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夫等人聞言都露出驚訝之色來。
王文富道:“皇上,您剛剛說由首閣大臣掌國家大小事務?”
趙洞庭笑著點點頭,“是的。”
“臣有異議!”
王文富當即道:“國有君主,豈能另由他人掌管國家大小事務?如此,皇上您的威信何以保持?”
陳文龍等人也都是十分詫異地看著趙洞庭。
在他們想來,皇上這又是想偷懶了。
皇上什麽方面都好,唯獨大度得太過分了。又或者說,是太懶了。
這回可是有些過分了。
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們沒法接受趙洞庭的這種想法。在他們看來,這很可能給大宋帶來不安定的因素。
當然,他們的這種擔憂並不是多余的。
若是趙洞庭直接什麽都撒手不管,那以後難免會出現類似於“黃袍加身”的事情。
只要是首閣大臣的威望超過帝王,那就很可能取帝王而代之。
趙洞庭卻仍是笑眯眯的,“愛卿且聽朕說完嘛!朕打算在此屆明鏡台大會推出任期制度。凡是我朝官員,三年為一屆,除去貪贓枉法等需降職、革職的不論,其余一概三年進行大考一次。內閣官員及朝廷正、從一品大員由明鏡台重新進行選舉,其余官員則進行一次大考,升遷、平遷、降職等等皆以大考成績為準。一人在同一官職上最多連任兩屆,在同一官階上最多連任五屆。”
陸秀夫等人好半晌都沒回過神來。
趙洞庭之前設立明鏡台,他們就已經很吃驚了,而現在,趙洞庭的方式比之前還要更超前了。
以明鏡台選舉內閣重臣,再以內閣重臣治理國家。這在以前歷朝歷代,是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
看起來,好像是明鏡台替皇上分擔了選拔、任命大臣的職責,而內閣,則是替皇上分擔了治理政務的職責。
皇上自己倒是輕松了。
但是,這種安排又好像看不出什麽漏洞來。
最後還是王文富問道:“那皇上您平時做什麽呢?”
趙洞庭道:“朕自是把握大宋主要的發展方向,監管內閣,再就是統管明鏡台了。”
陸秀夫苦笑,“皇上的意思,是具體的國務都交給內閣處理嗎?”
趙洞庭道:“朕也只是凡人而已,即便勤於政務,一日又能處理多少政務呢?而且,朕若一言定國務,是難免會出差錯的。”
他輕輕歎息一聲,“朕也知道皇權之重要,但為了大宋未來之發展,朕必須得把權力交出去。大宋,需要諸位愛卿和朕協力來管理、發展啊!”
陸秀夫等人都是神色複雜。
他們這會兒也覺得趙洞庭說得在理,只是一時之間,還是難以接受。
趙洞庭又說:“朕現在雖然年富力強,但待朕老了呢?甚至……諸位誰又能保證後繼之君會是個明君呢?有明鏡台,有內閣,總不至於發生一帝昏庸便毀一國的情況。朕永遠都不希望再看到有鐵蹄踏得這山河破碎的情況發生了。”
屋內良久都沒有聲音。
過好陣子,陸秀夫說:“皇上,臣以為……首閣大臣之製,還是等任期之製先推行出來再做定奪,如何?”
他想先看看任期制度能不能替大宋選出來絕對可靠的內閣大臣。
只有明鏡台能夠選擇出絕對靠譜的內閣大臣,如此,皇上把處理國務的權力下放後才不會出大亂子。
他不敢保證人人都能像他們現在這些人這樣,他們能為大宋嘔心瀝血,但是,以後的官員可不見得會有這種覺悟。
畢竟,他們是從戰火硝煙中走過來的,經歷了大宋最困難的時候。
趙洞庭倒也沒急著這就要把全部的擔子都卸掉,順勢點點頭,“如此也好。”
他同樣想先試試任期制度能不能成功在大宋推行下去。
這種超前的想法,在大宋實施,還只能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陸秀夫又道:“那皇上是打算在這次明鏡台大會便提出來任期之制度嗎?”
趙洞庭微微一愣,這才想起已是五月,馬上就要到召開明鏡台大會的日子了。隨後點點頭,“事不宜遲,就這次提出來吧!”
緊接著又說:“此次以後,明鏡台大會便改為三年一次吧!年年召開,難免太耽誤明鏡們的時間了。”
“皇上聖明。”
一直在人群中沒用說話的溫慶書聽著這話,突然冒出來一句。
她其實早就想提出來這事,只是趙洞庭一直沒有在宮裡。
這年頭車馬並不發達,那些離長沙太遠的明鏡們,一年有大部分時間都在趕路。
而且,實際上明鏡台也並非每年都有大事。有些時候,她主持明鏡台大會,都不知道該講些什麽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