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玄幻 > 南宋风烟路 > 第1953章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南宋风烟路 第1953章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簡繁轉換
作者:林阡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3-05 21:53:1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南宋风烟路 !

铁木真、木华黎,虽有主力、偏师之分,却从来相辅相成,对盟军同等威胁——

去年腊月中旬,木华黎甫一从西凉府搜刮到矿藏、财食,铁木真在北龙首山的“后勤供给不足”立时得到缓解。将木华黎形容作铁木真的臂膀也毫不为过。

纵使盟军多加阻挠、夔王等鼠辈私贪不少,木华黎仍然攫取了比想象多得多的奇珍异宝,若非宇文白细心,都不一定能这么快把损失点算清楚——西凉府周边之富庶、国师洪瀚抒之凝聚力,可见一斑。如果木华黎当时能击败孙寄啸、抑或平手个十天半月,则铁木真狂胜不休之处绝不可能只有区区一个兀剌海城。

但木华黎很快就败走西宁,非但不能再压榨西凉民众更多油水,并且蒙古军两大辖境被强行割断。兜兜转转,才勉强在沙漠中寻得一条通路,用以运送身边剩余的粮草兵械。未几,却又惨遭林阡追杀、碾压、自身难保……九死一生到宣化西北,不得不拜托夔王在暗处帮忙中转。

期间铁木真在北龙首山对李君前越风打出“十有七胜”的高胜率,对外界的说法是,后勤问题的解决是因为屠城后“黑水镇燕军司”部分兵将的主动投诚……如今仔细剖析,铁木真之所以这般宣扬,一来能促成西夏军民中更多怯懦之人的不战而降,二来,是避免林阡过早发现他和木华黎之间还有通路……好个成吉思汗,高瞻远瞩到令人发指,近忧和远虑竟一招解决。

也怪夔王太微不足道,林阡再如何有大局观、都发现得确实晚了——从腊月末开始,木华黎在西凉没来得及运出的财物,趁着西宁和宣化之战断续送走了至少六成,只留四成被迫返还、用于自补。这无疑加大了李君前、越风、杨叶的抗蒙难度。

正月中旬的现在,蒙古北军盛而南军瓦解,铁木真和木华黎的实力一增一减,显然就不再是相辅相成,而是一本一末、一重一轻、一大一小的关系。

此外,活跃在夏、金北部边关的海上升明月窥知,铁木真有从蒙古国内增调补给之象,也便是说,接下来粮草问题很可能不会再困扰北军。

“时移势易,对蒙古南军的追歼,不宜太兴师动众。主公,当务之急在北。”陈旭建议林阡,既然已斩断匈奴之臂,宜将薛焕、宋恒、厉风行、赫品章……诸如此类恢复极快或休整够了的盟军火速投入西夏北部支援李、越二位帮主。

“铁木真此举,是完全不把李安全的边军放眼里了。”林阡叹,夏蒙边界俨然被无视,而夏帝李安全?好像还在观望?

适逢郭蛤蟆派人从北龙首山带来杨叶的亲笔书信,就长久以来靠宋谍隔空传送的情报对林阡加以详述——

归纳总结其内容,一是成吉思汗本人雄才伟略,面对李君前越风的阔深壕沟,他能从最早的士兵填坑,神速进步到壕桥甚至折叠壕桥;二是蒙古人多数野蛮未开化,若遇恶劣处境不能生火,生肉放马鞍下面颠簸几下张口就吃,像这种野外生存的绝佳本领,两淮盟军倒也学到了一星半点。

“逆境、绝境都曾相互给予。把对方都打疼了,就难免都活成对方的样子。”林阡意识到,成吉思汗和木华黎一样得偿所愿,都从己方学到了不胜枚举的攻城经验。但不一样的是,木华黎目前还只能纸上谈兵,成吉思汗却已然在付诸实践。

为了不至于被他们师汉制汉,盟军务必将他们尽早歼灭,故林阡同意了陈旭的建议“转移战略重心”。正巧完颜彝派人送达的曹王书信中称,完颜合达、完颜彝、斡烈等人都已在曹王率领下进入西夏境内,“来得正好,一起北上。”如此一来,越风和李君前的压力便小得多。

