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玄幻 > 南宋风烟路 > 第2059章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1)

南宋风烟路 第2059章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1)

簡繁轉換
作者:林阡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3-05 21:53:1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南宋风烟路 !

尽管孙寄啸和程凌霄力挽狂澜、将旧长城的战局支撑到林阡来,最终盟军对辽蒙夏联军也只能险胜——保住了兵力与地盘无损,却阻拦不了西夏官军让道,任由着辽蒙联军逃出了山海九关。

战报传遍沙州,军师们这才明白,难怪成吉思汗被火烧得那样狼狈、还总说“鸣沙山第二战远远没有结束”。

这个名叫铁木真的男人之所以越输越觉得自己下次要赢,除了“天命”加持,除了本身就泰然,还因为他确实格局大、有后招。

综合全局,他后招原来是“夏帝”。

他的后招,也是盟军军师们的盲点。

鸣沙山第二战,盟军对蒙古军采取火攻加反间,虽然结果是大获全胜,但战前并没有完全分析准确——

当时荀为和金陵推测,蒙古军的上策是“盟军既有九路,那先夺占一处,破阵以及据守”。

而实际上,蒙古军的上策是以夏帝背刺为基础的夺占、破阵以及据守!

只不过夏帝首鼠两端没有立刻答应,这才滑落到蒙古军的中策,靠他们自己来夺占。此即盟军误以为的蒙古军上策。

也就是说,萧鹤年代表蒙古军初次拜谒夏帝时,双方并未达成共识,直到林阡将成吉思汗烧上绝路,才终于激得夏帝入局。

“焉知非福。我若不惨败,夏帝决心怎会坚定。”成吉思汗生性豁达,虽败犹笑。

当金陵还在关注“这一战厉风行若败,会影响我军联动”,成吉思汗已洞察到“这一战林阡若胜,使辽蒙能与西夏彻底联动。”

所以为什么蒙古军在发现盟军的“一网打尽”行动时,并没有选择伏击独孤清绝或厉风行夫妇,而是立刻就逃?是因为没必要啊。弃小是为了图大。

亡羊补牢,不是不能恢复上策。

然而,辽夏着实弱旅、蒙古军又是强弩之末,明着暗着一起上也不过如此。西夏官军的背刺并未给成吉思汗带来旧长城的财食或程凌霄的人头,终究也只能杀死转魄以及逃出生天。大概,这下策仅仅比盟军为他们设定的下策好些?

逃入瓜州后,居安思危,轩辕九烨对成吉思汗建议:夏帝这帮心腹太弱,对局面影响太小,太短;大汗可借他们的所作所为,对西夏义军、民众、细作,进一步争取、瓦解和离间。

“不能让林阡和夏人长久。”轩辕九烨倒是有把握,他散播“蒙夏唇亡齿寒”言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总而言之,夏帝插手之后,漫长的鸣沙山第二战才真正落幕。第一战盟军输得尴尬,第二战盟军胜得离谱。

“夏帝舔着脸说,自己从不曾见过主公,何来缔盟,不算背信。”孙寄啸义愤填膺。

“使臣和丞相,不能代表夏帝?从克夷门一路合力打到沙州了,不算缔盟!?”厉风行火冒三丈。

“他们说,先前属于借兵……”金陵欲言又止。

“借?那就堂堂正正要回去!是要多无耻,才会鬼鬼祟祟背后捅刀!”

夏帝过河拆桥的行为,比拎不清的辽帝更令人憎恶,以他为首的西夏官军,除了差点帮成吉思汗夺占地盘、卷土重来以外,还毫无疑问地出卖了“悬翦”一脉的代码,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转魄”的死。

既背盟约,又害战友,对江湖人士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数日前瓜州“朝堂博弈”,为救西辽公主浑忽,林阡曾给小律子和荔枝搭过一条联络线,主体为段亦心的“春风吹又生”;博弈后,西夏高丞相建议林阡给西夏的义士多制造些参战机会,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支加入“悬翦”的夏谍——

高丞相是故意借机渗透进宋谍,还是出于好心却留后患?其早已回朝复命,忠奸不得而知,林阡也懒得再去乱猜,决然将俘获的夏军都下狱;

另有一些夏军流散在瓜州城郊,辽蒙联军逃得太快,他们没来得及追上那临时大部队就被盟军阻断,只是尚未就擒而已,现在也不知自己是叛军还是流寇?

因辽蒙联军久不透气终于冲出囚笼,有理由相信,他们会比在恶劣环境下容易露出踪迹,故此,盟军大多数兵马都在试图搜索和追堵,以完成林阡所说的“给他(莫非)报仇”;林阡则一人去扫外围,外围就是这瓜州城西的西夏叛军和流寇:

“自从发现这天然九关,各路兵马精心布置,勇谋分配尽数得当,谁料就因你们的放弃和倒戈付诸流水,被他铁木真再回腹地,烧杀抢掠,民不聊生,谁辞其咎!”

“林阡,你,你休想假道灭虢!”夏廷高官在城上喊话,每说两字缩一次头。一语道破,夏帝的顾虑一直都是万一林阡假借打蒙古的名义吞西夏。

“何人愿随我,抗君命,灭蒙贼,救西夏,匡天下。”林阡明明是在城下发话,众人却觉头顶上悬着巨钟,除了几个高官抓着“抗君命”骂骂咧咧,其它人都神色凝重。

“悬翦一脉重新规整。代码方面,可能要费大力气去更改。人手方面,原有的,暂时都蛰伏。”来之前,林阡就对徐辕说,该扩充转魄一脉,该启用新人。

徐辕问出,虚空中轩辕九烨也在问的这句:“主公,用夏谍挑大梁?/林阡,你敢用夏人当细作?”你刚被夏人背刺过!

