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孺子帝 > 第299章 平齊之計

孺子帝 第299章 平齊之計

簡繁轉換
作者:冰臨神下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6 21:07:53 来源:搜书1

一百二十多年前,齊國遭受楚、趙的兩面夾擊,連戰連敗,齊王陳倫拒絕逃亡,在臨淄城內自殺,從死者近千人,最後一批自願殉葬者按照齊王遺詔放了一把火,燒掉屍體,以免死後受辱,同時也燒掉了宮室與珍寶。

陳倫要將祖宗留給自己的齊國帶到天上。

一小部分陳氏子孫和臣仆卻另有想法,他們覺得天上雖好,地上也該留一支陳氏血脈,於是數百人護著一名陳氏後人逃出臨淄城,一路東行,始終擺脫不掉身後的敵軍,最後隻好乘船入海,留一些人在岸上,保著一位假冒的陳氏子孫與追兵大戰,全部死在沙灘上。

逃亡者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一座荒島,本意只是暫棲此處,結果一住就是一百多年,島被命名為“義士”,齊國遺民在此休養生息,與海外小國、泛海大盜以及孤僻的隱士結交往來,無論外界發生多大的變化,復國的夢想從未在島民心中消失。

扶余是位於遼東的一個小國,與義士島往來密切,其王甚至娶過島上的一位“公主”,但是沒什麽用處,義士島饑不擇食,想借兵復國,扶余王卻也隻想混水摸魚,等到發現彼此全都沒有這個實力,宏圖偉計隻好不了了之。

武帝時期,義士島幾乎絕望,怎麽也沒想到,武帝一死,大楚就陷入混亂,而且是越來越亂。

復國的機會終於來了。

義士島召集眾多海盜,借助他們的船隻,從遼東將數千名扶余國士兵運到東海國,驅使幾萬名臨時拚湊的流民與船工,組建了一支義士島夢寐以求的大軍。

事實上,義士島經常做海盜的勾當,以維持生存,但島民從來不肯承認自己是海盜,在他們看來,搶劫只是權宜之計,與那些隻為錢財的亡命之徒不同,他們有著更宏偉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要實現了。

彭城緊臨東海國,是阻止叛軍西進的要害之地,皇帝親自率領的北路楚軍就駐扎在這裡。

大將軍崔宏證明自己並非無能之輩,短短十幾日,他從各地調來的士兵已經達到兩萬,與此同時,中路的柴悅部擴充到三萬人,南路的房大業增至一萬人,將叛軍包圍在山海之間。

叛軍佔據了整個東海國和齊國的大部分,銳氣消去大半,轉攻為守,開始固守城池,準備與三路楚軍一戰。

經過一百多年的等待,義士島的齊國遺民多少磨掉了一點傲氣,他們沒有立刻打出自家的旗號,而是尊東海國上官氏為首、英王為帝,聲稱要恢復武帝正統,然後慢慢傳播陳氏齊王的消息。

柴悅能收集到的消息就是這些,對陳齊與孟氏兄妹的關系他一無所知。

韓孺子知道,所以震驚不已,當時就派人回京城,給楊奉送去一封信,讓他弄清真相——孟氏兄妹是楊奉介紹給太后當侍衛的,承諾幫助他們攻佔一個化外小國,結果兄妹二人同時東躥,義士島提前發兵,攻佔的目標並非小國,而是齊國故地。

楊奉的回信還沒到,韓孺子沒有乾等,在彭城與將領們商議平亂計劃。

崔宏在行軍路上已經制定了一個計劃,“南路房將軍與叛軍打過兩仗,全都獲勝,據他觀察,叛軍接近於烏合之眾,而且很多人是被迫加入,一擊即潰,只能守城,不敢出城應戰。”

“扶余國乃蕞爾小邦,據遼東將領所說,扶余之兵雖然凶悍,但是缺少兵甲,常常裸身而戰,最怕弓弩遠射,如今都在臨淄城內,也不足為懼。”

“麻煩的是那些海盜,不成一軍,分成數十股,避開楚軍,專門襲擾後方的糧道與城鎮。楚軍集中出擊,難尋海盜行蹤,分散駐守,又有叛軍威脅。這大概就是叛軍的策略。”

“依臣之計,莫如抓大放小:中路直撲臨淄,北路突入東海國,佔據海岸,封住扶余國蠻兵的退路,迫使叛軍南逃,房將軍趁機攔截。至於海盜,待大勢已定,再圖剿滅。”

崔宏的計劃很完整,勝算也很大,韓孺子提不出更多意見,隻問道:“楚軍足夠嗎?”

“若是求勝,三路楚軍足夠了,若想一網打盡,中路、南路兩軍還嫌少些,好在各地援兵已在路上,十日之內,中路可達四萬人,南路可達兩萬五千,北路也能稍增數千,可成必勝之勢。”

“匈奴可有動向?”

