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過去半月有余了,怎麽一絲動靜都沒有?
“是誰負責拆遷的,把人給我叫來!”秦墨也是有點上火,詔令都發出去了,雖然來得老師不算多,但也算是個好開頭。
他計劃是七天內動工拆遷,除了補貼款之外,還要分房子。
這一塊地很大,足夠建個三千套獨門獨戶的房子,還可以建筒子樓。
弄個六千套不成問題。
拿出三分之一補償原始住民,三分之一分配,剩下的三分之一留著,以備不時之需。
他要把這裡打造成一個類似前世通天苑那樣的地方。
很快,管理動遷的戶部郎中,王安連忙跑了過來,“戶部郎中王安,見過秦郡公!”
“你是王家人?”秦看著王安,臉色非常難看,“你管動遷,大半個月了,一套房都沒拆動?”
王安苦著臉道:“郡公,下官的確是王家人,但不是下官不願意動,實在是動不了,這一坊有住戶一千二百余戶,朝廷命官,勳貴,就有百余.......”
“有這事?當初不是說了這一塊地沒有勳爵嗎?”地是李世隆劃的,而且那時候他老爹暫代戶部尚書,也不可能坑他。
“之前是沒有的,但是後面就冒出來了。”說到這裡,王安就不敢繼續說了,而是說道:“這裡,離駙馬街就一街之隔,那邊的貴人都在鬧,說動遷了這邊,風水就不行了。
您也知道的,那邊都是公主駙馬,您自個的海底撈也在那一塊,越王也明令禁止,不能強拆暴征.......”
“你說說看,勳貴都有那些,有哪些公主駙馬摻和進來了。”秦墨說道。
王安心想,這件事他是管不了了,讓秦墨自己頭疼去吧,“郡公,要不您稍等片刻,下官謄抄下來,如何?”
“嗯,寫出來吧,不過,你們王家沒有在這裡搞事?”
“郡公,哪敢啊,您又不是不知道,我們家主一心都想把自家嫡女嫁給您!”王安都無語了,又不是不知道秦墨的狗脾氣,再挑釁他,非炸死他們不可。
“嗯,我不缺女人,但是還缺個婢女,你抽空告訴你們家主,願意,就讓他把女兒送我家來當個丫鬟,不願意就算了,不強求!
我這個人,非常好說話的!”
王安咽了咽口水,乾笑道:“好,一定!”
很快,王安就把憑空多出來的勳爵寫了下來。
秦墨拿起來一看,笑了。
大半都是各個公主府上的,當然,勳爵也有,其中最讓秦墨意外的是,周國公。
呵,有意思,周弼府上的人也過來分一杯羹啊。
這家夥跟陛下帶點親,但也就是邊緣人物。
知道城南要開發,要補償銀子,這就過來打秋風了。
“原本動遷要多少銀子,度支(戶部四部之一,管財稅錢谷)有做預算嗎?”
“現在這一坊的百姓都被人挑唆了,不允許我們丈量土地,原定一畝是給他們一千兩銀子,外加兩套房子。
在交房前,每個月給付十兩房租。
如果不足一畝,就按照一畝來補。
八成以上是不足一畝的,不過具體還要測量才知道!”
秦墨在心裡算,這一塊地沒有什麽大宅門,
至多也就是個兩進的院子,補貼個兩三千兩,六套房子。 但是絕大多數,能有個半畝已經很了不起了,大部分,都是一二百平。
所以拆遷對他們來說是有好處的。
這麽算下來,單單是房屋補貼就要百萬兩銀子,工期為其半年,每戶還要支付十兩,這又是五六萬兩。
哎,建房子也需要個幾十萬兩銀子。
這麽一算,二百萬兩就沒了。
朝廷給的二十萬兩幫扶,基本上沒多大屁用。
秦墨歎了口氣,這就難搞了,只能拿一部分出來賣了。
不過還是先把動遷的問題解決了。
把名單收起,秦墨對王安道:“把人撤了吧,別在這裡死磕了,既然南城不讓開發,咱們就去西城,那邊拿地便宜。
就讓他們乾瞪眼吧。”
王安愣住了,“啊,秦郡公,西城那邊可沒有南城這麽富裕,那邊可都是窮人堆。”
“拆遷一下不都有錢了?”秦墨笑了笑,轉身就走了。
秦墨既然發話了,王安也隻好把這邊的人全都撤走。
他們撤走沒多久,這一片坊區很快就傳開了。
“哎喲,這下好了,秦郡公要放棄這邊了,我的一千兩銀子,兩套房子!”
“天殺的,誰不知道秦墨對百姓好啊,那都是言出必行的,就我們家這兩間破瓦房,也就地基值錢點。”
很多人都罵開了, 不過他們也隻敢躲在背地裡罵。
說實話,誰都看得出來,這一次拆遷他們是賺錢的,只要點頭,每家每戶就能先拿一半的安置款。
一千兩,都足夠一家六口人用幾十年了。
多出來的房子,完全可以用來給子孫娶媳婦兒用。
這是多好的事情?
但是沒辦法,那些貪得無厭的勳爵和公主府裡的公主駙馬出價,收購了許多房子,就為了抬高價呢。
一開始,他們也想跟著一起多賺點。
誰曾想,秦墨不玩了,去西城了。
很快,周國公家兩個公子就收到了消息,“大哥,不好啦,秦憨子讓拆遷隊離開南城了!”
周小爽急匆匆的跑進家。
正在涼亭喝酒的周大慶聽到這話,怒聲道:“你說什麽?好好的怎麽就走了?”
他們家在南城就有產業,沒辦法,主要的產業都被他們敗光了,拿著家裡為數不多的錢,跑去南城收購了七八套房子,隻用了一兩千兩。
只要一動遷,馬上就是近萬兩的收入,還能多得幾套房子。
“去,去找平安公主!”周大慶帶著弟弟就來到了平安公主府。
這會兒,劉駙馬都尉正從說書館回來呢。
這西遊記後傳,還真是有意思。
他豪擲千金,再次成了為這本書的真仙書友!
看到周大慶兩兄弟,他頓時停住了腳步,表情尷尬的不行,“兩位,又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