就算你林阡敢,夏人好意思?他们,又要怎么猜忌你?

“为何不用?程掌门不是夏谍救的?”林阡回答。

莫非已经帮他们做了决定,夏帝夏民是两码事。

所以关押也好,训话也罢,林阡都不是去用刀血洗夏军,而只是想以风行使草偃、洗刷他们的认知。

你们西夏军民,全都是夏帝那样的白眼狼?那怎么会有人继承江星衍和莫非的?

因小见大,缩在城西的这些夏军,只缺一个冲击和刺激;只要有一个敢出列,必会滚雪。

他们的所作所为,终将反作用于义军、民众、细作。

如此,不费兵卒,平叛、定乱!

林阡也必须在大多数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打开这座城门——只有从人心上贯通西夏,未来,盟军才不会如铁木真所愿,孤悬在西夏的西北,使前面所有的仗都白费。

这更加是他代莫非向夏帝发出的清算和追讨,李安全,背盟,杀我的兵,你会失去大量子民。

不过,这和林阡反出红袄寨不一样,杨鞍是匪首,夏帝是帝王。

要西夏军民和帝王划清界限,他似乎想得太美?

但林阡只给西夏官军一炷香时间考虑,一炷香,足够他们追忆往事和作思想斗争了——“一炷香,哪个想通,就绑了这尸位素餐的无耻老儿,站到我这边!”

“非要在他和圣上之间做出抉择?”“圣上?原就是靠不正当手段才夺取的帝位!”“大胆!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你是要造反?”“可从克夷门开始,到黑水,到肃州,我都没见过圣上!在盟王来之前,哪个官将敢打蒙古军,救百姓?”“你这身装备,不是圣上供给?”“我这一身装备,是从敌人尸体上扒来,是盟王赠予,是后方百姓供给!”“都别争执他和圣上了啊,再晚,铁木真又要去屠杀了!”“上次就是瓜州,血迹还没干啊!”

无形中有多股引力在林阡和他们之间形成,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强,相互共振。

“我发现了!他没带刀来,大家可放箭了!”那高官保命要紧,察觉林阡没带武器,来不及叹服林阡的胆魄和诚意,首先想到的是趁虚杀他。

等闲夏兵正待弯弓搭箭,说时迟那时快,一人飞身而上,将那弓夺过、箭崩断:“即日辞官,跟随盟王!”

那高官定睛一瞧,气不打一处来:“混账!籍辣思义,你说过封侯拜印是你的梦想,才刚封官你就挂印……”

“镇守沙州,拒敌卫国,才是我的梦想!”籍辣思义一声令下,副将们齐齐冲上将那高官五花大绑。

“你们这罪行,是要株连九族,要掉脑袋的!”高官奋力挣扎。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籍辣思义笑,无官一身轻。

“林阡不是赵宋正统!他年,史书上写,你们不过就是群乱臣贼子!”潜台词是,你们不要命也罢,不怕名节受损?

“要是铁木真屠城,我西夏连史书都不再有!”籍辣思义字字铿锵。

林阡默然带笑,盟军仗没有白打,英雄也未曾白白牺牲。

“你们和王师作对是吧!右厢军可不止这一支,其它军司数十万人,届时同来平叛,你们不到万人,以为跟着他一个客场作战的林阡就有活路……”高官唾沫横飞,期待人心又有浮动。

“还剩千个蒙古军,剿他何须几十万?”林阡澹澹说完这句,城头人心再无倾斜。

关键时刻,二十余飞骑风尘仆仆到城下,马上的人应该是闻讯急到,勒马后全都是上气不接下气。

“令公!快救老师……”高官如见救星,他正是嵬名令公的授业恩师。

籍辣思义义庄夺魁,身上江湖气息更重;嵬名令公则代表了另一类,他们本来就扎根在都城一带,就算能舍得功名利禄,也实在是有家族、亲友等诸多羁绊。

“恳请盟王,允准官军班师回朝。”嵬名令公极力为这部分人争取,话锋一转,咬牙闭眼,“愿意撤走的撤走,想留下的,以义军身份留下。”

所有人都瞠目结舌,林阡听到这最后一句,也颇觉意料之外。

静寂如死,嵬名令公怒极,睁开双眼,厉声承认:“林阡,非要我说明白是吧,正月廿七,黄河边跟赤老温的那一战,你与我军初次见面,我中计失陷,怀疑你会弃如敝履,踩着我的尸体去黑水,可你却冒死前来搭救,完全没怀疑我会和赤老温串谋做局诱你孤军深入。你对我推心置腹,倒显我小人之心。所以你问我,第一战输了,第二战还打不打?那时我没答,如今我答了:我当然是打的,不止第二战,第三战,第四战,每一战,就算一直输,也并肩不疑!”

他这性格,说完真话,不好意思等林阡答复,于是板着面孔又对城上喊:“听懂了吗,盟王没私心!信他的跟我,要走的滚蛋!”

“哈哈哈。”林阡被这深情感动,朗声大笑,“听懂了。今夜瓜州城,全是江湖人。”

不足几万?不知几千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