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等心事已了、智謀枯竭之後,瞬間去世也並不奇怪。
諸葛兄弟姐妹都是有所心理準備的,見狀大哭舉哀。
諸葛瑾年紀最大,知道不能光哭,旁邊還有客人呢,所以哭了一會兒之後強忍悲痛跟劉備商量:“將軍,瑾知將軍迫於朝廷法度,在烏蘇死後將不得不率軍撤出青州。
不過,地方畢竟未寧、此戰潰軍尚且四竄,能否請將軍將大軍借口安民遷延半月再走?若能如此,卻是公私兩便,瑾也能盡快料理家父後事。”
說到底,還是大漢朝的孝道禮法太坑爹了。
諸葛兄弟死了父親,就算再事急從權,但現在畢竟不是叛軍直接圍城的狀態,要想不落人話柄,停靈七天、做完頭七再起靈那是必須的。
想想看人家頂級大戶富貴人家,都是做七七四十九天到斷七的,隻做頭七已經是簡陋到不能再簡陋了。
七天之後,還要扶棺南歸,去老家琅琅琊陽都縣安葬。
也幸虧琅琊郡跟泰山郡算是接壤的鄰郡,而且陽都縣已經是琅琊郡最北面的邊境縣份,所以此行路程還不算遠。
陽都縣位於沂水中遊,臨沂以上、蒙陰以下,典型的沂蒙山區河谷縣城。從奉高過去,要經過平陽、蒙陰、費縣三縣。以馬車扶棺緩緩而行,走三天還是要的。再算上葬禮,前後半個月時間。
劉備聞言點點頭:“收攏賊軍潰兵、安撫百姓,本就需要時日,半個月還是可以拖延的,賢侄盡管料理去吧。”
反正遼東郡來青州本來就是來“就食”的,為了節約點遼東那邊的糧食。
幫青州同胞擊潰了那麽多黃巾軍,在這兒多吃半個月飯怎麽了?不應該心悅誠服、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的嗎?
諸葛瑾一邊料理父親的後事。第二天一早,又派了郡中的可靠信使,送諸葛珪的遺表去雒陽。
因為要通過敵佔區,劉備特地派了太史慈再客串一把送信的保鏢——倒不是因為太史慈武藝多好,而是他如今軍職低微,做這種小事還合適。
而且太史慈之前就是因為幫東萊太守跟青州刺史打遞表的口水官司才惹事逃亡的,所以乾這事兒他業務最熟練、道路也最熟悉。
“府君放心,我定然將諸葛郡丞的遺表安全送到。”太史慈非常有信心地打包票,隨身帶了足足三壺弓箭,而後拱手策馬離去。
除了派太史慈帶諸葛珪的表之外,劉備自己當然還要另外上表。
只不過按照官場邏輯,他的表沒法直接呈遞到雒陽,因為那樣就變成越級上奏了——當初起兵來青州,就不是皇帝或者大將軍指派的,而是幽州牧劉虞指派的。現在打了勝仗、沒有繼續越境作戰的借口,當然也只能先對劉虞匯報,劉虞再向皇帝和大將軍匯報。
這個順序絕對不能錯,哪怕泰山郡與薊縣的距離,比到雒陽的距離還遠一些。寧可多走回頭路慢一點,也不能留下把柄。
這份奏文,當然是李素幫劉備寫,然後交給剛剛率領後軍趕到的趙雲親自送回薊縣——趙雲等於是剛從遼東到青州落腳,又要回幽州一趟。但有什麽辦法呢。
朝廷規則下辦事的繁冗,可見一斑。
上奏的工作完成之後,劉備就留在泰山郡附近,搞些人才搜羅、戰俘整編、人口遷移的工作。
七天之後,劉備整編了數千戰俘,也把大約一兩萬泰山這邊戰敗逃散的人口,逐步往北海、東萊遷移。
很顯然,到了這一步,劉備已經徹底想明白了——他幫朝廷打回來泰山郡,但泰山郡絕對不可能屬於他,所以留在泰山郡的好處要盡量移走。