“足矣。”陈旭深知,这是现阶段盟军最厉害的三支劲旅相加,意气风发,实力雄厚,足以与成吉思汗的主力决一高下。

“也要留一部分人在南部,一方面帮民众重建家园,一方面,阻遏枝节。”林阡就在留下的这部分人中。于公,上一战刚疯魔还拖盟军后腿,他暂且不去人浮于事为上;于私,绝地武士、白衣谋士、林陌这些人,不该就这样近在咫尺却放过。

留下当然也很重要——务必继续追歼木华黎等人,阻止这些少而精的谋士与高手们去同铁木真会师;除却四大悍将之外,南军中有铁木真的三子四子,若能将他们擒获或牵绊,也是变相支援北龙首山。

北龙首山,蒙古北军十有三败。

败在李君前领导力,败在杨叶智谋,败在越风抚今鞭,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鉴于蒙古刚建国不久,对西夏的二次侵略虽是成吉思汗亲征,却不至于倾巢而出,本想着如果后援不济那便快进快出,谁料本该擦肩的金宋群雄居然合并在一起跨境来战、西夏国君李安全无能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金夏边界形同虚设……于是乎后勤尚待解决、偏师又困于西夏南部、长久不得与主力会合,没办法,撤不了那就只能从国内调度出超出预算的人力物力。

只不过,有个度。量尺还在等待林阡主力——不管木华黎能否逃出生天,双方主力迟早一战。

不撤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打上瘾。

随着攻城经验的滚雪壮大,意识到科技战价值远高于蛮战的成吉思汗求才若渴,恨不得越打下去越天下归心——虽然大部分俘虏都是命如草芥、任意生杀,但其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比如谋士、算术高手、木匠、铁匠、石匠、皮革匠……不仅免死,而且重用。

这一点他和林阡、曹王都不一样。那些没用的糟粕,保护了有什么意义?反而还掩盖精华。

人多了耗粮,若杀之,极端情况下更可作粮。

当然了,杀戮也不是随机的,有时也需要降卒们活着摇旗呐喊。

综上,按需屠城。

白衣谋士正是在一月初刚归降蒙古之际就受到了他的传召,甫一受命,便放弃与林阡的正面交戈,北上拜见君主。可惜才刚到半道,便知林阡的手伸向了自己背后,慌忙转身,却拉不住窝阔台羊入虎口……

南军遭受重创后,好不容易才甩开盟军躲进沙漠找到夔王,没想到又被移剌蒲阿和祝孟尝吓成惊弓之鸟,唯恐前方的记号被盟军掌握因此慌不择路、越行越错,直到终于盟军找不到他们了可他们自己也找不到自己在哪……

“糟了……”糟了,用不着林阡追杀了,眼前的茫茫流沙就能卷噬了他们。

或许现在还得奢求林阡来?带他们冲破眼前的幽暗昏惑……

值得一提的是,这沙漠,金帐武士在几年前其实刺探过,可惜太过庞大绝非少数人就能探知全貌,而且那些探子们更不幸遭遇洪瀚抒和凤箫吟,死伤惨重,原已得知的“死沉,静穆”的沙漠印象因为那一战太过激烈而全盘颠覆,后来众说纷纭,探了等于没探。

据生还者描述,火从钩走火入魔,唤醒了此间沉睡千万年的流沙,初时沙粒弥漫、稀疏飘荡,一瞬大地如从地壳开始震荡,尔后脚下燃起滚滚岩浆,烧开大火、蒸腾热气、吸干湖泊、卷枯植被,紧接着就是无数吨黄沙自旋、爆鸣、密集倒灌、将人淹没……

虽然此情此境没有火从钩不至于历史重演,但没几步就一道沙浪突兀地扑打过来,证明这沙漠现在委实是没在睡着。众人屏气凝息,怕稍一懈怠就被拖曳进了某个深不可测的漩涡——

脚底下指不定就有多少断壁残垣和孤魂野鬼,尽管那里亿万年前兴许有灿烂文明。下面有画卷,打开给你看?看完你也成画卷一部分,好了下一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