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欺辱寒香的時候,她總是一言不發,李氏便當那樣是她的性格,如今雖說不能將她如何,當時嘴裡譏諷兩句,也覺得過癮。
周肅留下的內侍在外面候著,並沒有隨身伺候著,隨身伺候著的是兩個婢女。
李氏看了寒香身後的婢女一眼,拉著一旁的衛嬈說著話:“這人啊,還得能舍得下臉皮,舍下了後,上不的台面的麻雀都能搖身一變成了枝頭的鳳凰呢。”
李氏這話是跟衛嬈說的,但是是什麽意思,在座的人心裡都清清楚楚。
衛嬈自然是不敢接話的,寒香聽了卻沒什麽反應,眼都沒抬一下,李氏知道寒香心裡大概也忌憚著衛家將她的身份抖落出來,料定她不敢如何,此時見她沒什麽反應,說話就更不怕了。
“聖女娘娘,你說是吧?”李氏說著含笑挑眉問著寒香。
寒香卻是笑了笑沒有說話,看著李氏,聽著她還要如何說。
“聖女可能有所不知,原來我們府上也有個恬不知恥的丫頭,整日的勾三搭四的勾引主子,最後被扒了衣服打,聖女娘娘,你說這樣的人該不該打?就是太子殿下知道了了,只怕也對這樣的人敬而遠之。”
李氏說到後來就直接威脅上了。
“不知那丫頭勾引誰了?難不成是衛家的大爺?”寒香隻作不知的問著。
李氏的臉色十分的不好看,並沒有回答寒香的話,只是寒香並沒喲等著她回答,只是若無其事的說著:“若真是衛家的大爺,那丫頭眼得有多瞎,那樣的人都能將他當成寶,依我看是病的不輕。”
寒香說完桌上的人都是一愣。
衛家大爺就是衛揚,衛揚是陳氏的兒子,聽著別人這樣的詆毀自己的兒子,她當然怒了。衛嬈則是沒想到當初忍氣吞聲的寒香,現在盯著假冒的身份,非但不知道收斂,還這般的猖狂。
跟衛嬈一眼想法的還有李氏,李氏也沒能想到寒香會這樣說,聽著她這樣譏諷自己眼瞎有病,當即便火冒三丈。
陳氏隱忍著不發,李氏卻是忍不住了。
聲音略顯尖銳的說著:“你說誰眼瞎呢!”
“你。”寒香挑眉說著,沒有任何的拐彎抹角,直接回了過去。
寒香說完之後,看著李氏的臉色漲紅,理都不理,站起身來,一甩袖子,離席而去。
寒香這邊一動身,內侍便去回了周肅,內侍不知道發生了何事,等著周肅去的時候,寒香已經離了衛家。
周肅自然也沒有停留,跟著她離開了,問寒香話,寒香如何也不肯回答,便問了她身邊的婢女。
婢女當時在場,那些話都聽得清清楚楚,雖說她們不明白衛家的那位大少奶奶為何突然發難,但是她暗諷聖女勾引太子殿下是真的。
聖女便如實以告了,周肅聽著不由得惱火。
只是因為婦人之間的一兩句話去問罪一家有點說不過去,且現在衛衡是平陽王的女婿,怎麽樣也要看三分面子的。
但是想著李氏這般不懂規矩,教訓還是要教訓一下的,不然怎麽平息寒香的不痛快呢。
李家的女兒都有河東獅的名聲,夫婿也大多懼內,周肅依著太子妃的名義給每個李家出嫁了的姑娘家裡都送去了一個宮廷的嬤嬤,教教她們為婦之道,這樣的舉動不可謂不打臉。
不僅打了李氏的臉,就是李家的臉面也是沒了。
這不就是**裸的告訴別人,李家不會教女兒麽,將來李家下面未出閣的姑娘想要尋一門好婆家,
只怕會名譽受損。太子妃是第二天聽聞此事的,太子妃屬於那種有脾氣也是內火的人,當天周肅讓內侍傳信過來,說不讓她去的時候,她就猜到了,周肅必定是要帶著驛館那女人去的,平時那聖女的一些爭寵的小手段,太子妃是不看在眼裡,心想著,如此鋒芒畢露的一個人,也精明不到哪裡去,或許不用等著自己收拾她,她便自取滅亡了。
但是這樣跟著周肅同進同出去大臣家裡赴宴,便有些打太子妃和雲家的臉了。
太子妃聽到後很是氣惱,隨後便又聽說了那女人在衛家的時候跟衛家的大奶奶嗆聲,被衛家的大奶奶譏諷,太子妃心中覺得痛快,太子依著她的名義松了嬤嬤過去,太子妃不好說什麽,只是悄悄的讓身邊的女官給了些賞賜, 以示安撫和拉攏。
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這句話是真理。
太子妃的意思十分的明顯。李氏怎麽會不明白,心裡嫉恨寒香讓她吃了這麽大的虧,便有意的跟太子妃套近乎,心中恨恨的想著,她手裡有寒香的把柄,看她囂張張狂到什麽時候!
若是太子知道她是蕭家余孽的身份,只怕她會死無葬身之地,看她還如何的囂張。
只是她平時接觸不到太子,只能通過太子妃來解決。
轉眼就是中秋,中秋朝中都有宴會,這樣的場合是太子妃出席的,周肅原本打算帶著寒香出席,只是寒香卻以身子不適推掉了。
周肅沒有勉強,想著過了中秋,納她進東宮的事情就要搬上行程了,隻一心的盤算著。
而沒去中秋夜宴的寒香,一早的就讓婢女都退下了。她從床邊櫃子裡拿出一個盒子,從裡面取出一粒藥丸服下了,之後在裡面拿出一個香囊,系在了腰上。
她開始一直在想,宋家吃了那麽大的虧,依著宋側妃的性子,定然是忍不住的,現在忍著不發,也定然是在憋大招。
她日常不出去,宋家的人也混不進來,就是宋側妃耍內宅的手段,也是夠不著的。
寒香想到了一個可能,只怕宋家會選擇最簡單的法子,那便是會選擇要了她的性命。
雖說有周肅留著的禁衛軍在,但是傅嘉善都能輕而易舉的混進來,寒香已經不對他們有什麽指望了。
靠人不如靠己,到哪裡都一樣。
ps:二更,所謂矛盾是一點點激化的,寒香所做的,就是在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