甚至按照李素對他的勸說,劉備相信北海郡也要重新還給朝廷的,在山東半島上能留下一個山區為主、跟內陸缺乏河流水運連接的東萊郡,已經是極限了。
李素之所以這麽認為,是因為歷史上後來的遼東太守公孫度,對山東半島用兵數次,但最後能找到借口並且有實力長期盤踞的,其實也就一個東萊郡。
因為青州黃巾的戰損並不嚴重,活著的青壯亂兵都被臧霸孫觀等勢力收編了,所以在泰山郡劉備弄到的人口並不多。
主要就是那天戰死的人們的老婆孩子,都不算什麽勞動力。不過這幾千寡婦好歹可以給口糧食,然後將來分發給在遼東當兵或者屯田墾荒表現好的臣民。
當然了,也別覺得把沒飯吃的寡婦、給口糧食就隨便發給別人做老婆、有什麽不尊重女性。
亂世嘛,大家都這麽做的,一方牧守肯關心老百姓有多少鰥寡孤獨,強行匹配,反而會被認為是“勤政、仁政”,所以千萬不要氣抖冷。擱後世當然不行了。
……
劉備整頓戰俘流民花了七天,諸葛瑾也就操辦好了父親的頭七喪議。泰山郡這邊該來吊唁的人也都吊過了,諸葛一家便扶著靈柩啟程回琅琊老家。
送走諸葛一家後,算算日子,劉備覺得朝廷如果會對諸葛珪的遺表有所反應,那回書也差不多該到了。而他讓李素寫給劉虞的奏文,因為周折過多,至少半個月才有回信(朝廷回書也要先回給劉虞,劉虞再回給劉備)
然而,這一次他卻有所失算。
因為諸葛一家離開後僅僅兩天、也就是諸葛珪遺表上奏後的第九天,就有雒陽來的加急文書,直奔泰山郡,找劉備宣旨。
劉備大驚,沒想到朝廷怎麽會反應這麽快,但也沒辦法,隻好帶著關張和李素一起出迎天使。
來者居然是尚書鄭泰,劉備去年在雒陽時倒也見過——鄭泰是盧植的同事嘛,資歷比盧植稍微短幾年,中平二年之後才出任的尚書。
“臣度遼將軍、遼東太守劉備,拜見天使!”
鄭泰的臉色不是很好看,表情生硬,但也談不上斥責,只是來代表朝廷查問:“劉備,青州刺史焦和彈劾你擁兵自重、妄侵它州境界,此事你當如何解釋?且近日朝中,也多有議論邊郡將領圖謀割據不尊朝廷之嫌,提到你的也不少,為何如此不謹慎!”
聽這個語氣,還算有回旋余地,就是過來申斥敲打一下,給劉備解釋機會的。
劉備連忙發自肺腑地說:“備此次出征之前,就曾請示使君伯安公,是奉使君之命追殺發源於幽州、卻流竄出幽州州界的叛軍。出征前備也曾問過朝廷法度,被告知陛下設立州牧之職時,確有越境追擊逃賊之權。
此乃州牧與刺史職權之重要區別,想來焦刺史並未擔任過州牧,也未及了解這項去年才新設的朝廷法度,加之文書溝通緩慢,故而有此誤會。
右北平烏桓烏蘇部酋首烏蘇授首後,備便已按兵不動,以求肅清收攏逃散賊兵後,便移送地方、退兵回本據。此事還請鄭尚書明察,若是不信,可問泰山、北海、東萊三處地方郡守、都尉。”
鄭泰也粗略看了一下軍營和奉高縣的地方狀況,這才點頭:“原來如此,看你兵馬囤駐,並無再行西進之舉動,此言倒也暫時可信,我會詳查的。
不過,為表恭順,我回程時,你最好親自跟隨進京述職、開釋誤會。那焦刺史也是,之前賊情嚴重時,跟東萊郡的太守互相推諉、文書爭辯鬧到大將軍與朝廷三台,可謂狼藉。便是這泰山郡沒有太守,郡丞諸葛珪跟焦刺史也打了好幾次文書仗。
要不是我出京之前,諸葛郡丞的遺表也到了,陛下與大將軍恐怕對劉將軍的猜忌,會更重一些。劉備啊劉備,你好歹是子乾兄的門生,雖不喜讀書,朝廷的忌諱也該多學一些。我是知你本性忠良、一心隻想除賊報國,可做事也太大膽了!”
