兵分三路,向大宋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