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杨氏仙路 >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万象

杨氏仙路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万象

簡繁轉換
作者:临轩逸云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1:1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不过众人奇怪的是杨家老二杨怀礼以及老五杨怀孝,两人虽是早早身死,可凭两人功绩最起码也该如老三杨怀礼的待遇。

不过至今杨家没有追封定谥,却是让人奇怪,不过也就是八卦罢了,毕竟不过两位陨落的武人境修士,也不值得众人关注。

不过这其中却是被儒修杨齐察觉到了端倪,毕竟其乃儒族之人,对礼法的理解自然不是此界修士所能比。

在此界修士看起来无足轻重的事,在其看来却是大有问题,不过其也没有多问。

值得一提的是,在杨家大肆勋封的时候,儒修杨齐终于动心,率先娶了杨氏一位嫡女入赘杨家,在杨家之中引入了儒修一脉。

有了杨齐的带头,以及那场盛大的祭祀典礼,其余域外诸修纷纷心动,暗中与杨氏嫡脉结合,为杨家引入了众多域外血脉,以及诸修的修行之法。

在此后三百年的天地大变中,除了刚开始域外修士与周天修士较为对立,此后直到星界解.体,其实是一直在互相融合。

就是此时在此界潜伏的诸多域外修士,说不定已是与本土修士结合,诞下后代。

杨弘远对此自然不会介意,反而是大力赞成,不说后世,就是星空世界之中,虽然本族之间结合者多,可不同种族之间结合的也不在少数。

何况在杨弘远看来,域外诸修只是修炼之法不同,论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人族、妖族两大类,如此杨弘远自然不会介意。

反而隐隐中有些期待,毕竟引入这些域外修士血脉,诞生的杨氏族人诞生一些天赋神通也说不定。

正如后世的杨立钊,其身怀天狐血脉,诞生的天赋神通可是不小。

若说之前域外诸修是因为生存而选择投效杨家,如今却是在慢慢的融入杨家,把自己当作杨家的一份子。

尤其是诞生下自己的血脉之后,更是在杨家留下了牵挂和羁绊,而杨弘远对于这些混血后辈并未有丝毫轻视,却是让域外诸修彻底佩服,也是放下心来。

纷纷扰扰的又是过去了数年,转眼就是到了阳历一百七十五年,杨氏上下团结一心,继续潜心发展。

因为成、怀两辈大规模的离世,如今杨家主事之人已是弘、盛两辈,而这两辈都是有着真人境修士,杨家安稳两百年不成问题。

自从阳历一百四十年第一次科举后,以杨盛衍、杨兴景为首的盛、兴字两辈,陆续又有新晋真人出现。

其中除了杨盛衍、杨兴景这两位第一届的科举中露面的,其余几人都被杨弘远派到了镔凉两州,为之后的行动做准备,同时杨家主事之人也是出现大规模变动。

杨成照身为杨家三代族长以及如今辈分最高之人,一改往日的暴躁狂放之风,变得沉凝稳重,镇压整个杨氏宗族。

按照杨成照的想法,其已是想将族长之位传给杨怀仁,自己去奉安宫养老。

还是杨弘远亲自劝说,一来杨怀仁二人目前还要以修炼为主,而来也是让杨成照振作起来,如此其才继续担任族长。

三官未变,依旧以杨怀仁担任地官,王清凌担任天官,杨弘扬担任人官。

而下面九堂就有了诸多变动,人官之下,杨弘成担任吏政堂主,被尊称为大冢宰,杨弘则出任户赋堂主,唤作大司徒。

这两堂虽是位高权重,可几乎涉及杨家日常运转大部分的事务,极为琐碎,可以说对于修炼道途有极大的妨碍。

杨弘则、杨弘成两兄弟虽然进阶真人境,可论修炼之路远远比不得盛字辈,再则两人又是弘字辈,如此担任两堂堂主最为合适。

而工造堂依旧由杨盛族主管,这可是涉及杨弘远的后续谋划以及杨家发展的潜力根基,半点马虎不得。

杨弘远同样为此堂堂主定下称号,唤作大司空。

而地官之下,杨盛枫这位家族嫡中嫡走马刑法堂,以其的身份地位不需顾及杨家任何人的情面利益,只需秉公执法。

其如今被尊称为大司寇,可谓风光无限。

为了加强其底气,已经进阶武人境五重的杨盛道出任刑法堂左堂主,唤作少司寇。

兵战堂则由杨弘寒上任,其一身冰寒功法,对于杨家开发凉玉山脉却是大有裨益,被称作大司马。

而礼制堂则由杨弘清主持,乃是西山杨氏最为清贵的一堂,唤作大宗伯。

天官三堂,百艺堂由杨弘药担任堂主,也得了个大司宗德名头。

司宗,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众多修仙百艺宗师级人物,口气可谓大的吓人,也是对杨家后辈的期许。

三名副堂主除了杨盛宝、蓝瑞婷、杨盛炎三人担任,颜弘锋、杨弘远两人同样兼任了此堂的副堂主。

礼制堂最为清贵,百艺堂则是最为高贵。

农耕堂则是由新晋真人杨盛宇担任,其一身浑厚的土属性功法,正适合种田,被称为大司农。

而传道堂由杨盛衍出任堂主,其温和笃厚的性子,正适合传道授业解惑,被唤作大司道。

而杨家在七县之上新设郡守,郡尉,郡丞,统管七县之地,由杨盛修担任杨氏第一位郡守。

杨家兴子辈新晋真人杨兴景则担任郡丞,辅助统管七县事宜。

如此杨家的高层权利直接从成、怀两辈,过渡到弘、盛两辈,并且堂主清一色的都是真人修士,完成了一个台阶的跨越。

而除了一些较为年轻的怀字辈修士还担任一些职位,包括不少齿序靠前的弘字辈修士都是退出了杨家的权利中心。

而对于这些人自然也有安排基本都是入了传道、礼制两堂,这些在杨氏年轻子弟眼中的长辈,都是活了百余岁。

见识阅历都非年轻修士可比,乃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根据修为不同,下放到各县各镇各村充当教喻。

如今杨家的科举制度已是日渐成熟,随着各阶弟子的增多,各县镇村都开始向西山传道堂要求增派人手,如今却是一举两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