最後這半段話,倒是已經不用朝廷天使的身份在跟劉備說,而是以長輩自居私下勸解。
因為鄭泰跟盧植同事,所以這個姿態也沒問題,可以直接喊劉備名字。
從中看得出來,青州刺史焦和在朝廷中名聲也不太好,汙蔑人或者攬功推過也是出了名的。可見誰的地盤上黃巾鬧得凶狠,也不是沒道理的,劉虞也好,陶謙也好,圍堵黃巾擴大都很有一手。青州的地方官不能用各地的自發力量平叛,顯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州郡不和。
刺史和太守之間都天天算計對方,這還怎麽平叛?如果只有一個郡的太守告狀扯皮,那可能是太守的問題。如果三個太守都跟刺史扯皮,那多半刺史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了。
所以焦和彈劾劉備,問題倒不是很大,這才導致敲打幾句就可以過關的局面。要是換個名聲很好、以正義直言著稱的人噴劉備,這一關就沒那麽容易過了。
劉備也立刻聽取:“多謝鄭尚書教誨!備當初年少無知,求學不肯用心,自從盧師處出師後,每每為官報國,才頗覺所學不夠,甚為悔恨。備屆時便隨……”
劉備這番話是發自肺腑的,但李素聽到這兒卻怕要遭,他連忙偷偷在背後拉了劉備一把,從鄭泰的角度卻是看不見的。
劉備心領神會,便緩了緩語速,作司索狀,似乎是有什麽難處。
李素連忙接話:“鄭尚書,此處剛剛戰罷、青州巨寇臧霸與我軍相距不過數十裡。度遼將軍還需收攏大軍回返,以免為賊所趁。此時若召他回京述職,恐怕臨陣換帥對大軍約束不利。
不如給他旬日的時間,收攏大軍緩緩東歸、盡量與賊軍脫離接觸,以免被偷襲。我身為遼東長史、護烏桓校尉,對度遼將軍使命多有了解,不如我先隨尚書回京述職、解釋其中嫌疑,到時候度遼將軍再來。”
李素委婉地表達了一個擔心:劉備會聽朝廷的話收兵,但叛軍不會啊!朝廷管得了劉備又管不了臧霸,萬一臧霸反擊呢?朝廷軍隊沒有主帥豈不是送菜?你總要允許徹底脫離接觸再走吧?
鄭泰顯然也想得清楚其中利害,覺得非常有道理,就給劉備稍微寬限了一會兒:
“那我就先帶李校尉代為回京解釋——劉備,你可要謹慎呐,朝中如今對於邊郡牧守擁兵自重忌憚不少,出問題的可不止你一個,一定要處處仔細。”
說完之後,李素先恭恭敬敬地送鄭泰下去休息,然後才抽空跟劉備對口供。
劉備焦急地壓低聲音問道:“伯雅,剛才為何阻攔於我?臧霸根本不敢反擊我軍的。”
李素也耳語回應:“我先去,陳明兄之報國赤忱、隨時可以入京,豈不比兄直接入京更有回旋余地?而且我好歹可以擺出更加為朝廷出謀劃策之狀,從中取事,勸朝廷‘為了確保兄更乾脆的入京’,而給兄一些安撫的條件。
兄要是直接去了,朝廷就不用撫了,到時候處境恐怕更為困難。至於臧霸偷襲這種現成的條件,不用白不用。而且,我先去還能打聽一下朝中究竟出了兄以外,還在忌憚誰,如今還有哪些邊將牧守有擁兵自重之嫌,才好決定下一步的姿態。”
劉備歎了口氣:“何須如此,我自忠於朝廷,朝廷定不負我,至於官職調任,任從朝廷派遣便是,備無有不服。不過,既然事已至此,我知你也是好意,便依計而行吧。”
李素也是剛開始想這個問題,此刻才心念電轉,開始往下飛速推演。想了一會兒後,他咂摸著歎道:
“若是朝廷真要忌憚, 哪怕兄有功,朝廷也能明升暗降以化解危機。若是提拔兄入朝為卿,我倒是不太擔心。大不了好好當京官,當上幾個月,不求在外建功立業。
待形勢有變,再想外放回地方還是很容易的,而且多半可以回到曾經經營過的州郡。如此一來,兄‘從未當過京官’的履歷短板,也可補上,對於兄將來結納各方人才,也有好處。
但怕就怕朝廷忌憚之後,明升暗降,另尋窮鄉僻壤的邊郡調防,那可就不利於報國了。”
李素覺得,暫時做京官是不怕的。
反正再過七八個月,漢靈帝就駕崩了。當八個月京官,充其量就是損失八個月擴大地盤的機會,耽誤點時間麽。反而履歷還能更全面。
最怕的是給你升官,然後升成交州牧什麽的,那才叫殺人不用刀,殺人不見血,直接廢了。就好比當年曹操用五色大棒打死蹇圖之後,宦官們陰陽怪氣地升官,把曹操從雒陽北部尉升成頓丘令。
但是有李素先進京探路,定然可以規避掉這種杯具。