“尚無消息。”

“北疆守軍不可調動。”

“是,陛下,北疆守軍本就不多,臣此次調動未用北疆一兵。”

韓孺子稍稍放心,十日之後開戰,頂多再有十日,叛軍可滅,大楚可除去一大內患。

他只是很遺憾孟氏兄妹這麽快就與大楚為敵,尤其是孟娥,她與皇帝有過約定,卻一聲不響地背叛,偏偏將極為重要的寶璽還了回來,令人捉摸不透。

見過武將,韓孺子又召見隨行的文臣,讓他們拿一個主意出來,平亂之後可以長久穩定齊國。

短短三年時間,齊國兩次叛亂,必須加以防范。

大臣們拿出的主意不少:一是分割齊國為若乾郡國,二是分封老成持重的宗室子孫為王,三是由朝廷任命官員,四是消減諸侯的權力,五是征以更重的賦稅,六是遷徙豪強之家,七是海禁以除盜,八是駐重兵監視幾年,九是取消齊國之號,十是嚴懲亂臣賊子以儆效尤。

定齊十計就這麽出來了,頗有重複之處,但在大臣們的描述中,這是截然不同的十條計策,哪怕隻執行一半,也能保證齊地數十年不亂。

韓孺子接受了這十計,讚揚了群臣,心裡還是不太滿意。

黃昏時分,韓孺子登城東望,只見層巒疊嶂,不見城池與人煙。

“那就是你的東海國。”韓孺子指著群山說。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東海王謙遜地回道,也向群山望去,夕陽西傾,東邊的山只剩模糊一片,“風景倒是不錯。”

崔騰也跟在皇帝身邊,興奮地說:“陛下和東海王都出生在東海國吧?這裡可是龍興之地,陛下還記得什麽嗎?”

韓孺子搖搖頭,他對東海國毫無印象。

東海王更不記得,轉身看了一眼,周圍都是太監與衛兵,並無大臣,於是小聲道:“陛下,齊國是不能留了,必須分割,要我說,東海國也不能留。”

“東海國已經很小……你不在意自己的封地更小一些?”韓孺子有些詫異。

“我寧可不要封地,把東海國變成郡吧,我願意一直隨侍陛下身邊,或者就住在東海郡內,以平民身份了此一生。”

韓孺子笑著搖搖頭,東海王說得可憐,其實是想跟皇帝一塊回京城。

夜色降臨,已經看不到什麽,韓孺子還不想回去,命人找來喬萬夫。

喬萬夫不再是敖倉令,被提升為散騎常侍,能夠追隨皇帝左右,其實一點權力也沒有。

可這是一個機會,只要被皇帝看中,就有可能一步登天。

喬萬夫個子矮,不太敢說話,在皇帝身後跪了一會才被發現,崔騰笑道:“好一個小臣。”

韓孺子讓喬萬夫起身,問道:“齊魯之船西進滿、東返空,京城真的沒有可供交換之物嗎?”

喬萬夫見過幾次皇帝,知道陛下不喜歡浮言虛詞,簡潔地說:“有。”

韓孺子、東海王、崔騰都看向這位“小臣”,喬萬夫這才明白自己需要解釋,忙道:“京城所在即為官源,齊魯有物,京城有官,正可交換。”

韓孺子眉頭微皺,崔騰根本沒聽懂,東海王笑道:“這可真是一個稀奇大膽的想法,齊地兩次叛亂,難道還要多封齊人為官?”

喬萬夫又跪下了,“微臣胡言亂語,伏乞恕罪。”

韓孺子抬手,示意喬萬夫平身,想了一會,說:“齊魯之民富而好學,朕記得,歷年的進士裡齊人不少。”

“齊人進士不少,卻難獲大官,往往想方設法回鄉閑居,齊人之所以重視科舉,大都是為了免除一家之稅,而不是當官。都說齊魯之地稅重,其實是百姓稅重。”

大臣的主意過於常規,喬萬夫的想法則過於大膽,韓孺子一時難以決定。

城牆另一頭傳來若有若無的琴聲。

韓孺子放下心事側耳傾聽, 崔騰對撫琴的人更感興趣,只是不敢走過去,小聲對東海王說:“我真佩服這父女兩人,在哪都能彈曲兒,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討得陛下歡心。”

東海王輕輕地嗯了一聲,對琴和人都不感興趣。

琴曲隻持續了一小會,突然就結束了,韓孺子猝不及防,心中感到惱怒,正要下令讓張氏父女繼續撫琴,外圍的一名侍衛大喝一聲:“什麽人?當心,有刺客!”

雖說行刺的事情不常有,皇帝的衛兵與侍衛還是早有準備,四名侍衛立刻衝到皇帝身邊,將東海王等人擠開,隨後是大量衛兵,裡三層外三層將皇帝圍住,這回沒有將任何人排除在外。

其他侍衛與衛兵則分散開,尋找刺客的下落。

韓孺子沒有急著下城,而是站在原處,對驚慌的身邊人說道:“天色剛晚,哪有這時行刺之理?只怕是虛驚一場。”

外圍的騷亂很快結束,侍衛頭目王赫匆匆跑來,說:“人抓到了,不是刺客,自稱是陛下的侍衛,姓孟。”啟用新網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